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功臣們本身的腐化墮落,以及淮西勳貴和太子黨之間的鬥爭,乃至於朱元璋為了皇太孫朱允炆順利登基鋪路,能夠在洪武朝保持富貴的開國功臣微乎其微。今天筆者就結合史料,來看一看到底有哪些功臣躲過了朱元璋的疑心與猜忌。筆者把這類人劃為四大類:
朱元璋劇照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太傅、魏國公徐達去世,享年54歲。徐達之死,當然是善終,野史中的“燒鵝致死”是站不住腳的。原因很簡單,當時北元王廷尚在,徐達本人每年都要在南京和北平之間春去冬來,目的就是備邊。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難道失心瘋了要殺掉大明第一武臣?沒有任何邏輯可言嘛。
徐達死後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又於功臣廟塑像歲時致祭。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十月,徐達長子徐輝祖襲封魏國公。在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戰爭中,徐輝祖忠於建文帝朱允炆,一直戰鬥到南京城破的最後一刻。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徐輝祖去世,至死也沒有歸順朱棣。當年七月,其子徐欽襲封魏國公。此後魏國公一爵與大明共始共終,直到明朝滅亡為止。
徐達劇照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朱元璋的親外甥、曹國公李文忠去世,享年46歲。李文忠能夠名利開國六公爵,全是靠著自己的戰功,而非和皇帝陛下的親戚關係。和徐達的情況相仿,李文忠也不太可能是被朱元璋派人害死。老朱這人是很重親情的,故意害死外甥的事情,他做不出來。李文忠死後追封岐陽王,諡武靖,老朱親自寫了祭文,並且對外甥給予了高度評價:
小心勤慎,始終如一。其於甥舅之親、君臣之義,能兼之矣。正期共享太平,夫何嬰疾長逝,朕甚悼焉。生封公,死封王,已著令典,今特追封為岐陽王,諡武靖,以慰爾於冥冥。—《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六十》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四月,李文忠長子李景隆襲封曹國公。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冊封朱允炆為皇太孫後,朱元璋為其設立東宮官屬,曹國公李景隆被封為太子太傅。在洪武朝末年,這位曹國公極得朱元璋信任,可惜他在靖難戰爭中的表現實在是一言難盡。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李景隆開啟金川門將朱棣大軍放進南京城,隨即在新帝登基後受到了表面上的重用。但是他風光沒幾年,就在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被削爵圈禁,並於永樂末年去世。
明世宗嘉靖年間,李景隆六世孫李性被封為世襲臨淮侯,其後代一直承襲至明朝滅亡。
李文忠墓石像生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六月,西平侯沐英去世,享年48歲。沐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養子,不但深受信任,而且能力出眾。當年和傅友德、藍玉一起平定雲南後,沐英便奉旨留鎮,朱元璋曾經親口誇獎“使吾無西南之憂者,英之功也”。
按理侯爵死後追封公爵,但鑑於沐英的功勞和特殊身份,朱元璋特旨追封其為黔寧王,諡昭靖。當年十月,沐英長子沐春襲封西平侯。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沐春在軍中去世,因其無子,由其弟沐晟襲封西平侯。憑藉著在收復安南戰役中的出色表現,沐晟於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七月進封黔國公。黔國公家族同樣與明朝共存亡,末代黔國公沐天波更是為了大明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沐家與老朱家,可謂是兩不相負。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十一月,江陰侯吳良去世,享年58歲。朱元璋追封其為江國公,諡襄烈。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五月,吳良之子吳高襲封江陰侯。吳良是朱元璋第七子齊王朱榑的岳父,居然沒有在李善長和藍玉兩個大案中受到牽連,看來和他當年堅守江陰十年,沒有黨羽有關。
