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統農業繼承人

    分級醫療固然可行,但不從根上解決醫生、醫療機構:不是從治病救人,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病痛,而是一門心思琢磨怎麼能從患者身上多榨出錢來,這個根本解決不掉,一切都是徒勞。

  • 2 # 香菸不香全是殤

    胡說……什麼分級診療可以解決醫院人滿為患的問題……如果你是醫療從業者我就直接鄙視你了!!

    你難道看不見這些年來的分級診療一直在推進嗎??

    你難道看不到ZF牽頭讓各縣/區醫院與當地社群中心及鄉鎮衛生院統一簽訂醫聯體(相互轉診)協議嗎?

    你不曉得自從出臺分級診療政策以後,各地三級醫院就一直不停的跑馬圈地、搞醫聯體、整分院(二級分院可以享受三級醫院的醫保政策)嗎?

    你沒瞅見分級診療以後醫療資源更加統一集中了嗎?

    你沒瞥見分級診療後,不在某圈內的其他基層療醫療機構門可羅雀嗎?

    根本問題是真的可以讓醫療機構非盈利性運營……破除政策庇護與資源壟斷,讓基層醫療百花齊放,有序競爭!!

    你認為呢?

  • 3 # 使用者名稱數學使用者

    一是患者多了,環境汙染,飲食汙染,導致各類疾病增多,壽命延長,年老就容易多病。

    二是優良的醫療資源集中了。大醫院病人越多,醫院就更容易擴張,大醫院人滿為患,越來越大,虹吸了本來去小醫院的患者。

    醫療佈局成了中心集中型結構。

    解決之道就是把病人分流,普通疾病到小醫院治療。大醫院在門診就該把有的病人直接分流到小醫院。

    小一些的醫院病人多了,水平高了,自然就不願意跑到又遠又擠的大醫院

  • 4 # 正在經歷歷史add

    要是飯店,商場買東西,國家能報銷,也會人滿為患。市場規律就是這樣,要是看病,住院全自費了,中國的公立醫院要關掉一大半

  • 5 # 中醫施大夫

    1.經濟原因:現在都脫貧致富了,何況打工有活錢,加上城鎮醫保,農保來促進,大家看個小病的錢還是付得起,加上有報銷,也不在乎幾百元看個病,住個院費用一兩萬,自己也出個兩到四千,能接受。大病嗎,也有大病統籌,保險,水滴籌,還通撐一段。

    2.觀念轉變:生活富足,衛生健康意識增強。家用小車很普遍都懂得保養,人的生命也知道有病早治去院,沒病養生保健也去醫院做個體檢,不耽誤。

    3.飲食運動消費因素:飽食終日,酒肉油消費猛增,出門靠車,上樓靠電梯,動動手指快遞餐食到口,運動嚴重缺乏。還食物新增劑氾濫,工業汙染,大氣土壤水質汙染,新的疾病流行譜改變。

    4.舊的醫療觀念:慢性非感感染性疾病,三高,癌症越來越多。西藥一個也治不好,全靠吃藥養著。壽命延長,前面的還在,後面的不斷髮病,前赴後繼。醫院成了堰塞湖,病人越積越多,醫生越治越多。

    如果不重視預防,個人依賴醫藥,這種醫院人滿為患現象是難以改變的。

    ***解決之道就是重視預防,每個人都要學習健康管理,管好自己的飲食,注重營養均衡熱卡來衡;堅持適量運動做到“吃動平衡”;端正三觀,不要“貪嗔痴”,樂觀心態,多助人回報社會;戒菸限酒,遠離毒品和不良嗜好;學點中醫善於膳食調理,有病早治無病早防,疫情期間勤帶口罩,平時注意衛生。

    不要依賴醫藥,重視健康維護,病將明顯減少,醫院病人就會減少了。@健康時報@大家健康

  • 6 # 朝陽春風及時雨

    醫藥產業商業化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醫生成了商人,醫院成了公司,商人希望多賺錢,公司希望生意興隆,只治病不救人,人滿為患,就是必然!更何況,醫院和醫藥後面跟的是資本,資本的目的就是逐利,而且是暴利!

  • 7 # 活著1433087

    什麼分級醫療根本不是根源,本質上還是供求關係的矛盾,合格的醫療資源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國家在醫療方面投入不夠,醫院需要自負盈虧,只有大醫院才能發展,其他醫院連生存都困難哪裡能發展?

