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被打扮的歷史
-
2 # 堅持為人民服務
不管真實的梁山,還是小說中杜撰的梁山放到三國都會被虐的渣都不剩。
漢朝是中國戰力最強盛的朝代,輝煌包括打通河西走廊,徹底瓦解北方強大的匈奴等等。三國雖然處於東漢末年,天下分裂,但魏國仍保持對西域的控制,北方的少數民族也不敢入侵,可見其強大的戰力。蜀國,吳國也只是實力比魏國差一點而已。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原王朝的戰力在不斷衰退,因此出現了五胡亂華的混亂時期。到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建立大宋以後,武力更是進一步衰退,北方大遼,西邊吐蕃,西夏,各個都想瓜分大宋的土地。然而即便這樣,北宋軍隊在面對宋江起義軍的時候還是有絕對的優勢。
由此可見,宋江起義軍在三國中會被迅速的消滅掉。
-
3 # 揚生解史
如果宋江等梁山人士在漢未的三國時期出現,那三國的勢力分佈將發生重大變化。
宋江等人沒有明確的戰略規劃,他們做戰的目的不是為了爭奪天下,這點是非常明確的。宋江的最大願望就是被朝廷招安,所以,假設以他為代表的梁山在宋朝出現,他也會被漢獻帝招安了。
在軍事才能上,只會打區域性戰爭的宋江等不是奸雄曹操的對手,所以曹操挾天子後,宋江等會歸順代表皇帝的曹操。
這樣,曹操的勢力會更強大,他會成立一個暗殺/間諜部門,出梁山人士組成。
-
4 # 明境國學
梁山勢力在三國根本就掀不起風浪,早早就被剪除了。
作為一股勢力,首先要有足夠的凝聚力,而足夠的凝聚力源於共同的信仰!梁山好漢中的多數沒有什麼高尚的信仰,酒肉而已,帶頭大哥宋江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水平,這樣一群渾渾噩噩混日子的人在任何戰亂時代都是被優先消滅的。
其次,梁山勢力中派系太複雜,座次的排定也並不公平,沒能做到任人唯賢,很難形成真正的合力。
再次,梁山缺少進取精神,打來打去地盤始終就那麼大,只見財貨增加,勢力範圍並無突破,團隊人才也不足以應對強大的敵對勢力,走不出土匪的格局,就無力迎接新的挑戰。
-
5 # 古梁鏞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如果梁山那一夥人在三國時期作為一股勢力存在,他們會有多大的作為?
這個問題的時間限制不是很明確,因為傳統意義上的三國時期是從東漢末年開始,直到三家歸晉。而歷史上的三國時期,是從魏、蜀、吳三國政權正式建立,直到三國歸晉時期結束。
參考《水滸傳》梁山泊一夥人主要勢力範圍在山東一代,那麼,我們就設定梁山泊一夥人穿越至三國時代,具體為三國末期,黃巾軍起義,諸侯割據開始的時代。
下面,我們開始分析。
《水滸傳》之梁山泊活動範圍分析
在《水滸傳》中,梁山泊的活動範圍在山東、河北一帶,他們的主要活動內容就是兼併其他山寨勢力,同時和官府做抗爭,最後呈現出來的情況是,在山東河北一代,基本上沒有其他個人勢力,因為宋江將這一代的勢力進行了整合,具體表現為梁山泊兵強馬壯,財力頗豐,同時我們也會發現,梁山泊是個四面環水的山寨,本身是沒有多大面積的。
漢末諸侯割據情況分析
透過上面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出來,如果《水滸傳》中梁山泊一夥人穿越至東漢末年,那麼他們直接面對的對手將是陶謙、韓馥和劉岱。
那麼,這三個人好對付嗎?梁山泊能不能在宋江的帶領下,在形勢如此複雜的環境中存活下來呢?
宋江帶領下的梁山泊,在東漢末年處境分析
首先必須承認,宋江帶領下的梁山泊實力非常強悍,因為在接受招安的時候,梁山泊所有兵馬人員加起來接近十萬人,其中9萬多人都是能征善戰的將士。
其次,小哥認為梁山泊會兼併陶謙、劉岱、韓馥。
為什麼小哥認為宋江會兼併這些人呢?
