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新聞,說《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網路電影即將上線,心中喜憂參半:喜的是終於開始有影視作品反映耿恭等人激越壯烈、感人肺腑的事蹟,畢竟影視劇的受眾要遠大於歷史愛好者群體,這會讓更多人瞭解這個歷史故事;憂的是不知道這部片子能不能真實反映那段歷史,害怕看了讓人失望。所以在此,唐封葉想把“十三將士渡玉門”的歷史故事再從背景到最終結局重新、完整講述一遍,以給朋友們做個觀影的參考。您可能以前也看過同題材的文章,但是筆者保障他們寫的肯定沒有本文這麼詳細。
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人,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興平人。耿恭這人其實是個標準的官三代:他的爺爺耿況是東漢隃麋侯;他大伯耿弇(yǎn)是東漢好畤侯,曾幫助漢光武帝劉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在東漢開國功臣排行榜“雲臺二十八將”中名列第四;他二伯耿國官至五官中郎將;他的父親耿廣受封中郎將。雖然耿廣死得早,但是耿恭作為將門世家之後,在朝中謀取個一官半職富貴一生,總是沒問題的。不過耿恭這個人,卻不是個願意靠祖輩廕庇吃閒飯的人——他為人慷慨豪爽,有主見、點子多,從小就顯得與常人不同,一看就是當將軍的料。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很快讓耿恭留名青史的機會就來了。
話說東漢初年,因為內地剛剛統一、政權尚不穩固,光武帝劉秀無暇顧及西域,北匈奴趁虛而入,西域的大部分地區都被其控制,導致西部邊境烽火連天,河西郡縣大白天城門都不敢開啟。光武帝之子漢明帝劉莊繼位後,東漢的國力逐漸積累起來,加之北匈奴一直桀驁猖狂、不受羈縻,他決心要“以戰止戰”,徹底消除北部大患。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明帝命令奉車都尉(皇帝御車總監)竇固、駙馬都尉(皇帝副車總監)耿秉(耿恭的堂弟)、太僕(皇家車隊總管兼馬政官)祭肜(zhài róng)、騎都尉(羽林軍騎兵隊長)來苗,率領漢軍及羌胡、烏桓、鮮卑、南匈奴等一幫小弟,兵分四路出擊北匈奴,掀開了東漢大規模討伐北匈奴的序幕。
此戰中竇固這一路漢軍從酒泉出發,打到今天新疆哈密一帶,擊敗匈奴呼衍王部,一直追到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戰績最豐。竇固還派了代理司馬(軍政官兼參謀官)班超率36人出使西域,來從政治上爭取西域各國,不久班超就在鄯善國(今新疆若羌)上演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好戲,襲殺了匈奴使者,讓鄯善國君歸附。
第二年即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底,竇固因功被任命主帥,統領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等數部人馬合計1.4萬騎,再次出敦煌郡崑崙塞,西征天山一帶的車師國。而我們的主角耿恭這次被騎都尉劉張任命為軍中司馬,成為西征諸將的一員。