  • 8 # 吉月文

    首先,必須指出不是所有的醫院都人滿為患。

    從規模,醫療水準以及所有制來看,醫院可以分為很多種。從規模來看一般分為三個級別,床位在100張以下為一級醫院,100~499張為二級醫院,500張以上為三級醫院。從醫療水準來看,每個級別都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甲級水準最高,乙級表示達標,丙級表示尚未達標,需要整改。某些醫院規模擴張以後,從低等級升級到高等級,在這一階段按照高等級進行管理,但是還沒有進行過等級考核的一般就稱為某一級別醫院。從所有制上面來看,又分為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

    在這麼多型別的醫院當中,真正人滿為患的其實是大中城市的著名三甲醫院。關於這一點其實有比較可靠的資料來源支援。有機構每年都發布全國醫院門急診的排行榜。根據這個排行榜,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接診量排名最靠前的醫院當中,現在知名度最高的,全國頂級醫院的佔比反而不是很多。中國公認的最佳醫院,北京協和的門急診排名在20名開外,屬於中間水平。排名第一的是被人戲稱為世界第一大醫院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此外,成都的華西和武漢的協和與同濟的門急診量也非常大。令人意外的是徐州的兩家醫院門急診量也非常大,全國排名靠前。除了徐州以外,有大量地級市的醫院,門急診量也非常大。此外一些中醫院的門急診量也非常之大,比如廣東省中醫院,江蘇省中醫院。

    這張表當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北京上海多家頂級醫院的門急診量其實和其他地區的醫院相比並不是特別大,當然他們的上榜醫院比較多。這說明在醫療資源分配的情況下,有效的分流了病患。而其他城市,則普遍存在著門急診量高度集中在少數醫院的情況,就算是醫療水準相對較高的成都和武漢,西安等地也是如此。部分醫療水準相對較好的地級市大醫院,在門急診量上面和大城市醫院相比,也不遑多讓。

    但是除了這些醫院以外的其他醫院,日子過得恐怕就不是那麼好了。比如,基層的一二級醫院這些年的萎縮是非常明顯的。由於醫療糾紛高發,現在很多一二級醫院在治療的時候非常謹慎,不願意接診重症患者,而且也不願意做手術,基層醫院的外科萎縮的非常嚴重。而沒有獲評三甲的三級醫院以及相對邊緣化的三甲醫院,近年來的發展其實普遍也不佳。北京上海的三甲醫院有數十家之多,但是知名度較高,在國內很有影響力的醫院,其實也僅限那麼幾家。有部分三甲醫院自身的運作狀況也不是很好。

    其次,深層次分析目前這種冷熱不均現象背後的根源。

    我個人認為這實際上是由於醫療行業的自身特性導致的馬太效應。醫療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高度依賴經驗運營。而這種經驗一旦形成,可以在一個小團體內長期傳承下去,這就是所謂的醫院的歷史積累。一旦某一家醫院在某一領域形成了這樣一種優勢積累,就可以吸收到更多的病人。而這就進一步強化了這家醫院在臨床領域的經驗積累。也就是說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正向迴圈。但是對於其他醫院來說,隨著病人的損失帶來的也是非常嚴酷的從業經驗的難以積累,也就是一個惡性迴圈的長期存在。病人就醫的時候主動選擇優質醫院,自然會導致這樣一種馬太效應的長期持續。

    最後,談一下如何破解這樣的馬太效應。

    很顯然,所謂的增加投入的辦法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因很簡單,增加頭部醫院的投資,從而使得醫院在人才儲備和物質條件上進一步強化,但與此同時會帶來更多的病患。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單靠醫院自身擴張來滿足社會需求是不可能做到的。

    現在很多人鼓吹的分級診療,雖然講的很美好,但在現實中運作起來困難重重,實際上以失敗告終。根本原因在於目前各醫院自負盈虧是一個帶有企業性質的社會團體。分級診療涉及到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利益分配,不解決這個問題,分級診療做不了。而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理順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利益關係。如果還要他們自負盈虧,那麼分級診療一定做不下去。如果要保證他們的利益一致,只有一個辦法,所有成本全部由政府來支出,醫院不需要進行經營方面的考慮,但是這樣的話財政上是吃不消的。

    那麼西方是怎麼做的呢?應該說不同的國家做法是不同的。英國推行全民公立醫療,構建了一個國家健康體系。每個人都有指定的全科醫生。生病以後先到全科醫生那裡掛號看病,全科醫生在檢查以後,認為有必要交給專科醫生治療,再辦理轉院。專科醫生接診以後進行專業治療。整個過程非常漫長,需要長時間的等待。很顯然在這個過程當中,除非是急診,否則的話民眾是沒有主動到專科醫院求醫的權利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理解為透過限制民眾自由擇醫的權利來保障醫院的正常運營。至於對專科醫生的挑選,這個權利也不在病人手中。全科醫生只會推薦本區域內的專科醫生進行初步的確診治療。當該專科醫生無法處理這種疾病時,才會將其轉診至更高水準的專家。換句話說,像中國這種直接到北京上海,掛頂級專家號,見頂級專家的公立醫院,在國外是沒有的。當然私立醫院的經營模式更為靈活,不過費用很昂貴,絕大部分人沒有辦法承受。

