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水弘毅xsy107

    董其昌為何稱范寬的《溪山行旅圖》為宋畫第一?作為常年出入古代山水畫論畫史研究的理論研究者,對於這樣的問題可以從下幾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總體來說,范寬的山水人生與眾不同。他終身不仕,雖然來自民間,但不是普通的畫師法,而是一個有著文化涵養和信念追求的山水大家。

    范寬是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史稱“性溫厚,有大度,故時人目為范寬。居山林間,常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其趣。雖雪月之際,必徘徊凝覽,以發思慮.”(《聖朝名畫評》卷二《山水林木門.神品》),又稱“儀狀峭古,進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圖畫見聞志》)。從這些同一時代的文字記載中,可知范寬不是普通的民間畫師,是一個有著文化涵養和信念追求的人。但有關的他的生平言行舉止的文字較少,生卒年都已失考,這又反映出他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不太為人們關注的人,人們感興趣的是他別具一格的山水畫。至於他為何棲居山林?為何“危坐終日”?這位寬厚的“好道”之人心中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情節?後人就不太關心了。

    第二、范寬的山水畫師承歷代頂級的山水大家,而有所發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他的山水畫成就非常高。

    范寬先是師法李成,後又參取荊浩,但可能感到難以傳達出個人的切實感受。認識到“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諸物者,未若師諸心。”於是“捨棄舊習,卜居於終南、太華,處巖偎林麓之間,而覽其雲煙慘淡風月陰霽難狀之景,默與神遇,一寄於筆端之間,則千巖萬壑,恍然如行山陰道中,雖盛暑中凜凜然使人急欲挾纊也。故天下皆稱寬善與山傳神,宜其餘關、李並馳方駕也”(《宣和畫譜》卷十一《山水二》)。就這樣,由師他人,到師諸物,進而師諸心,范寬終於在山水創作上奇峰突起,蔚為壯觀。他的山水畫“峰巒渾厚,勢狀雄強,搶筆俱均,人屋皆質。”《圖畫見聞志》卷一《論三家山水》)。在危崖絕壁間畫飛瀑鳴泉,更在山麓於峰頂畫茂林秀木,又在適當處點綴梵宇屋舍,羈旅行人。

    在筆墨技法上多用剛健的方折之筆觸勾勒山石輪廓及掩映關係,然後用細密的雨點皴畫其質感與體量,用淹潤的渲染突出起風神氣韻,最終達到雄強渾厚,如銅澆鐵鑄般的魏然、凜然、鏗鏗然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石破天驚、橫空出世的視覺上和心理上的強大沖擊力,這在山水史上未有先例。或許因為范寬的山水畫氣場太過強悍,一般儒雅文人難以承受他的衝擊力與震撼。所以在讚譽聲中也有異議,如蘇軾就認為范寬的畫雖“存古法,然微有俗氣”。比較起來還是駙馬王詵的評價比較恰當,他認為李成的畫“墨精而筆潤,煙嵐輕動如對面千里,秀氣可掬。”范寬的畫“如前面真列峰巒,渾厚氣壯雄逸,筆力老健。”結論是“此二畫之跡一文一武也。”

    第三、宋元兩代,大師級的畫家都以范寬的繪畫為典範,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范寬“宋畫第一”。

    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後的一些的馬遠、夏圭以及元代的倪雲林、王蒙,都對范寬的畫風大加讚賞。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稱讚范寬的畫“真古今絕筆也”,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范寬“宋畫第一”。范寬重視寫生,常居山林之間,危從終日,早晚觀察雲煙慘淡、風月陰霽的景色,雖風寒月認錯,也不停止。宋人論他的作品,大多氣魄雄偉,境界浩莽。構圖繼承荊浩“善寫雲中山頂,四面峻厚”的傳統。用筆雄勁而渾厚,筆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濃厚的墨韻,厚實而滋潤。但晚年用墨過多,土石不分,勢雖雄傑,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稱之為“雨點皴”,下筆均直,形如稻穀,也有稱為“芝麻皴”的。畫屋字先用界畫鐵線,然後以墨色籠染,後人叫鐵屋。他畫山石落筆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筆觸,畫出岩石的形貌質感。畫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渾厚壯觀,具有壓頂逼人的氣勢。