靖難戰爭中吳高在遼東對抗朱棣,被朱棣設反間計成功,結果讓建文帝把吳高貶到廣西。朱棣登基之後不計前嫌,重新啟用吳高,將其派到河南、陝西整肅兵備,撫安軍民。此後又鎮守大同,為穩定邊疆做出了貢獻。可惜吳高在永樂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北伐班師的時候“稱疾不朝”,得罪了皇帝。終於在當年因言官彈劾,被除爵廢為庶人。
丙申,江陰侯吳高以罪免。初高領兵守大同,多不法。及上北征班師至興和,高稱疾不朝。被召回京,縱家人給驛,及私役有司車牛。 又擅以守邊官軍千百戶鎮撫張玉等百二十餘人隨行,所過騷擾,為御史成務等所劾,遂免為民。—《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七》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十月,安陸侯吳覆在雲南去世。朱元璋將其遺體運回南京安葬,並追封其為黔國公,諡威毅。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四月,吳復之子吳傑襲封安陸侯。朱棣起兵之後,吳傑領軍與之在白溝河大戰中失利,結果被建文帝奪爵,貶為南寧衛指揮使。朱棣登基之後,吳傑之子吳璟請求襲爵,遭皇帝拒絕。一直到弘治十八年,明孝宗才下旨讓吳復的後代世襲千戶。堂堂開國侯爵,後代如此下場,也是令人唏噓。
靖難戰爭朱棣劇照
耿炳文,鳳陽人。其父耿君用是跟隨朱元璋渡江的元老,戰死之後耿炳文襲職。當朱元璋與張士誠爭雄的時候,耿炳文鎮守長興十年,使張士誠不能進一步,可謂功大。此後朱元璋更是以長興為其爵名,可見其功。
耿炳文成為少數活過洪武朝的勳貴,主要在於他是為數不多沒有拉幫結派的功臣,這和他戍守長興十年有關。此外耿炳文沒有和朱元璋本人結親,反而和太子朱標是親家,這反過來也確保了他的安全。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後,耿炳文率軍北伐,據考證在真定之戰中戰死殉國。其子駙馬都尉耿璇在南京陷落後慘遭殺害,長興侯的爵位也就此削除。
郭英是朱元璋的老鄉,長時間擔任老朱本人的貼身護衛,可謂是最受信任之人。長子郭鎮為駙馬都尉,娶朱元璋第十二女永嘉公主。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太祖第十五子遼王朱植,另一個嫁給了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棟。
因為“忠誠”和“謹慎”,郭英被選為輔佐太孫朱允炆的重臣,此後在靖難戰爭中與朱棣多次交戰,因而結仇。朱棣登基後,郭英“罷歸第”,不久即去世。此後武定侯的爵位空缺了二十年,直到仁宗登基才在郭貴妃的斡旋下重新恢復。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八月,信國公湯和在鳳陽老家去世,享年70歲。湯和作為開國元老,之所以能夠躲過幾次大屠殺,根本原因在於:其一、他是朱元璋的幼年夥伴,君臣間感情深厚。其二、湯和早早卸下兵權,識時務且身體不好。其三、湯和的女婿魯王朱檀早逝,對皇權沒有威脅。
湯和死後追封東甌王,諡襄武。賜葬鳳陽曹山之原,塑像於功臣廟歲時致祭。湯和的長子湯鼎死在他之前,孫子湯晟年幼尚未襲爵。而等到靖難戰爭後,朱棣對洪武功臣後裔進行了一番大梳理,湯家的信國公爵位就此失傳。
湯和與朱元璋劇照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德慶侯廖永忠去世,享年53歲。廖永忠因為“僭用龍鳳諸不法事”,一向被認為是遭朱元璋賜死,也有說因為他當年淹死小明王,所以現在老朱把他滅口。這兩個說法都有疑問,若是賜死,德慶侯的爵位不會流傳下來。至於滅口,小明王都死了多少年了,何至於現在想起來滅口。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四月,廖永忠長子廖權襲封德慶侯。此後隨傅友德征討雲南,於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四月去世。死後其子廖鏞卻沒有被允許襲爵,只封了一個散騎舍人。靖難之後,廖鏞因收葬其師方孝孺遺骨而被殺,其弟廖鉞則被罰充軍。
康鐸是大都督府同知康茂才之子,其父死於第一次大封功臣的三個月前,故而由康鐸獲封蘄春侯。康鐸從小就入侍皇太子讀書大本堂,此後又跟隨穎國公傅友德一起南征雲南。本該前途不可限量的他卻於洪武十五年在軍中去世,年僅23歲。朱元璋顯然對康家非常厚愛,康鐸死後也被追封為蘄國公,諡忠愍。
但是康鐸的嫡子康淵“坐事革冠服,勒居山西,遂不得嗣。”此事究竟發生在洪武朝還朱允炆建文朝,未得其詳。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間,康茂才的後人被封為世襲千戶。
