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懼勇者

    三國文武雙全的只有周瑜,曲有誤、周郎顧,也就證明此人不失儒雅之風;曹操雖有魏武揮鞭有遺篇,作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人物也只是文才出眾,獻刀董卓也只是膽略和勇氣的表現,總的來說曹操能文不能武;餘者不足論,所以三國文武雙全唯周瑜一人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三國時代,智勇兼備的將帥之才不少,比如關羽、張遼、曹仁等。但同時還有治國之才的就很少見了。

    咱們說幾個人物,既能上陣單挑廝殺,也能帶兵打仗,還能治理國家的人物。一、劉備

    劉備是能上陣廝殺的,雖然武藝不算很高,但完全拿得出手。

    曲陽之戰,劉備一箭射傷了“地公將軍”張寶的右臂;宛城之戰,還一箭射死了黃巾軍將領孫仲;虎牢關之戰,揮劍上陣,和天下第一勇士呂布動過手;博望坡之戰,還與曹軍猛將夏侯惇拼過幾招;雒城之戰,劉備上了年紀,還和川將張任動過手,雖然不敵,但也是能抵擋幾下的。

    帶兵打仗,劉備肯定沒有問題。從桃園結義到解圍徐州,對戰袁術,北拒曹操,西征川蜀,力奪漢中,劉備都是指揮官。打得風生水起,精彩紛呈。

    論治理能力,這是劉備的強項。無論當小小的平原縣令,管理徐州、荊州四郡,統治川蜀,都體現了高超的治理水平。二、孫策

    孫策的武藝就不用說了,那是相當的厲害,橫行江東無敵,號稱“小霸王”。

    孫策的領兵水平也是出類拔萃的,以一支父輩留下的殘軍,幾個老將開始發展,東征西討,戰劉繇,破嚴輿,擊王朗,硬生生地收取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奠定了鼎足天下的基礎。

    孫策治國水準也極為可觀,延攬人才,招賢納士,用人得力,治理有方,江東在他統治上蒸蒸日上,勢力漸強。三、王朗

    老王朗是不被人注意的一個人才,他其實挺有水平的。

    論上陣廝殺,王朗那是和太史慈動過手的狠角色。會稽一戰,王朗拍馬舞刀,直取孫策,要不是太史慈趕緊攔住,王朗就要給孫策一點顏色看看。在周瑜、程普、太史慈、孫策的合力圍攻下,王朗尚能全身而退。

    領兵打仗王朗也沒問題,和孫策對陣,王朗就是戰場總指揮。

    論治理能力,王朗先前就是會稽太守,治理地方。投附曹操後穩步升遷,後來還當過司空、司徒等重要職位。

    文能開口罵諸葛,武能挺槍平子義,王朗真是個能文能武的優秀人才。四、司馬懿

    司馬懿也是親自動過手廝殺的,而且他對戰的敵將是蜀漢名將魏延。

    葫蘆口一戰,司馬懿率兵欲奇襲蜀軍囤糧重地,遇到蜀將魏延攔阻,魏延大喝一聲,舞刀相迎。司馬懿“挺槍接戰”,人家司馬懿是使槍的,技術型的戰將。戰不三合,魏延撥馬敗走,司馬懿“隨後趕來”。

    面對蜀軍當時的第一猛將,司馬懿不但敢於交鋒,魏延敗走,司馬懿還窮追不捨,他認為自己武藝“不減呂布之勇”,贏得理所當然,所以才追。

    領兵打仗就更不用說了,司馬懿奇襲新城,平叛孟達,數次令諸葛亮無功而返,遠征遼東擒殺公孫淵,指揮水平沒得說。

    治國水平司馬懿肯定沒的說,有帝王之才。五、李嚴

    李嚴的武藝相當不錯,綿竹之戰,和黃忠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還被諸葛亮稱為“不可力取”,可知其強悍。

    李嚴領兵水平肯定不錯,和費觀一同領兵阻擋劉備入川,還得諸葛亮使計謀巧取。

    李嚴也應該有一定的治國能力,劉備期間就當過尚書令,還是託孤重臣,搞政治有一套,還企圖巔覆諸葛亮的相位。

  • 3 # 老白的歷史課

    這要看你是什麼標準了!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如果要求過高,估計三國就沒人能上榜了,如果只論文武雙全:

    曹操

    魏武帝不能不提,三曹之首,建安風骨,曹操不僅是個文人還是個軍事家,雖然打過敗仗,但魏國的底子大家有目共睹,此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艱雄"也不是蓋的,曹丞相當年洛陽五色棒還是很給力的。

    陸遜

    出將入相,最能代表陸遜了,一場夷陵之戰,一場石亭之戰,蜀魏兩國深知其威,兩場戰鬥足以讓他躋身三國一線,後期當丞相,全權處理對蜀事議,也很不錯了,就是死得虧。

    鄧艾

    當了半輩子屯糧官,對農業得心應手,地主家有餘糧,鄧艾也算出了大力,轉身一變徵伐四方,憑藉國力優勢穩壓姜維一頭,更是一波偷渡,名傳千古。

    諸葛亮,司馬懿

    你說司馬老賊軍事水平如何,克定孟達,平定遼東,水平是有的,可惜被諸葛亮壓的死死的,全靠拖死對面,司馬懿政治水平如何,都被追封皇帝了,你說強不強,可惜,還是比不上諸葛亮,諸葛亮能嬴得身前身後名,蜀人追憶,後人稱頌,不用裝病安居朝堂,大軍出而百姓不驚。司馬懿能上,諸葛亮自然也能行。

    周瑜

    如果孫策不死,周瑜可能就是後勤部長了,可惜事與願違,周瑜只能領軍到處跑,當然,他軍事能力肯定一線,雖然政治能力沒太顯示出來,但不會太弱,文武雙全算他一個。

  • 4 # 小樓閱東風

    曹魏多猛將,張遼數第一

    張遼張文遠,本是幷州猛將,初隨丁原做主簿(就是呂布的第一個乾爹)。後來丁原被呂布殺了,認賊作父投了董卓,當時張遼恰好不在身邊,張遼回來後就被董卓收編了。

    呂布殺董卓後,張遼歸呂布領導,後來白門樓呂布被擒,呂布跪求拜曹操做乾爹,張遼站立不跪,大罵呂布沒有骨氣。結果呂布人緣不好,劉備想除去呂布,提醒曹操呂布的乾爹,呂布被勒死。關羽跪求曹操放張遼一命,張遼歸降曹操。

    而後張遼屢立戰功,在官渡之戰,和關羽同解白馬圍,東海郡說降昌豨,在鄴城攻破袁尚,白狼山斬殺烏丸單于蹋頓,又多次平定賊寇。

    曹操赤壁大敗,張遼護在身邊,關羽念舊才不忍捉拿曹操身邊大將。

    赤壁大敗,曹操轉攻為守,名夏侯惇守荊州,張遼、引李典、樂進守合肥。

    孫權引兵攻打合肥,李典樂進是曹操舊部和張遼不合,張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二人死守合肥。張遼以八百人重挫孫權十萬大軍,大戰中因為孫權馬好才跳走逃脫,張遼威震逍遙津,東吳小兒聽見張遼名字不敢啼哭。

    古代64將就有張遼,他能入選,主要靠逍遙津一戰。

    張遼有三點值得稱頌:

    1、忠心,事主忠誠,降昌豨孤身入敵營,逍遙津面對數倍敵軍,千萬人,吾往矣。

    2、義氣,孤身入土山說服關羽。

    3、智謀,說服李典樂進共同死守合肥,逍遙津大破東吳。

    4、勇武,每一戰都身先士卒,作為先鋒衝鋒在前,白狼山斬殺烏丸單于蹋頓。

    張遼可以說是一個軍人楷模,是一個完人。

  • 5 # 歷史龍元閣

    眾所周知,三國中是人才輩出、猛將如雲的時代,有非常多的厲害人物。比如曹操、劉備、孫權,是三國的英雄人物,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和敬佩。再比如,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義薄雲天、武藝高強的關羽。

    但是在這些人當中,文武雙全的卻不多。那麼在三國中,有幾位能夠做到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呢?這還真沒幾位。在筆者看來,只有這三位,他們便是:周瑜、姜艾、司馬懿。對此,筆者分析如下。