    第四、范寬的山水畫“得山之骨法”,可見後人對其評價極高。

    北宋後期畫家王詵將李成與范寬的山水畫相比較,喻為“一文一武”,說明範寬的山水形象與李成的煙林情曠、氣象蕭疏的情調體貌相反,而別具風格。北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中,也認為“李成之筆,近視如千里之遠;范寬之筆,遠望不離座外”。並與兩位師長並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范寬的作品多取材於其家鄉陝西關中一帶的山嶽,雄闊壯美,筆力渾厚。注意寫生,多采用全景式高遠構圖,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范寬山水,顯顯如恆岱”。范寬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般的沉鬱效果,襯托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元朝人湯垕星評價稱“范寬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認為范寬用墨過濃,“土石不分”,是其缺點,但是這是范寬獨有的風格。范寬還善畫雪景,是其一大創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雪景寒林圖圖中描繪了一群偉峰聳立,渾厚雄壯;寒林蕭蕭,幽深枯硬。畫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見巖渚汀州,錯落有致。 此幅作品畫面寬大,氣勢磅礴。畫面中樹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體,兩側村莊、山巒、小橋則是陪襯之物。但此畫整幅作品全用圓鈍無細尖的筆畫成,顯示出一種古拙敦厚的風貌。

    第五、結語。

    作為獨立於官方繪畫體系之外的李、範二人,他們的創作的山水畫能夠得到官方和整個社會的認可,併成為仿學的典範。既表明兩人創作具有強大的藝術征服力,同時也體現了宋人的審美情懷是大度的,是文武相容的。畫家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是積極向上的,沉澱在作品中的感情也是純正的。明朝董其昌評價范寬“宋畫第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2 # 松下雲池

    董其昌是南、北宗繪畫理倫的肇始者,范寬《溪山行旅圖》也確是宋畫的一座高峰,現實中范寬又是個隱士,有文人的特質,他雖然以王維為宗,然所見者寡,蘇,米作品我認為明代的他也少見得很。所以見到《溪山行旅圖》推崇備至是理所當然的了。

  • 3 # 陳星席

    在范寬的筆下,《溪山行旅圖》的一樹一草,一石一水,每一筆都是沉著嚴謹。范寬用筆清雄,濃淡瞭然,以筆骨取勝。他的山石以“雨點皴”積攢而成,這些點點老硬雄渾,好像用錘子鑄就。而山石的輪廓行筆堅韌,又如斧削刀鐫, 清代錢杜稱之為“石骨刻露”。更重要的是山石在畫面上的結構所起的作用,象鋼筋鐵骨一樣支撐著巨壁絕崖。

    我們看《溪山行旅圖》畫面,一線瀑布從峭壁深處飛洩而下,化成輕煙薄霧;一堵巨大的絕壁沖天而起,巍然屹立;山腳下,巨石堅凝,雜樹豐茂;綠蔭處,蕭蕭寺觀,隱約可見;亂石中,彷彿聽到涓涓細流的溪水聲;一行商賈從密林中緩緩走出。整個畫面的氣象恢宏博大,正是范寬為“百代師法”之譽。

    范寬最初也是繼承傳統,師法李成和荊浩的畫風,他的畫中有李成的瀟灑、清曠,也有荊浩的峻厚、勁硬,後來獨闢蹊徑,從壁畫藝術中吸取雄偉精麗、嚴謹不苟的氣局和筆墨技巧。米芾曾在《畫史》中論范寬“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其趣”,甚至“雪夜之際”也“必徘徊凝覽,以發思慮”。《溪山行旅圖》可能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范寬在中國畫史上的地位,元代評論家湯垕早有評論:“六朝至唐,畫家雖多,筆法位置,深得古意。自王維、張璪、畢宏、鄭虔之徒出,深造其理。五代荊、關又別出新意,一洗前習。迨於宋朝董源、李成、范寬三家鼎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山水之法始備。三家之下,各有入室弟子三二人,終不逮也。”(湯垕《畫論》)

    范寬的藝術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宋著名畫家李唐、夏圭,元四家,明代沈周、唐寅以及包括董其昌等等,或在氣格上,或在筆墨上,亦或在題材和佈局上,都從范寬的畫中尤其是《溪山行旅圖》中汲取養料。

  • 4 # 陽光軒0307

    《溪山行旅圖》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磅礴,大氣宏偉!整幅畫幾乎都是高山奇峰,山頭樹木茂密,瀑布從山腰間飛流直下,山下巨石縱橫;當然,在大氣的畫風下,范寬用畫筆對畫裡面的人物、馬匹、樹葉、山間小溪、溪邊小石等微小細節都做了更為精細的處理,讓整幅畫更有了靈氣與神韻!

