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二哥略知曉

    化妝作為美容的方法,古已有之,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女性美容技術。根據人類學家的研究, 從史前時代開始, 人類就已經與化妝有著頻繁的接觸, 當時化妝的大都是男人,所使用的顏料大多提取於大自然中的動植物, 且他們已經懂得了擠植物汁液塗在面板上保養的概念。人類學家推斷得出一個結論: 即化妝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然行為。

    化妝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天然美,因此適當的化妝不僅能使女性信心增強、精神煥發,還有助於其消除疲勞、延緩衰老。

    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已懂得用各種物品妝扮自己,在出土文物中就有用於製作項鍊的動物骨頭以及用金屬製成的鏡子。如:中國山頂洞人憑藉自己對天然珠寶最原始的審美感覺, 已經開始使用石珠或狐、鹿等動物的牙齒進行雕刻,十分精製優美。由此可見,由愛美而至裝飾的化妝過程始於人類的祖先, 且從古至今在不斷地向前發展。

    古代化妝演變

    宋玉曾在《登徒子好色賦》中勾畫出一個理想中的美女形象:“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從此,這就形成了人們公認的美女典範。

    脂粉

    《中華古今注》載“ 自三代( 夏商周)以鉛為粉,秦穆公弄玉為燒水銀作粉與塗, 亦名飛雲丹”, “燕脂蓋起自紂,以紅蘭花汁凝作燕脂。”堯、舜、禹三代是否以鉛作化妝粉,以及在商朝末年是否會製作胭脂,今以已難以考證。

    耳飾

    《詩經》中有“玉之鎖兮,充耳誘瑩,充耳誘矣”之句,說明春秋時已有人將瑣( 即美玉) 掛在耳上做裝飾品了。古時的耳飾基本上分為兩種:一是玉器、二是珠寶。女子耳上穿物,本來是部分少數民族懲治所謂“輕淫好色”之女的手段, 但到了漢代,漢族婦女穿耳飾珠已不是懲治的手段,而成為仁愛的表示。

    《事物記源》中有“秦始皇宮中悉紅妝翠眉”之說,它確切地說明了秦時已有人修畫眉毛、在臉上塗紅化妝了。漢朝時,女子很盛行剃去眉毛,代之以畫眉的化妝方法。在《鹽鐵論》中有“博的黛表者眾”的記載,這裡的黛是畫眉的黑色,“黛”也作代,即剃眉以畫眉代之。

    面狀

    傳說南北朝時,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正月初七臥於含章殿橙下時,花落在額上,宮人覺得非常好看,爭相模仿。從此“梅花妝”便開始流行起來,且歷經隋唐五代,至宋代時仍盛行不衰,但在晚唐時這種化妝最為流行。

    時至今日,化妝品已經成為了現代女性生活中的必須品,因此更加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 2 # 小聰歷史客棧

    古代女子化妝步驟比較簡單,搽胭脂抹粉是重中之重,古代美人化妝的三大步驟大概如下:

    第一:敷粉

    “一百遮三醜”面板白是所有女性的追求,古代的美人也是如此,今天女性一般都用粉底和粉餅來讓自己面板變白,而古代美人們也同樣用粉來美白。

    於是古代人又發明了改進款,也就是“鉛粉”,雖然鉛粉有毒,含有重金屬,可是為了白,古代美人們還是相當樂意往臉上抹好幾層的,看來為了美,古人的美人也是蠻拼的。

    第二:胭脂

    硃砂本來沒有粘性,塗在嘴上很容易被唾液給溶化,因此古人就在硃砂裡摻入了適量的動物油,這種很接近現在我們用的口紅。

    第三:畫眉

    石黛是一種黑色礦物,將石黛放在黛硯上磨,碾成粉末後加水調和,蘸著就可以畫眉毛了,當然有些古代美人們買不起石黛,就用燃燒過的火柴頭沾上水塗抹在眉毛上。

    大家想下如果古代的美人嬪妃也和現代女性一樣化大濃妝,到了皇帝臨幸的時候卸妝,會不會被處以欺君之罪呢?

