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產成本庫
-
2 # 工程學習影片免費
管樁
具體施工工藝:
靜壓管樁施工工藝流程
定樁位(測量、編號、複合)→壓樁機到位(確定型號、標定技術引數)→吊樁、對中(控制吊點、垂直度)→焊樁尖(查焊接)→壓第一節樁(確保樁垂直度)→焊接接樁(查電焊工資質、焊條、焊序、焊接層數、質量、自然冷卻時間等)→壓第N節樁(進行全過程測量、調控)→送樁、終樁(對送樁壓力與標高進行雙控)→移機(地壓耐力、壓樁順序)→截樁(鋸樁器截割)→記錄、核查壓樁及樁基檢測相關資料。
3.2靜壓高強預應力管樁施工
施工單位安排1臺YZ-160型靜力壓樁機和QY-16 t吊車各1臺,並配置2臺二氧化碳氣體保護電焊機進場施工。施工管理人員和作業工人配製齊全並全部就位。業主和監理成立5人監督小組,對壓樁過程進行全程跟蹤,並對每根樁的樁身質量、沉樁和收樁過程進行旁站檢查。
沉樁過程中,粉質粘土層中有一層1m左右厚含礫中粗砂,當樁頭進入後,力表讀數便快速上升,並且機身開始抖動,有少部分樁出現斷樁。後來透過加大樁機配重,並在遇礫砂層時及時調整靜力,採取忽停忽壓的衝擊施壓法,使樁緩慢下沉穿透礫砂層。另外,有一部分場地⑤層土起伏較大,當樁頭遇岩層壓力加大、使樁的側向受力加大時,側向受力會造成樁頭突然折斷。針對這種情況,施工人員採取相應措施,要求主機在樁頭接近⑤層土時放慢沉樁速度,當壓力錶值快速上升時及時調低壓力,用較小壓力反覆壓平樁頭土層,待樁頭進入⑤層土後,再加壓力值至終壓值。
3.3靜壓高強預應力管樁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3.3.1壓樁前的質量控制
1)稽核施工方案。主要看其施工人員配備及持證上崗情況;選用的壓樁機型是否符合場地地質情況、是否符合設計圖紙中選用的管樁規格及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的要求;壓樁順序安排是否符合建築樁基有關技術規範要求;質量、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到位等。
2)現場檢查壓樁機是否安裝除錯好,油壓表是否按期檢測,配重是否滿足大於1.2~1.5倍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的要求,是否會產生沉機、走位等現象;邊樁、角樁是否有足夠壓樁位置和是否會對鄰近建築物產生側向擠壓影響;施工現場架空和地下障礙物是否已經處理。
3)管樁進場時應檢查其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和產品說明按不同規格、長度及施工順序合理堆放在堅實平整的地上(一般宜單層堆放,疊層堆放時不得超過4層),並採用可靠的防滾、防滑措施。
4)檢查電焊條、焊絲、樁尖等其他進場材料質量證明檔案,並現場核對實物。
5)複核軸線、樁位、控制標高的準確性。樁位複測允許存在偏差值,單樁為10 mm,全樁為20mm。樁位可用打人短鋼筋、繫上紅色膠帶和灑一圈白石灰水來做醒目標誌。
6)正式壓樁前應組織設計、地質、建設、監理、質監和施工等單位在現場共同進行工藝性試壓樁,以確定持力層強度、樁長、終壓值、復壓次數和復壓時沉降量等收樁標準的重要引數。
3.3.2壓樁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1)樁在起吊時應保持平穩,保護樁身質量,避免砸、撞、拖造成斷裂,起吊時同時檢查樁身有無裂紋,是否完好,對斷裂樁進行報廢處理,樁在現場翻運後堆放平整。