話說當時的車師國分為前後兩部,前部在天山南側的今吐魯番市高昌區北部一帶,後部在天山北側的今吉木薩爾縣、奇臺縣一帶,車師前王是車師后王的兒子。竇固、耿秉出其不意,率先進攻距離更遠、道路更艱險的山北車師後部,斬首數千,逼降車師前後部。戰後東漢朝廷在西域恢復了西漢時始置的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以陳睦為西域都護,暫駐於高昌城(吐魯番市東40公里的三堡鄉);以耿恭為戊校尉,領兵數百駐守在車師後部金蒲城(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以關寵為己校尉,領兵數百駐守在車師前王部柳中城(今新疆鄯善縣魯克沁鎮)。耿恭到了任上,立即開展工作。他派人致書西方的烏孫國(今伊犁河流域),宣揚大漢的德威。烏孫的君主則進貢寶馬,並獻上西漢宣帝賜給公主的賭博玩具,還派了兒子到東漢當人質。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二月,竇固、耿秉奉詔班師凱旋迴朝。但北匈奴自然不能坐視西域被漢朝奪取,他們趁著漢軍主力東還,馬上在三月發動反撲——北匈奴單于派左鹿蠡王統兵2萬襲擊車師,率先攻打天山以北的車師後部王庭所在地務塗谷。耿恭聞報,迅速組織三百士卒援助車師后王,但這三百士卒卻在路上遇到了北匈奴大隊人馬。雖然漢軍士氣旺盛、裝備精良,可在曠野之中,幾百人怎麼能是上萬騎兵的對手?他們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奮力搏戰,最終全軍覆沒。北匈奴人很快攻破車師后王駐地,並將車師后王安得殺死。隨即他們調轉兵鋒,包圍攻打耿恭駐守的金蒲城。
耿恭手裡本來就只有幾百人(按兩漢時的慣例戊、己校尉各統領五百人),又已經派出去三百人並全部戰死,這時金蒲城中大約只剩下二百人,而城外的北匈奴兵烏泱泱漫天遍野,雙方軍力對比是1:50。但耿恭毫不畏懼,他跟將士們製作了一批毒箭,登城向來攻的北匈奴人猛射,一邊射他還一邊大打心理戰,讓部下大喊:“這是我們漢家的神箭,你們中了箭一定會知道厲害!”果不其然,北匈奴人凡是中了箭的,都感到創口灼熱、奇痛無比,心中十分恐慌。這時老天爺也幫忙,不一會兒狂風吹起、暴雨如注。夜裡,膽識過人的耿恭指揮漢軍趁著風雨出城偷襲北匈奴人的營地。北匈奴人怎麼也料不到只有幾百人的漢軍敢出城劫營,毫無戒備,黑夜裡被耿恭的小股部隊好一番蹂躪,死傷慘重。北匈奴人又是吃驚又是害怕,他們都說漢軍像神仙一般,太厲害了,於是撤軍離去。
敵軍退走,耿恭和將士們鬆了一口氣。但是耿恭知道金蒲城內沒有水源,不利於持久防守,於是就在當年五月帶著部隊轉移到附近的疏勒城(不是今新疆西部的疏勒國),因為疏勒城外有山間溪水流經城下。
匈奴人自稱“天之驕子”,現在幾萬人滅不了幾百漢軍,這口惡氣怎麼咽得下?剛過兩個月到七月份,北匈奴人果然捲土重來了,他們再次圍攻耿恭駐守的疏勒城。不過疏勒城雖小,卻是依山而建,地勢非常險要。在耿恭等人捨生忘死的有力防禦下,北匈奴人死傷慘重,卻毫無進展。戰鬥中,耿恭又招募了勇士幾千人(包括很多西域當地番漢民眾),出城反擊北匈奴人。北匈奴人記吃不記打,還是毫無防備,再次吃了一次敗仗。不過他們畢竟兵多將廣,這次失利後並未像以前那樣退軍,而是繼續圍城,還派人從上游堵塞了城外的山溪水道,斷了城裡的飲水。北匈奴人的算盤這次打得很精準,你們這股漢軍再能打,沒水喝看你們能撐多久!
當時正值盛夏,暑熱難當,城內的漢軍很快就渴得雙唇乾裂、喉嚨冒煙。耿恭沒辦法,就派人在城中掘井。不過疏勒城的位置較高,軍士們一口氣往地下挖了十五丈(約合現在34.5米、相當於十幾層樓的高度),都沒見到一滴水。很多漢軍士兵渴得實在受不了,就把馬糞蒐集起來榨裡面的汁液喝。馬糞汁液的味道,想想就令人作嘔,但為了活命,大傢什麼也顧不得了。
耿恭見此情景,不禁仰天長嘆道:“聽說武帝時期的貳師將軍李廣利,拔佩刀刺山石,泉水飛流而出。現在大漢威德正盛,我們怎麼可能走投無路呢?”於是他整頓衣冠,嚴肅莊重地向著枯井拜下,祈禱神明護佑,救我將士。
耿恭祈禱完後,親自帶著將士們繼續往下挖,沒挖幾下,突然地面越來越溼潤,繼而泉水噴湧而出!周圍的人們欣喜若狂,連聲大喊“萬歲”!
