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墨鄂州

    關羽放走曹操,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歷史上,關羽和華容道沒什麼關係,《三國演義》中寫上如此一段,藝術加工了,是為了襯托關羽的義。羅本羅貫中誤導了很多人。

    而真正的歷史是:曹操從赤壁敗退,走的確實是華容道,但並沒有遇上關羽;曹操在途中確曾大笑,但不是三次,而是一次;曹操笑的也不是諸葛亮與周瑜智謀不足,而是笑劉備雖有計謀卻遲緩;曹操笑後確也出現了敵情,但已無驚無險。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計,索性又一把火燒掉所剩戰船,率軍經華容向江陵一路敗退。孫劉聯軍則水陸並進,尾隨曹軍,緊追不捨。其實,當時曹操雖然戰敗,但面臨的形勢並不十分嚴峻。因為在赤壁交鋒之前,是曹操強大,孫劉弱小,孫權和劉備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挫敗曹操的強大攻勢,使曹操不得渡過長江,以保全自己的勢力範圍,或保證自己不被曹操消滅掉,在勝負未卜的情況下,他們沒有也無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敗退的路線上去設伏。所以,曹操在敗退的路上,雖後有追兵,卻前無伏軍。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說:曹操戰船被燒,率軍從華容道步行而歸。華容道上一片泥濘,根本無法通行,加之那天又颳大風,行走更加艱難。於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墊路,大軍才得以透過,而羸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死亡無數。眼看大軍就要全部透過華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諸將本已狼狽不堪,見曹操大笑,十分不解,問曹操為何發笑。曹操說道:“劉備的才智與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計謀總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馬至華容道放火,我等必全軍覆沒了。”曹操話音剛落,接探馬報劉備追兵在後面開始順風點火。但曹操大軍已透過華容道,奔江陵而去。

    《三國演義》寫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個英雄,是為了表現曹操雖奸詐,但不如諸葛亮神機妙算;寫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是為了表現關羽知恩圖報、義重如山的人格,均系作者欲神化諸葛亮與關羽二人的演義之筆,並非史實。

    至於後世人有言,是諸葛亮有意放曹操一馬,為的是保持三國勢力均衡。劉備就不會為孫權所滅。這特麼就是個低智商忽悠高智商的刷標新立異的kua。兩軍對壘,恨不得你死我活 ,哪有功夫考慮後面均衡權謀。劉備、諸葛亮要是有一點點想讓曹操活者不死,才怪呢!

    三分虛,七分實,不能盡信《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本是小說,就和金庸小說中出現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一樣,世人當做史書來讀,謬矣!

  • 2 # 童146569245

    通讀史書,至今還沒看到關羽義釋曹操的點滴記載。我想這應該是羅先生杜撰出來的吧。那羅貫中為什麼要在《三國演義》插進這一節,我想無非是基於以下幾點。

    第一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刻畫,關羽是羅貫中重點刻畫的人,堪稱演義中的一絕。作者為了突出關某人是個知恩圖報的義士,有意安排這一情節。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故事情節的發展,關二爺作為__個忠義之士,備受曹丞相的厚愛,肯定會找機會報答他。反過來,如果作者按排張飛還是具他人去守華容小道,則曹阿瞞必死無疑,而曹操作為魏國的開山鼻祖,也是羅先生著意刻畫的人物,作者是不可能讓他這麼早我駕鶴仙逝的,要不小說還怎麼編下去呢?

    不難想象,作者在文中,按排這一出捉放曹的戲,本意是為了把關羽寫得更加忠義,但我覺得,這一折戲,反而有損關爺的忠義形象。試想一下,一個人如果因為個人情義,而致國家大敵於不顧,何異於叛國通敵,從而間接地說明,蜀漢亡,關某人委實有難辭其責。

  • 3 # 十月送暖

    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這段演義十分的精彩,也是《三國演義》的精華篇章,作者這樣的演繹作用有三:

    一是關羽義薄雲天的存在。關羽曾經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兄,留下了知恩圖報,義薄雲天的千古佳話,而這些奇蹟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曹操的愛才惜才、寬宏大度、有意放行而成全的,關羽當然心知肚明。讀者也覺的關羽欠了曹操一個人情,正好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頂著軍令狀的危險放走了曹操,了了人情,也突出了他的義薄雲天。

    二是孔明智慧化身的存在。諸葛亮未出茅廬一定三分天下,後來火燒新野,火燒博望,草船借箭,舌戰群儒,借東風,火燒赤壁,簡直就是智慧的化身神一樣的存在。捉放曹就是他一手策劃一手導演的,一來三足鼎力形成,二來成全了關羽的義氣,並欠了自己的人情。更突出了諸葛亮的高瞻遠矚。

    三是天不滅曹的存在。《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的作品,但是事實勝於雄辯,劉皇叔如此仁義,五虎上將如此驍勇,諸葛亮如此智慧,為何又收復不了中原,特別是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皆無果而終。作者用了一個宿命論的觀點,那就是天不滅曹。曹操命不該絕,曹魏也氣術未盡,非是人力而為。用這一觀點為劉備集團開脫。