據《明史》記載,張龍於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在老家鳳陽去世。其子張麟是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的駙馬,但死於張龍之前。建文年間,張龍之孫張傑襲封鳳翔侯,但是在朱棣登基後被廢去爵位。
鳳翔侯張龍,洪武十二年封,祿襲同前,後予世襲,加祿五百石,三十年卒。傑,建文時襲,永樂初除。—《明史卷一百五·功臣世表一》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七月,東川侯胡海去世,享年63歲。
胡海長子龍虎衛指揮使胡斌,在從徵雲南時陣亡。次子胡玉在洪武二十六年之時坐藍黨處死。第三子胡觀為太祖十一女南康公主駙馬。靖難戰爭時,胡觀曾率軍對抗朱棣,事後遭到清算。
乙卯,上諭諸將曰:李九江志大而無謀,喜專而違眾。郭英老邁退縮。平安愎而自用。胡觀驕縱不治。吳傑懦而無斷。數子皆匹夫,徒恃其眾耳。眾豈可恃?眾而無紀律則易亂。—《明太宗實錄卷六》
此後在明英宗時代,南康公主曾為胡觀之子胡忠請嗣封東川侯,未獲允許,最終只封胡忠為孝陵衛指揮僉事。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一月,衛國公鄧愈在班師途中於壽春去世,享年41歲。棺柩回到南京之時,朱元璋親自到三山門臨奠,追封寧河王,諡武順。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三月,鄧愈長子鄧鎮改封申國公(當時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被封為衛王,因此鄧鎮改封申國公)。
訃聞,上哭之慟。詔輟朝三日,追封寧河王,諡武順。柩至三山門,車駕自臨奠,親為視葬地。而舊塋之在鳳台鄉者狹隘弗稱,乃改擇城南西山之原。敕有司營建墓兆,仍命遷愈母張夫人及弟冔之喪同葬焉。凡喪事所須,皆官給之。—《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十六》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李善長案爆發,申國公鄧鎮作為李善長的外孫女婿受到牽連,被一併處死,爵位削除。
鄧愈畫像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六月,淮安侯華雲龍在北平返回南京的途中去世。由於此前有人彈劾華雲龍擅自居住於前元丞相脫脫的府邸,還越級享用元朝宮中的物品,朱元璋一怒之下並沒有對其追封賜諡。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十一月,華雲龍之子華中襲封淮安侯。但由於李文忠之死,朱元璋認為華中侍疾不力,將其奪爵貶斥。李善長一案後,華中被追論為胡黨,淮安侯爵位廢除。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一月,濟寧侯顧時在鎮守北平的任上去世,享年46歲。次年二月,其棺柩歸葬南京,朱元璋追封其為滕國公,諡襄靖。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三月,顧時之子顧敬襲封濟寧侯。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處死,濟寧侯爵位廢除。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一月,臨江侯陳德在鳳陽老家去世。朱元璋追封其為杞國公,諡定襄。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五月,陳德之子陳鏞襲封臨江侯。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六月,臨江侯陳鏞在北征納哈出一役中不幸殉國。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臨江侯爵位廢除。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十一月,鞏昌侯郭子興去世,享年54歲。朱元璋追封其為陝國公,諡宣武。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月,郭子興之子郭振襲封鞏昌侯。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處死,鞏昌侯爵位廢除。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八月,六安侯王志去世,朱元璋追封其為許國公,諡襄簡。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月,王志之子王威襲封六安侯。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案爆發,王威僥倖沒有受到株連,僅僅被削去爵位,降為安南衛指揮使。