    首先,周瑜戰績輝煌。

    周瑜我相信大家都不會不知道,直到現在都還流傳著一句話:“既生瑜何生亮”。僅僅這樣一句話,就可以看出周瑜的才能非常厲害,可以與諸葛亮相媲美了。諸葛亮的才智,想必大家都知道,那是相當的厲害,曹操敗走華容道,就是諸葛亮算計好的。不僅如此,諸葛亮還故意讓關羽去截擊曹操,這樣一來,曹操就不會死了。因為諸葛亮很清楚,像關羽這樣義薄雲天的大英雄,是一定會念及舊恩,放過曹操一馬的。

    反之,也可以看出周瑜是很厲害的人物。周瑜不僅有諸葛亮般的才能,他的武藝也是相當讓人敬佩的。何以觀之呢?周瑜是東吳的大都督,統領三軍,經常帶兵打仗,為東吳政權的建立作出了傑出貢獻。所以說,周瑜算得上是一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人物。

    其次,姜維也是十分厲害。

    姜維是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姜維雖然是武將,但是在智謀方面,堪稱“諸葛亮第二”。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病逝於五丈原,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並且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被朝廷授予符節。

    從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到景耀五年(公元262年)24年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雖說姜維並沒有北伐成功,但是也有勝利的次數,而且還不少。第一次北伐,是在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姜維和蔣琬率出師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第二次北伐,是在延熙七年(公元244年),姜維和費禕出兵興勢,遣王平襲擊魏將曹爽,曹爽大敗。這是姜維的兩次北伐,總結來說,姜維歷次北伐戰績中,互有勝負,軍隊已到達華陰、蒲城一帶。其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有敗績也是因為遇到了非常厲害的鄧艾,但這也足以看出姜維的厲害了。所以筆者認為,姜維也是一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人物。

    最後,司馬懿也是成就非凡。

    三國爭戰多年,最大的贏家就是司馬懿了。司馬懿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這一點筆者相信家喻戶曉,所以筆者認為司馬懿是三國中藏得最深,也是最能隱忍的,以致他成為了三國中最大的贏家。

    建興二年(公元234年),話葛亮發起第五次北伐,率領十萬蜀軍進逼渭水。渭水北岸是良田沃土,為了不使當地入遭受更大損失,司馬懿大膽地渡過渭河,背水結陣與蜀軍對峙。針對蜀軍遠道而來,糧草運輸困難的弱點,司馬懿採取堅守不戰的策略,想透過時間的延續讓蜀軍消耗貽盡。兩軍長期相持,蜀軍力量漸漸不支。諸葛亮也終因積勞成疾而病死軍中,蜀將只好按照諸葛亮死前的部署,緩緩撤軍退回蜀中。諸葛亮聲勢浩大的第五次北伐,就這樣徹底失敗了。

    諸葛亮的能力,我們都是非常瞭解的,司馬懿連諸葛亮都能夠擊敗,這便充分地說明了司馬懿是很厲害的,而且和諸葛亮不同的是,司馬懿的武藝也很不錯,經常親自帶兵上戰場。因此,筆者認為這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中,必定要有司馬懿。

    總結:筆者認為在三華人物中,稱得上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物有三位,他們就是周瑜、姜維、司馬懿。這三位都是文武雙全的名將。周瑜可以媲美諸葛亮,姜維有點像是諸葛亮的傳人,司馬懿曾擊敗過諸葛亮。而且這三位的成就並不小,在歷史中都有很高的評價。

  • 6 # 歷史尋覓

    三國亂世,人才輩出,有謀臣也有武將,想要安邦定國謀臣、武將皆不可少。而在三國當中文武雙全的人也是不少,可謂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那麼縱觀三國演義整部小說,有那幾個人能夠做到文武雙全,既能安邦定國又能平亂天下呢?

    三國文臣武將雖多,但要說文武雙全有安邦定國還真是不太多,總的來說有四位,姜維、司馬懿、陸遜以及鄧艾。

    姜維是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諸葛亮在蜀漢可是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挑選的接班人需要必須能文能武,文能安撫百姓治理國家,武能帶兵打仗開疆拓土,姜維是最合適的人選。而且姜維是諸葛亮北伐計劃的忠實擁護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姜維似乎總是在領兵打仗。那麼姜維的武藝如何呢?

