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丹流青

    首先是魏武卒的特種兵式嚴苛選拔。吳起要求魏武卒必須是冷兵器時代的兵王。那麼魏武卒的選拔標準是什麼呢?

    吳起要求魏武卒必須在穿上三層的鎧甲後,還能夠自如地操作12石的強弓硬弩;

    這還不算完,還要能夠身上攜帶50支箭,帶上頭盔和佩劍,然後還能輕鬆地手揮長戈。

    在此基礎上,還要背上自己三天的口糧,在這樣一個負重的條件下,一天裡能夠持續行軍百里,行軍結束後還要能夠戰鬥。

    以上選拔標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如果讓現代人穿上幾十斤的盔甲,別說帶武器行軍了和口糧了,就是走路估計都困難。

    而魏武卒還負重幾十斤的盔甲,還要攜帶武器和口糧,行軍百里後去戰鬥。

    即使今天營養良好的戰士,一般也沒有這麼好的身體素質,唯有當今的特種兵能夠有的一拼,

    可以想象,在營養不良的古代,能夠挑選出這樣的精悍戰士,不說是千里挑,也是百裡挑一了。

    當身體強悍的魏武卒對戰普通戰士的時候,不啻於青年打兒童。

    第二就是特種兵式的嚴格的訓練。在精心挑選出身強力壯的青壯後,還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訓練才能,提升其作戰意志,提高其作戰技巧,才能把良好的身體條件轉化為戰鬥力。

    吳起對魏武卒訓練中,非常強調對魏武卒的軍紀養成。

    透過嚴明的軍紀,來強化軍隊的作戰紀律,使部隊令行禁止,“居者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擋退,不可追前”,達到天下莫可擋者的威勢。

    在軍事訓練上,吳起還強調因材施教,強調身體矮小的戰士,訓練其使用長矛作戰的技術,身材高大的則訓練射擊技術,最強悍的則用來執掌旌旗,最勇敢的則讓執掌金鼓訊號,頭腦聰明的則委任其為參謀。

    在軍事訓練上,吳起強調教導隊的訓練模式,“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透過培養教導隊,讓教導隊再進一步的培養全軍,從而迅速的練成一支強大的軍隊。

    第三設計完善的激勵機制來保證魏武卒的積極性。

    一般來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身體條件好的農民情願多打糧食,也不願意為貴族老爺去賣命。

    因此,要鼓勵身體條件好的農民來參加特種兵式的魏武卒選拔,沒有優厚的待遇是不行的。

    魏國的政策是:凡是透過測試被正式選拔為魏武卒的戰士,“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魏武卒的家裡可以獲得田宅房產,還會被免除其徭役賦稅。

    在戰鬥中,如果魏武卒立功,還會得到厚賞,馬上封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這對於當時的農民們來說,無異於天上掉餡餅,有了土地就有了財富;有了土地和爵位,就可以鯉魚躍龍門,晉升為貴族階層,並傳承後代。

    這種對魏武卒的激勵制度,讓身體條件良好的農民看到了成為自耕農,甚至成為地主和貴族的希望。

    因此,訓練和作戰的積極性非常的高。

    第四就是魏武卒有著顯赫的戰績。

    吳起訓練出的這支強大的魏武卒,不是用來裝門面的,是用來打勝仗的,練成後的魏武卒有著耀眼的戰績。

    吳起憑藉這支強大的精銳部隊,取得了大戰72次,全勝64次,其餘的不分勝負的神奇戰績。

    其中最有名的是陰晉之戰,吳起帶領5萬魏武卒大敗50萬秦國大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蹟。

    吳起率領冷兵器時代的特種兵—魏武卒,橫行天下,天下莫可擋也!

  • 2 # 衝仔學歷史

    因為不管從選拔標準、作戰風格、和指揮理念上,和現在的特種部隊都很相似。下面詳細介紹一下

    春秋戰國時期,戰事紛爭。出於軍事目的,在列國中,就出現了幾支戰鬥力超強的精銳部隊。魏國吳起建立的魏武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簡直就是步兵中的恐怖殺器。

    根據《吳子·勵士》裡的記載,公元前389年,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 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一代軍神吳起,三十多年來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成為了周邊諸侯,特別是秦國的夢魘。創下“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而且,當時魏國把秦國打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公里土地。當時秦國軍隊正是強大之時,裝備精良,號稱虎狼之師。魏武卒面對秦軍有此戰績,可見戰鬥力非同小可。

    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很高,據《荀子議兵篇》記載: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計程車兵,才可以成為武卒。

    在吳起的訓練下,魏武卒的指揮系統非常精妙。即便戰事激烈,軍陣一時崩潰也沒關係。很快軍陣就能銅牆鐵壁般的組建起來。因為將士們紀律嚴明,不管士兵是否互相認識,只要各級將官沒有徹底被摧毀,馬上就可以重新編制,組成方陣投入戰鬥。

    史書記載,武卒的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為基本的作戰單位,類似的一個團。打仗的時候,根據情況可以靈活應變。

    魏武卒人數最多的時候也就五萬人。和現在的特種部隊少而精的理念相類似。吳起的治軍思想,拿到現在也不過時。有專家評價,吳起是戰國時期,最具影響力軍事天才之一。

  • 3 # 從耗子胖成豬

    為什麼說魏武卒是冷兵器時代的特種兵?