2)應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及有關技術規範的要求進行施工。施工順序應考慮群樁的擠土效應,一般不同的樁基應先深後淺、先大後小、先長後短;同一單體建築或全樁承臺應先施壓場地中央的樁,後施壓周邊的樁;當毗鄰其他建築物時,由毗鄰建築物向另一方向施壓;如周圍為基坑的支護時,其支護結構應在主體樁施工完成後再行施工。
3)第一節樁吊樁到位後應核對其樁心是否對準樁位中心,若地面土體被樁機碾壓變形導致樁位標識位移時,應重新拉軸線確定樁位。
4)當管樁插入地面1m左右或接樁時施工人員應利用樁機駕駛室現地面垂成90°角的側面進行觀察,調整好樁的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宜大於0.5%。在施壓樁過程中決不允許用樁機拖樁來調整樁位和垂直度,以免造成樁傾斜、折斷,從而影響成樁的質量。
5)為防止由於樁管內水滲入至持力層使其風化巖巖體軟化,發生管樁承載力下降、沉降加大的現象,焊接樁尖時焊縫應飽滿連續,並在第一次接樁前向下節管樁內灌人1.2 m~ 1.5 m高的素混凝土。
6)管樁對接前應用鋼刷將上下端板清刷乾淨,用導向箍引導上節管樁就位,使上下節順直後才開始施焊。焊接時,宜先在坡口圓偶週上對稱點焊4 ~6個點固定,拆除導向箍後再行施焊,焊接層數不得少於二層,並且焊縫應飽滿連續,焊好後應自然冷卻8min以上方可施壓,嚴禁用水冷卻和焊接後立即施壓。
7)沉樁過程中應根據地質資料和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控制。沉樁速度不能過快,一般控制在每分鐘1.8m左右為宜;沉樁過程中,當樁尖遇到硬土層或砂層而發生沉樁阻力突然增大時,可採取忽停忽壓的衝擊施壓法,使樁緩慢下沉直至穿透硬土或砂層。當遇到持力層巖面起伏較大時,可採用調整靜壓力或反覆施壓法使樁尖逐漸進入岩層內,然後再加大靜壓力,這樣就可以避免樁頭側向受力較大而發生斷樁現象。沉樁過程中除接樁停留外宜連續施壓,接樁停留時間也不宜大於30min。
8)在沉樁過程中如果壓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或樁身汙染傾斜、跑位,可能是斷樁。對於配置封口型樁尖的管樁,可透過吊線垂丈量樁長或吊低壓照明燈直接觀察來判斷是否斷樁。沉樁過程中如有斷樁、樁身混凝土出現裂縫、地面隆起、鄰樁上浮或壓樁至設計樁長但仍未達到收樁的終壓值要求,或終壓值滿足收樁要求但樁長不能達到設計要求時,應與設計、地質等有關單位人員聯絡,分析原因採取相應措施處理後方可繼續壓樁。壓樁時如遇地下障礙物,可根據其深度分別採用除障、引孔、避讓等措施解決。
10)壓樁過程中應採用水準儀定點、定入、定儀器,對已完成的樁點標高及時測量,待壓樁全面完成後,再行復測,如兩次測量差大於20mm,表明浮樁較嚴重,必須復壓。
11)壓樁時應合理配製樁長,儘量使同一承臺樁接頭位置相互錯開,並避免接樁時樁尖處於礫砂層內。截斷後的短樁被重新利用時其長度不宜小於3m,同時要認真檢查其是否有裂縫,當需要送樁時,送樁深度不宜大於2 m。
12)沉樁過程中應認真觀察壓力錶讀數,做好原始資料紀錄。應記錄所壓樁號、節數,每節配樁長度,每節樁壓力錶的讀數和穩壓時貫人度、終壓值等,以判斷樁的質量和承載力,防止錯壓、漏壓現象發生。
13)收樁是整個壓樁過程的關鍵,應嚴格按照工藝試樁確定的收樁標準要求進行。一般情況下,樁長應達到設計圖紙要求,終壓值略高於2倍單樁承載力特徵值,然後利用2倍單樁承載力特徵值進行3~5次復壓,每次持荷時間1min~2 min,其最後兩次沉降量總和應小於設計要求或小於5mm。
3.3.3基坑開挖階段的質量控制
基坑開挖時可根據樁的分佈密度,利用不同型號的挖掘機與人工挖土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挖土過程中機械裝置嚴禁靠近樁身;深基坑壓樁完成2周以後才允許開挖,並應採取分層、均勻、對稱方法開挖,及時去除樁間土;嚴禁將土堆放在基坑邊坡附近,以減少樁側土的側向位移,防止樁位移或折斷。
