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武奇兵
-
2 # 軍器戰位
說到印度,我們很可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印度的“窮”主要體現在底層平民的身上,整個國家的貧富差距非常巨大,甚至還有許多印度村莊還沒通上水、電。
比如:
印度中國產航母三次下水還沒能服役,竟然只是為了給商船騰出船塢。
印度中國產的榴彈炮在試射時竟然打在了炮口制退器上,造成整根炮管報廢。
印度國內不能自主生產,就算生產出來了也是蹩腳貨,而印度又作為一個十幾億人口、國土面積遼闊的大國,平時必須維持一支強悍的國防力量。造又造不出來,造出來的又不能用,所以對印度來說大量進口國外的先進裝備才是真道理。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關於印度為何購買“大量”武器裝備這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印度屬於地區性大國,目前在世界上也努力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存在感。二是印度工業基礎相對薄弱,軍工業更是如此,所以印度的大部分重武器裝備乃至士兵手中的槍械都依賴進口,但是印度軍隊必然又要承擔起領土防禦的責任以及稱霸印度洋的決心,所以造成了印度大量進口武器的局面。自2010年以來,印度每年都是全球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主要原因還是該國國防工業難以跟上其國際雄心。
印度的武器可謂是五花八門,因為印度一直有一大批願意出售武器給它的小夥伴們,俄羅斯、美國、以色列、英國、法國等等,只要有錢,各國先進武器隨便挑。考慮到有這麼多的選擇,他們幾乎沒有想過要在國內製造這些武器。然而,有許多武器是不容易買到的。核武器、洲際彈道導彈、核潛艇、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航空母艦、間諜衛星等,以上這些都要靠印度自己製造。所以在印度這也算一個怪現象,雖然印度決心走出依賴軍購的陰影,但這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當然了還有比如步槍(INSAS)、雷達、聲納、各類作戰車輛、無人機,印度都有自己生產,因為需求很大,這些方面比較完善一點。
印度遭遇了1962年的慘敗,美國拒絕分享高科技武器,印度迫切需要提升其軍事能力。鑑於當時的冷戰態勢,蘇聯介入,最終印度的軍械庫裝滿了蘇聯的武器。即使在今天,俄羅斯仍然是印度最重要的戰略伙伴和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之一,提供了印度75%的武器進口。剩下的25%是美國和西歐國家,特別是法國、英國和德國。
從反方向來分析印度購買諸多國外先進武器也是給自己“爭取”時間,這裡以印度的阿瓊坦克為例來解釋這一點。印度要設計和開發一種坦克,首先坦克本身就極其複雜的機械體,除了必須的攻擊和防禦各項作戰效能之外,然後是電子系統。所有這些電子裝置都需要設計、開發、測試然後在精確安裝到坦克上。正如我們所發現的,在印度看來即使是在冰箱裡安裝和佈線都非常困難,因為對他們來說空間非常有限,已經夠擁擠了。(以上只是比喻)
一輛效能出色坦克需要勝任在陸地上的大部分環境,如沙漠,高海拔,沿海地區,平原等等。這個問題現在擺在印度面前,他們需要逐一測試,收集資料,然後繼續測試,最後還要通過實戰測驗,最後才開始大規模生產裝備部隊,而飛機更要複雜一千倍。所以這些事情對於印度來說要花很長時間,當然對於其他大國來說不會耗費如此時長,這就是人員與基礎的差距。所以印度在這個設計、開發和測試國防裝備的時間中,進口武器是為了給自己爭取時間。
對於印度來說與其從頭開始設計所有東西,還不如請人幫忙,當印度進口武器的時候,大多數都要求技術引進,這可以帶給印度更多的技術知識。使用這些先進武器裝備的時候,印度勢必會接觸到最新的設計和趨勢,為自己研發設計裝備時帶來更多的靈感和減少錯誤。
目前印度武裝部隊的現代化仍在以“草率”的方式進行。儘管有“本土化”的豪言壯語,但並沒有出現重大的系統性轉變,印度國內國防生產的鉅額成本和時間超支總是司空見慣。儘管政府一直強調私營企業和公私合營,但印度國防工業仍然由公共部門主導。印度國防部在促進私營部門發展上的失誤,進一步限制並暴露了印度國防工業規劃的缺陷。私營部門在國防生產部門的比例仍被限制在26%,這個問題針對於印度來說可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