按古人的說法,這自然是耿恭的忠義感天動地,所以有神仙相助。不過從理性角度這事也好解釋,耿恭他們已經往下挖了十幾層樓的深度了,也該到地下水的位置了。
不管我們後人怎麼想,當時祈禱之後枯井出水,肯定讓耿恭和將士們相信自己是有神仙罩著的,城中士氣再次高昂起來。耿恭還讓軍士裝了滿滿幾大壇水,走上城頭往女牆外倒著玩。北匈奴人滿以為城內漢軍馬上要變乾屍了,見此情景驚愕得下巴都要掉了,心想這耿恭真的有神明相助啊!打也打不下,困也困不死,北匈奴人心下鬱悶,又解圍暫時退去。
有人可能會問,耿恭受圍攻的時候,西域都護陳睦和己校尉關寵怎麼不來救援呢?其實很簡單,他們也正自顧不暇呢:關寵幾百人被北匈奴人圍困在柳中城裡;陳睦則受到歸附北匈奴人的焉耆國、龜茲國的攻擊(十一月時陳睦全軍殉國)。當時西域還有軍司馬班超在遙遠的疏勒國盤橐城,而且也正被龜茲人和姑墨人圍攻。
那東漢朝廷怎麼不派兵增援西域呢?當時東漢朝廷實際上已經接到距離內地最近的己校尉關寵的求救信,但永平十八年八月漢明帝劉莊駕崩,十九歲的太子劉炟(漢章帝)繼位,朝廷正在新老交替的混亂時候,自然一時也顧不得塞外的事情了。
回過頭說耿恭這邊。漢明帝駕崩的訊息傳來後,車師人也歸附了北匈奴,一同來打疏勒城。耿恭激勵將士,身先士卒奮勇禦敵,又多次擊退敵軍。其實這段時間耿恭之所以能堅持住,還要多虧車師后王夫人的大力幫助。車師后王夫人本是漢人之女,對漢朝有感情;她老公安得被北匈奴人殺死後,她更多了一份家恨。因此有情況時她經常給耿恭通風報信,她還偷偷接濟耿恭不少糧草。
一晃又幾個月過去了,疏勒城裡車師后王夫人給的糧草逐漸被漢軍吃光了。耿恭和將士們就把鎧甲弓弩都拆了煮了,吃上面的皮革牛筋。雖然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局勢萬分危急艱難,但是耿恭跟將士們同甘共苦、推心置腹,所以大夥毫無怨言,都擁戴耿恭,決心跟他誓死報國。只不過因為作戰傷亡和飢寒交迫,耿恭手下計程車卒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幾十人。
北匈奴單于覺得耿恭應該再也撐不下去了,於是他派使者到疏勒城下勸降耿恭,說只要耿恭投降,就封他做白屋王,還給他美女做老婆。耿恭眼珠子一轉,裝作對條件感興趣,然後讓使者進城詳談。等北匈奴使者上了城頭來到耿恭面前,耿恭當著城下北匈奴兵的面一刀把使者斬殺。殺完之後,耿恭還把使者的肉割下來,就在城頭上燒烤了,談笑自若吃下肚。岳飛所唱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就出自耿恭此舉。耿恭當然不是食人狂魔,他這是以自斷退路的方式,向北匈奴單于展示自己誓死不降的決心!
北匈奴單于知道後,氣得七竅生煙,派人繼續猛攻疏勒城。小小疏勒城雖然已經千瘡百孔,但耿恭和將士們早把命豁出去了,幾十個不要命的漢兒,竟一次次把北匈奴兵打退。
這時已經到了永平十八年十一月,漢章帝繼位已經三個多月了,朝政逐漸安定,他想起了西域守將派人來求救的事情,於是召開公卿會議,商討如何應對西域局勢。
會上,一些大臣主張放棄救援,他們認為西域距離中原實在太遙遠了,西域漢軍這時不知道還剩下多少人,勞師動眾去救從經濟賬算太不划算。司徒鮑昱一聽就火了,說:“朝廷派人到危險的地方執行艱鉅任務,情況緊急的時候卻把人家給拋棄了,這對外會大長夷狄的志氣,對內更會傷透忠臣義士之心!以後邊境無事便罷,如果匈奴人再次叩邊,陛下還能差遣誰去御邊?”
漢章帝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聽了鮑昱的話深以為然。於是他下令,讓徵西將軍耿秉駐守酒泉郡代理太守事,派酒泉太守段彭和宮中近侍王蒙、皇甫援率領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之兵和鄯善國兵共7000餘人,救援2000裡外的西域漢軍。不管西域還剩幾個漢軍,不拋棄,不放棄,這就是中華版的“雷霆救兵”!
