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方歷史觀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有差不多幾十家,而這裡面只有12家被髮展成學派,如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當時的春秋戰國時期,是學術上的一個黃金時代,諸子百家爭鳴、學術發展繁榮。

    而儒家學派是諸子百家中中對後世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一個學派,儒家學說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不僅是思想統治工具,同時也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儒家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首創,在之後隨著王朝的更迭和封建統治的需要而持續發展。

    為什麼古代有些皇帝喜歡儒家呢,因為儒家學說有利於皇帝的皇權和統治,如西漢時期,儒學家董仲舒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被漢武帝所採納;唐朝中期的思想家、文學家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道的觀點;在宋代,理學是主要的哲學思想,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宋朝著名思想家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封建等級秩序。

    所以,古代一些皇帝之所以喜歡儒家,除了儒家思想流傳久遠,更重要的是儒學思想能夠隨王朝的更換和君主的需要而不斷改變。

  • 2 # 可口可le

    諸子百家時代是先秦時代,其中有系統有其主導思想的要數儒、道、法、墨、名、陰陽、縱橫、雜農小說家了。春秋戰國時代多征伐兼併,君王欲成霸業,須立竿見影之法,像秦孝公用商鞅,就是例子。孔子的儒家思想和以後的孟子儒家是不一樣的,孔子欲努力維護恢復西周以前的奴隸社會制度,而孟子思想主要是封建主義思想,以仁為本,有等級,有禮樂等。而兼併時代更需要的是法家思想。這也是為什麼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但秦朝十五年滅亡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統一天下後,依然用打天下的制度來治理天下,須不知以不合時宜。儒家正式成為顯學是漢武帝是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時的儒家思想,又更深一層的進步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更有利於中央君主專制權利的集中。所以傳於後世。

  • 3 # 旺旺微言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戰國階段的特殊現象。當時呈現有獨到見解的哲學思想界代表人物就歷史現實治國理念方法爭論局面。形成思想開放思維活躍的壯觀景象。

    戰國階段之所以能出現這一盛況,得力於春秋時期由於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空前發展。產生了老子孔子孫子墨子等思想大家,他們面對歷史現實進行深刻思想,形成具有一定範圍體系的認識系統,各自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這些人聚集在他們周圍,自覺不自覺出現了鬆散活躍的流派,這些流派就成為以孔子為代表到孟子時鼎盛的儒家學派,以老子為核心的道家學派,以墨子為核心的墨家學派,以孫子為核心的兵家,以及陰陽家名家縱橫家等學派。

    在這些學派中,對中國政治產生影響最大的當數儒家。彙集孔子思想精華的《論語》提出的綱常觀念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非常適合統治者的愚民治國要求。孫子的《孫子兵法》等軍事流i派提出系列戰爭方針方法被歷代軍事家借鑑。縱橫家的合縱理念對統治者外交有很強指導作用。老子的《道德經》對中國文人處世產生巨大啟迪。荀子韓非子的法治思想也對中國歷史產生積極影響。

    總之,產生於春秋鼎盛於戰國輝煌於兩宋清中葉的儒家對歷代統治者的影響無可估量。

  • 4 # 吉月文

    關於諸子百家,古代以來就有不同的分類和說法。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把春秋戰國時期的學派分為六家,陰陽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和道家。兩漢交替之際的劉向,劉歆父子,將春秋戰國時期的學派分為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雜家,農家,小說家。除了以上的學說之外,當代學者在介紹這一時期的學說的時候,往往還會加上兵家。

    諸子百家可以根據與政治的關係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介入政治推行自身政治理念的學說,佔了絕大部分,另外一類是高度技術性的學說,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農家和兵家。後者雖然也涉及到某些政治內容,但是,其主要針對的內容卻不是政治。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名家和小說家這兩個普通人不太瞭解的學派。名家講求辨名實,這就是它得名的原因。所謂名師其實就是稱呼和所指之間的關係。簡單的理解就是名號與實物之間的關係。透過理順名實關係實現名正言順從而可以理順整個朝政體系。名家的主要能力在於辯論,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子。惠施是莊子的好友,公孫龍子有著名的白馬非馬的論題。名家主要活躍在戰國中晚期。有少部分學者認為名家是墨家的分支。小說家這個詞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概念和當代社會完全不同。小說家指的是記載當時社會中下層民眾言論的人,劉歆認為他們是史官出身。小說實際上指的是小人的學說。這裡的小人並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小人,指的是地位較低的下層民眾。這一派的學說,基本上沒有能夠傳承下來,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對後世,影響都不大。

    儒家在漢武帝以後,成為中國古代的正統學說。所以不是有些皇帝喜歡,而是絕大部分皇帝都喜歡。或者說站在皇帝的立場上,最喜歡儒家學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儒家強調等級秩序,這對於維護皇權統治非常有幫助。當然必須要指出的是早期儒學和後期有很大的差異。最主要區別在於早期儒學還是很有正義感,對於民眾的訴求是認可的。孟子可以毫無顧忌的說,王無道可伐之。認為民眾對於統治者的認可是統治合理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後期,儒學逐漸僵化,單方面的強化秩序的重要性卻弱化了統治者對於民眾正當訴求迴應的責任。在百家爭鳴的時候,儒學和其他學說一樣,相互競爭從而使得這個學說有生機,不死板。而獲得了官方正統地位之後,卻因為迎合統治者而日漸僵化,失掉了生機。這就是成為官方學說之後的代價。