原因很簡單,梁山泊的企業文化為“替天行道”,這個文化主題和黃巾軍的文化主題是非常接近的,也就是說,在別的諸侯都承認東漢政權的時候,梁山泊的替天行道很明顯具有造反性質。
其次,梁山泊沒有什麼產業,如果不能揭竿而起建立政權,只有接受招安一個出路,畢竟家大業大,人得吃飯。
但是,梁山泊的勢力在東漢末年有多強悍呢?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他們都帶了多少人馬呢?
袁術帶了兩萬人馬,袁紹經三萬人馬,曹操領近兩萬人馬,劉備領一千多人,其他人大部分領一萬五千左右人馬。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於梁山泊有近十萬兵馬是怎樣的概念,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如果以兵馬來論,宋江的勢力比袁紹都要強。
梁山泊集團發展規劃
在《水滸傳》中,梁山泊發展的方式簡單粗暴,總結起來就是:只要是宋江看上的,想盡辦法都要弄到手。
這個方式如果用到東漢末年,會不會有同樣的收穫呢?
小哥認為不會,畢竟東漢末年,你要是以匡扶漢室為宣傳口號,別人或許會聽,但是以“替天行道”為口號,別人肯定反對。
再者東漢末年人物氣節不同於北宋時期,氣節這個東西有多重要呢?看看關羽,忠義無雙。看看王朗,被諸葛亮活活罵死。再看看荀彧,侍漢不侍曹。
也就是說,宋江那套威逼利誘他人上梁山的手段,未必會奏效,面對三國諸侯割據,事態越來越混亂,梁山泊的最終發展會如何呢?
小哥認為,梁山泊最終會稱霸山東,和袁紹、袁術抗衡,但是最終將被曹操擊敗,因為梁山泊雖然兵強馬壯,但是文化程度有限,不能建立完整的體制,沒有體制的管理和約束,人人以兄弟相論,最終的結果是內部鬥爭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梁山泊有志之士比如林沖、關勝、呼延灼、朱武、二龍山勢力等等,他們還會心甘情願蟄伏在宋江的管理之下嗎?曹操能給他們大將的榮耀,宋江能給嗎?
所以最終結果,任然是天下三分魏蜀吳。
-
6 # 十七阿哥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有點穿越的味道。
個人覺得梁山集團如果放到東漢末年,如果出現的時機合適,應該還是能有一番作為的。
梁一百單八將齊聚,再隨便有個萬把兵卒,以第二十路諸侯的身份出現在諸侯大會上,那氣場估計就能壓倒一大片。第十九路諸侯不就只有劉備三兄弟並無一兵一卒麼!就全算不和劉備這一路比較,在其它各路諸侯中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那可是一百多將呀!
一個小小的華雄,就把十八路諸侯搞得狼狽不堪,最後還是關二爺出馬才挽回一些顏面。
再從武力這個角度來看,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花和尚魯智深的水磨禪杖也有八十一斤,由此可見二人臂力是不相上下的,魯智深可能還更勝一籌,畢竟倒拔垂楊柳在那裡擺著,而關羽在市場上為取張飛井中肉,移開上面並不很大的石頭時青筋暴露的畫面記憶猶新。
關雲長在三國時期那可是上上名將,當然這是綜合素質高,但武力畢竟最重要的加分項之一,試想沒有溫酒斬華雄,沒有殺顏良諸文丑,誰認識關雲長啊?從這個意義上講魯智深的武力在三國也算得上前幾名了,而三十六天罡星中武力在魯智深之上或不相上下的至少還有十五個以上,由此可見梁山集團的武力實力在放到三國時期來比較,出除去小說的藝術加工和誇張成分,也算很強大的。
再從智力這個角度來看,三國時期的劉備的孔明龐統,曹操的郭嘉、荀彧,孫權的周瑜、張昭都是鼎鼎大名的大謀士。梁山集團中首當其衝自然是軍師吳用,就單從智取生辰綱和賺盧俊義上山這兩件事所設計策來看,還是非常高明的。因此吳用即便不能臥龍鳳雛相比,和荀彧張昭之流還是不相上下的。
綜上所述,梁山集團的整體實力放到三國時期還是算比較強大的,再加之軍紀嚴明,宋江頭領道德綁架式的絕對領導,如果高層再能確定一個宏大目標,最終戰勝孫權或劉備成為三足鼎立的其中一足,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