漢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段彭與其他各路人馬會師於己校尉關寵戍守的車師前部柳中城。這時關寵已經戰死,段彭救出柳中漢軍殘部後,又西進攻擊車師前部都城交河城。交河城一戰,漢軍斬首3800級,生俘3000餘人。北匈奴人倉皇而逃,車師前部再次向漢朝投降。
打了勝仗後,近侍王蒙等人覺得可以向朝廷交差了,這時也不知天山以北的耿恭所部是死是活,於是他們準備見好就收,班師回朝。這時耿恭早先派回敦煌郡領取冬裝的小軍官範羌站了出來,他堅持請求王蒙再北越天山去營救耿恭及其部下。疏勒城在交河城以北約五百里,當時又值隆冬,大雪封山,道路艱險,王蒙等人都不敢去,但又架不住範羌的苦苦哀求,於是就分兵2000人給範羌,讓他自己帶兵去救耿恭。
範羌率軍從山間穀道穿越天山,當時大雪紛飛,地上積雪能把人馬都陷進去,士卒們千辛萬苦跋涉多日,才勉強透過這五百里冰雪道路。此時的疏勒城內,包括耿恭在內只剩下26人,而且早已經斷糧多日。夜間他們聽到城外傳來大隊人馬行進的聲音,以為是北匈奴人再次來攻,不禁大驚失色,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力氣再戰鬥了。這時範羌走到城下,對城上喊道:“我是範羌,朝廷派大軍來救援耿校尉了!”城中人認出範羌,又望見所來人馬都是漢家衣冠,齊聲大呼“萬歲”。範羌率部進城後,與耿恭等人抱在一起,雙方都淚流滿面。
簡單休整後,第二天漢軍撤出了疏勒城,踏上南下東歸的道路。這時北匈奴人尾隨追擊,耿恭和範羌不得不且戰且走。耿恭等26人本就身體虛弱,在路上因飢寒又不斷有人倒下。建初元年三月漢軍進入玉門關時,耿恭率領的原疏勒城守軍僅剩13人!中郎將鄭眾接見這13勇士時,只見他們個個蓬頭垢面、皮包骨頭,衣服早成一縷縷,鞋底都已經磨穿,幾乎沒有人樣。鄭眾不禁大為感動,親自帶著耿恭一行去沐浴更衣。
隨後鄭眾又上書朝廷,極力為耿恭等人表功,他寫道:“耿恭帶著孤弱無援之軍堅守塞外孤城,抵抗匈奴的攻擊,面對數萬敵軍,成年累月,心力交瘁。他開山打井,煮弩為糧,萬死一生,前後殺傷敵虜數以千百計,既忠且勇,不讓大漢蒙羞。耿恭的氣節,古今未有,應該授予他顯赫的爵位,以激勵將帥!”
耿恭等人回到都城洛陽,司徒鮑昱感其忠勇,也在漢章帝面前誇獎他氣節堪比蘇武,建議給他加官進爵。漢章帝於是封賞耿恭13人:封耿恭為騎都尉,封耿部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地軍營司馬,範羌為共縣縣丞,其他九人補入天子禁衛軍羽林軍。
很多文章在介紹到這裡之後,故事就戛然而止了。這就好像很多童話故事以“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生活”為結束語一樣。但是真實的歷史,往往卻令人唏噓。
話說耿恭被封為騎都尉之後,第二年又晉升為長水校尉,並於該年秋天以副將的身份隨車騎將軍馬防平定西羌叛亂,再立新功。這馬防是何許人也?他就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次子,漢章帝皇后馬氏的兄弟,也即當朝國舅爺。馬防作為名將之子,打仗也很強悍,算得上一位稱職的將軍,但其度量就不咋樣了——因為耿恭曾在給章帝的奏章裡稱讚竇固,並說可以讓馬防協助竇固鎮守西方,馬防得知後就把耿恭嫉恨上了。班師回朝後,耿恭營裡的監軍近侍李譚為了討好國舅爺馬防,就向章帝誣告耿恭怠慢軍事,對朝廷心懷不滿。於是在平羌戰事中立了戰功的耿恭不但沒受到獎賞,反而被關進了大牢。蹲了一段時間監獄後,朝廷罷免了耿恭的官職,把他遣送原籍。耿恭回到老家,沒多久就鬱鬱而終。
雖然東漢朝廷對耿恭並不公平,但耿恭帶領二百疲弱之旅堅守塞外孤城經年,忠比蘇武、勇震匈奴,最後僅剩13人入玉門關的事蹟,讓所有讀史至此者不禁肅然起敬。《後漢書》的作者范曄就說,看到了耿恭守疏勒城的事蹟後,他不知不覺間眼淚鼻涕一起流下。最後范曄評價說: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筆者常感嘆,像耿恭這樣的忠勇動天地之士,知名度卻相對很低,除了歷史愛好者,普通人很少有知道的。現在有影視劇表現這個題材,無論拍攝得怎樣,都必然會讓更多人瞭解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講,《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能夠出品上線,就是對英雄的一個巨大告慰!
