回覆列表
  • 1 # 莊楚狂

    戰爭從來不是孤立的。也是混合的。

    所以混合戰爭不是俄羅斯一家獨有的。

    俄羅斯的混合戰爭現在表現比較突出。其實是源於國力的衰弱。

    由於不再擁有蘇聯橫掃一切的武力。對面的北約國家的力量比他強大的幾十倍,無論經濟還是軍事上。

    但是北約步步緊逼,逐步東擴。俄羅斯有不得不保衛的利益。

    所以文攻武衛。明的暗的,什麼手段都要用。這就是混合戰爭。

    俄華人這個能用武力解決問題就不用腦的民族,現在真是被逼到了牆角了。

    都搞起混合戰爭了。

  • 2 # 鑼鍋10

    對俄羅斯的“混合戰爭”之說,是西方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俄羅斯的一種腑視。不容否定俄羅斯對付烏克蘭,用上政治、經濟、外交、法律、軍事及資訊等綜合手段,奪回克里米亞主權,還在敘利亞等地,擺好與西方決戰到底的準備。這一切都是被西方逼的,難道不是嗎?狗急了要跳牆、兔子急了也要咬人。這個道理誰不懂?當俄羅斯全身心投進西方懷抱之後,西方給了俄羅斯什麼?是改革的失敗及國家的破產,是西方戰略的貪婪和無情的打壓,是北約軍事組織兵臨城下。俄羅斯無路可走,只有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拼死抵抗。即使俄羅斯抓住命運的稻草,利用僅有的核優勢也是無奈之舉。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憑啥子謾罵俄羅斯的合理反抗?

  • 3 # 飛行的魯斯蘭

    有哪一場戰爭不是混合戰爭,俄羅斯不是戰,是威嚇北約的行為,俄羅斯用公投這種耍小聰明的方式解決了問題,這是赫魯曉夫的錯誤,克里米亞本就是俄聯邦的領地,只是被赫魯曉夫在蘇聯時期玩的一部政治規劃。俄羅斯曾經在烏克蘭保持過軍事存在,但是打仗的是烏東民兵,烏克蘭的問題還是內亂,有人主張親美,有人主張親俄。俄羅斯利用這個內部矛盾來另烏克蘭混亂,至於敘利亞,因為俄羅斯在那裡有軍事基地,美國這麼做俄羅斯肯定急眼,就像如美軍在中東的據點被俄羅斯攻擊,美國也會急眼。俄羅斯幫敘利亞和烏克蘭民兵,其實因為利益之爭,既可以提高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又可以威嚇北約,另北約收斂自己的行為,最重要的是可以轉移民眾對於國內因經濟問題和分裂勢力問題的注意力。

    這樣既威嚇了美國北約的行為,有加強了內部團結,共同面對經濟制裁渡過難關,這種混合戰爭即合理又有效,俄羅斯作為“戰鬥民族”為什麼不做呢,反正美國又不傻,和俄羅斯玩軍事無異於玉石俱焚。俄羅斯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會在敘利亞作戰的,除此之外,敘利亞有恐怖分子,打著反恐的旗號還有利於俄羅斯樹立在世界上負責的大國形象。這種政治仗,團結民族仗,提升形象的仗,教育小弟的仗,在世界樹威的仗花錢也要打,因為這種混合戰爭的成果很豐富。

  • 4 # 寒江孤影9981

    您提的這一問題,水平可不低,軍事論文級的。

    我只是一名軍事愛好者,水平有限、只是談點淺見,望“拋磚引玉”。

    2005年,“混合戰爭”理論在美軍事學界內提出;2007年,美國軍事學者弗蘭克·霍夫曼撰寫《21世紀衝突:混合戰爭的興起》一書系統性探討了該理論——傳統大規模戰爭、小規模非正規/不對稱戰爭正逐漸演變為一種“戰爭界限更加模糊/作戰樣式更趨融合/作戰力量更為多元”的“混合戰爭”。

    該理論在俄軍事學界引進、研究並獲得認可,由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大將倡導下得以運用,俄稱之為“格拉西莫夫主義/格拉西莫夫戰法”。