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五月,靖海侯吳禎去世,享年52歲。追封海國公,諡襄毅。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五月,吳禎之子吳忠襲封靖海侯。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處死,靖海侯爵位廢除。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營陽侯楊璟去世。追封芮國公,諡武信。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十一月,楊璟之子楊通襲封營陽侯。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處死,營陽侯爵位廢除。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二月東平侯韓政去世,追封鄆國公。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十一月,韓政之子韓勳襲封東平侯。洪武二十六年被打為藍黨處死,東平侯爵位廢除。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七月,安慶侯仇成去世。追封皖國公,諡莊襄。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閏四月,仇成之子仇正襲封安慶侯。仇正躲過了胡黨,沒能躲過藍黨。洪武二十六年在山西被朱元璋第三子晉王朱棡處死,安慶侯爵位廢除。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十月,汝南侯梅思祖去世。子梅義襲為遼東都指揮使。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處死。
結語:洪武朝功臣命運悲慘,躲過了李善長和藍玉案,躲不過朱棣的大清洗。真正根正苗紅傳國久遠的,只有魏國公和黔國公兩家。從這一點來說,朱元璋屠殺功臣的惡名,終究是難以洗白的。
但是隨著功臣們本身的腐化墮落,以及淮西勳貴和太子黨之間的鬥爭,乃至於朱元璋為了皇太孫朱允炆順利登基鋪路,能夠在洪武朝保持富貴的開國功臣微乎其微。今天筆者就結合史料,來看一看到底有哪些功臣躲過了朱元璋的疑心與猜忌。筆者把這類人劃為四大類:
朱元璋劇照
第一類:本人善終,子孫襲封魏國公徐達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太傅、魏國公徐達去世,享年54歲。徐達之死,當然是善終,野史中的“燒鵝致死”是站不住腳的。原因很簡單,當時北元王廷尚在,徐達本人每年都要在南京和北平之間春去冬來,目的就是備邊。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難道失心瘋了要殺掉大明第一武臣?沒有任何邏輯可言嘛。
徐達死後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又於功臣廟塑像歲時致祭。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十月,徐達長子徐輝祖襲封魏國公。在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戰爭中,徐輝祖忠於建文帝朱允炆,一直戰鬥到南京城破的最後一刻。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徐輝祖去世,至死也沒有歸順朱棣。當年七月,其子徐欽襲封魏國公。此後魏國公一爵與大明共始共終,直到明朝滅亡為止。
徐達劇照
曹國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朱元璋的親外甥、曹國公李文忠去世,享年46歲。李文忠能夠名利開國六公爵,全是靠著自己的戰功,而非和皇帝陛下的親戚關係。和徐達的情況相仿,李文忠也不太可能是被朱元璋派人害死。老朱這人是很重親情的,故意害死外甥的事情,他做不出來。李文忠死後追封岐陽王,諡武靖,老朱親自寫了祭文,並且對外甥給予了高度評價:
小心勤慎,始終如一。其於甥舅之親、君臣之義,能兼之矣。正期共享太平,夫何嬰疾長逝,朕甚悼焉。生封公,死封王,已著令典,今特追封為岐陽王,諡武靖,以慰爾於冥冥。—《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六十》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四月,李文忠長子李景隆襲封曹國公。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冊封朱允炆為皇太孫後,朱元璋為其設立東宮官屬,曹國公李景隆被封為太子太傅。在洪武朝末年,這位曹國公極得朱元璋信任,可惜他在靖難戰爭中的表現實在是一言難盡。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李景隆開啟金川門將朱棣大軍放進南京城,隨即在新帝登基後受到了表面上的重用。但是他風光沒幾年,就在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被削爵圈禁,並於永樂末年去世。
