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武暢通

    秦所建立的中央行政機構,是以三公、九卿為主的。三公是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是中央行政機構的最高長官,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國家大事由丞相總領朝廷大臣集議和上奏。戰國以來,在行政管理上已建立年終考核的制度,考核範圍包括租說數目、戶口統計、治安情況等等,叫做“上計”。秦代地方長官的“上計”,大體上由丞相總領,由御史大夫複查。當時中央行政機構就是透過“上計”來了解和加強對地方的統治的。

    太尉是中央行政機構中的軍事長官,幫助皇帝掌管全國軍事。他不能發兵,也不能帶兵,須有皇帝的符節,才能指揮軍事行動。秦王朝的兵權完全掌握在皇帝自己手中。從戰國以來,軍隊的調發必須有放在國君那裡的右半個虎符與帶兵官執有的另外一半相會合,或者有打上國君大印的命令作為憑信,否則就不能調動。秦代還是如此。例如大梁人繚作國尉(即太尉),就是僅擔任策劃統一六國的軍事行動和參謀工作的。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皇帝的命令,國家的法律,經常由他經手轉交給丞相頒佈。地方長官的“上計”要他參與複查。因為他熟悉法令,又兼有對臣下監察的職務。所屬有御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還有御史負責掌管圖書律令和四方文書,保管著全國的重要檔案。因為御史熟悉律令和四方文書,所以碰到重要案件,就派他們出去調查審問。御史有時被派到軍隊去負監督的責任。

    秦的中央行政機構,在三公之下有九卿,即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延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奉常掌管宗廟禮儀。他下面設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ト、太醫等官,都是皇帝的待從。奉常最重要的屬官就是博士,用來“通古今”,備皇帝隨時落詢的。

    郎中令掌管皇帝的傳達和保衛皇帝安全的侍衛工作。他下屬有大夫、郎中、謁者。大夫沒有一定的員額,沒有行政職權,只參與政治上的議論。郎中是皇帝的侍從和警衛人員,平時掌守宮廷門戶,皇帝出行的時候充任保衛人員。謁者就是皇帝的傳達和招待。衛尉掌管宮門的警衛,是宮殿的守衛隊長。太僕掌管皇帝使用的車馬,是皇帝僕從的官長。

    典客掌管接待賓客的禮節,主要是接待秦王朝統治下各地少數民族的首腦。宗正掌管有關皇室宗族的工作,是專門為了維護皇室宗族的利益而設的官。治粟內史掌管全國租稅的收入和財政開支,是全國最高的財務官。它的主要職司,就是強迫農民繳納租稅,去養活一大群官僚和鎮壓農民用的軍隊。屬官有掌管官營治鐵手工業的鐵官等。

    少府掌管山海湖泊的稅收和宮中手工業的製造,以供給皇室需要,是特別為皇室而設的財務官。因為這是個供給皇帝需要的機構,在九卿中組織最為龐大。主要的屬官有尚書、佐弋、考工室等。尚書負責在宮殿中收發文書,佐代掌管打獵,考工室掌管制作器械。

    秦建立三公九卿制度,開創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的規模。在秦統一六國之前,除了楚以外的各國,雖然都已設定相國或丞相來總領百官,但是相國以下的官制,各國就很不相同。例如齊國在相國之下分置“五官”的制度,基本上儲存了春秋時代的官制。楚國就完全沿襲了從春秋以來的一套官制,直到滅亡,沒有設立相國和將軍。三晉(韓、趙、魏)在相國之下,也還儲存有春秋時代的官制如司徒(掌管土地和徭役)、司空(掌管修建工程)等。

    秦始皇設立三公九卿制度,廢除了奴隸制政權殘留下來的貴族統治制度,為建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此後歷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有著深遠影響,漢王朝的中央行政機構基本上就是沿襲秦王朝的。

  • 2 # 小胖說史一頁書千行淚

    三公九卿,最早來自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周朝的分封制,而採取中央集權制。而在中央配套的就是這套三公九卿的官吏體制。設計這項制度的據說就是那個特別牛叉的李斯。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九卿呢,則包括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僕、宗正。 丞相的職責是輔佐皇帝處理全國事務,有點像現代的政府首腦“總理”;太尉協助皇帝掌管全國軍隊,有點類似國防部長吧;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監察百官,充當皇帝的耳目,相當於監察部門。九卿的職責為:廷尉,掌司法;治粟內史,掌國家財政稅收;奉常,掌宗廟祭祀禮儀;典客,處理國內各少數民族事務和對外關係;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從警衛;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澤收入和官府手工業;衛尉,掌管宮廷警衛;太僕,掌宮廷車馬;宗正,掌皇帝宗族事務。三公九卿都是由皇帝任命,沒有世襲這一說。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結構從秦朝一直沿用到兩晉,直至隋文帝創三省六部制。從三省六部制的結構上來看,也無處不有著三公九卿制結構的影子。此後,一直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廢掉中書省、尚書省及門下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中國古代歷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級制度才算壽終正寢。三公九卿這一制度沿用約達800年,並從結構上影響三省六部制,並左右中國古代中央官制約達700年。可以說,三公九卿制,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 3 # 思源的詩詞江湖