    美國和英國的模式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不過美國的醫療保險完全由私營企業運作,政府只是提供一些稅收方面的支援。美國同樣採用這樣一種轉診模式,如果不轉診,那麼保險公司很有可能不會進行理賠。全科醫生在轉診的時候也是不給病人選擇權的。諸如梅奧這樣的頂級醫院,會在就診之前就詳細瞭解患者的投保保險公司的情況以及所投保險的具體情況,並告知病人相應的理賠。可見,全科醫生和保險理賠兩道門檻制約了病人,在經濟條件不加的情況下是不可能隨心所欲的就醫的。當然美國的醫院和英國相比,因為採用的是私營為主的體系,經營上面更為靈活一些,效率也高一些。手術排期時間相對較短。不過,商業性的保險不可能全額賠付,民眾的醫療支出很高。

    比較美英的模式不難發現全科醫生這樣一個角色承擔了患者首次就診的工作。作為病人健康的第1道防線,解決了病人的大部分問題。與此同時全科醫生還承擔著健康管理的責任,對於慢性病人來說,得病以後的健康管理以及長期慢性病處方的開立都是直接由全科醫生來負責的。很顯然,現在中國醫院裡邊的很多業務如果直接交給全科醫生來做,那麼醫院的門急診量會有一個大幅度的下降。

    很多人當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中國已經開始了全科醫生的培訓工作。但是目前真正意義上的全科醫生數量還非常少,根本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同時全科醫生要發揮作用,必須要賦予其轉診權和專科醫生的首次就診權。但現在恐怕很難。原因很簡單,這又會涉及到現在大型醫院的自身利益問題。全科醫生作為一個基礎性的醫療工作崗位,要全面發揮起作用,還需要理順目前中國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利益關係。另外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華人已經習慣了現在這樣一種高度自主的醫療模式。如果要切換到以全科醫生為主體的醫療模式當中,那麼很多人可能會因為漫長的等待和較為繁瑣的轉診流程而心生不滿。如何克服這種心理上的不滿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分級診療的模式恐怕沒有太大的可行性。西方國家構建的全科醫生為核心的完整管理體系有一定的借鑑價值,應當引進,但是在引進過程當中也要注意根據中國國情進行調整。中國醫療體系的擁擠確實是比較嚴重的,但是中國醫療體系在某些方面也是比較出色的。比如兼具了效率和成本的優勢。當然必須承認,這和目前中國醫護人員的高強度勞動以及相對較低的收入水平有關。英國醫療的低效率和美國醫療的高成本都是其醫療體系的顯著缺陷,可見醫院不擁擠也沒有辦法保證其醫療體系完美無缺。很現實的說,醫療改革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工作,目前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這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中國的後續改革必須立足實踐,緩慢推進,以保障醫療體制的穩定,這樣對於民眾來說才是最妥當的。

  • 9 # 馬金彪32

    我建議,醫院治病全部免費治病,或是取消什麼醫保,完全自費治病,以療效高去當醫生,中醫也好,西醫也罷,不管有證無證,有醫術就可行醫,但若不管中醫西醫,有證無證,治死一個病人,一是要培款,二是要槍斃。保證不出五年,醫術自然出人才,人類疾病也會少,醫院也不存在人滿為患!

  • 10 # 疼痛袁醫生

    不是所有的醫院都人滿為患。

    人滿為患的現在一般是三級的大型公立醫院。

    現在的大部分人,有點小毛小病都喜歡往大醫院擠。但這其實真的不必。很多二級醫院檢查裝置都比較齊全了。可以檢查出來很多疾病。很多疾病也都可以處理。普通的病根本都不需要往大醫院擠。

    往大醫院擠反而費時費力,得不到好的照顧。而且大醫院因為不缺病人,很多疑難病,重大疾病需要治療,手術,所有一般普通的疾病都沒那麼上心。手術做的就比較隨意。

    小點的醫院不一樣,他們缺病人,願意看點普通病號,而且為了在周邊有個好口碑,都把這種自己能做的手術,治療不單單是治好,還力求完美,給你整的漂漂亮亮的。

    而且,小病去大醫院都是讓你排隊,治療,檢查,手術都需要等。小醫院疾病你去了就能快速完善檢查,能立馬得到治療手術等。

    再者,費用問題,等級越高的醫院花費就越高,報賬比例也越低,所以從費用出發也沒那麼划算的。

    這就是普通不負責的疾病在大小醫院看的區別。

    所以,做好分級診療的關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男生一看就比較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