近日看到新聞,說《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網路電影即將上線,心中喜憂參半:喜的是終於開始有影視作品反映耿恭等人激越壯烈、感人肺腑的事蹟,畢竟影視劇的受眾要遠大於歷史愛好者群體,這會讓更多人瞭解這個歷史故事;憂的是不知道這部片子能不能真實反映那段歷史,害怕看了讓人失望。所以在此,唐封葉想把“十三將士渡玉門”的歷史故事再從背景到最終結局重新、完整講述一遍,以給朋友們做個觀影的參考。您可能以前也看過同題材的文章,但是筆者保障他們寫的肯定沒有本文這麼詳細。
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人,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興平人。耿恭這人其實是個標準的官三代:他的爺爺耿況是東漢隃麋侯;他大伯耿弇(yǎn)是東漢好畤侯,曾幫助漢光武帝劉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在東漢開國功臣排行榜“雲臺二十八將”中名列第四;他二伯耿國官至五官中郎將;他的父親耿廣受封中郎將。雖然耿廣死得早,但是耿恭作為將門世家之後,在朝中謀取個一官半職富貴一生,總是沒問題的。不過耿恭這個人,卻不是個願意靠祖輩廕庇吃閒飯的人——他為人慷慨豪爽,有主見、點子多,從小就顯得與常人不同,一看就是當將軍的料。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很快讓耿恭留名青史的機會就來了。
話說東漢初年,因為內地剛剛統一、政權尚不穩固,光武帝劉秀無暇顧及西域,北匈奴趁虛而入,西域的大部分地區都被其控制,導致西部邊境烽火連天,河西郡縣大白天城門都不敢開啟。光武帝之子漢明帝劉莊繼位後,東漢的國力逐漸積累起來,加之北匈奴一直桀驁猖狂、不受羈縻,他決心要“以戰止戰”,徹底消除北部大患。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明帝命令奉車都尉(皇帝御車總監)竇固、駙馬都尉(皇帝副車總監)耿秉(耿恭的堂弟)、太僕(皇家車隊總管兼馬政官)祭肜(zhài róng)、騎都尉(羽林軍騎兵隊長)來苗,率領漢軍及羌胡、烏桓、鮮卑、南匈奴等一幫小弟,兵分四路出擊北匈奴,掀開了東漢大規模討伐北匈奴的序幕。
此戰中竇固這一路漢軍從酒泉出發,打到今天新疆哈密一帶,擊敗匈奴呼衍王部,一直追到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戰績最豐。竇固還派了代理司馬(軍政官兼參謀官)班超率36人出使西域,來從政治上爭取西域各國,不久班超就在鄯善國(今新疆若羌)上演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好戲,襲殺了匈奴使者,讓鄯善國君歸附。
第二年即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底,竇固因功被任命主帥,統領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等數部人馬合計1.4萬騎,再次出敦煌郡崑崙塞,西征天山一帶的車師國。而我們的主角耿恭這次被騎都尉劉張任命為軍中司馬,成為西征諸將的一員。
