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原詩為: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說是詩歌,毋寧是謎語。對此詩,人們有各種不同的解讀。你覺得該詩描寫的是什麼?
17
回覆列表
  • 1 # 醉白先生武立之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唐――白居易

    【花非花】此詩取前三個字為題,其實近似於無題,它編在《真娘墓》、《長恨歌》、《琵琶行》和《簡簡吟》之後,均屬於感傷類的詩詞,所以其主題基調是傷感。《長恨歌》和《琵琶行》自不必說,《真娘墓》和《簡簡吟》二詩,均為悼亡之作,抒發的都是往日雖美,卻如夢如雲、不可復得的感嘆。《花非花》一詩緊編在《簡簡吟》之後,因此其間所要表達的鬱郁感傷之情就可想而知了。

  • 2 # 語詩詞

    白居易——《花非花》,全詩如下: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字面的意思很簡單:這是花嗎?不是花。這是霧嗎?不是霧。半夜而來,天亮就離去。來時就如一場春夢,美好只是短暫。離去的時候就像清晨消散的雲彩,無處可尋。

    百度百科說這首詩講的是,詩人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的感慨,是一種對於生活中存在過、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與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只是透過上面字面的解釋,大概很多人都不能體會到這種感覺吧,比如小編本人。

    有一種說法是此詩其實在描述男女情事。“花非花,霧非霧”是對官妓的描述,她們是花,美麗,鮮活,但她們又不是真的花。她們是“婺”,但她們又不是真的霧(“霧”是雙關。借“霧”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為女性,上應女宿)。她們總是踏著一路星輝而來,天亮便離去。和她們在一起的時光很美好,也很短暫,離去之後便無處可尋蹤跡。

    聽完這樣的說法,在自己的內心裡昇華昇華這種感覺,我差不多體會到了百度百科所講的感覺,所以比較認同這種看法,你呢?

  • 3 # 落花醉幾回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似花還似非花,似霧還似非霧。人生有時就是這樣。

    一場落花雨,一場莊生曉夢的Phantom。飛絮遊絲何處尋,一段鏡花水月的剪影。依稀三月春花漸次醒,依稀佳人倚樓聽風雨,依稀陌上花開盼卿歸。斷腸聲裡,流光容易,往事成追憶。

    縱是已成追憶,柳暗花明以後,又是一片春天的田野,吐露著希望和晨曦。

  • 4 # 吃素的穿山甲

    白居易的《花非花》,在《白氏長慶集》一書中編在《真娘墓》、《長恨歌》、《琵琶行》和《簡簡吟》之後。全詩如下: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白居易的詩歌在美學上呈現兩個極端,一是反映民間疾苦的諷喻之作,一是反映個人情感的豔情之作。唐宣宗李忱在《吊白居易》一詩中寫道:“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而《簡簡吟》中更有“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之句,著名的詞語“素口蠻腰”也是源自白居易的兩個小侍妾樊素和小蠻,等等,他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中有據可查的女人達兩位數之多,蘇東坡評價“元輕白俗”並非空穴來風。

    大致瞭解白居易這個人的秉性風格,再來看這首詩,從字面意思來說,似乎是對透過對花與霧易逝特點的吟詠,表達著人生如夢的一種悵惘,似乎與曹操的“譬若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如出一轍。但從這首詩編在《簡簡吟》之後來推測,絕非如此簡單,在自況背後隱含著一種對某位與自己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女子(有人說是官妓)香消玉殞的一種憑弔之情。

    首句“花非花,霧非霧”。其實隱含著一種呼之欲出的點題之意,表明此詩並非僅僅吟花詠霧之作,透過兩個看上去不合邏輯充滿禪意的否定句式,賦予了一種很空靈玄妙的感覺,拓寬了全詩的想象空間,猶如獨孤九劍中的第一招“總決式”,起到了很好的開局作用,氣象萬千隨之而來。

    次句“ 夜半來,天明去”。直接承接首句而來,透過對這兩種物象特點的概況,曲徑通幽地表明瞭自己與某位女子的已逝的短暫情感,有一種驚鴻一瞥的即逝感,那“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短暫歡愉宛如昨日,但卻永遠不會昨日重現,反反覆覆握不住一粒砂,只能隨風而逝。煙花易冷,人事易分,莫不如此。

    最後一句“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更是將主題近乎直接地點明,特別是用“春夢”和“朝雲”兩詞比喻花和霧的逝去,從修辭格的角度看很突兀,但從更隱秘之處提及的乃是男人與女人之間幽會的那種意境,看似含蓄,實則直白,挑明瞭全詩的主旨,其實就是男女之間的那種情感,與《簡簡吟》中“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對照來看更是一目瞭然。

    大道至簡。全詩只見喻體不見喻本,實寫具象虛寫意象,散而不亂,匠心獨具,行文跳躍但又緊緊圍繞主題展開,模糊又清晰,朦朧又明瞭,在藝術表達上具有獨特的雋永韻味,舉重若輕,一氣呵成,自成一格,耐人尋味,餘韻悠遠。

  • 5 # 老街味道

    問題:白居易“花非花,霧非霧”這首詩到底隱喻的是什麼?