  • 3 # 朗風習習

    恨妝成

    曉日穿隙明,開帷理妝點。

    傅粉貴重重,施朱憐冉冉。

    柔鬟背額垂,叢鬢隨釵斂。

    凝翠暈蛾眉,輕紅拂花臉。

    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

    最恨落花時,妝成獨披掩。

    唐代元稹的這首《恨妝成》,完整的描述了古代女子化妝的程式:傅粉——施朱——垂鬟——釵鬢——暈眉——花臉——行梳——施靨。

    據說古代女子的“妝顏”,從秦朝開始就有了。《事物紀原》卷三記載:“秦始皇宮中悉紅妝翠眉,此婦人畫眉之初也。”如果說古代女子的妝飾,能達到登峰造極的當屬唐朝時期,既時尚又大膽。這在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時世妝》裡可以體現出來。

    因古代女子歷來崇尚膚色白嫩,所以敷粉是化妝的第一步。

    古代女子用的妝粉,最古老的有兩種:一種是以米研碎製成的“米粉”;另一種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俗稱 “胡粉”。因米粉不容易持久定妝,而鉛粉用久了又會中毒,所以,後來又有很多人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妝粉。比如唐代時期的“迎蝶粉”;宋代時期的“玉女桃花粉”;清朝時期的“珠粉”等等。

    敷了粉,然後就該“施朱”了。“施朱”其實指的就是“紅妝”,用胭脂塗臉頰和口脣上。讓人的容色更加健康有生氣。

    “胭脂”據說是匈奴“焉支山”的一種紅藍花做成的,又名燕脂。西漢時期,霍去病把匈奴趕出了河西走廊,匈奴人就流傳著一首謠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據說,是張騫把胭脂帶回了中原,取代了以前用的硃砂。

    古代女子的頭髮以長髮如雲為美,所以,每天的髮型和冠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既能增加女子的儀容,又能體現女子的年齡和身份。古代女子的髮型基本上是按梳、綰、鬟、結、盤、疊、鬢等變化而成,然後再裝飾簪、釵、步搖、珠花等首飾。

    關於描眉,最早《詩經》裡面就有:“螓首蛾眉,美目盼兮”,而且對於描眉的韻事也有很多。比如:漢朝張敞為婦畫眉、唐朝掃眉才女薛濤、虢國夫人淡掃蛾眉等等,都體現了古代女子的“眉情萬種”。

    對於眉形,每個朝代流行的也不一樣。先秦時期比較流行闊眉和細眉。春秋時期女子多以“娥眉”為美。而唐朝的眉妝達到了巔峰時期,光楊貴妃就創造了無數種描眉的方法。唐明皇還特定命令畫工畫了《十眉圖》,留作紀念和作為宮中女子的樣本。其中有:鴛鴦眉、小山眉、五嶽眉、三峰眉......

    “花臉”即花鈿妝面。所謂花鈿(diàn),專指古代婦女一種飾於額頭眉間的額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在唐代時期最流行。

    關於花鈿的起源,宋高承說:宋武帝女兒壽陽公主,有一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還有大家所熟悉的《木蘭辭》中“對鏡貼花黃”,其實也是花鈿的一種。

    詩中的“輕紅”即斜紅,是古代一種特殊的面飾,梳妝時,在女子眼角兩旁各畫一條豎起的紅色彎彎新月形。

    據張泌的《妝樓記》記有一個故事: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宮中有一宮女,叫薛夜來,文帝對她十分寵愛。一天夜裡,薛夜來陪文帝燈下看書,沒注意撞上屏風,頓時鮮血直流,傷處如朝霞將散,留下了兩道疤痕,但文帝對她寵愛如昔。於是其他宮女也模仿薛夜來的樣子,用胭脂在臉部畫上這種血痕,名“曉霞妝”。時間一長,便演變成一種特殊的妝式——斜紅。

    “滿頭行小梳”,梳,乃指齒較疏者,原用作理髮;篦,則齒密,原用作除垢。梳篦,統稱為櫛;梳篦不光是當時的日常用品,同時也可以插於發間,作為裝飾。而且梳的品種也有很多,有竹木做的,有金銀做的,有玉做的,還有象牙做的等等。

    古代這個插梳的風氣,一直經久不衰。唐文宗也曾因宮中婦女釵戴得太多,梳插得太多,認為有奢靡之風,下令遏止。

    最後就是“點面靨”了。也稱“妝靨”,是古代婦女在兩側酒窩處的一種妝飾。而且面靨的形狀也並不只侷限於圓點,有各種花樣,有的形如錢幣,稱為“錢點”;有的狀如杏桃,稱為“杏靨”;還有各種花卉的形狀,稱為“花靨”。

    “最恨落花時,妝成獨披掩”。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妝容雖美,卻最恨無人欣賞,最後一句,彷彿聽到了美人的嘆息聲!

  • 4 # 北大爐爐

    謝邀,口紅、眉筆、粉底液、卸妝水、面霜、眼霜、日霜、夜霜……不要以為這些東西是現在的美女們的標配,買一支蘭蔻或者Dior就要剁手半天,其實早在漢代,我們的女神們在化妝上就已經十分先進了。

    漢代時期要想追個妹子,化妝用具的先給備齊嘍:各種型號的多子奩盒,來一套;疏密程度不一樣的梳篦,來一套;不同顏色的妝粉來一套;畫眉用的黛硯,來一套;還有銅鏡、薰爐、脣脂等等,反正和現在差不多,眼看著錢包哭泣吧。

    光給買東西還不夠,人家女神化完妝還要讚美,那麼漢代女神都畫什麼妝呢?

