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考拉小姐姐88
-
2 # 宋老師love5953
目前一些年輕80、90後的家長由於經濟壓力大想多掙點錢或者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就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看管,雖說有點迫於無奈,但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於是就出現了現在的“隔代教育”,這樣肯定會造成父母陪伴的缺失,不僅可能導致孩子和父母情感的隔閡,而且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從小會有被遺棄的感覺,孩子可能會因此自卑和膽怯。
在看<媽媽是超人>的節目裡,黃聖依和兒子安迪的生疏倍受人們關注,黃聖依還為此留下悔恨的淚。有句老話說孩子跟誰帶誰親。話糙理不糙。
鑑於您目前的這種情況有一些小建議:
1.不要簡單粗暴的一下子就把孩子從熟悉的爺爺奶奶身邊帶走,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可以讓老人跟著過度一段時間,有個銜接。雖說是親爸親媽但如果基本沒帶過跟陌生人無異,所以讓孩子有個心理過度的過程。
2.剛接觸期間不要急於去糾正孩子的一些不好的習慣,有的家長剛把小孩接到身邊,孩子的吃飯,上廁所,等等的一些生活習慣可能做得不太好,爸媽就著急批評起來,很多孩子剛到爸媽身邊其實是害怕的。
家長這個時候更多的是需要關愛,去接納,前期沒付出的時間和關愛這個時候就要加倍來做。陪伴,遊戲,故事,傾聽,鼓勵,肢體接觸,讓你慢慢走近孩子的心裡。
-
3 # 東林富談育兒
3歲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時期,您已經錯過了,所以,要儘快把孩子接到身邊。
您說孩子不跟您,這也在意料之中,畢竟,他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了三年,在他的心目中,爺爺奶奶才是他最親的人,您要用您的愛和耐心,慢慢的讓孩子認可您,回到爸爸媽媽身邊。
孩子三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大腦細胞在三歲前發育百分之六十,從心理上來說,孩子三歲前,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心理上更依賴爺爺奶奶也很正常。
我的一個朋友,她兒子也是三歲前一直在老家和爺爺奶奶生活,直到上了幼兒園,她才把孩子接回來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爺爺奶奶也跟了過來,負責接送孩子上幼兒園。可孩子就是和她不親,也不認可她,當她是透明人。她來去她兒子都無所謂,可是孩子一會見不到自己的奶奶,孩子就會滿世界的找奶奶。我朋友一開始相當的難受,自己大哭了好幾次,也會問孩子,誰才是你的媽媽?
我安慰她說不要這樣,你要理解孩子,前三年都是爺爺奶奶帶,他已經和爺爺奶奶建立了安全的依賴關係,對孩子來說,誰對他付出的時間和感情多,他的天平自然就傾向於誰,你要讓他和你親,你只有多付出。
對於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的孩子,父母要想孩子跟自己一起生活,孩子不願意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去爺爺奶奶家,或者和爺爺奶奶以及孩子一起生活一段時間,給孩子一個過渡期,而不是強行把孩子從爺爺奶奶那裡硬拽回來。在一起生活的時候,孩子的吃穿住行儘量由父母負責,親自照顧,教育孩子,讓孩子感情的天枰慢慢地傾向於父母。
2.一定要捨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不要表面上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還是自己忙自己的工作,不陪孩子,或者認為我給你賺錢就可以了,時間上根本就不付出,這肯定是不行的。
記得電視劇《歡樂頌》中,曲筱綃家裡很有錢,但她長大後還是覺得很孤獨,她對媽媽說,小時候你們都忙工作,把我一個人扔在家裡,自己真的感到很無助。這種孤獨無助感,一直伴隨著她。
養好一個孩子,不是給錢就可以了,多給孩子些時間,你的時間花在哪,成績就出在哪。
3.用心陪伴孩子,投入感情,要高質量的陪伴。多研究育兒書籍,多和孩子互動,做孩子的朋友,能讓孩子敞開心扉,有什麼話都能和父母說。
有些家長帶孩子就是孩子自己玩自己的,自己在那玩手機,和孩子沒有互動,更別提情感交流了。這樣低質量的陪伴,和不陪孩子沒什麼大的差別。
一定要放下手機和手頭的工作,陪孩子一起玩,一起遊戲,多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愛好和心理,多引導孩子,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孩子才會信任你,依賴你,喜歡你。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儘量自己帶孩子,無論多苦多累,孩子帶在身邊,心裡才踏實。
-
4 # 心姐談心
孩子三歲前,是建立安全感的黃金時期,錯過前面3年,後面可能孩子需要十幾年才能彌補安全感的缺失。3歲前,你們不在孩子身邊,對孩子是巨大的傷害,孩子沒有安全感是很正常的。現在,對孩子而言,爺爺奶奶才是最安全的人,如果父母突然把爺爺奶奶從孩子身邊奪走,孩子會經歷第二次傷害。
正確的做法是把爺爺奶奶一起接回來。然後父母多陪孩子,給孩子一段適應期,一兩年吧,讓孩子知道愛他的不光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也愛他。等孩子能夠確定父母也愛他,而不用擔心爺爺奶奶離開自己沒人愛時,再考慮讓爺爺奶奶離開。
或者父母多去陪孩子,等孩子對父母建立起信任關係,徵求孩子的同意,再把孩子帶走,並且許諾,孩子想爺爺奶奶了可以隨時回來。父母需要履行對孩子的承諾。孩子想爺爺奶奶了,要放下工作陪孩子回去,或者把爺爺奶奶接過來一起住。
前面三年你們沒有陪孩子,後面三年父母就多花費點心思吧。養大孩子的身體容易,養大孩子的心理和安全感,需要付出很多在裡面的。
-
5 # 莉莉麻麻育兒記
相信很多父母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然而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得已,只能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身邊,雖然有太多不捨,為了生活,又能怎麼辦呢?