    該理論現由普京主導、俄總參設計並實施,己在克里米亞迴歸、烏東武裝衝突及敘利亞戰爭之中獲得良好的效果。

    在鬥爭中,俄創新發展並實踐了該理論的作戰新樣式——發動軍事常規/特種作戰、情報資訊網路戰、新聞媒體輿論戰(筆桿變槍桿之對廣大民眾及國際社會進行攻心戰)、政治外交戰、經濟戰、科技手段壓制戰等等綜合手段多管齊下,用最少的成本打擊敵人/獲取戰果。

    該理論對美而言——正應了“牆裡開花牆外香”;“先行者為師、後來者居上”;老師被學生“以其人之道,攻擊其人之身”了。

    當然,美國軍界有其自身的研發慣性,他們追求的是“全球布屬、全球快速抵達及保障補給並在全球作戰”,甚至“一小時打遍全球”的特別閃擊戰。

    不過,“混合戰爭”方面,從研究到實踐,俄己成為全世界的老師。

    這兩種戰法思想,孰優孰高?軍迷試目以待吧!

  • 5 # 愛之育之

    普京大帝乃鬼道大師也。

    當初普京不排斥首先使用核武的承諾。

    將核武之劍,懸於西方之頂。

    隨後大軍壓境,虎視眈眈,大有一觸即發,不惜血戰之勢。

    在烏克蘭管轄其間的克里米亞民眾,生活困苦,俄伸出胡羅卜。

    承諾歸屬俄國之後,該地區的民眾,享受與俄民眾同樣的待遇。

    仿照西方操作克索沃地區獨立的模板,一本正經舉行克里米亞獨立公投。

    借用原來西方鼓吹的民族自決權大於國家主權的鬼話,一模一樣的來一遍。

    儘管西方各國強烈反對。

    面對俄的兇狠準備,和克里米亞正式的居民公投結果,沒有采取針對性軍事行動。

    俄國與西方的搏奕,勝了一局。

    故,普京是操弄國際關係的絕頂高手。

    #凌遠長著#

  • 6 # 齊林居

    北約難以應對的俄羅斯“混合戰”

    “混合戰”,又被西方軍界稱為“格拉西莫夫主義”。作為戰略家的俄國軍隊現任總參謀長瓦列裡.格拉西莫夫大將,構思出在作戰行動中將軍事、技術、資訊、外交、經濟、文化和其它戰術結合起來,以實現戰略目標。

    關於混合戰(混合戰爭),美國軍事專家、退役陸軍上校阿瑟.圖拉克說:“我們的對手和潛在對手越來越多地使用非軍事和準軍事手段來實現先前被認為是純軍事任務的戰略和作戰目標,軍事威脅環境的性質也隨之發生變化。軍事領域的學者和作家多年來就認為,如今戰爭形態的發展趨勢是使用非軍事行動和能力代替軍事力量,並綜合地採用常規和非正規手段加以實施。這些在和平競爭時期實施的戰術可產生直接影響安全、經濟和國際法的長期負面後果。”

    美國國家戰爭學院前副院長邁克爾.馬扎爾認為:“混合戰爭的意圖要麼是透過使用武力和一定程度的暴力來贏得最終戰役勝利,要麼是為某種決定性軍事行動奠定一個展開的舞臺。” 2014 年3月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的過程,經典的展示了“下一代戰爭”或“混合戰”將如何開打,“俄羅斯軍隊成功地利用心理戰、欺騙行動,嫻熟的內部溝通、威脅、賄賂和網際網路/媒體宣傳來「瓦解抵抗,從而避免使用火力」。”

    面對俄軍在東烏克蘭的秘密行動,北約前秘書長安諾斯.拉斯穆森2015年4月曾公開表示:“俄羅斯已採取了這種手段 [混合戰爭],它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常規戰和新的更復雜的宣傳和虛假資訊活動的混合體,包括了俄羅斯透過與北約內部政治派別的金融聯絡和與非政府組織的接觸來影響公眾意見方面的努力。” 在兩個戰場上,俄國都派出身穿迷彩服(通常還戴著面罩)的地面部隊,不過他們沒有佩戴可清楚確認其俄軍身份的徽章。這從而製造了一種模糊效應,莫斯科聲稱這些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只是當地的民團武裝。但“這些部隊的規模和能力都遠遠超出克里姆林宮所描述的當地分裂團體的範疇,新聞媒體將這些神秘部隊稱作「小綠人」。”

    對於俄華人發展出來的“混合戰”,西方更為形象的總結是,“以核武充當最後保險,系統性使用包括虛假媒體報道(輿論戰)、特種部隊(以維和以及危機處理的名義)、代理戰鬥人員(所謂的「小綠人」)以及網路攻擊等手法。” 北約一直在高度關注著混合戰法,並緊張的提防著若俄羅斯下次對某個成員國或者在熱點地區採取同樣手段,該怎麼辦?