    1、漢代不重眼妝、重眉妝

    《楚辭》中就有記載“粉白黛黑,施芳澤之”。說明至少在周代,就有了用黛畫眉的習俗。《西京雜記》中記載,司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眉如遠山,當時人們都學她的畫法,遠山眉一時成為風尚。馬王堆一號漢墓中也出土有畫眉的鑷子、眉筆等等。

    2、漢代已經開始使用假髮了

    漢代女神們的頭飾很多的,例如各種金步搖、銀步搖什麼的。但是老年婦女或者頭髮稀薄的人,就只能使用假髮。《東觀漢記》中記載,光烈皇后就有使用過假髮髻。馬王堆一號漢墓中的雙層九子奩中的下層圓形的小盒中就裝著一束假髮。

    3、漢代純天然的脂粉遠不是現在化工品能比的

    漢代女神們使用的妝粉種類多樣,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胭脂”,漢代時稱為“燕脂”,《北戶路》記載,“燕脂粉”者,以山石榴花製成。燕脂一次來自於匈奴,所謂燕脂染粉為婦人色,匈奴的焉支山歌就有說“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人無顏色”。

    最後,你以為漢代女神們都化的美美的,男子就不化妝了?Too young, sometimes naive!

    和現在的小鮮肉們一樣,漢代的一些男子特別是達官貴族的鮮肉們,也是塗脂抹粉的。滿城漢墓的墓主人劉勝,就隨葬有漆器奩盒,盒子內部還殘存有黃色、白色的粉脂;馬王堆漢墓墓主人的兒子,也隨葬有化妝用品。《漢書》記載,孝惠時期,侍郎中都要戴鳥羽冠,用貝殼裝飾的腰帶,臉上要施脂粉。

  • 5 # 陌顏丨陌塵

    所謂美女不僅要身材好,臉也要漂亮。有時候見到一個女生,身材不錯,五官輪廓端正看上去還可以,但就是缺了點什麼,哦,原來是身上少些妝容,一個會化妝的女生才算得上真正的女人。或許這就是常說的女人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且自古以來人們就追求美,《韓非子》說:故善毛薔、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毛薔、西施的美貌於我沒點好處,跟我沒關係,只有使用胭脂粉黛才能使我貌美如花。可見中國女人對化妝的狂熱歷史悠久。中國古代美女化妝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以前,真可謂美了3000多年。古代美女們到底是怎樣化妝的敷粉,所謂一白遮百醜自古以來就是對的, “膚如凝脂”才是美的標準,敷粉是化妝的第一步,猶如建房子打地基一般重要。現在的粉底都有BB霜、隔離霜等等,古代就不同了,用的是鉛粉,鉛是重金屬弄不好是會鉛中毒的,看來古代美女愛美是有風險的。說到畫眉,古人的花樣可多了:雲紋眉、蝶翅眉、柳葉眉、蝠形眉、螳螂眉、鴛鴦眉、花眉、直眉、環眉、刁眉、方眉、尖眉、點眉、鴨蛋眉、棒槌眉、葫蘆眉、火焰眉、壽字眉、鴛鴦眉、遠山眉、五嶽眉、三峰眉、垂珠眉、卻月眉、分捎眉、涵煙眉、拂雲眉、倒暈眉等。最常見的還是遠山眉、柳葉眉、劍眉,到現在也是這三種眉最常見。“妝可以不化,眉必須要畫”、“畫了眉才能見人”常聽人這樣說,表明畫眉的重要性,的確有些人畫了眉和沒畫眉簡直判若兩人。古人用黛畫眉,有騾子黛、銅黛、石黛、青雀頭黛,說到畫眉不得不提一個人——張敞,有個成語 “張敞畫眉”說的就是張敞給妻子畫眉,透漏夫妻恩愛、感情深厚。單單只是搽粉再畫兩條青色眉毛還是不夠的,還要抹點胭脂,胭脂也叫腮紅,顧名思義胭脂要塗在腮部;嘴脣上還要塗些口脂(即現在的口紅),口脂有多種顏色,有胭脂色(即紅色)、絳紫色、檀木色。中國曆代女子的脣印也是花樣百出,各有特色。

  • 6 # 星海棠歷史

    通過考古學家和一些專家,對出土的文物還有首飾以及化妝盒之類的,鑑定,其實古代的化妝品像粉黛,眉筆,什麼的到現在都還在用。只不過沒有什麼精華啊,什麼的。古代的皇家化妝品,挺齊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價效比高的化妝品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