7 # 歷史都付笑談中
如果梁山108將作為三國中的一股割據勢力,應該不會有太大的作為,指望著關勝、呼延灼這幫大將打贏一兩場區域性戰爭還有可能,但從長遠發展來看,梁山這夥人絕對不夠看。下面,咱們從人員組成、戰略眼光兩方面來解析一下。
人員組成盤點袁紹和曹操的對抗,我們明白,領頭人物是最重要的。一股勢力,想要在強敵環視的環境下取得成就,就必須要有一位雄才大略的主公,把麾下人才緊緊團結在一起,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從而實現以弱勝強、稱霸一方。
如果說梁山作為一股割據勢力,那宋江就是主公了。宋江這個人,本來是鄆城小吏,單論出身,似乎比織鞋販履的劉皇叔還強一點,但劉備自幼胸懷大志,百折不撓,寬厚仁義,有梟雄之風,所以能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向巔峰。而宋江的格局就差遠了,宋江充其量能使一些小恩小惠,來籠絡一些粗獷漢子,真正精明的如公孫勝、李應、燕青等輩,是壓根不會為他效死力的。
宋江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只想換個官運亨通的前程,為此賠了兄弟們的性命也在所不惜,這和曹操、劉備等人差了十萬八千里。
除了宋江,再說梁山的其他人。梁山上猛人還真是不少,擁有不少朝廷的軍官,諸如林教頭、秦統制、魯提轄、徐教師,也有武松這等赤手空拳打虎之人,單從武略方面,似乎不太吃虧。但是從政治方面來看,人才就基本為0了,沒有什麼治國理政之才,所以就算有根據地,也治理不好。
戰略眼光爭霸天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一個長遠的戰略極為重要。觀三國曆史,曹操有荀彧、劉備有諸葛亮、孫權有魯肅,這些都是鼎鼎有名的戰略家,制定了各方的發展路線。
梁山上,能制定戰略的人,估計只有狗頭軍師吳用了,我們看吳用的計謀:智取生辰綱,不多時就讓人瞧出破綻,破了案子;騙蔡九知府,連個印章都用不明白。這麼多疏漏,顯然不是個合格的軍師。
看書的時候感覺吳用挺聰明,那只是身邊這群江湖糙漢子襯托出來的而已,和三國時期這群變態的謀臣相比,吳用這廝,感覺連三流都夠不上。指望吳用給這群兄弟規劃個長遠大計,估計是不現實的。
所以,這群人即使到了三國時期,估計也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快活一日是一日,然後等到某天,被某位大佬剿滅掉。
-
8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梁山作戰部隊的,是所謂的馬軍五虎將,即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這五人均為官軍高、中級軍官出身(除了林沖為主動落草的老兄弟,其他四人還都是被賺上山或者兵敗被俘後不得已入夥的),分領左軍、右軍、前鋒、後合和所謂虎軍(當即中軍)這五個基本戰役軍團。而明代各軍政集團,也往往把部隊分為五營,如李自成有五營,左良玉有內外五營,張獻忠有御營和四將軍,皆如此,最初或者來自朱棣的五軍。馬軍五虎將之下,有馬軍八驃騎(均兼任先鋒使,皆天罡)、天罡裡的步軍十頭領、天罡裡的水軍六頭領。馬軍八驃騎既兼先鋒使,顯然皆隸屬於先鋒大將秦明的先鋒營;而天罡裡的步軍十頭領是五的倍數,似應是平均分配於五營之中。天罡以下,地煞內有馬軍小彪將(均兼任遠探出哨頭領,皆地煞)十六人、步軍將校十七人、水軍頭領二人,另有中軍守護四人(內騎兵驍將和步兵驍將各二人)。馬軍小彪將似應是平均分配在除先鋒營(已有八驃騎)以外的其餘四營,中軍守護似應全屬中軍(虎軍);其餘的步軍如何分配不明。水軍方面,八頭領應是分為四寨。
前鋒營:馬軍頭領九人(包括大將自己帶的親兵)、步軍頭領二人;左軍營:馬軍頭領五人(同上)、步軍頭領六人;右軍營:同上;後合營:同上;中軍營(虎軍營):馬軍頭領七人(同上)、步軍頭領九人;四寨水軍:水軍頭領八人。
