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知道柬埔寨的童工是什麼情況?
12
回覆列表
  • 1 # 柬埔寨房東

    一、高棉教育概況 要談柬國的華文教育,一定要聯絡當地的教育體系。由於語言不通,我對當地教育體系並未完全貫通,只是從學生和當地老師那裡得知一些。

    首先,在時間上,高棉學校(以下簡稱柬校)基本上都是半日制,不敢說全部柬校都是半日制,還是有一些特例的。半日制,也就是說,學生只用上半天學,因為高棉學校數量很少,學生很多。沒有足夠的校舍和資源。所以上課的時間為半天,早上一批學生來,下午是另一批學生。而這就給當地的華語教育,英文教育或法文教育等一個插空的機會。

    另外的半天,家長就會給學生選擇一種語言學校“擴充”知識。在柬國盛行的兩種外文學校規模最大的也就兩種,一是英文,二是華文。而且,毫不誇張地說,大部分學生學習英文是因為有前途,學習華文是因為有錢途。 當然除了這半天,還剩晚上的時間。而晚上的時間家長們也是不會放過的,一些華文,英文學校有夜學一說。也就是晚上開班,性質類似於語言培訓班。學生完成了白天的學習以後,來不及吃飯,又急忙趕去夜學學校學習。

    總結下來,大部分學生一天內要上三種學校,柬校,外加兩個外文學校。至於選擇什麼外文學校,由家長自行搭配。雖說是自行搭配,但基本規律是:半天柬校,半天英文學校,晚上中文學校。 其次,談談課程設定,在高棉的中學,要學習柬文,數學,歷史,地理,生物,物理,英文,電腦,體育,思想品德(政治,思想,傳統文化)和邏輯幾門課。 而高棉的初中(七八九年級)和高中(十十一十二年級)是全部在一所學校完成的。不像國內要經過中考,然後選擇高中入讀。最重要的考試分別有兩次,一次是在九年級升十年級時,比較嚴格。一次是在十二年級畢業時,這時學生要經歷一次考試,通過了就可以選擇大學。性質類似與中國的高考。但是沒有高考競爭那麼激烈。

    高棉的學校分為兩類。公立和私立。因為政府投資力度不夠,所以中學的費用十分昂貴。成人一年500刀——1000刀。兒童一年700刀——1000刀。基礎教育的費用十分昂貴,沒有義務教育一說。 至於師資,根據我與學生的談話和調查,在高棉大學,最受歡迎的專業是醫學,其次是工程師,IT,會計······然而師範不在內。

    在高棉,想做老師的人很少,師範這一塊十分缺乏。我的學生曾告訴我,他上中學時,曾有一年沒有見過化學老師。因為化學老師很少,他們身兼幾所學校的化學課,因此常常顧此失彼,造成有課無老師的尷尬情況。而社會人文學科和科學領域師資的缺乏,也造成學生對這些領域的認知很少。認知少,瞭解少,更不用談興趣了。我曾問過我們班的孩子以後是否想做科學家,天文學家之類的。我原以為答案會多種多樣。結果沒想到他們全都搖頭。我說:“那你們想做什麼?” 他們統一答:“想踢球。”(高棉球隊常和泰國越南等國交戰,據說戰績不錯。所以球員都成了年輕一代的偶像。)我不知孩子們是否在與我開玩笑。但我能感覺,長大以後想從事人文社科類職業的學生是很少的。總體還是以賺錢多少為選擇的基準。

    在教師的教學方法上,以柬文為例。步驟大致為:讀課文,講解課文,抄筆記,考試。 這樣的形式在華校也沿用了下來。每節課的課程設計都十分單一,硬體設施不夠完善。考試全考筆記上的內容,只要背熟就可以透過。另外還要寫一篇文章,類似國內的作文。而升留級的評定也是按考試成績和曠課次數來定。 近來我還了解到柬國學校裡有“補習”一說。 這是從當地老師談話裡得知的。大意是,柬校裡的老師為了賺外快,在課堂上是不會好好教書的。只有學生參加補習班,才有可能升級(升留級也不像國內一樣完成學業即可升級,而是要考試透過,達到一定的及格率才可升級)。所以,課餘時間,學生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參加補習班。