    秦始皇創立的三公九卿制度,廢除了奴隸制政權殘留下的貴族世襲的統治制度,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各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協作,提高了辦事效率,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比較完備的官僚制度。從秦到兩晉 ,基本都沿用,直到隋的三省六部制,幾乎影響了中國700多年的官制。

  • 4 # 責任即方向

    朝廷以皇帝為首,下設三公九卿,三公是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是中央行政機構的最高長官,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國家大事一般由丞相總領百官進行集議和上奏。

    太尉是中央行政機構的軍事長官,協助皇帝掌管軍事,但平時沒有兵權,只有接到皇帝命令和符節時才能調動和指揮軍隊。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相當於皇帝的秘書長,皇帝詔命常由御史大夫轉交丞相頒佈,御史大夫協助丞相治事,並有監察文武百官的職權。

    三公之下設有九卿,負責掌管各方面的具體政務。

    奉常是禮教官,掌管宗廟禮儀。

    郎中令是傳達警衛官掌管皇帝的傳達和安全警衛。

    衛尉是皇宮衛隊長,掌管皇宮守衛。

    太僕是皇帝的僕從長官,掌管皇帝的車馬。

    廷尉是最高司法官,掌管刑法和審理重大案件。

    典客是外交官,掌管外交和國內少數民族事務。

    宗正是維護皇室利益的官職,掌管皇氏宗族事務。

    治粟內史是最高財政官,掌管全國租稅收入和財政開支。

    少府是皇帝的私人財務官,掌管山海湖泊稅收,宮廷手工業和皇室私財。

    地方以郡、縣為基本行政單位,下分鄉、亭、裡、什伍。

    秦始皇設定的這套行政制度,起到了層層控制,權力向上集中的作用,從朝廷到地方,從郡縣到鄉里構成了一張龐大的統治網。使分散的地方權逐層向上集中,最後集中到朝廷,再透過朝廷集中於皇帝手中。這套行政制度對國家統一,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 5 # 普通男人學習

    任何一個朝代的制度都是建立在前朝的制度之上的。

    三公九卿並不是秦朝的獨創。早在西周時期設定太師,太師以下有司徒、司馬、司空,太師掌管全國軍政大全。

    到了秦朝,將中央的權力主要分為軍事、行政、司法,相對應的職位是太尉,丞相,御史,這就是三公。。九卿對丞相負責,按其職能,行使權利。九卿與三公一樣,均由皇帝任免。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正式確立了比較完整的囯家管理體制,加強了中央集權,但與此同時,宰相的權力也大大加強,所以後期不斷出現丞相對皇帝掌握廢立之權的事。因此,後代皇帝不斷對宰相職權進行改革。例如東漢時期國家機構設定變化的另一標誌是尚書檯成為中樞決策機構,架空了“三公”府。光武帝劉秀信任並重用身邊的侍臣———尚書,使原歸於少府寺的尚書檯機構職權日益隆重。到了隋朝,皇帝將相權進行分割,發展成三省六部制,即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下設禮、吏、刑、工、兵、戶六部,對宰相權力進行制約。

    宋代設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

    到了明朝,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增設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進一步加強對官員的管理。

    秦朝以後的歷朝歷代為了加強皇權,防止權力外落,對前朝的官制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這一切的變化都是以三公九卿為根源的。

  • 6 # 柒玥文史

    要想具體瞭解這一制度,首先需要了解三公九卿這一中央官制的設定:

    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有左右兩位丞相,負責管理百官,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丞相的產生由皇帝任命,不再世襲,這就打破了貴族政治,逐漸形成了官僚政治。丞相的設定一方面有利於協助皇帝處理政事,一定程度減輕皇帝的負擔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構成了對專制皇權的威脅。以至於自秦以後漢武帝設定中朝牽制外朝,相權一分為二,以及頻繁更換丞相;唐太宗設三省六部制相權在執行流程上一分為三;宋太祖二府三司制進一步分割相權;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權分六部;延續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才由此終結。

    太尉,最高軍政長官,負責管理全國軍務,但在秦朝只是虛設,太尉並不掌握實際軍權,戰時也要聽從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虎符才能調動軍隊,軍權實際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裡。如陽凌虎符上刻有“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凌”,看可見太尉的設定有助於加強專制皇權。