    原詩為: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說是詩歌,毋寧是謎語。對此詩,人們有各種不同的解讀。你覺得該詩描寫的是什麼?前言:

    這首詩類似於古代的朦朧詩,很像後來的李商隱,這首詩和一是《真娘墓》《簡簡吟》

    有著類似的情感,只不過《真娘墓》《簡簡吟》是實寫, 《 花非花》是虛寫。放在一起看,很容易聯想到是寫一個女子。

    一、《真娘墓》與《簡簡吟》

    1、《真娘墓》寫自盡的歌妓

    真娘是唐代蘇州著名的歌妓。據說她本是一個姓胡人家的女兒,父母雙亡,孤苦伶仃,被騙墮入青樓, 為反抗鴇母的壓迫而投繯自盡,葬身虎丘。 詩中寫道:

    真娘墓,虎丘道。 不識真娘鏡中面,唯見真娘墓頭草。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牢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

    2、《簡簡吟》寫夭折的少女

    詩中描述了一位貌美不凡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 女的過早夭折,同時表達了詩人對紅顏易碎,世事無常,越是美好的東西越是容易很快逝去的無奈之情。詩中寫到:

    蘇家小女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眼。十一把鏡學點妝, 十二抽針能繡裳。十三行坐事調品,不肯迷頭白地藏。玲瓏雲髻生花樣,飄颻風袖薔薇香。殊姿異態不可狀,忽忽轉動如有光。二月繁霜殺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謫人世,只合人間十三歲。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二、三首詩的相似處

    《真娘墓》《簡簡吟》二詩均為悼亡之作,它們結尾的處異曲同工:

    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它們都同樣描述了曾經存在過、後來又失去的美好,表達的是追念、惋惜之情。

    三、朝雲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結語一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朝雲暮雨的典故,這是對於愛情的惋惜和追憶。

    四、詩與詞

    詞又被稱為詩餘,這首詩被後人收錄入詞譜,在欽定詞譜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叫做《花非花》的小令

    《花非花》 單調二十六字,六句三仄韻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 ●●○ ○○▲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

    這首詩體現了詞的要眇宜修特質,古人寫詩與寫詞往往有很大的區別,詩言志、詞抒情,從表現手法上、立意上都有不同。

    結語

    這首詞隱喻的是一段感情或者是一個情人,欣賞這首詩除了《真娘墓》《簡簡吟》以外,還可以和賀鑄的青玉案》一起品味: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同樣沒有說出那個人的名字,同樣是用了一連串的比喻,都是一種惋惜和追憶。

  • 6 # 海心蔚藍

    整首詩都是在形容詩人複雜的的心理,寓意深刻,巧妙運用了太多隱喻的句子,使這首詩讀起來更加完美,感觸心靈的顫動浮想連篇。我認為它隱喻的含義是,心上心中的某個人如花又似霧。飄忽不定捉摸不透,說遠離又若隱若現,擔心只怕好夢不相連,躲不過兩個字無緣。

    花非花,霧非霧。

    天明來,夜半去。

    來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 7 # 一往文學

    最是人間留住,朱顏辭鏡花辭樹。"花非花"中也許有對美人懷念、對人生的感慨,或許還有一絲遺憾,一點不甘,正是對在生命中的那些美好來過又去了的懷念和惋惜,正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吧。

    一、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從文行出處看,"花非花"一首出現在《白氏長慶集》的"感傷"部,主要是寫悲歡離合的詩,比如思念之情,因景物觸景生情,來抒發自己的感受。緊鄰"花非花"的是《真娘墓》和《簡簡吟》,這兩首都是悼亡詩,一為"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另一個是"二月繁霜殺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都是為兩位薄命的紅顏惋惜。這三首詩屬於同部並且傾向相近,可以推知"花非花"與前兩首都表現一種對美好的事物易逝、難留的傷感和懷念。