3.4樁基檢測
樁基檢測採用低應變法來判斷樁身完整性,用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確定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抽檢數量應根據建築物的重要性、地質條件、成樁質量可靠性和相關規範規定來確定。一般先取20%以上且不得少於10根有代表性的樁做低應變檢測,對於3樁或3樁以下承臺抽檢樁數不得少於1根。低應變檢測完後,應根據其檢測結果,選擇有代表性的Ⅰ、Ⅱ、Ⅲ類樁做靜載;靜載試驗的檢測數量不應少於3根,且不宜少於總樁數的1%,當工程總樁數在50根以內時不應少於2根;靜載檢測完後,用Ⅰ類優質樁、Ⅱ類合格樁的靜載試驗結果來統計工程樁承載力特徵值;對於Ⅲ類有問題的樁應進行驗證後酌情處理;Ⅳ類不合格樁必須進行處理。
本工程打樁結束後,從現場選取3根不同持力層及壓樁力(見表2)的工程樁進行抗壓靜載試驗,最大檢測荷載取二倍單樁承載力特徵值,約1500kN。根據Q--S試驗曲線分析,單樁的抗壓極限承載力均達到1500kN,分析曲線見圖1,同時,抽取13根不同壓樁力的樁進行高應變動測,極限承載力均達到設計要求。
4靜壓管樁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的工程專案有關安全管理制度,對於所有進場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的安全文明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並核對特種作業人員上崗證,具體安全措施如下:
1)樁機安裝完成後,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檢查驗收。主要檢查各部件在空載時運轉是否自如,有無異常響聲,有無振動破壞現象,配重鐵塊是否鎖緊,並檢查用電沒備是否安裝了漏電保護開關,電纜是否有亂搭、亂接及拖地現象等。
2)壓樁作業時,非工作人員須離樁機20m以外:施工人員應配齊各就各位,不得隨意串崗或進行與作業無關事情;起吊重物時需有專人指揮,且起重臂下嚴禁站人。
3)起重機其中範圍不得超過起重效能規定的指標。起吊管樁時,索具應吊在管樁0.3L (L為管樁長)以上位置,但離樁端必須大於1m;起重機吊樁進入夾持機構後,在壓樁開始之前,起吊鋼絲繩必須放鬆,壓樁時則隨沉樁速度不斷放鬆,使吊鉤始終處於不受力狀態,最後透過司索工人工脫鉤,這樣既可以避免拉斷鋼絲繩或拉彎起重機吊臂,又可避免因強行擺臂脫鉤或過長的管樁傾斜造成管樁折斷,從而發生斷樁從高處倒下的意外事故。
4)接樁焊接用焊機操作時應加裝防護罩,並沒有專用有效地線;各種氣瓶應作標識,氣瓶距明火點10m以上,氣瓶間距必須大於5m;氣瓶必須加防震圈和防護帽,其使用和存放時嚴禁平放或倒放。
施工完畢的樁頭上面要加蓋,以防行人或雜物等掉入
回覆列表
目測是靜壓樁:
1、施工程式
液壓管樁的施工程式為:測量定位一樁機就位—)複核樁位一吊樁插樁一樁身對中調直一靜壓沉樁一接樁一再靜壓沉樁一送樁一終止壓樁一樁質量檢驗一切割樁頭一填充管樁內的細石混凝土。
2、施工要點
(1)靜力壓樁單樁豎向承載力,可透過樁的終止壓力值大致判斷,但因土質的不同而異。樁的終止壓力不等於單樁的極限承載力,要透過靜載對比試驗來確定一個係數,然後再利用係數和終止壓力,求出單樁豎向承載力的標準值?κ,即?κ=k?s。如判斷的終止壓力值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應立即採取送壓加深處理或補樁,以保證樁基的施工質量。