  • 5 # 驚鴻一瞥001

    范寬《溪山行旅圖》描繪的是雄峻高大的秦地山川,上部主山巍然,中有煙雲鎖其腰以增的高峻之勢,一瀑流從右邊石隙中飛流下,如銀河落九天。近處為奇石土丘,林木蓊鬱,亭閣儼然,中有溪流潺潺,右下一隊行旅,渺小几不易辨,彰顯山之雄渾巍峨之氣象。真有悠悠天地,小物孤然之感。此北派之宗也。

    宋代的繪畫,在山水畫領域,達到中國繪畫的高峰。一方面畫人所繪之山川是傳神寫照,但你是無法找到古人所繪山川的某個具體位置角度,不象今天畫西畫那樣去尋跡到畫家對景寫生的位置,這正是因為流動的特別“視覺之眼”造成的,我們東方畫家畫一個石頭,先看其四面,再畫出看似一面,實則是綜合四面特性的石頭,一個石頭或假山,放大來就是一個大山,四面看山同樣是東方畫家的特性,這裡又包含歷史的傳承,古人教我看世界,觀造化罷了。表現一個巍峨的大山景緻並不是東方繪畫的終極目的,最終的歸宿是暢神,所謂“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王微語),石濤也說過“世人獨以畫師論,搖手非之蕩吾胸”,所繪山川不管寫實還是寫意,其靈魂的部分是傳其神:文學性,詩意性,哲理性,禪意道氣等玄之又玄的微妙不可言說的部分,如說的陶潛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個“忘”字,應該是當找不到解。)所謂“道”不可言說的,具東方思想心靈的同一民族人方可領悟其中的真諦。

    東方正規化的山水作品最終在近現代被西方畫人青睞,不管是國門開啟,文化遺存流入西方,還是東瀛人的傳播,還是西方人主動的探尋,東方藝術的魔力最終讓西人無法抗拒,釀成現代藝術的滔滔洪水。同樣,東方繪畫因國門大開而染西風,這裡,繪畫知識的作用由歷史的縱線轉為平線,師西人師古人,西方“視覺之眼”與東方“視覺之眼”兩兩混合,這正是今天藝術的普遍現象。

    宋元兩代,大師級的畫家都以范寬的繪畫為典範。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後的一些的馬遠、夏圭元代的倪雲林、王蒙,都對范寬的畫風大加讚賞。幾乎所有著名的畫家,說到范寬山水畫神異的表現力時,都一致認為“范寬之畫,遠望不離座外”,范寬的畫,遠遠看去,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認為范寬“畫山,皆寫秦隴峻拔之勢。大圖闊幅,山勢逼人,真古今絕筆也”。巍峨的山峰,蔥蘢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繪出雄偉的自然景色;山路間行商的小小馱隊又顯出了人世間生活的脈搏,自然與人世的生命活動處於和諧之中。

    回過頭來再讀范寬的作品,我們不會以西畫的眼光說我們古典的作品透視方法如何的不對,皴法如何的不科學,而是要用遊目騁懷的觀點,把握畫面的總體氣象,領悟其中所表現的巍峨壯麗的故園山川情懷:人在旅途,人生如寄,世界如此的偉大,人生如此的渺小,一切俗情便會淡然,獲得欣然的快意。