    演義中姜維出場時便跟趙雲打了一仗,結果姜維與趙雲打了半天,姜維是愈戰愈勇,就連趙雲驚訝有這樣不一般的人物。趙雲的武藝在三國中可是排在前列的,能跟趙雲過招打成平手,還能讓趙雲讚歎不已的人,自然是武藝不一般。

    司馬懿在演義中總是給人一種老謀深算的謀士形象。尤其是“鷹視狼顧”的形象描寫更突出了他的政治野心。在演義的後半段司馬懿登場的機會比較多,因為諸葛亮北伐,需要司馬懿率兵前去對抗。其實在演義中也曾寫道司馬懿與別人對打的場面。魏延按照諸葛亮的計劃引誘司馬懿的時候,便上前跟司馬懿打了幾個回合。但是魏延這次的任務是誘敵深入,所以打了幾個回合之後便掉頭就走。司馬懿能跟武力值不錯的魏延對打,而且魏延逃走後還敢在後面追趕,可見他對自己的武藝還是有些信心的。

    司馬懿能打仗能帶兵,政治才能就更不用說,三家歸晉司馬懿的功勞很大。司馬懿有城府,有野心,最重要的是他能在曹魏多位君主面前掩飾自己的野心。曹操活著的時候就知道司馬懿不是善茬兒,但是司馬懿在曹操身邊小心侍奉,低調做人,使得曹操即便是想要除掉他都無從下手。

    接下來曹丕、曹叡等幾位皇帝都沒有停止過對司馬懿的疑心,但是司馬懿能屈能伸,在曹氏宗親的打壓下逆襲成長,最終奪取了曹魏的政權,為自己的後人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想要安邦定國,忍耐、冷靜的性格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是必備的因素。而這一些司馬懿都具備,且文武雙全,的確是一位能臣。

    陸遜是演義中東吳四大都督之一,也是個文武全才。他出身名門,年輕時期的陸遜一直在讀書,後來做官也只是做屯田這樣文官的工作。亂世之中陸遜棄筆投戎,跟隨孫權南征北戰,戰場之上陸遜經常親自上陣殺敵鼓舞士氣,看慣了沙場喋血,所以他絕不僅僅是什麼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陸遜後來接連參加了夷陵之戰以及石亭之戰,最有名的夷陵之戰他以一招火燒連營七百里名震天下。陸遜能率兵打仗,也能輔佐孫權處理朝政,後來他曾經官至吳國丞相。陸遜輔佐孫權四十多年,既要管理朝政又要處理軍務,堪稱能臣。

    鄧艾是後三國時代有名的將領,此人能文能武。他最大的功勞就是滅蜀之戰。姜維一直堅持諸葛亮北伐的遺願,所以屢屢率兵北上,而鄧艾最大的任務就是阻擋姜維北上。攻打蜀國的時候鄧艾出奇兵翻山越嶺直奔成都,使得蜀國不戰而降,也使得蜀地免了一場兵災。另外鄧艾在戰後安撫蜀地官員、百姓的做法也使得蜀地沒有發生大的動亂。

    另外鄧艾還對滅吳提出的自己的計策,而且有理有據。鄧艾認為曹魏滅蜀已經是勞師遠征,大軍疲憊不堪。現在需要做的是在蜀地發展民生、造船,為討伐東吳做準備。當然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看得出來鄧艾對東吳的局勢分析的還是很透徹的。可見鄧艾絕不是一個只會領兵打仗的武夫,他很有政治頭腦。

    姜維、司馬懿、陸遜、鄧艾四人都做過武將,似乎所有人都覺得他們軍法嫻熟,善於領兵打仗,也正是因為他們軍事才能的展現,而讓人忽略了他們本身的政治才能以及性格上的優勢。他們能文能武,演義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使得劇情更加精彩。

  • 7 # 再現經典愛情與時尚

    第一位:大將軍姜伯約!武力與趙雲匹敵,智謀師承諸葛亮!姜維排第一,不會有人有意義!

    第二位:魏文長!獨自鎮守漢中,智勇雙全!

    第三位:張文遠!鎮守合肥,江東小孩不敢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齊達內為何突然辭職?皇馬新任主帥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