明世宗嘉靖年間,李景隆六世孫李性被封為世襲臨淮侯,其後代一直承襲至明朝滅亡。
李文忠墓石像生
西平侯沐英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六月,西平侯沐英去世,享年48歲。沐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養子,不但深受信任,而且能力出眾。當年和傅友德、藍玉一起平定雲南後,沐英便奉旨留鎮,朱元璋曾經親口誇獎“使吾無西南之憂者,英之功也”。
按理侯爵死後追封公爵,但鑑於沐英的功勞和特殊身份,朱元璋特旨追封其為黔寧王,諡昭靖。當年十月,沐英長子沐春襲封西平侯。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沐春在軍中去世,因其無子,由其弟沐晟襲封西平侯。憑藉著在收復安南戰役中的出色表現,沐晟於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七月進封黔國公。黔國公家族同樣與明朝共存亡,末代黔國公沐天波更是為了大明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沐家與老朱家,可謂是兩不相負。
江陰侯吳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十一月,江陰侯吳良去世,享年58歲。朱元璋追封其為江國公,諡襄烈。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五月,吳良之子吳高襲封江陰侯。吳良是朱元璋第七子齊王朱榑的岳父,居然沒有在李善長和藍玉兩個大案中受到牽連,看來和他當年堅守江陰十年,沒有黨羽有關。
靖難戰爭中吳高在遼東對抗朱棣,被朱棣設反間計成功,結果讓建文帝把吳高貶到廣西。朱棣登基之後不計前嫌,重新啟用吳高,將其派到河南、陝西整肅兵備,撫安軍民。此後又鎮守大同,為穩定邊疆做出了貢獻。可惜吳高在永樂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北伐班師的時候“稱疾不朝”,得罪了皇帝。終於在當年因言官彈劾,被除爵廢為庶人。
丙申,江陰侯吳高以罪免。初高領兵守大同,多不法。及上北征班師至興和,高稱疾不朝。被召回京,縱家人給驛,及私役有司車牛。 又擅以守邊官軍千百戶鎮撫張玉等百二十餘人隨行,所過騷擾,為御史成務等所劾,遂免為民。—《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七》
安陸侯吳復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十月,安陸侯吳覆在雲南去世。朱元璋將其遺體運回南京安葬,並追封其為黔國公,諡威毅。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四月,吳復之子吳傑襲封安陸侯。朱棣起兵之後,吳傑領軍與之在白溝河大戰中失利,結果被建文帝奪爵,貶為南寧衛指揮使。朱棣登基之後,吳傑之子吳璟請求襲爵,遭皇帝拒絕。一直到弘治十八年,明孝宗才下旨讓吳復的後代世襲千戶。堂堂開國侯爵,後代如此下場,也是令人唏噓。
靖難戰爭朱棣劇照
第二類:本人熬到朱元璋去世長興侯耿炳文耿炳文,鳳陽人。其父耿君用是跟隨朱元璋渡江的元老,戰死之後耿炳文襲職。當朱元璋與張士誠爭雄的時候,耿炳文鎮守長興十年,使張士誠不能進一步,可謂功大。此後朱元璋更是以長興為其爵名,可見其功。
耿炳文成為少數活過洪武朝的勳貴,主要在於他是為數不多沒有拉幫結派的功臣,這和他戍守長興十年有關。此外耿炳文沒有和朱元璋本人結親,反而和太子朱標是親家,這反過來也確保了他的安全。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後,耿炳文率軍北伐,據考證在真定之戰中戰死殉國。其子駙馬都尉耿璇在南京陷落後慘遭殺害,長興侯的爵位也就此削除。
武定侯郭英郭英是朱元璋的老鄉,長時間擔任老朱本人的貼身護衛,可謂是最受信任之人。長子郭鎮為駙馬都尉,娶朱元璋第十二女永嘉公主。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太祖第十五子遼王朱植,另一個嫁給了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棟。