    二、《谿山行旅圖》構圖特性

    (一)、中峰鼎立,中軸巨碑式構圖

    《谿山行旅圖》是故宮的鎮院之寶。畫面樸實、穩定,這些特質從他的構圖看的出來,比如他的構圖是中軸式、巨碑式構圖,本身就有中正平衡的效果,相當對襯、而且居中。

    (二)、主山(遠景)佔畫面2/3,且幾近滿幅

    這幅畫的尺寸很有趣,206x103cm剛好是2:1。遠景山形圓渾,佔滿了畫面的2/3,遠山就是這幅畫的主角。他這種滿幅的效果,造成了永恆、穩定、包容的視覺感。

    (三)、等比級數的比例造成視覺的跳躍

    這幅畫還有著很獨特的構圖,前景、中景、遠景的比例剛好是1:3:9。等比級數的構圖比例,造成視覺的跳躍:一方面產生節奏感,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中軸主山的巨大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打個比方,我們看臺北101大樓,如果遠距離看,我們並不會覺得它特別高,我們只會覺得它比其他地方高;但是,你一到臺北 101底部,你就知道它有多高了。

    這幅畫也是如此,遠景主山墨色跟前景一樣重,又非常巨大,他的強度其實比前景的石塊還要強,直接打到你的眼前,這時你好像被迫站在山腳下,但很有趣的是,雖然你好像站在山腳下,但是你不是,這裡還有一個很虛靈的雲霧,你根本不知道他的距離有多遠;有修煉的人就知道,范寬運用了“移唸到眼前”的概念。

    《溪山行旅圖》筆墨技法特性

    (一)、寫實與寫意-形神俱足

    這幅畫雖然旨在將山的內在精神傳達出來,但一方面又很寫實,他將陝北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也充分表現出來了。

    (二)、創“雨點皴”

    他創立雨點皴,就是為了表達山石的堅硬,使山的形體跟質感俱足。

    (三)、用筆雄強老硬、強韌堅實

    畫中的用筆都非常剛硬,但又很有韌性、很堅實。不管皴法或是輪廓線,都非常的堅實,宛若工匠的鑿刻。

    (四)、輪廓線內側留白

    范寬在山石輪廓線內幾乎都留了一道白,一般的山水畫家很少這麼做的。外華人一直詬病中國畫沒有光影的處理,好像畫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隨便畫,其實不是的。我們畫西畫時,都會處理反光,范寬在山石輪廓線內的留白,就像是反光線一樣;有修煉的人還能知道,在另外空間裡,有些東西是自體微微發光,他這樣的表現也有那樣空間的感覺。范寬一方面處理了石塊間的距離感,一方面也傳達了這樣的意涵。

  • 6 # 閒情偶寄J

    我第一次知道這幅名畫還是在金庸《笑傲江湖》:

    “他(向問天)開啟一個卷軸,乃是一幅極為陳舊的圖畫,右上角題著“北宋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十字,一座高山沖天而起,墨韻凝厚,氣勢雄峻之極。令狐沖雖然不懂繪畫,也知這幅山水實是精絕之作,但見那山森然高聳,雖是紙上的圖畫,也令人不由自主的興高山仰止之感。丹青生大叫一聲:“啊喲!”目光牢牢釘住了那幅圖畫,再也移不開來,隔了良久,才道:‘這是北宋范寬的真跡,你……你……卻從何處得來?’”

    金庸確實不愧大家,於詩詞、書畫、琴棋等藝術門類皆有研究,而且常有真知灼見。這譬如這《溪山行旅圖》是由北宋的范寬所畫,墨筆絹本。徐悲鴻在世時曾高度評價此畫:“中國所有之寶,吾所最傾倒者,則為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幀,而一山頭,幾佔全幅面積2/3,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張大千曾說:“符合這三個標準,才配稱為一幅好畫!”

    畫有三美:曰大,曰亮,曰曲。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大”者,指的不光是畫的尺寸和篇幅大,而是角度要大,要開闊。就是一張小畫,也要能從小中見大,雖小景而有大氣勢、大寄託。所謂“亮”者,是指一幅畫能給在眾人的作品中最為突出和醒目,讓人一眼見到,就能為它所吸引,所震撼,這就是“亮”了。所謂“曲”者,就是畫裡面有股曲折不盡的意思,讓人不能一眼看穿,而是感到餘音嫋嫋,回味無窮,這便是“曲”了。

    這段話可以評價這幅作品,每一點都契合,也可以評價大部分畫作,非常適合裝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掉了尤二姐,卻迎來了更難纏的秋桐,王熙鳳後悔自己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