  • 4 # 碧山雲起

    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精彩的描寫。真實的歷史卻不是這樣的。但羅貫中為什麼要這樣寫呢?我來分析如下:

    一、先說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有無其事。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說:曹操赤壁兵敗後,率軍從華容道步行而歸。華容道上一片泥濘,根本無法通行,加之天又颳大風,步履艱難。於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茅草伐荊棘墊路,戰馬才得以透過。羸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死亡無數。眼看大軍就要全部透過華容道,曹操不由仰天大笑。諸將本已狼狽不堪,見曹操大笑,十分不解,問曹操為何發笑。曹操說道:“劉備的才智與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計謀總要晚我一步;假使他在華容道設伏放火,我等必全軍覆沒了。”曹操話音剛落,劉備的追兵就追上來在後面順風點火。但曹操大軍已透過華容道,奔江陵而去了。也就是說關羽根本就沒有被諸葛亮調遣把守華容道,義釋曹操就更是子虛烏有之事了!

    二、本不存在的事情,羅貫中為什麼還要這樣寫呢?我認為有如下幾點原因:

    1、刻畫關羽形象的需要。《三國演義》刻畫人物有三絕:一是曹操的奸,一是諸葛亮的智,一是關羽的義。關羽的形象經過羅貫中的刻畫,深入民心,以至於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和廣大民眾奉為神靈,中華大地關帝廟林立就是明證。

    2、小說創作的美學需要。中國傳統美學是講究對稱美的。關羽和曹操之間的第一輪知恩圖報的故事如下:關羽降操後,曹操待之甚厚,官封列侯,頻送金銀美女,大宴小請不斷。關羽怎麼報答: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

    接下來關羽知道劉備下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曹操不但不追責,還派張遼去傳口諭讓夏侯惇放了關羽,這是第二輪曹操施於關羽的厚恩。如果關羽不報,那關羽的義氣就不但達不到一個新高度,還有虧欠曹操的地方,並且也不符合中國傳統美學講究的對稱,所以必須要讓關羽報答了曹操的第二輪恩情才算完美,也才能了結關羽和曹操之間的第二輪知恩圖報。

    總結一下:本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出於刻畫人物形象和傳統美學的需要,羅貫中才虛構了一篇流傳千古的華容道關公捉放曹。羅貫中,不愧是藝術大家!

  • 5 # 微史春秋

    正史中沒有關羽義放曹操的記載。

    但是曹操敗走華容道卻是有記載的。

    《三國志·武帝本紀》關於赤壁之戰只有寥寥數語: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裴松之在這一段下面引用了其他資料作注:

    山陽公載記曰: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這裡提到了曹操從華容道逃走,並沒有提到關羽再此設伏,然後釋放了曹操。

    《三國志·關羽傳》中關羽赤壁之戰也是寥寥數語:

    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

    這裡壓根沒有提關羽在赤壁之戰中的表現。

    所以關羽義放曹操並沒有史實根據,只是小說家的藝術加工,但是小說家的加工也是根據《山陽公載記》的那一段文字演繹出來的。

    至於羅貫中為何如此寫,只要是突出三個人:

    一是突出關羽的忠義;

    二是突出諸葛亮的妙算;

    三是突出曹操命不該絕。

    毛宗崗曾批註道:

    孔明既知關公之不殺操,則華容之役,何不以翼德、子龍當之?曰:孔明知天者也。天未欲殺操,則雖當之以翼德、子龍,必無成功。故孔明之使關公者,所以成關公之義;而其不使翼德、子龍者,亦以掩翼德、子龍之短也。

    李贄在《三國演義》“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這一回總評道:

    雲長忠義性生,孔明籌之已熟,又知老瞞未合斷送,真個是天時人事,了了皆知者也。

  • 6 # Lucky

    一是,突出關羽的忠義無雙。面對自己的敵人,面對巨大的功勞,面對巨大的處罰。忠義之所在,雖千萬人我往矣。

    二是,突出諸葛的神算無雙。考慮到了曹操的選擇,考慮到了關羽的選擇,也考慮到了北方大勢的情況。平和了關羽的傲氣,打擊了曹操的信心,獲得了劉備的看重。

    三是,突出曹操的內心強大。已經到了困境,已經大敗特敗,卻始終有著強大的韌性,始終相信自己還有機會。

  • 7 # 王校線上

    關羽放走曹操,純屬子虛烏有。

    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很多華人是相信有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是受《三國演義》小說、影視劇的影響。

    事實上,關羽放走曹操,在歷史上是沒有這回事的。

    《三國志·武帝紀》中記載:“(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公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役,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武帝,即曹操。《武帝紀》中是沒有關羽攔截、放走曹操的記載的。

    又,《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曹公定荊州,……追至當陽長坂……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還。”

    《關羽傳》中也沒有攔截和放走曹操的記載。

    上面兩段史料中都沒有看到“捉”與“被捉”的記載,就像一場官司,沒有原告和被告,就不成其為官司了!