    北約的場景設想有:俄國攻佔愛沙尼亞小島、控制利比亞石油,或動用“非正規部隊”攻擊英軍等……北約的最新迴應是,將把混合戰當作實際軍事攻擊來對待。

    2018年7月12日,北約布魯塞爾峰會發布宣告稱,“我們各國面臨來自國家和非國家行動者的日益增加的挑戰,它們利用混合活動來製造不確定性,模糊和平、危機與衝突之間的界線。一旦爆發混合戰,理事會就像發生武裝襲擊時一樣,可以決定啟用《華盛頓條約》的第5條款。” 北約憲章(《華盛頓條約》)第5條款系該軍事組織集體防禦的核心,要求所有條約國向任何受到攻擊的成員國提供援助。截止當前,該條款只啟用過一次,即紐約於2001年9月11日遭受大規模恐怖襲擊之後。

    北約還將“混合戰”中俄羅斯所擅長的網路攻擊等同於武裝攻擊。在9月份的一次媒體採訪中,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聲稱:“北約可能在遭遇俄羅斯網路攻擊時啟用憲章第5條款。”

    10月14日,荷蘭國防大臣安克.拜勒費爾德宣稱,海牙與莫斯科正處於網路戰的狀態。在被電視臺問到相關問題時,她迴應道:“的確如此,他們試圖對我們的政治辯論程序施加影響。我方情報表明,他們在世界反興奮劑組織、馬航MH17客機空難調查方面的行動相當活躍。在上述領域,我們是時候摒棄幼稚想法了。” 拜勒費爾德稱,荷蘭有專門的網路威脅防範機構,能在國際層面協調行動。“我已通知北約,我們可在必要時派出本國專家。我們致力於尋求提升安全水準和防禦能力的方向。然而,如有必要,我們也會主動出擊。”她說。

    此前,俄國因針對位於海牙的國際化學武器監督組織(OPCW)一起失敗網路攻擊行動,導致俄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情報總局的305名特工身份遭荷蘭軍情部門揭露。這使得被習慣稱為“格魯烏”(GRU)的俄軍情報總局,很難堪的處在“俄羅斯現代歷史上最大的情報失敗”的風暴眼。就在今年10月,英國出動5500名陸軍、200輛裝甲車;皇家海軍的6艘艦艇,和皇家空軍的8架“颱風”戰機,在中東氣溫高達49℃的阿曼沙漠中,實行代號為“利劍3”(Saif Sareea III)的陸海空三軍聯合軍演之前不久,英國國防部秘密組織了一次網路戰演練。

    演練目標是一旦莫斯科對西方發動軍事攻擊,倫敦當局立即啟動網路戰攻擊莫斯科供電系統,造成全城斷電。 一名英國白廳(倫敦懷特霍爾街的白廳—英國政府指揮中樞)安全高官告訴《星期日泰晤士報》,“如果俄羅斯以裝有核彈頭的魚雷擊沉英國航空母艦,英國除了擊沉俄羅斯潛艇或朝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北部發射核武,別無他法。”因此,“這就是網攻何以如此重要的原因:你可以發動攻擊,讓莫斯科停電,藉此告訴他們,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錯的。” 事實上,在北約看來,“為避免直接軍事衝突,網路戰已被視為可能的威懾工具。”

    《星期日泰晤士報》引用一些英國高階防務專家觀點稱,在與莫斯科爆發重大危機時,除啟動核打擊手段之外,能給英軍創造制勝先機的只有高科技手段。

    而“在白廳每週舉行一次的高度機密的會議已經得出結論,認為由於西方不再擁有小型戰術核武器,網路武器將是英國最有可能威懾俄羅斯的手段。” 俄羅斯國防部則稱,10月11日,依照普京總統命令,俄武裝力量舉行了戰略核力量演習。演習考驗了軍隊指揮體系,檢驗了命令傳達渠道的可靠性。參加本次戰略核力量演習的海陸空部隊,從巴倫支海和鄂霍次克海發射了潛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與航空制導導彈;演習中還動用了導彈預警系統。