因為“忠誠”和“謹慎”,郭英被選為輔佐太孫朱允炆的重臣,此後在靖難戰爭中與朱棣多次交戰,因而結仇。朱棣登基後,郭英“罷歸第”,不久即去世。此後武定侯的爵位空缺了二十年,直到仁宗登基才在郭貴妃的斡旋下重新恢復。
第三類:本人善終,子孫未襲信國公湯和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八月,信國公湯和在鳳陽老家去世,享年70歲。湯和作為開國元老,之所以能夠躲過幾次大屠殺,根本原因在於:其一、他是朱元璋的幼年夥伴,君臣間感情深厚。其二、湯和早早卸下兵權,識時務且身體不好。其三、湯和的女婿魯王朱檀早逝,對皇權沒有威脅。
湯和死後追封東甌王,諡襄武。賜葬鳳陽曹山之原,塑像於功臣廟歲時致祭。湯和的長子湯鼎死在他之前,孫子湯晟年幼尚未襲爵。而等到靖難戰爭後,朱棣對洪武功臣後裔進行了一番大梳理,湯家的信國公爵位就此失傳。
湯和與朱元璋劇照
德慶侯廖永忠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德慶侯廖永忠去世,享年53歲。廖永忠因為“僭用龍鳳諸不法事”,一向被認為是遭朱元璋賜死,也有說因為他當年淹死小明王,所以現在老朱把他滅口。這兩個說法都有疑問,若是賜死,德慶侯的爵位不會流傳下來。至於滅口,小明王都死了多少年了,何至於現在想起來滅口。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四月,廖永忠長子廖權襲封德慶侯。此後隨傅友德征討雲南,於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四月去世。死後其子廖鏞卻沒有被允許襲爵,只封了一個散騎舍人。靖難之後,廖鏞因收葬其師方孝孺遺骨而被殺,其弟廖鉞則被罰充軍。
蘄春侯康鐸康鐸是大都督府同知康茂才之子,其父死於第一次大封功臣的三個月前,故而由康鐸獲封蘄春侯。康鐸從小就入侍皇太子讀書大本堂,此後又跟隨穎國公傅友德一起南征雲南。本該前途不可限量的他卻於洪武十五年在軍中去世,年僅23歲。朱元璋顯然對康家非常厚愛,康鐸死後也被追封為蘄國公,諡忠愍。
但是康鐸的嫡子康淵“坐事革冠服,勒居山西,遂不得嗣。”此事究竟發生在洪武朝還朱允炆建文朝,未得其詳。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間,康茂才的後人被封為世襲千戶。
鳳翔侯張龍據《明史》記載,張龍於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在老家鳳陽去世。其子張麟是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的駙馬,但死於張龍之前。建文年間,張龍之孫張傑襲封鳳翔侯,但是在朱棣登基後被廢去爵位。
鳳翔侯張龍,洪武十二年封,祿襲同前,後予世襲,加祿五百石,三十年卒。傑,建文時襲,永樂初除。—《明史卷一百五·功臣世表一》
東川侯胡海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七月,東川侯胡海去世,享年63歲。
胡海長子龍虎衛指揮使胡斌,在從徵雲南時陣亡。次子胡玉在洪武二十六年之時坐藍黨處死。第三子胡觀為太祖十一女南康公主駙馬。靖難戰爭時,胡觀曾率軍對抗朱棣,事後遭到清算。
乙卯,上諭諸將曰:李九江志大而無謀,喜專而違眾。郭英老邁退縮。平安愎而自用。胡觀驕縱不治。吳傑懦而無斷。數子皆匹夫,徒恃其眾耳。眾豈可恃?眾而無紀律則易亂。—《明太宗實錄卷六》
此後在明英宗時代,南康公主曾為胡觀之子胡忠請嗣封東川侯,未獲允許,最終只封胡忠為孝陵衛指揮僉事。
第四類:本人善終,子孫遭殃衛國公鄧愈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一月,衛國公鄧愈在班師途中於壽春去世,享年41歲。棺柩回到南京之時,朱元璋親自到三山門臨奠,追封寧河王,諡武順。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三月,鄧愈長子鄧鎮改封申國公(當時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被封為衛王,因此鄧鎮改封申國公)。
訃聞,上哭之慟。詔輟朝三日,追封寧河王,諡武順。柩至三山門,車駕自臨奠,親為視葬地。而舊塋之在鳳台鄉者狹隘弗稱,乃改擇城南西山之原。敕有司營建墓兆,仍命遷愈母張夫人及弟冔之喪同葬焉。凡喪事所須,皆官給之。—《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十六》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李善長案爆發,申國公鄧鎮作為李善長的外孫女婿受到牽連,被一併處死,爵位削除。
鄧愈畫像