話說當時的車師國分為前後兩部,前部在天山南側的今吐魯番市高昌區北部一帶,後部在天山北側的今吉木薩爾縣、奇臺縣一帶,車師前王是車師后王的兒子。竇固、耿秉出其不意,率先進攻距離更遠、道路更艱險的山北車師後部,斬首數千,逼降車師前後部。戰後東漢朝廷在西域恢復了西漢時始置的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以陳睦為西域都護,暫駐於高昌城(吐魯番市東40公里的三堡鄉);以耿恭為戊校尉,領兵數百駐守在車師後部金蒲城(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以關寵為己校尉,領兵數百駐守在車師前王部柳中城(今新疆鄯善縣魯克沁鎮)。耿恭到了任上,立即開展工作。他派人致書西方的烏孫國(今伊犁河流域),宣揚大漢的德威。烏孫的君主則進貢寶馬,並獻上西漢宣帝賜給公主的賭博玩具,還派了兒子到東漢當人質。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二月,竇固、耿秉奉詔班師凱旋迴朝。但北匈奴自然不能坐視西域被漢朝奪取,他們趁著漢軍主力東還,馬上在三月發動反撲——北匈奴單于派左鹿蠡王統兵2萬襲擊車師,率先攻打天山以北的車師後部王庭所在地務塗谷。耿恭聞報,迅速組織三百士卒援助車師后王,但這三百士卒卻在路上遇到了北匈奴大隊人馬。雖然漢軍士氣旺盛、裝備精良,可在曠野之中,幾百人怎麼能是上萬騎兵的對手?他們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奮力搏戰,最終全軍覆沒。北匈奴人很快攻破車師后王駐地,並將車師后王安得殺死。隨即他們調轉兵鋒,包圍攻打耿恭駐守的金蒲城。
耿恭手裡本來就只有幾百人(按兩漢時的慣例戊、己校尉各統領五百人),又已經派出去三百人並全部戰死,這時金蒲城中大約只剩下二百人,而城外的北匈奴兵烏泱泱漫天遍野,雙方軍力對比是1:50。但耿恭毫不畏懼,他跟將士們製作了一批毒箭,登城向來攻的北匈奴人猛射,一邊射他還一邊大打心理戰,讓部下大喊:“這是我們漢家的神箭,你們中了箭一定會知道厲害!”果不其然,北匈奴人凡是中了箭的,都感到創口灼熱、奇痛無比,心中十分恐慌。這時老天爺也幫忙,不一會兒狂風吹起、暴雨如注。夜裡,膽識過人的耿恭指揮漢軍趁著風雨出城偷襲北匈奴人的營地。北匈奴人怎麼也料不到只有幾百人的漢軍敢出城劫營,毫無戒備,黑夜裡被耿恭的小股部隊好一番蹂躪,死傷慘重。北匈奴人又是吃驚又是害怕,他們都說漢軍像神仙一般,太厲害了,於是撤軍離去。
敵軍退走,耿恭和將士們鬆了一口氣。但是耿恭知道金蒲城內沒有水源,不利於持久防守,於是就在當年五月帶著部隊轉移到附近的疏勒城(不是今新疆西部的疏勒國),因為疏勒城外有山間溪水流經城下。
匈奴人自稱“天之驕子”,現在幾萬人滅不了幾百漢軍,這口惡氣怎麼咽得下?剛過兩個月到七月份,北匈奴人果然捲土重來了,他們再次圍攻耿恭駐守的疏勒城。不過疏勒城雖小,卻是依山而建,地勢非常險要。在耿恭等人捨生忘死的有力防禦下,北匈奴人死傷慘重,卻毫無進展。戰鬥中,耿恭又招募了勇士幾千人(包括很多西域當地番漢民眾),出城反擊北匈奴人。北匈奴人記吃不記打,還是毫無防備,再次吃了一次敗仗。不過他們畢竟兵多將廣,這次失利後並未像以前那樣退軍,而是繼續圍城,還派人從上游堵塞了城外的山溪水道,斷了城裡的飲水。北匈奴人的算盤這次打得很精準,你們這股漢軍再能打,沒水喝看你們能撐多久!
當時正值盛夏,暑熱難當,城內的漢軍很快就渴得雙唇乾裂、喉嚨冒煙。耿恭沒辦法,就派人在城中掘井。不過疏勒城的位置較高,軍士們一口氣往地下挖了十五丈(約合現在34.5米、相當於十幾層樓的高度),都沒見到一滴水。很多漢軍士兵渴得實在受不了,就把馬糞蒐集起來榨裡面的汁液喝。馬糞汁液的味道,想想就令人作嘔,但為了活命,大傢什麼也顧不得了。
耿恭見此情景,不禁仰天長嘆道:“聽說武帝時期的貳師將軍李廣利,拔佩刀刺山石,泉水飛流而出。現在大漢威德正盛,我們怎麼可能走投無路呢?”於是他整頓衣冠,嚴肅莊重地向著枯井拜下,祈禱神明護佑,救我將士。
耿恭祈禱完後,親自帶著將士們繼續往下挖,沒挖幾下,突然地面越來越溼潤,繼而泉水噴湧而出!周圍的人們欣喜若狂,連聲大喊“萬歲”!