  • 7 # 來自中國的阿拉丁

    混合戰爭拼到底還是打綜合國力。

    客觀評價,俄方透過混合戰爭可以獲得一些生存空間,如敘利亞,伊朗。但是長期來看,畢竟錢沒北約多,不看好。尤其是在歐洲,北約東擴已經成型。俄羅斯的國家安全觀要改進了,畢竟退一萬步說,人家國土上佈置誰家武器是人家內政。南韓佈置薩德中國反應就沒俄羅斯那麼誇張。俄羅斯還是要趕緊適應自身實力,不能延續蘇聯式的國家安全觀念。

    俄羅斯對抗美國可以,但是要和歐洲財主們找共同利益,畢竟你要賣氣,人要買氣,生意不可能不做。有時候服低做小也沒啥,不然老把劍懸在歐洲頭上,到時候獲利的只會是美國。

    當然,從克里米亞和敘利亞上看,俄羅斯這輪博弈是賺了的,現在應該持倉觀望,看看伊朗和美國怎麼玩。歐洲方面不要惹事,伊朗可能是俄歐相互釋放善意的契機。特朗普做人有點過分了,耍了對手也耍了朋友。

  • 8 # 世界淺談

    看到這個問題發現了一個新的軍事名詞“混合戰”,所謂的混合戰就是結合使用傳統作戰工具,與資訊戰、經濟戰略和網路攻擊等非傳統作戰相結合,以動搖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穩定為主要目的的戰法,西方媒體報道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行動就是利用這種戰術,並且把這種戰術傳的神乎其神,感覺俄羅斯要運用這種戰術搞亂歐洲一樣,其實在我看來這就是西方世界摸黑俄羅斯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就是要在歐洲世界孤立俄羅斯,最終的目的就是完全的妖魔化俄羅斯。

    首先咱們先說說這種“混合戰”實施起來需要一定的外在條件,就是需要目標地區或者目標國擁有大量的支持者,克里米亞半島之所以能舉行公投並且取得獨立是因為俄羅斯族是克里米亞的主要族群,並且軍隊裡也是擁有大量的俄羅斯族士兵,這與西方鼓吹的混合戰一毛錢關係也沒有,這其實跟美國分裂南聯盟是一個戰術就是支援南聯盟各個民族分別獨立,然後舉行獨立公投最後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克里米亞半島問題其實和南聯盟性質一樣,只不過幕後的主角不是西方,所以就弄出來一個混合戰來矇蔽大眾,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俄羅斯在原蘇聯國家都搞這一套,也是對俄羅斯周邊國家的一種警示。所以說所謂的“混合戰”其實就是西方摸黑俄羅斯的一種宣傳手段而已。

    有讀友會說報道說的也符合邏輯確實俄羅斯沒有費一兵一卒就奪回了克里米亞半島,在我看來俄羅斯奪回克里米亞半島不是這種“混合戰”功勞,而是烏克蘭政府無能並且畏懼俄羅斯,長期的內耗也經透支了烏克蘭的國力,如果烏克蘭放手一搏攻擊克里米亞那俄羅斯即便奪回克里米亞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可惜烏克蘭政客沒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有人說這不就是俄羅斯混合戰術起到威懾作用了嗎,我想說如俄羅斯要收回達拉斯加美國會給嗎?俄羅斯敢提嗎?烏克蘭不敢出兵說的直白點其實就是它打不過俄羅斯這和混合戰一點關係都沒,這只是戰場上的一個簡單的道理,在絕對實力面前是不需要任何戰術的,反之任何戰術在絕對實力面前只會是拖延時間的一種手段,俄羅斯和烏克蘭就是這種關係。

    如果非要說俄羅斯這就是“混合戰”那發明者也不是俄羅斯,它真正的發明者應該是美國,因為美國就利用了這個戰術瓦解了伊拉克,這比俄羅斯運用的可是高階了許多,為什麼西方媒體不說美國而非要說俄羅斯,這其實就是在製造一種軍事威脅論的假象目的就是迷惑和欺騙世界民眾,達到摸黑俄羅斯的目的,防止克里米亞事件降溫以此達到繼續牽制俄羅斯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柬埔寨的教育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