  • 5 # 水觀音

    據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代的學術派別可能有上千家,能說的出名字的就有一百多家。所謂派系,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有兩種理解:

    一,各家學派本就自成一派,如我們熟知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縱橫家等等;

    二,各大學派又由若干小宗派組成,或分裂成若干小派系,如儒家聖人孔子作古以後,儒家內部分化為“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八個派系,雖然這儒家八派都繼承著儒家學說,但各自主張卻不盡相同。時至今日,儒家學派更是派系叢生,自己都可以組成一個儒家的諸子百家了,如我們熟知的程朱學派,崇仁學派,船山學派......又比如雜家學派,百家學說兼修,但每個雜家學派的成員各自的主張側重點又不一樣,因而,雜家又可以看作由無數小派系構成。

    若說派,便是諸子百家,成百上千個門派。系,便是百家裡各自的小團體,譬如縱橫家張儀為連橫派,蘇秦為合縱派。至於究竟有多少個派系,恐怕難以統計,僅憑當時“非儒即墨”的兩大顯學就已經派系橫生了,就像2006年的電影《墨攻》,墨家不派人救梁,但墨者革離卻隻身前往梁城,就便是學說主張的差異化體現。

    當然,各學派學說主張雖不相同,但主體意願卻是一樣的,那便是為統治者服務。任何學說和主張都離不開政治。即使是被諸多人誤讀的道家學說亦不例外。估計沒讀過《老子》的人一定會以為道家學說主張“不作為”,主張出世,鼓吹清靜無為,遠離政治,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例如《老子》下篇,全部都是在講如何治國,如第十七篇的“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如第五十七篇的“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有如此多的門派學說,為何許多帝王偏好儒家呢?

    原因很簡單,儒家學說的本質是綱常,換句話說就是規矩。這個規矩,就是要求所有人做出行為的必要條件。比如我們常聽說的三綱五常就是規矩。有了這些規矩,便於統治者對國家進行管控、治理,所以,這也是儒家備受青睞的原因,因而人們都說儒家學說是入世學說。

    實際上,所有學說都一樣,沒有什麼入世和出世的區別,只不過各自對治理國家的理念不同罷了,好比道家學說主張無為而治,但無為並非不作為,而是“無為而無不為”,聽起來深奧,實則是我們自己想太多了。統治者們之所以不選道家學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覺得道家的學說主張太過於理想化,認為他們“小國寡民”的思想不利於文明發展的進化,脫離了實際,也有可能是認為他們的政治主張於自身利益相悖。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可能當事人也未必清楚。

    儒家學說成為顯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代,當時就有“非儒即墨”的說法。真正一家獨大的時候,已經是在西漢時期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略,提出人是董仲舒,施政者是漢武帝。

    儒家學說之所以備受帝王青睞,原因不可一概而論。縱觀歷史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儒生是治世被尊為能臣,亂世又被視為腐儒。在新王朝開闢之時,很難看到儒生的影子,例如秦始皇重法家兵家,終一統天下,然後“焚書坑儒”。新王朝建立後,打江山的兵家眾人大多又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反而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登上了政治舞臺,開創太平盛世,如強漢盛唐乃至宋明王朝。

    然而,中華歷史五千年,帝王多的是,可王朝也就那麼十幾個,平天下的時候少,治天下的時候多。平天下儒生確實沒啥卵用,別看他們整天喊著“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又有幾個儒生上過戰場?但治理天下確實需要儒家,因為儒家思想中正、平和,符合人民安居樂業的意願,也符合統治者海晏河清的意願。

  • 6 # 頁線442

    回答第二個問題,歷代帝王之所以喜歡儒家,是因為,儒術是以維護統治者的絕對權威和君主利益的,且有一整套維護統治的制民方法。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八個字就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隸屬與主僕關係。在儒術治國的歷代帝王大多獨裁自私,為所欲為,以致群臣互傾,官場腐敗,有一代天子一代臣的殘酷鬥爭歷史。所以朝代更替頻繁,戰亂多於安定。從漢武帝獨尊儒術,宮鬥不斷,不足百年,終被王莽滅亡,東漢後期,內亂不停,豪強爭霸一方。儒術是禍國之源。

  • 7 # 星火辰

    中國歷史上有三教九流,諸子百家,也就是說流派非常的多,有大影響的,不過道家、儒家、法家、陰陽家、墨家、名家、兵家、縱橫家大概這些而已。其實到了後來,外來的佛學更是有非常大的影響。但是這些流派最開始就有些邊界不清,到後來更有合流的跡象。說帝王喜歡儒家,這不過是表面上的,如漢宣帝所言:“漢家自有法度,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獨任儒術?”光是這句話,就可以看出漢宣帝的思想裡至少還有法家和帝王術。