    誰說的?

    出處在哪?

    什麼人認同了這種說法?

    在戰國之前,中國的軍事處於“車戰”時代,而且周制對諸侯各國的軍事力量有較大的約束。(諸侯二師,方伯三師,天子六師)

    而隨著鐵製兵器,弓弩的應用,步兵的興起,在戰國時代,諸侯各國不僅突破了周制,而且大量的出現“全民皆兵”的新模式。大量的農民下田為民,束甲為兵,各國的軍隊也因此大量膨脹。但“民兵”模式有一個弊端,就是兵丁雖多,但戰鬥力不強。

    因此,在戰國時代,隨著戰爭的加劇,又出現了“職業部隊”。這類“職業軍人”由國家供養,是專職的戰士。齊國的“技擊”,魏國的“武卒”,秦國的“銳士”都是這類職業化軍隊的別稱。

    其次,魏國的“武卒”在歷史上也不是“無敵”的。

    荀子曾說過:“齊之技擊不可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

    為什麼呢?

      齊人隆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無本賞矣。是事小敵毳,則偷 可用也,事大敵堅,則渙然離耳。若飛鳥然,傾側反覆無日,是亡國之兵也,兵莫 弱是矣。是其去賃市傭而戰之幾矣。

    齊華人的“技擊”是戰鬥力突出計程車兵,在戰場上斬獲敵人一顆腦袋,則可以獲賞8兩金。而“技擊”本身是沒有固定工資的。所以荀子認為“技擊”遇到弱小的敵人,就會踴躍的爭奪敵人腦袋,而遇到強大的敵人,割腦袋成了高風險的事情,“技擊”就會軍心渙散。跟飛鳥一樣,四散逃跑。(畢竟還是命重要)

    總結一下,齊國的“技擊”是純市場手段招來的僱傭兵,是最弱的職業化部隊,亡國之兵。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 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是數年而 衰,而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是故地雖大,其稅必寡,是危國之兵也。

    魏國的“武卒”,是有制度篩選的優秀軍人。要成為“武卒”,必須力量能開12石的重弩,而耐力測試方面,士兵必須戴頭盔,穿三屬之甲(胸甲、腿甲、手甲?),揹負50只弩箭,還有長戈,短劍及三天的口糧,一日之內行軍百里。入選了“武卒”,他的家庭就可以免徭役和宅田稅。

    按理說,魏國請名將吳起發明的這套制度是非常出色的。但是荀子指出了這套制度的嚴重弊病,這些強壯計程車兵也會隨著歲月的增長而衰老,而他們加入“武卒”的那些優待在他們年老不堪用的時候依然保留著。

    所以魏國為了保持“武卒”戰鬥力,只能不斷的增選“武卒”士兵,而隨著“武卒”越來越多,魏國的國家稅賦就會越來越少。因此魏國的武卒是“危國之兵”。

    另外,“武卒”由於是國家供養的職業部隊,混成老兵油子之後,可能會有相當部分人打仗的時候不出力,貪生怕死。

    秦人其生民郟阨,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埶,隱之以阨,忸之以慶賞,酋之以 刑罰,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鬥無由也。阨而用之,得而後功之,功賞 相長也,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為眾強長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 也。

    最後說說秦國,秦國的統治階級對人民非常殘酷,秦國的人民生活也非常困苦。因此,秦國可以用權勢威逼民眾當兵,用殘酷的剝削迫使民眾沒有出路,只能當兵,用豐厚的軍功獎勵誘使民眾當兵,還可以用兇殘的刑罰強逼民眾當兵。

    總而言之,活在秦國當艹民,想不當兵,不賣命,秦王有N種辦法收拾你!兇殘的剝奪人民,讓他們窮困成為亡命之徒,再用軍功獎勵給予他們出人頭地的希望。收割5顆敵人的腦袋就可以役使本鄉的五戶人家。

    所以秦國的軍隊是最強大的,因為它的兵源最多,底層人民都是它的兵源。而秦國所有的土地都要徵稅,你立了軍功,雖然可以奴役五戶艹民,但也木別想坐享其成,萬一哪天歉收,完成不了秦國的賦稅,時刻有可能淪落回艹民階層。

    因此,荀子認為,秦國的軍事制度是最合理,最強大的。秦國四代都有輝煌的勝利戰果,這是制度優勢的必然性!

    OK,回到問題:

    誰說魏武卒是冷兵器時代的特種兵?

    明顯扯淡嘛!

  • 4 # 君山話史

    武卒是魏國的王牌師。

    為什麼魏國會建立這麼一支王牌師呢?