壓樁應控制好終止條件。湛江海運集團綜合住宅樓樁基工程,壓樁到設計樁長時,壓力錶的壓力達到單樁承載力2.7倍時,即可停止壓樁,否則應增加樁長,並會同設計單位另行處理。
(2)壓樁應連續進行,採用膠泥接樁間歇不宜過長(正常氣溫下為10~18min)3接樁面應保持乾淨,澆注時間不應超過2min;上下校中心線應對齊,偏差不大於10mm;節點矢高不得大於1%樁長。
(3)垂直度控制,調校樁的垂直度是沉樁質量的關鍵,須高度重視。插樁在一般情況下人土30~50㎝為宜,然後進行調校。樁機駕駛人員在施工長的組織、指揮下,掌握好雙方角度尺兩個方向上都歸零點,使樁機縱橫方向保持水平,調校垂直在規範允許值以內才能沉樁。在沉樁過程中施工員隨時觀察樁的進尺變化,如遇地質層有障礙物、樁杆偏移時,應分一二個行程逐漸調直。
3、沉樁線路的選定
預應力樁基施工時隨著人樁段數的增多,各層地質構造土體密度隨之增高。土體與樁身表面間的摩擦阻力也相應增大,壓樁所需的壓入力也在增大。為使壓樁中各樁的壓力阻力基本接近,入樁線路應選擇單向行進,不能從兩側往中間進行(即所謂打關門樁),這樣地基土在人樁擠密過程中,土體可自由向外擴張,即可避免地基土上溢使地表升高,又不致因土的擠壓而造成部分樁身傾斜,保證了群樁的工作基本均勻並符合設計值。湛江海運集團綜合住宅樓工程毗鄰居民集聚地,東、北、西三面房屋較近,沉樁線路應為樁中心離建築物近處開壓,企圖將各土層自北向南排擠(南面臨街無建築物),儘可能地降低擠土效應影響。
4、管樁與承臺的連線方式
上述工程管樁與承臺採用剛接。管樁的樁頭均採用專用工具鋸斷,斷口平齊,故不能利用樁身內的鋼筋伸入承臺作為連線的鋼筋。在樁頭的樁管內填充4200mm高的C30細石混凝土,並在混凝土中均分插入6ф14鋼筋與承臺連線。圖1為管樁與承臺連線大樣。
5、管樁的設計及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
(1)管樁的造價較高,樁基礎設計時須根據上部荷載、工程地質條件等綜合考慮,多方案比較後方可採用。同一工程中樁的規格、型號不應太多,以免造成施工困難,特別是注意避免造成施工錯誤。
(2)綜合考慮地質情況和樁身強度,確定單樁承載力。管樁為開口樁,根據現場壓樁觀察分析,在入土過程中,會較快地在樁尖處形成一土楔,使其入土時的擠土情況與閉口樁無異,故在確定單樁承載力時將開口樁按閉口樁考慮。
(3)適當限制壓樁速度,沉樁速度一般控制在lm/min左右為宜,使各層土體能正確反映其抗剪能力。當地基表層中存在大塊石頭等障礙物時,要避免壓偏。
(4)壓樁機應根據土質情況配足額重量或選用相應的液壓樁機。
(5)若採用焊接法接樁時,須分層均勻地將套箍對焊的焊縫填滿,為加快施工速度,減少接樁時間,可設2~3名焊工同時施焊,焊畢停約lmin即可進行沉樁。
(6)管樁身不受損壞;樁帽、樁身和送樁的中心線應重合;壓同一根樁應縮短停息時間。
(7)壓樁機的液壓入樁有一定的垂直行程高度,如YZY360樁機的垂直行程為1.5m,即每入樁1.5m即鬆開抱樁器。開動油泵使之上移,再抱樁固定壓入,迴圈作業。在開始的第一二個行程,要特別注意控制樁身的垂直度。
(8)記錄入樁行程深度及相應壓力值,以判別入樁情況正常與否及樁的承載能力。
(9)為減少靜力壓樁的擠土效應,應採取如下措施:
a) 設定袋裝砂井或塑膠排水板,以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壓力,減少擠土現象。袋裝砂井直徑一般為70~80mm,間距l~6、5m,深度10~12m。塑膠排水板的深度、間距與袋裝砂井相同。
b) 設定隔離板樁
c) 壓樁過程中應加強鄰近建築物、地下管線的觀測、監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