淮安侯華雲龍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六月,淮安侯華雲龍在北平返回南京的途中去世。由於此前有人彈劾華雲龍擅自居住於前元丞相脫脫的府邸,還越級享用元朝宮中的物品,朱元璋一怒之下並沒有對其追封賜諡。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十一月,華雲龍之子華中襲封淮安侯。但由於李文忠之死,朱元璋認為華中侍疾不力,將其奪爵貶斥。李善長一案後,華中被追論為胡黨,淮安侯爵位廢除。
濟寧侯顧時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一月,濟寧侯顧時在鎮守北平的任上去世,享年46歲。次年二月,其棺柩歸葬南京,朱元璋追封其為滕國公,諡襄靖。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三月,顧時之子顧敬襲封濟寧侯。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處死,濟寧侯爵位廢除。
臨江侯陳德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一月,臨江侯陳德在鳳陽老家去世。朱元璋追封其為杞國公,諡定襄。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五月,陳德之子陳鏞襲封臨江侯。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六月,臨江侯陳鏞在北征納哈出一役中不幸殉國。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臨江侯爵位廢除。
鞏昌侯郭子興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十一月,鞏昌侯郭子興去世,享年54歲。朱元璋追封其為陝國公,諡宣武。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月,郭子興之子郭振襲封鞏昌侯。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處死,鞏昌侯爵位廢除。
六安侯王志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八月,六安侯王志去世,朱元璋追封其為許國公,諡襄簡。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月,王志之子王威襲封六安侯。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案爆發,王威僥倖沒有受到株連,僅僅被削去爵位,降為安南衛指揮使。
靖海侯吳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五月,靖海侯吳禎去世,享年52歲。追封海國公,諡襄毅。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五月,吳禎之子吳忠襲封靖海侯。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處死,靖海侯爵位廢除。
營陽侯楊璟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營陽侯楊璟去世。追封芮國公,諡武信。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十一月,楊璟之子楊通襲封營陽侯。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處死,營陽侯爵位廢除。
東平侯韓政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二月東平侯韓政去世,追封鄆國公。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十一月,韓政之子韓勳襲封東平侯。洪武二十六年被打為藍黨處死,東平侯爵位廢除。
安慶侯仇成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七月,安慶侯仇成去世。追封皖國公,諡莊襄。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閏四月,仇成之子仇正襲封安慶侯。仇正躲過了胡黨,沒能躲過藍黨。洪武二十六年在山西被朱元璋第三子晉王朱棡處死,安慶侯爵位廢除。
汝南侯梅思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十月,汝南侯梅思祖去世。子梅義襲為遼東都指揮使。洪武二十三年在李善長一案中被打為胡黨處死。
結語:洪武朝功臣命運悲慘,躲過了李善長和藍玉案,躲不過朱棣的大清洗。真正根正苗紅傳國久遠的,只有魏國公和黔國公兩家。從這一點來說,朱元璋屠殺功臣的惡名,終究是難以洗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