    戰國時代,七雄的格局初定,此七國便是秦、楚、魏、趙、韓、齊、燕。從地緣政治來看,秦、齊、楚、燕、趙比較有地利優勢,這五個國家都不存在四面受敵的情況,而魏、韓兩國位置最糟糕,特別是魏國,周圍被五大強國包圍,地緣政治極為惡劣。

    在魏文侯時候,強化與趙、韓的兄弟關係,因而地緣劣勢尚不明顯。到了魏武侯後,魏國與趙、韓兩國關係開始惡化。魏武侯非常擔憂,遂向吳起問計。吳起答說:“關鍵是要備戰,只要準備充分,就不會有大的災禍。”

    吳起向魏武侯分析各國軍隊的優劣所在:比如齊國部隊分化嚴重,強弱分明,與齊軍作戰,宜先擊其弱旅,只要打垮其弱旅,齊軍難逃敗局;比如秦國士卒有死鬥之心,缺點是沒有陣法,要利以誘之,設定伏兵,在其陣勢混亂後果斷出擊;楚軍不擅長打持久戰;燕軍善於防守,但不善於機動作戰;趙、韓的軍隊沒有決死拼鬥的意志等等。

    從理論上說,各國軍隊都存在弱點,並非不可戰勝。魏國必須建立一支戰鬥力超強的軍隊以威懾敵人,以吳起的說法,要有“虎賁之士”,要有“力能扛鼎”、“搴旗斬將”的勇士。這些勇士要透過選拔得到,同時要愛惜、器重他們。

    武卒基本上就是按照吳起的這個思路組建而成,選拔的具體方法是:應試者身裝三套甲衣,背五十支箭,全副武裝,攜帶三天的乾糧。在超重負荷下,要在半天內強行軍一百里,達不到要求者淘汰。此外,還必須要有拉開十二石強弓的力氣。除了體能需達到要求外,還要嚴格訓練,要求如下:駐紮時要有紀律,行動時要勇敢,前進時不可阻擋,撤退時無法尾追,排兵佈陣講求左右策應,即便隊伍被敵軍截斷也要保持陣勢不亂,隊形被衝散了也要能恢復行列。

    魏國的武卒在早期有優異的表現,後期則沒落了,具體的分析,我以前曾答過,有興趣的朋友可找來一看。

  • 5 # 二月飛的故事

    魏武卒誕生於戰國早期的魏國,魏國屬於“三家分晉”分出來的那一個國家,疆域大概佔原魏國疆域的三分之一。而且疆域很散漫,在今陝西省境內者,沿黃河有今韓城縣的南部。

    在渭河以南有華陰縣左右地,在今山西省境內者,有西南部,並伸入東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內者,有北部,併兼有黃河以南一部分沿河地。等等……

    魏國地處中原 四戰之地,稍有不慎就會面臨亡國的危險,憂患的環境和勃勃的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

    由於變法改革,在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吳起任河西守將進行軍事改革,訓練了令天下談之色變的魏武卒。

    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 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為什麼魏武卒是冷兵器時代的特種兵呢?一,選拔標準

    吳起選拔魏武卒的標準是必須在穿上三層的鎧甲後,還能夠自如地操作12石的強弓硬弩,而且還要身上攜帶50支箭,帶上頭盔和佩劍,還能輕鬆地手揮長戈。

    完成以上條件的情況下,還要背上自己三天的口糧,在這樣一個負重的條件下,一天之內要持續行軍百里,行軍結束後還要能夠戰鬥。

    只看選拔標準,就感覺很恐怖了,況且古代人吃的喝的肯定沒有現代人營養均衡,普遍人的壽命也比較低。還能有如此的身體強度,也許只有特種兵能比了吧。二,制度及家屬福利

    入選武卒計程車兵,生活好,待遇高,國家不但免除其全家的徭賦租稅,還獎田宅房產。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聽指揮。

    魏武卒的部隊紀律也是十分嚴格的,一切行動必須堅決聽從指揮,否則嚴懲不貸。話說有一次和秦軍作戰,一位士兵不等上級命令,就殺了兩個敵人回來,卻被吳起斬首。

    吳領導的理由是:“他雖然很勇敢,但不是按命令列事,觸犯軍紀,必須斬首。”吳起不僅講求重罰,更注重重賞。對立有大功的不僅升職提拔,對其家屬和子女也予以重賞,一人立功,全家光榮!三,入伍待遇

    加入魏武卒,首先要保證“武卒”分得百畝的土地。獲得土地的“武卒”獲得較高的經濟地位,同時解除了與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係,“武卒”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國家對入選的武卒給予很高的物質待遇,免除武卒全戶的徭役和田宅稅。武卒憑軍功獲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

    在土地,徭役,稅法,軍功,爵位等一系列的福利刺激下,不論是實體還是精神,其強悍的程度都是當時其他軍隊比不了的。吳起就這樣憑藉這支強大的精銳部隊,取得了大戰72次,全勝64次,其餘的不分勝負的神奇戰績。

    其中最有名的還是上面提到的陰晉之戰,吳起帶領5萬魏武卒大敗50萬秦國大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蹟。

    從選拔到制度,福利待遇到戰績榮耀,戰國時期的魏武卒當之無愧冷兵器時代的特種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有沒有過過很苦的日子?具體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