按古人的說法,這自然是耿恭的忠義感天動地,所以有神仙相助。不過從理性角度這事也好解釋,耿恭他們已經往下挖了十幾層樓的深度了,也該到地下水的位置了。
不管我們後人怎麼想,當時祈禱之後枯井出水,肯定讓耿恭和將士們相信自己是有神仙罩著的,城中士氣再次高昂起來。耿恭還讓軍士裝了滿滿幾大壇水,走上城頭往女牆外倒著玩。北匈奴人滿以為城內漢軍馬上要變乾屍了,見此情景驚愕得下巴都要掉了,心想這耿恭真的有神明相助啊!打也打不下,困也困不死,北匈奴人心下鬱悶,又解圍暫時退去。
有人可能會問,耿恭受圍攻的時候,西域都護陳睦和己校尉關寵怎麼不來救援呢?其實很簡單,他們也正自顧不暇呢:關寵幾百人被北匈奴人圍困在柳中城裡;陳睦則受到歸附北匈奴人的焉耆國、龜茲國的攻擊(十一月時陳睦全軍殉國)。當時西域還有軍司馬班超在遙遠的疏勒國盤橐城,而且也正被龜茲人和姑墨人圍攻。
那東漢朝廷怎麼不派兵增援西域呢?當時東漢朝廷實際上已經接到距離內地最近的己校尉關寵的求救信,但永平十八年八月漢明帝劉莊駕崩,十九歲的太子劉炟(漢章帝)繼位,朝廷正在新老交替的混亂時候,自然一時也顧不得塞外的事情了。
回過頭說耿恭這邊。漢明帝駕崩的訊息傳來後,車師人也歸附了北匈奴,一同來打疏勒城。耿恭激勵將士,身先士卒奮勇禦敵,又多次擊退敵軍。其實這段時間耿恭之所以能堅持住,還要多虧車師后王夫人的大力幫助。車師后王夫人本是漢人之女,對漢朝有感情;她老公安得被北匈奴人殺死後,她更多了一份家恨。因此有情況時她經常給耿恭通風報信,她還偷偷接濟耿恭不少糧草。
一晃又幾個月過去了,疏勒城裡車師后王夫人給的糧草逐漸被漢軍吃光了。耿恭和將士們就把鎧甲弓弩都拆了煮了,吃上面的皮革牛筋。雖然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局勢萬分危急艱難,但是耿恭跟將士們同甘共苦、推心置腹,所以大夥毫無怨言,都擁戴耿恭,決心跟他誓死報國。只不過因為作戰傷亡和飢寒交迫,耿恭手下計程車卒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幾十人。
北匈奴單于覺得耿恭應該再也撐不下去了,於是他派使者到疏勒城下勸降耿恭,說只要耿恭投降,就封他做白屋王,還給他美女做老婆。耿恭眼珠子一轉,裝作對條件感興趣,然後讓使者進城詳談。等北匈奴使者上了城頭來到耿恭面前,耿恭當著城下北匈奴兵的面一刀把使者斬殺。殺完之後,耿恭還把使者的肉割下來,就在城頭上燒烤了,談笑自若吃下肚。岳飛所唱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就出自耿恭此舉。耿恭當然不是食人狂魔,他這是以自斷退路的方式,向北匈奴單于展示自己誓死不降的決心!
北匈奴單于知道後,氣得七竅生煙,派人繼續猛攻疏勒城。小小疏勒城雖然已經千瘡百孔,但耿恭和將士們早把命豁出去了,幾十個不要命的漢兒,竟一次次把北匈奴兵打退。
這時已經到了永平十八年十一月,漢章帝繼位已經三個多月了,朝政逐漸安定,他想起了西域守將派人來求救的事情,於是召開公卿會議,商討如何應對西域局勢。
會上,一些大臣主張放棄救援,他們認為西域距離中原實在太遙遠了,西域漢軍這時不知道還剩下多少人,勞師動眾去救從經濟賬算太不划算。司徒鮑昱一聽就火了,說:“朝廷派人到危險的地方執行艱鉅任務,情況緊急的時候卻把人家給拋棄了,這對外會大長夷狄的志氣,對內更會傷透忠臣義士之心!以後邊境無事便罷,如果匈奴人再次叩邊,陛下還能差遣誰去御邊?”
漢章帝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聽了鮑昱的話深以為然。於是他下令,讓徵西將軍耿秉駐守酒泉郡代理太守事,派酒泉太守段彭和宮中近侍王蒙、皇甫援率領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之兵和鄯善國兵共7000餘人,救援2000裡外的西域漢軍。不管西域還剩幾個漢軍,不拋棄,不放棄,這就是中華版的“雷霆救兵”!