    再來談談這樣的教育體系對於學生,社會乃至這個國家有何影響。 首先,這樣的教育體系在形式上顯得有些混亂。柬校早上接待年齡小的學生,下午是年齡大的學生。然而學生的年級不是按年齡來分,而是按水平區分。很有可能,一個班級裡的學生年齡不同,甚至年齡跨度很大。年齡層次不同的學生被分在一個班級裡,那教師的教學方法就必須要適用於全年齡。曾有華文教師反應,在一個班級裡,當她用小孩適用的方法教書時,班裡後面一群“大齡”學生總是用一種看笑話的眼神看著她。而當她用教大孩子的方法教書時,又不能吸引班裡的小朋友的注意力。這讓她十分苦惱。 雖然半日制體系混亂,但學生負擔十分重。一天上三所學校,來回奔波不說,每所學校都會留家庭作業,然而學校在上完夜學後,到家吃飯洗澡後已是十點。是沒有時間做作業的。一般學生都會把作業帶到學校,第一節課抽空做完。 最後,談談如此教育體系下的學生出路。 在柬校十二年級畢業後,選擇進入大學和進入社會工作的學生人數相當。基本上一半一半。阻止學生進入大學的的理由有很多,經濟不允許是最大的障礙。也有自己不想學的。

    最開始來時,我最喜歡問學生的問題就是:“你喜歡什麼?”“你的夢想是什麼?”“以後想從事什麼職業?” “你為什麼要學習中文?” 我以為會得到很多種多樣的答案,然而一個月後,不用再問,我都基本能猜到學生的答案了。

    1、你的夢想是什麼? 答:賺很多錢

    2、以後想從事什麼職業? 答:想做導遊,賺很多錢

    3、你為什麼要學習中文? 答:因為學習中文可以做中文導遊,賺很多錢 ··········

    遇到稍微高階一點的答案無異於:想從事商業貿易方面,和華人做生意,賺很多錢;想學好中文,去中國工廠當翻譯,賺很多錢····· 當我問學生“你喜歡做什麼?”的時候,他們總是面面相覷,想半天最後告訴我三個字:“不知道” 在facebook上,我也經常會看我的學生們的帖子,看完他們的帖子,我腦子裡總有一個在文學課上學到詞縈繞——迷惘的一代。然而他們的迷惘不是會寫文寫詩寫小說,而是對於生活的迷茫。他們和國內年輕人一樣,喜歡曬自拍,曬美食。然而,一些比較明白的學生會曬出對於生活的不知所措的言論,總會發一些“I am a loser” "我很傷心,很失望"這樣的言論。

    我試著幫他們找到問題所在,然後找辦法解決。然而我發現他們發出帖子,只是想尋求安慰。並不是想找出路。有時,與他們聊天,我也會被繞進去,繞進一個死衚衕,迴圈又迴圈。在這上面我學到一點:那就是,永遠不要只知道抱怨和訴苦。找辦法解決!找辦法解決!找辦法解決!這才是當務之急。 在學生的印象裡,好像當上導遊,是最高的職業追求了。

    大部分來華校學習的學生,也是為了以後能當上中文導遊。這一點不難理解,我們來看一組資料: 高棉旅遊部6月21日釋出的報告顯示,2016年前4個月赴柬中國遊客同比增加13%,達27.5萬人次,佔同期外國遊客總數的16%。柬旅遊部官員貢索披拉認為,中國遊客數量上升主要歸結於柬中關係友好和高棉的旅遊魅力,同時便捷的直航班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民眾現在富裕了,喜歡到海外旅遊,”他說,“我估計,中國將在一兩年內超過越南,成為高棉最大的海外遊客來源地。” 高棉視中國為主要客源地。