    曾經擁有過的美好轉瞬即逝,不能長留身邊,但對於重情的白居易來說,卻是永留心間,美好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褪色,反倒是歷久彌新。在符離期間,少年白居易喜歡上了比自己小四歲的鄰家女孩湘靈,寫下"聘婷十五勝神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來讚美心愛的女子,在分別後以《寄湘靈》"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杆獨自愁"寄託思念,後來因為母親看中門戶欲求娶湘靈而不得,青梅竹馬的一對璧人終究河漢矣。有如陸游與唐婉沈園別後四十年,陸游回想起唐婉來也是深情款款、暗自神傷,以詞明志"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同是重情的人,白居易的往後餘生想必也是念念不忘湘靈的。

    有神傷的初戀,也有常伴左右的人離開,在白居易七十歲時,陪伴了他很久的樊素和小蠻還是走了,傳為美談的"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以"客散筵空掩獨扉"收場。這是"花非花"中女性的"花開花謝花非花",有對美好的女子遠去的身影的追憶。

    中年以後的坎坷經歷,也為"花非花"的迷離增添了新的註腳。在白居易不惑之年,母親去世,不久心愛的女兒金鑾子也因病去世,官場亦是阻遏,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被刺殺,因剛正直諫,被貶為江州司馬,並寫下《琵琶行》來表達悲慼。這一系列事件雖說沒有讓他徹底消沉,但對他的打擊是不小的,這也直接或者間接的促使他的思想發生轉變。

    二、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在求之不得,挽留不住的情況下,白居易在江州任上,在廬山香爐峰下的東林寺邊上築了草堂,修習佛法,開始"吏隱"的生活。逐漸向佛家靠攏,這為"花非花"的禪意注入做了準備。在《心經》中有一句話廣為人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說物質世界是真真實實人能看到的,但是它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不會永遠存在,筆者認為這一點和道家的超脫、最後達到精神的飛昇有相通之處。再看向這首詩"花非花,霧非霧",我們不妨這樣理解,"花"和"霧"只是一個名稱,一個具有抽象概念,具有指代意義的名稱,"春夢""朝雲"都是美好而易逝的事物,就像黃昏盛開,翌朝凋謝的夕顏。而這美好的事物也是"夜半來,天明去",來去匆匆,動止無影,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留下無盡的餘味。

    在建草堂之後,白居易閒適,感傷的詩也增多了,這也意味著他從達則兼濟天下的階段向窮則獨善其身的轉變,這不是說白居易放棄了兼濟天下,而是在沒有能力兼顧大家時,思想上的向內轉--關注自身的感情更多了,開始知足、齊物、逍遙、解脫。親朋故去,自己也漸漸老去,當初的那顆激情昂揚的人生理想,那顆炙熱的赤子之心,都漸漸被歲月消磨,已經不是當初摸樣了,白居易迴歸佛道來平復內心,以淡淡梵音澆注於"花非花"之中。

  • 8 # 無名草2020

    請讓我即興和上一首來作答:

    標題一一“來非來”

    來非來,去非去。未如雲,

    去若霧。雲霧本來無住處,或

    聚或散僅須臾。

  • 9 # 平民之宴

    當時中唐後期,各級官府都有一定數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惰政的封建官僚們驅使、嬉樂。

    詩人白居易雖說不屬於“腐朽、惰政”之列,但也曾蓄妓過百,這首小詩也是白居易的真實感受,只不過沒有直說,“明眼人”也能從詩中讀出白居易“為色所痴”的一點惋惜吧!

    首句“花非花”是說官妓的容顏如花,但又不是真花。 次句“霧非霧”中“霧”是一字雙關,借霧為婺,婺女即女宿星,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三宿。因官妓女性,上應女宿,但又不是雲霧之霧。

    緊接著“夜半來,天明去”既是詠星,也是說人。語意雙關,而主要還是說人。官妓不同於一般的妓女,更不同於正式的妻子,她們與官僚之間互為依存,但關係又不便於十分密切,只能以夜來明去為限,可謂是聚短離長。

    因此,末尾二句詩人發出“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的感嘆。上句是說相會時間之短,下句是言離別時間之長。

    其中“春夢”、“朝雲”的描寫是借用戰國辭賦大家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關於楚襄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遇相愛的典故,這裡用來比喻男女之間的幽會。語言文字運用得巧妙,把男女歡愛之事抒寫得很含蓄,富於詩意。 可以說,語意雙關,富有朦朧美是這首小詩的最大特點。“霧”、“春夢”、“朝雲”這幾個意象都是朦朧、飄渺的,意象之間又故意省略了之間的銜接,顯出較大的跳躍性,文字空靈,幽美精煉,使人咀嚼不盡,顯示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功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天溫度適宜,怎樣才能養出潔白、芳香的梔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