    陰陽家闡述的是天地陰陽的變化之類的,有易學的內容、也有神秘主義。墨家兼愛、非攻,講理想中的天下大同。名家對名實的東西爭論不休,有點不切實際。兵家講用兵之道。縱橫家講一口舌之利而刺穿人心,從中獲得大利。

    後來的帝王,雖面上提倡儒學,其實兼而用之,無所不包。只要是有利於統治的,他們都用,不利於統治的,便一概拋棄之。

    對官員、百姓他們提倡儒家的忠孝,孝於父母的人,自然會忠於君主。這很好理解,沒有哪個顧家的人,會隨便去幹壞事、造反之類的。對於朝廷制度管理上,包括軍法治軍上,其實有很多法家的內容,無外乎是要順時而變,讓皇帝管理國家能夠得到最大收益、而國家還能運轉的順暢、老百姓也能過得去。

    在思想牢籠上,佛、道、陰陽家等內容混雜其中,無外乎宣揚天命,提倡積德修仙、貧而有道,或者死後轉向極樂之地之類的。在朝廷釋出的好多詔書,包括改朝換代的詔書上,那就是儒家理論、陰陽家理論以及名家理論的混雜體,說天命、說祖宗、說陰陽迴圈、說古帝聖人,然後像名家一樣說出一大串似是而非的道理來,反正把大家搞相信了就算。在戰爭攻取上,自然就是兵家與縱橫家的內容了,兵家、縱橫家至少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詭道。

    如此看來,儒家不過是個大招牌而已,皇帝的大店裡掛著儒家的招牌,賣著各家的東西。

  • 8 # 浸淫之辭

    第一支,是以道家墨家為主,是夏商文化的延續。

    第二支,是以儒家法家為主,是周文化的延續。

    然而周文化,並不是本土文化,卻是外來文化。周人,的的確確是土生土長的東方黃種人,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祖先,父系基因O3人種。然而他們,或說咱們的祖先,龍山陶寺文化,在和夏朝祖先石峁文化的戰爭中失敗,很多人或遷徙或被流放,去到了西面中亞西亞。在哪裡,咱們依然是強大的,所以,征服了其他人種,使他們成為奴隸,這同時就產生或學習了當地人和人不平等的等階文化。在商推翻夏後,咱們多數人的祖先逐漸從西面迴歸,進入了西部,進入了藏區,進入了周的發源地……直到周推翻商。同時,這個等階文化也被帶回了東方。這就是周思想,就是後來的儒家等階“仁”思想的萌芽。

    說完周儒文化,再說說夏道文化。這個文化被中斷兩次,所以這裡說的一切都接近於猜測。第一次中斷自然是周人,也就是咱們的迴歸並推翻商。因為夏商的主體人種都沒有離開過東方,他們的思想並沒有人種高低的差別,因為不管是基因N,O1,O2還是O3,大家雖然有戰爭,但彼此是平等的。這很難有等階思想的產生。雖然一萬多年前黃種人進入東方,並征服奴役了這裡的基因C和D的古人種,但那時也並沒有在本族沒產生等階思想。那麼既然有第二次中斷,也自然有第二次覺醒,第二次覺醒是老子看書看書,第一個看是看管,第二個自然就是讀書了。不光是他,當時很多人是瞭解上古平等思想的,所以道家產生了,道家雖然依託周人產生,但周和其他黃種人,畢竟還是兄弟族群,沒有放大周自西面帶回的等階文化。尤其楚地甚至還是商人地盤,東南沿海還是夏人的地盤,這種平等思想還有大面積土壤。

    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儒家在先秦四處碰瓷,結果衍生出了法家,併成功的進入了不接待儒生的秦國,最後造成統一。而道家的繼承者墨家,也因為集權所需要的等階文化,而被逐漸邊緣化。直到獨尊儒術,這場文化戰爭才逐漸停止,這也是夏道文化的第二次中斷。直到今天……

  • 9 # WILLSON1625027

    一句話:儒家的思想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統治。

    儒家的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從四德基礎上的仁義禮信忠孝,首先是等級(禮)的維護(忠孝),然後才有其它,修身就是圍繞這個核心的,這就使統治行為能夠在國與家的層面上同時展開,從而讓人服服貼貼。國家層面上“君”臨天下,政府層面上層層官僚(臣),學問上唯有四書五經和老師,家裡是族長、爺爺、父親、哥哥、男人,女人、小孩再有想法也必須服從。

    至於其他?道家玄之又玄,墨家兼愛平等,法家依法辦事,兵家深謀遠慮,名家名正言順,陰陽傢什事辯證,縱橫家合縱連橫……都把統治者束縛住了,還能用他們的思想來統治?

    所以,唯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是“最好”的了。這也使得無數的學術、創新思想通通被天子、大臣、孔孟(四書五經)、老師、父親們扼殺在搖籃裡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弗H6的燈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