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瑤寨很好玩。
南崗千年瑤寨位於廣東清遠市連南縣城西南27公里處,面積159畝,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時也是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
主要景點
寨門寨牆
南崗排的古寨門和古寨牆。過去,南崗排有二道寨門和堅固的寨牆,第一道寨門寨牆在山寨外一華里的地方;寨牆高6米、寬1米,由巨大的石頭築成,不經允許,任何人都進不了山寨。解放後寨門寨牆被毀壞了,這是後來修復的。寨門寨牆的作用,是用來防衛土匪和官兵的侵犯。
瑤王屋
瑤王是南崗排的最高首領,據史書記載,他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稱呼,在元朝至清朝道光十二年期間,他被稱呼為“天長公”,清朝道光十二年後,被稱呼為“瑤長”,瑤民和漢族人則稱他為“瑤王”。瑤王掌管山寨內各項事務,
處理各種糾紛,維護社會秩序,負責對外交涉等,遇有戰爭,則是排內最高的軍事首領,大家都聽從瑤王的指揮,只要瑤王一聲令下,全排瑤民團結一致,視死如歸,奮勇戰鬥,直至取得勝利。瑤王在瑤民中有崇高的威望,如遇有矛盾糾紛,大家都得遵從瑤王的裁決。
瑤練屋
“瑤練屋”。瑤練產生於清朝,他是瑤長(瑤民稱之為瑤王)的副手,其主要職責是協助瑤王辦理排內各項事務、偵查審理案件,緝捕、看管犯人,組織領導公益勞動和宗教活動等。南崗排的“瑤老制”,在元代,南崗排就建立了由“天長公、頭目公、掌廟公、燒香公、放水公”和各姓老人組成的“瑤老制”組織。天長公是首領,頭目公是副手,掌廟公負責看管盤古王廟和組織宗教活動;燒香公呢,逢節日和每個月初一、十五日負責到盤古王廟燒香祭祖;放水公分為管食水公和管田水公,負責管理南崗排生活用水道和農田灌溉的水源分配。上述的這些成員,都要由全排群眾民主選舉產生。到了清朝道光十二年,清王朝在排瑤地區設定了“瑤長瑤練”制,嚴密管理山寨。
歌堂坪
這塊寬9米,長9米的大坪是過去南崗排瑤民的活動中心,山寨凡舉行重大活動,如召開全排瑤民大會,按“習慣法”處理犯事者,“挨大堂”、過州(排瑤的一種宗教活動),耍歌堂遊神等,都在這裡舉行。逢年過節,這裡又是瑤民打銅鑼、吹牛角、唱瑤歌、跳長鼓舞盡情歡樂的地方,所以,這裡被稱為“歌堂坪”。二十世紀的七、八、九十年代,瑤寨在國家逐年撥款幫助瑤胞移民下山居住後,這個“歌堂坪”就只能用來做一年一度的“耍歌堂”場所。“耍歌堂”瑤民稱之為“挨歌堂”,它是一種集體性的活動。每年在六月六節日裡擇定日子,通常是在農曆十月十六日後進行,這時秋收已完畢,較空閒,耍歌堂一方面是宗教活動,另一方面也是群眾性慶祝豐收的節日。
南崗古廟
古廟就建在“龍頭”的位置之上,從中門到歌堂坪,至古廟,這一條是全寨的龍脈走向。古廟之所以建在龍頭之上是保佑全寨瑤民平平安安,保佑他們的善男信女五穀豐登、事事順心。原來的古廟因“文革”四清時毀壞了。如今的古廟是在原來基礎上,按以前的建築風格維修的。排瑤的廟供奉的是盤古王和盤古王婆。
石棺墓
石棺墓葬,是南崗排特有的葬禮。連南其他瑤排至今尚未發現有石棺墓葬。石棺葬是權力的象徵,只有瑤王才能享用石棺安葬。在南崗現存的石棺墓群中,發現有2座刻有碑文和楚人文化色彩圖騰以及墓主“打道”(度戒)後安的法名的明代石棺墓,說明至少在明代南崗排已有石棺墓葬,道教也許就是那時傳入連南排瑤地區的。擺在此處的是末代瑤王備用的石棺和附件。新中國成立後,瑤王思想進步,自願不用石棺安葬,故此石棺在山寨儲存下來。因“文化大革命”期間此石棺被紅衛兵砸毀,如今能看到的只是部分殘件