    今年初,高棉釋出白皮書,計劃到2020年實現每年接待中國遊客200萬人次的目標,並準備採取一系列措施方便中國遊客,如鼓勵當地使用人民幣等。 國家政策,引領著華人的思維模式。 那有人就要說了,高棉沒有公司嗎?學生為什麼不去公司上班呢?對於還是農業國家的高棉,工業發展還處於十分落後的階段。這個國家過去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又是內戰,又是和越南泰國搶地盤·······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真正步入和平,起步晚,發展慢,直到現在,連人民的用電都是進口的。

    工廠基本都是中國,南韓,日本等企業在高棉開設的,所以要去工廠公司工作,依舊要學外語。工資還不如當導遊掙的多。因此大多人還是傾向帶團帶客。 出路少,選擇少,是柬國學生的一大難題。 二、柬國教育體系下的華文教育 介紹完柬國的教育體系,再談如此教育體系下的華文教育,就更容易理解多了。

    首先,高棉的華文教育從官方的角度分為兩大體系:華校和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是近幾年入駐的。大多分佈在高棉的大學和高中。 面對的也是年齡較大的學生。教材方面用的是孔子學院的教材《快樂漢語》《新實用漢語》等。 教學法是沿用國內較新的漢語教學法。性質類似與德國的歌德學院,培訓班性質。然而由於入駐較晚,在柬的普及程度不高。生源較少。師資全部由中國派出。 而華校,是高棉較為強勢的中文學校。我用了“強勢”一詞,並不含貶義。

    華校在高棉的普及程度令人咋舌,基本上在很多高棉人的觀念裡,華校就是公立學校。雖然各省的華校也會在校名前加“公立”二字。但華文教育依舊不在高棉的教育體系裡。 華校,據我猜測應該是隸屬於柬華理事總會(為什麼是猜測呢?因為柬華理事總會是由過去來高棉打拼的華人組成的一個高棉華社民間服務組織,負責協調全柬華人社團各項事務,推動和發展華文教育,推進全高棉華人之間橫向聯絡和友誼,增強全高棉華人凝聚力的華社最高領導機構。領導階層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大多來自兩廣地區,我至今不瞭解這個組織的運作。只知道比較複雜,分工很細。

    但華校的建立,資金都是由柬華理事會出資。所以我猜測華校隸屬於柬華理事會)。身處華校三個月,從初識到漸漸熟悉,我有太多要說的了。

    我將從幾個方面來總結我這幾個月的見聞。

    1、內部組成 華校的領導階層,都是出自柬華理事會。每個省都有柬華理事會,但每個省的經濟狀況不一樣,又決定了每個省的華校規則的不同。而師資,華校的師資十分複雜,大體分為三種——當地教師,僑辦教師,漢辦志願者。 當地教師是指當地懂中文的高棉老師。僑辦教師隸屬於國務院國僑辦。 漢辦志願者,指國家漢辦的外派志願者。三種體系的老師,在一個學校裡,各自有各自的領導,又有共同的領導。

    2、教學目的和要求 在柬華人人數巨大,老一輩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子孫孫忘本。於是開始推動華文教育的發展。在九十年代遭遇戰爭重創,曾一度處於空白期。後來又一所所地建立起來。教學目的和要求很簡單,就是要推動華文的發展。要求更簡單,會讀中文,會寫中文順便知道一點點意思就夠了。

    3、教學方法 在以上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下,華校的教學方法十分單一,沿用柬校的教學方法。那就是反覆。讀,背,寫的無限反覆。在一定意義上,柬華理事會的老人們用一腔熱愛祖國的熱情將華文教育延續下去,功不可沒。但是在另一個層面上,其實也是限制了學生的語言學習和運用的能力。由於只考慮大層面,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基本上, 學生只要完成了讀和寫的學習,透過考試,就能升級。導致即使是高年級的學生,寫和讀沒問題,甚至比國內學生都做得好。但與他們交流依舊是十分困難的,聽不懂,聽懂了也不會說。