    御史大夫,執掌全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負責監察百官,是中央監察官員,也是副丞相。御史大夫的設定有助於加強對官員的監督。

    三公之間相互配合,相互牽制,各司其職,權操於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能夠凌駕於其他一個或兩個機構以上,這就極大的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同時提高了行政效率。

    九卿:(諸卿)奉常、郎中令、衛尉、宗正、太僕、廷尉、典客、治粟內史、少府。

    1.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2.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3.衛尉,掌管宮門警衛;4.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5.廷尉,掌管司法審判;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8.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

    9.少府,負責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從九卿的設定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央官職為皇室服務,這一點有利於強化家國同治的家天下。

    綜上所述,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方面:1.極大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2.極大提高了行政效率;3.打破了貴族政治,逐漸發展為官僚政治,為後世封建王朝的官僚制度奠定了基礎;4.進一步強化了家國同構的家天下;消極方面:宰相位高權重,在制度上威脅了皇權,以至於王朝後期宰相能夠左右皇帝的廢立。

  • 7 # 谷老師

    由秦始皇開創的三公九卿制度,對於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傢俱有重要意義。

    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為百官之首,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務。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圖籍,並負責監察百官,三方互不相屬,互相牽制。

    三公之下相當於今天省部級幹部的官職,合稱九卿。他們是:奉常,負責宗廟,禮儀和教化。郎中令,負責宮中警衛。太僕,負責宮中車馬。廷尉,負責司法和首都警衛。典客,主管少數民族事務。宗正,負責皇室宗族事務。治粟內史,負責租稅和國家財政。少府,負責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

    三公九卿制度的創立,對以後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從時代演進來看,三公九卿制度適應了奴隸社會崩潰封建社會確立的背景下的政治統治的需要。夏商周時期,中央官制由文五不分發展為一文一武領班。秦統一後,在一文一武領班的基礎上,又設定了負責監察事務的御史大夫,使中央官制的高層設計有了跨越式發展,這就使中央官制日益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新形勢,展現出大一統王朝的新氣象。

    其次從空間控制來看,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一權威覆蓋到東西南北的邊疆地區,這就有效地控制了地方的權力機構,防止和減少了地方勢力的反叛和割據。同時促進漢族地區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絡,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流動。

    再次從權力集中的程度來看,皇帝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威,透過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透過郡縣制的地方行政區劃,皇帝的命令快速高效有力地傳達到全國各地。

    第四,從權力的範圍來看,無所不包。行政軍事,司法宗廟祭祀,財政稅收,少數民族事務,文化等權利,都由中央政府掌握,體現了以皇帝為代表的封建地主階級維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堅定意志。

    第五,從權力的內容來看,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體現了皇帝縝密思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前瞻性。三公中有太尉一直職,但秦始皇沒有把這一職務授給任何人,也就是有官職沒有官員,反映出秦始皇對軍權的貪戀,以及對高階將領的不信任。秦始皇設定了右丞相左丞相,兩位丞相互相牽制,保證了皇權的暢通。在封建社會。在皇帝沒有立太子的情況下,皇帝突然駕崩,要由丞相與大行皇帝的皇后商量皇位繼承人。確定之後,要由丞相在朝堂上向百官宣佈,可見丞相地位的重要。到隋唐時期,三公九卿制度演變為三省六部制度,標誌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成熟。

    第六,從三公九卿的官員產生來看,皇帝任命取代了世卿世祿制。這就克服了家族勢力的長期的盤根錯節的控制朝政的局面,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改變了貴族家族威脅君主權威的狀況,有利於新生力量的成長,有利於人才的選拔。

    第七,從物質條件來看,封建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為三公九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物質支援。而三公九卿制度以及郡縣制的設立,這為封建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第八,從權力結構看,三公九卿制度貫穿著改革精神。三公九卿制度本身就是對商周時期中央官制的繼承與發展,在以後兩千年的歲月中,這一制度不斷改進,與時代相適應,與社會相適應,與最高統治者的需要相適應,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

    第九,從權力核心的角度來看,三公九卿制度是要維護以皇帝為代表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前期,為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後期,雖然封建社會走向僵化,但對中華民族的穩定發展,中國領土的統一和主權完整,依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最後,從歷史影響來看,三公九卿制度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縣制為代表的地方行政區劃,對於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鞏固壯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在向近現代社會邁進的過程中,在國家結構形式的建構中強烈的否定著聯邦制。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以及這兩種制度的協調配合功不可沒。我們今天在研究歷史時,可以對皇帝制度進行辯證的批判,但對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必須大力頌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1年美軍進入阿富汗,為什麼17年後仍未使阿富汗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