千年瑤寨很好玩。
南崗千年瑤寨位於廣東清遠市連南縣城西南27公里處,面積159畝,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同時也是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
主要景點
寨門寨牆
南崗排的古寨門和古寨牆。過去,南崗排有二道寨門和堅固的寨牆,第一道寨門寨牆在山寨外一華里的地方;寨牆高6米、寬1米,由巨大的石頭築成,不經允許,任何人都進不了山寨。解放後寨門寨牆被毀壞了,這是後來修復的。寨門寨牆的作用,是用來防衛土匪和官兵的侵犯。
瑤王屋
瑤王是南崗排的最高首領,據史書記載,他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稱呼,在元朝至清朝道光十二年期間,他被稱呼為“天長公”,清朝道光十二年後,被稱呼為“瑤長”,瑤民和漢族人則稱他為“瑤王”。瑤王掌管山寨內各項事務,
處理各種糾紛,維護社會秩序,負責對外交涉等,遇有戰爭,則是排內最高的軍事首領,大家都聽從瑤王的指揮,只要瑤王一聲令下,全排瑤民團結一致,視死如歸,奮勇戰鬥,直至取得勝利。瑤王在瑤民中有崇高的威望,如遇有矛盾糾紛,大家都得遵從瑤王的裁決。
瑤練屋
“瑤練屋”。瑤練產生於清朝,他是瑤長(瑤民稱之為瑤王)的副手,其主要職責是協助瑤王辦理排內各項事務、偵查審理案件,緝捕、看管犯人,組織領導公益勞動和宗教活動等。南崗排的“瑤老制”,在元代,南崗排就建立了由“天長公、頭目公、掌廟公、燒香公、放水公”和各姓老人組成的“瑤老制”組織。天長公是首領,頭目公是副手,掌廟公負責看管盤古王廟和組織宗教活動;燒香公呢,逢節日和每個月初一、十五日負責到盤古王廟燒香祭祖;放水公分為管食水公和管田水公,負責管理南崗排生活用水道和農田灌溉的水源分配。上述的這些成員,都要由全排群眾民主選舉產生。到了清朝道光十二年,清王朝在排瑤地區設定了“瑤長瑤練”制,嚴密管理山寨。
歌堂坪
這塊寬9米,長9米的大坪是過去南崗排瑤民的活動中心,山寨凡舉行重大活動,如召開全排瑤民大會,按“習慣法”處理犯事者,“挨大堂”、過州(排瑤的一種宗教活動),耍歌堂遊神等,都在這裡舉行。逢年過節,這裡又是瑤民打銅鑼、吹牛角、唱瑤歌、跳長鼓舞盡情歡樂的地方,所以,這裡被稱為“歌堂坪”。二十世紀的七、八、九十年代,瑤寨在國家逐年撥款幫助瑤胞移民下山居住後,這個“歌堂坪”就只能用來做一年一度的“耍歌堂”場所。“耍歌堂”瑤民稱之為“挨歌堂”,它是一種集體性的活動。每年在六月六節日裡擇定日子,通常是在農曆十月十六日後進行,這時秋收已完畢,較空閒,耍歌堂一方面是宗教活動,另一方面也是群眾性慶祝豐收的節日。
南崗古廟
古廟就建在“龍頭”的位置之上,從中門到歌堂坪,至古廟,這一條是全寨的龍脈走向。古廟之所以建在龍頭之上是保佑全寨瑤民平平安安,保佑他們的善男信女五穀豐登、事事順心。原來的古廟因“文革”四清時毀壞了。如今的古廟是在原來基礎上,按以前的建築風格維修的。排瑤的廟供奉的是盤古王和盤古王婆。
石棺墓
石棺墓葬,是南崗排特有的葬禮。連南其他瑤排至今尚未發現有石棺墓葬。石棺葬是權力的象徵,只有瑤王才能享用石棺安葬。在南崗現存的石棺墓群中,發現有2座刻有碑文和楚人文化色彩圖騰以及墓主“打道”(度戒)後安的法名的明代石棺墓,說明至少在明代南崗排已有石棺墓葬,道教也許就是那時傳入連南排瑤地區的。擺在此處的是末代瑤王備用的石棺和附件。新中國成立後,瑤王思想進步,自願不用石棺安葬,故此石棺在山寨儲存下來。因“文化大革命”期間此石棺被紅衛兵砸毀,如今能看到的只是部分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