    歷史上倒有曹操捉關羽、放關羽的記載。

    還是在《三國志·關羽傳》中,“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小說、影視劇等,是供人們茶餘飯後娛樂的,是不可當真的。

    如果真要當回事看,最好還是以史為據!

  • 8 # 談古論金

    關公義釋曹操沒有史實根據,曹操在赤壁之戰沿華容道北撤,路途之中主要遇到的問題是道路泥濘很難行走,曹操透過讓羸弱計程車卒搬草填路解決了這個問題,劉備確實派人在華容道放火試圖狙擊曹操,但是劉備放火是馬後炮,沒有截擊成功,換句話,曹操先跑了。

    因此,所謂『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是羅貫中的創作,羅貫中這麼寫,是為了呼應之前曹操與關公的關係,也是為了突出關公『以信義為重』的品格特徵。

    曹操向關公告饒的話語是這樣的:

    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配合關公喜讀《春秋》的背景,借用『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典故,簡直就是為這個場景度身定製的。

    至於這個典故其實是出自《孟子》,羅貫中可能是疏忽了。

  • 9 # 薩沙

    沒有歷史根據。

    事實上,曹操在赤壁大敗以後,確實經過華容道逃走。

    所謂的華容道,就是今天華容縣附近。

    這裡是曹操逃亡到後方江陵最近的路線,但缺點是地形複雜,有大片的沼澤地帶,還有長達幾公里的山谷,不適合大軍行動。

    但當時劉備軍隊和孫權軍隊四面追擊,曹操實在不敢繞遠路去走比較好走的線路,只能冒險從華容縣突破。

    這裡極為難行,史書記載: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

    曹操被迫讓前軍作為工兵,填埋道路,才能通行,這就是: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

    然而,當時大家只顧逃走,一些體弱計程車兵經過連續作戰和長距離行軍,走不動,紛紛跌倒在泥濘裡。

    後面的人馬顧不上看看他們死了沒有,直接從他們身上踏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事實證明,曹操的決定是正確的。

    他的殘兵敗將剛剛逃過華容道,華容道一頭就放起火來,是劉備軍隊追趕而來。不過,因曹操行動迅速,劉備部隊沒有來得及將他們堵住。

    所以曹操笑著說:劉備也是個人才,足智多謀,可惜他慢了一步。要是命令人早一點放火,我們都要死無葬身之地。

    史書中沒有說劉備曾經在華容道,攔截過曹操大軍,更沒有關羽派兵的記載。

    但三國演義是小說,可以有人為的虛構,這樣寫的才有意思。

    需要說明的是,真實的劉備恐怕也是故意放走曹操。

    當時曹操的幾個兒子,都沒有能力接班,恐怕曹操一死,北方又要分裂為軍閥割據的局面。

    這是因為,當時劉備實力還弱,兵力只有2萬左右,而孫權有至少七八萬大軍。

    一旦曹操被殺,北方大亂,真正能夠佔大便宜的是孫權,劉備還沒有實力和東吳去爭奪天下。

  • 10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周瑜赤壁敗曹操那天,羅貫中正與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聚飲,皆略醉。

    劉備道:羅老夫子,曹操既敗,可否派我們這邊大將,去截殺曹賊。滅了這死對頭,削我心頭之恨。

    羅貫中心道,滅了曹操,我這書還怎麼寫,還執著它揚名立邁呢。但又不好駁劉備的面子。便說,好好好。待我安排個大將,追殺曹賊。

    先問趙雲。趙雲道:先前我在長坂坡立邁,曹操沒放亂箭傷我。我真不好意思去截殺他。

    再問張飛。張飛環眼一翻一閉,裝醉趴桌子上了。心道:當年,大哥鞭打督郵,得罪朝廷。讓我背的鍋。這次我不背了。曹操、夏侯淵是我老婆的親大爺。{張飛娶妻夏侯淵兄之女}我要去劫殺,回去還不得跪搓板。

    又問關羽。關羽道:你把我寫的忠義無二,當年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請。你讓我去,後世人、後世噴子,如何看我噴我。

    羅貫中無奈,對諸葛亮說道:這事你看著安排吧,別辜負了我對你的一份滔滔之情。

    諸葛亮一擺羽扇,說道:抓鬮吧 。

    結果關二爺抓到“劫殺”二字鬮。咪咪眼立時就瞪大了,雜這麼手臭。

    諸葛亮揪過關羽,附耳幾句。關羽遂點頭。 於是,三國演義有了關羽義釋曹孟德一節。

    後來傳說,劉備酒醒後,立馬親自去追曹殘。可是去晚了一步。! 去晚了一步{這是正史}。

    至於後世人有言,是諸葛亮有意放曹操一馬,為的是保持三國勢力均衡。劉備就不會為孫權所滅。這特麼就是個低智商忽悠高智商的刷標新立異的kua。

    兩軍對壘,恨不得你死我活 ,哪有功夫考慮後面均衡權謀。劉備、諸葛亮要是有一點點想讓曹操活者不死,才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李忱被後人稱為“小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