漢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段彭與其他各路人馬會師於己校尉關寵戍守的車師前部柳中城。這時關寵已經戰死,段彭救出柳中漢軍殘部後,又西進攻擊車師前部都城交河城。交河城一戰,漢軍斬首3800級,生俘3000餘人。北匈奴人倉皇而逃,車師前部再次向漢朝投降。
打了勝仗後,近侍王蒙等人覺得可以向朝廷交差了,這時也不知天山以北的耿恭所部是死是活,於是他們準備見好就收,班師回朝。這時耿恭早先派回敦煌郡領取冬裝的小軍官範羌站了出來,他堅持請求王蒙再北越天山去營救耿恭及其部下。疏勒城在交河城以北約五百里,當時又值隆冬,大雪封山,道路艱險,王蒙等人都不敢去,但又架不住範羌的苦苦哀求,於是就分兵2000人給範羌,讓他自己帶兵去救耿恭。
範羌率軍從山間穀道穿越天山,當時大雪紛飛,地上積雪能把人馬都陷進去,士卒們千辛萬苦跋涉多日,才勉強透過這五百里冰雪道路。此時的疏勒城內,包括耿恭在內只剩下26人,而且早已經斷糧多日。夜間他們聽到城外傳來大隊人馬行進的聲音,以為是北匈奴人再次來攻,不禁大驚失色,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力氣再戰鬥了。這時範羌走到城下,對城上喊道:“我是範羌,朝廷派大軍來救援耿校尉了!”城中人認出範羌,又望見所來人馬都是漢家衣冠,齊聲大呼“萬歲”。範羌率部進城後,與耿恭等人抱在一起,雙方都淚流滿面。
簡單休整後,第二天漢軍撤出了疏勒城,踏上南下東歸的道路。這時北匈奴人尾隨追擊,耿恭和範羌不得不且戰且走。耿恭等26人本就身體虛弱,在路上因飢寒又不斷有人倒下。建初元年三月漢軍進入玉門關時,耿恭率領的原疏勒城守軍僅剩13人!中郎將鄭眾接見這13勇士時,只見他們個個蓬頭垢面、皮包骨頭,衣服早成一縷縷,鞋底都已經磨穿,幾乎沒有人樣。鄭眾不禁大為感動,親自帶著耿恭一行去沐浴更衣。
隨後鄭眾又上書朝廷,極力為耿恭等人表功,他寫道:“耿恭帶著孤弱無援之軍堅守塞外孤城,抵抗匈奴的攻擊,面對數萬敵軍,成年累月,心力交瘁。他開山打井,煮弩為糧,萬死一生,前後殺傷敵虜數以千百計,既忠且勇,不讓大漢蒙羞。耿恭的氣節,古今未有,應該授予他顯赫的爵位,以激勵將帥!”
耿恭等人回到都城洛陽,司徒鮑昱感其忠勇,也在漢章帝面前誇獎他氣節堪比蘇武,建議給他加官進爵。漢章帝於是封賞耿恭13人:封耿恭為騎都尉,封耿部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地軍營司馬,範羌為共縣縣丞,其他九人補入天子禁衛軍羽林軍。
很多文章在介紹到這裡之後,故事就戛然而止了。這就好像很多童話故事以“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生活”為結束語一樣。但是真實的歷史,往往卻令人唏噓。
話說耿恭被封為騎都尉之後,第二年又晉升為長水校尉,並於該年秋天以副將的身份隨車騎將軍馬防平定西羌叛亂,再立新功。這馬防是何許人也?他就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次子,漢章帝皇后馬氏的兄弟,也即當朝國舅爺。馬防作為名將之子,打仗也很強悍,算得上一位稱職的將軍,但其度量就不咋樣了——因為耿恭曾在給章帝的奏章裡稱讚竇固,並說可以讓馬防協助竇固鎮守西方,馬防得知後就把耿恭嫉恨上了。班師回朝後,耿恭營裡的監軍近侍李譚為了討好國舅爺馬防,就向章帝誣告耿恭怠慢軍事,對朝廷心懷不滿。於是在平羌戰事中立了戰功的耿恭不但沒受到獎賞,反而被關進了大牢。蹲了一段時間監獄後,朝廷罷免了耿恭的官職,把他遣送原籍。耿恭回到老家,沒多久就鬱鬱而終。
雖然東漢朝廷對耿恭並不公平,但耿恭帶領二百疲弱之旅堅守塞外孤城經年,忠比蘇武、勇震匈奴,最後僅剩13人入玉門關的事蹟,讓所有讀史至此者不禁肅然起敬。《後漢書》的作者范曄就說,看到了耿恭守疏勒城的事蹟後,他不知不覺間眼淚鼻涕一起流下。最後范曄評價說: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筆者常感嘆,像耿恭這樣的忠勇動天地之士,知名度卻相對很低,除了歷史愛好者,普通人很少有知道的。現在有影視劇表現這個題材,無論拍攝得怎樣,都必然會讓更多人瞭解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講,《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能夠出品上線,就是對英雄的一個巨大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