    4、教材 教材是限制華文教育和學生能力的一大根源。高棉華校普遍使用的是暨南大學出版的一套專門為高棉學生編訂的一套教材。分為《華文》《常識》《數學》《會話》《拼音》,其中最重要的是《華文》。我猜這套教材拿出來暨南大學也不敢承認是自己編寫的。《華文》裡的課文幾乎與國內人教版小學教材一模一樣,課文如《詹天佑》《懷念母親》《辛亥革命》《落花生》等。 出自對外漢語本科的教師,拿著這樣的教材,也無從下手,在大學裡學的任何一種教學法都用不上。因為課文中的語言完全是文學性的,與生活口語無關。

    面對外國學生的語言教學,教材編寫者錯把第二語言教育當母語教學來教,教學生以愛國情懷,尊師重道,勤勞勇敢等一系列提升思想道德的東西,卻對學生最需要的日常交流技能置之不理,本末倒置。就連當初參與教材編寫的我們學校的校長也說過,這套教材的編寫,完全就是各路教材裡東摘抄一點,西擷取一段。然而大家都知道這本教材的不合理,但卻沒人提出要去改變。因為總會是靠這本教材賺錢,也無預算去整編另一套教材。於是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地將就著。

    教材的好壞對於一個老師的能力發揮是有直接作用的。我不知道別的志願者老師是如何。我是使出渾身解數從教材中提取可用於日常生活對話的知識點講給學生聽。然而,能講的還是太少。況且校長對教學進度要求十分嚴格。慢一點讀不行。在教材和進度的雙重夾擊下,中國老師根本使不出第二語言教育的招,全當母語教育了。這是高棉華文教育最失敗的地方。 當然也不是說這套教材教出的學生完全拿不出手。在學生閱讀能力方面,也有些許提高,不過隨著時間退役,教材中可讀的內容已經漸漸落伍。許多內容在如今不復存在。所以僅剩的一點優勢也要隨著時間推移變為劣勢了。

    5、課程設定 華校的課程設定也分情況,不同地方的華校課程設定不同。最基本的科目有:華文,常識,數學,會話,拼音,電腦,音樂,美術。其中以華文和常識最重要。有些學校會增設文化課,體育課等。但學校越大,限制越多,越難開設文化課。在教學進度上,也是按校長的意思走。有的學校要求一個學期只用學完半本書,有的學校要求學完一本書。進度是限制教師發揮的另一大原因。在教材不合理的情況下,所校長對進度要求不高,則教師可以利用多餘的時間給學生開展一些訓練口語交際技能的活動。但若是進度要求很嚴謹的話,基本上寶貴的時間都會用來趕進度。一篇文學類的文章,由於是教給外國孩子的,所以要講透十分吃力。但進度擺在那裡,容不得教師有任何遲疑。如今,在我的班,我絞盡腦汁開展交流的活動。現在課前五分鐘是演講時間。由我提前佈置話題,然後學生上臺來講,講完後同學們問問題。雖然氣氛帶動起來十分困難,但看著學生們漸漸變得不怯場,從一句話都不說到能說四五句甚至能交流開玩笑,心裡還是有些欣慰的。

    6、教學成果 目前,就華校在讀的學生來講, 大部分學生的讀和寫的能力十分優秀,孩子們的字寫得甚至比老師都好看。但說和聽的能力較弱。很多學生上到六年級依舊不會講中文,也聽不懂,上課提問需要同桌翻譯。 當然,不乏講話能力比較強,或者工作上需要講中文的學生。這些學生在說的能力上較為出色。不過話語偏誤較多,特別是語序偏誤。能感覺出,還是在用柬語的思維講中文,沒有形成中文思維。不過,外語思維需要語言環境,這一點怪不得學生。 華校畢業後的學生去向與漢語使用程度,這一點我的瞭解還不多。在以後的文章中在做補充。 三、反思 說實話,此刻在這裡,只有我一個人的反思是無效反思。因為領導學校的老人們不會接受反思,也不會自行反思。 高棉是老華人的天下。輪不到我們這些小輩指點。二姨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此行的目的不是要去挑戰一個固化的系統。謀求共存,才能做我想做的事。有精力和時間成本是不能為浪漫的理想買單的。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挑戰和改變才具有可行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印象派大師雷諾阿後期的畫風向古典主義轉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