按照宋元時期的軍事體制,一個馬軍頭領每人指揮騎兵400人,步軍頭領和水軍頭領每人指揮步兵和水兵500人(之所以如此設定是因為宋代馬軍一指揮400人,步軍一指揮500人)來計算,結果如下:前鋒營:騎兵3600人,步兵1000人,合計4600人;左軍營:騎兵2000人,步兵3000人,合計5000人;右軍營:同上後合營:同上中軍營(虎軍營):騎兵2800人,步兵4500人,合計7300人;四寨水軍:水兵4000人(每寨1000人)。合計30400人,如果再加上部分打旗、打鼓、傳令、執行軍法的人,作戰部隊總數可能在三萬左右。這是純純作戰部隊,加上閒雜人等,梁山才有十萬人馬,這是農民起義軍的常態。三萬人的作戰部隊,你說在三國世界能幹什麼?
回覆列表
從歷史上梁山面對政府軍隊的戰鬥力來講,梁山如果在三國時期也就是一個戰五渣,不會有什麼作為。
歷史上的梁山起義梁山起義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變,由宋江領導,其事蹟被後世不斷演繹,成為《水滸傳》的歷史原型素材。公元1119年,由於黃河氾濫,淹毀了莊園,官府無視百姓的死活,狂徵暴斂,使得民不聊生,以宋江為首的三十六人逼上梁山,與官府為敵,但僅僅過了兩年,也就是1121年就戰敗了,宋江被俘被招安,可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並沒有形成在小說《水滸傳》中那麼大的規模和勝果。一般倆講,經過杯酒釋兵權之後的北宋軍隊整體實力是在下降的,後來面對北方蠻夷軍隊也是節節敗退,但就是面對這樣的情況,宋江的起義軍仍然沒有一站之力,可見實力並不強大。
三國時期的實力從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到公元280年西晉滅吳,三國一共歷經96年,期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各路豪傑紛紛登場,期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六出祁山、平南蠻,吳國發動的逍遙涇戰役、魏國的滅蜀平吳戰役。一般來講,最為出色的當然是三國時期的劉備、曹操和孫權勢力。三國時期,中國內部戰爭消耗巨大,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不同的外部勢力客氣的說也是佔有了巨大優勢。
劉備
劉備入蜀後,終究有了一席之地,為了解決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問題,出兵進行了討伐,並取得了成功。小時候看到諸葛亮的七擒孟獲,只是覺得諸葛亮的仁義。但在今天看來,只有具有絕對的優勢才能對於自己的對手如此的寬容,否則一旦有機會就殺了,不是最為保險的處理方式。時至今日,雖然學界有人認為這個事件並沒有歷史資料來佐證,但就算沒有七擒孟獲,直到蜀國滅亡,西南的少數民族也沒有大規模的叛亂,也可見蜀國軍事上的額實力。
曹操
三國時期,曹操勢力在北方,直接面對北部草原遊牧民族的威脅。但相對於曹操,這些遊牧民族都明顯實力不足,在此期間,曹操大破匈奴,親政烏桓,幾次掃蕩了高句麗,其中烏桓更是直接被滅掉,終曹操一世,對於北方少數民族也是有勝無敗,實力差距巨大。
孫權
東吳政權面對的主要是百越。雖說從東漢末年,北方戰亂一開,就有大批的漢族人口南遷,但畢竟時日不多,江南還是人口稀少,為了補充兵力,孫權採取的方法之一就是打百越,獲取兵員,基於這種情況,百越不得不遷入山區。
從總體上來看,三國時期雖然內亂四期,但面對外族基本處於吊打的情況,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在這種情況下,僅僅36人起義的梁山起義,處於農民起義的狀態,作戰能力差,並不是三國中諸多豪強的對手,下場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