相信孩子剛離開父母跟著爺爺奶奶時,也是各種哭鬧。但慢慢也就適應了。如果條件好了,想把孩子接回身邊的話,建議媽媽先到爺爺奶奶家陪孩子住幾天,跟孩子培養培養感情,孩子是單純的,誰對他好,他就願意跟誰在一起,更何況是父母。等孩子接納媽媽了,再讓媽媽把孩子帶走。
我家孩子是兩歲時放到爺爺奶奶身邊的,那時我們剛創業,孩子跟我們過了一年艱苦的生活,我們權衡再三,感覺孩子在爺爺奶奶身邊比跟我們少遭罪。就放在了老家。臨走時,孩子的哭聲,把我的心都掏空了。然而我能怎麼辦呢?最後還是狠心走了。
一開始打電話不敢讓孩子接,怕他聽到我們的聲音再鬧。只能從他奶奶口中瞭解孩子的情況。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孩子終於穩定了,接電話時,反倒從他的聲音中聽到了生疏。安慰自己,這樣也好,只要他好好的,比啥都好。
終於過了半年,我回了老家,他坐在大門口,我叫他的名字,他只呆呆的看著我,我說是媽媽,他看了有一分鐘,才怯生生的叫了聲媽媽,然後牽著我的手進了家。沒多長時間,就跟我熟了,用他的語言繪聲繪色的給我講他身邊的事情,雖然我聽的不是很明白,但我的眼睛溼了,我想起了孩子在外面跟我們半年所遭的罪……
白手起家的我們,手裡沒有錢,我們貸了一萬元的款,我們一家三口來到東北,找到一個工地,我們租了一個石膏板搭的活動板房,地面是紅磚簡單鋪的,我老公找了些紙殼鋪在地面上,接著就鋪被子。好心的房東過來看了下我家孩子,問孩子睡呢?我老公說我正鋪著呢。房東說這麼小的孩子睡地上可不行,我家有個鋼絲床,雖說小點,夠他娘倆睡的,快跟我去拿,終於我們安了家。我們就在屋裡住,門口賣貨幹活。有時忙的一日三餐都顧不上孩子,有時騎著倒騎驢,帶著孩子送貨,有一次,倒騎驢撞到石頭上,把孩子甩出去,孩子眼角處摔傷,縫了三針,剛好了,孩子在床上玩,掉地上,又把臉搶禿嚕皮。後來臉上慢慢好了,我老公說幹活的同時,好好看孩子,別再摔了孩子。到了冬天,東北的天出奇的冷,來看活的顧客進進出出,門口掛了一個棉門簾子,也擋不住寒冷的風雪。孩子的臉天天凍的通紅,好心的顧客還給拿了幾床棉被,然而孩子的臉還是凍了,過年回家時孩子兩側腮上凍壞了,就像爛蘋果似的,還出水了……這就是不把孩子帶在身邊的原因。每一個不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父母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後來還是恨下心來,把孩子放在了爺爺奶奶身邊,等條件好了,還是會把孩子接到身邊,跟孩子待幾天,孩子就會跟父母走。父母在哪,哪就是孩子的家。
-
6 # 楷媽說育兒
我的童年是快樂的,也帶著太多的憂傷。
母親生下我後五六個月就離開了,因為我是女孩,因為爸爸是單傳,因為奶奶想要孫子,因為沒有男孩在我們那裡就叫“絕戶頭”。後來母親每說起那段往事仍忍不住淚流,她想我,很想很想,卻有太多的無奈。她只能從親朋那裡打聽我是胖了還是瘦了?會說話了嗎?會走路了嗎?沒有生病吧?有沒有想媽媽?……雖然知道我被爺爺奶奶照顧的很好,還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從這看來,母子分離,母親更煎熬。
我聰明懂事,爺爺奶奶很疼我,我也在這愛的包圍下慢慢長大。聽我奶奶講,我兩三歲的時候開始要媽媽,開始找媽媽,就因為鄰居一句話“小可憐,你媽不要你了”。不知鄰居出於什麼心理,當時這句話應該深深刺痛了我幼小的心,我開始經常哭鬧,經常問奶奶要媽媽,甚至趁奶奶不注意經常跑到我們的家,那個雜草叢生,沒有一點生機的院子,使勁拍門喊“媽,你在家嗎?”奶奶每次講起這一幕還都忍不住抹淚。雖然我不記得當時的情景,但是我想當時我應該是傷心的。
這以後,爺爺奶奶更加疼愛我,他們想用更多的愛來彌補我父愛母愛的缺失,可是,誰都知道父愛母愛是無法替代的。所以母親在生完二妹、三妹後毅然決然地回來了,這時我快七歲,懂事了,也到了上學的年齡。
我們回到了那個小院,那個我一直魂牽夢繞的家。那一天,我至今難忘,乾淨整潔取代了雜草叢生,煥然一新的門窗打破了我那破敗不堪的記憶。看著陌生的父母,我欣喜若狂,因為我有爸媽了,我不再是被爸媽拋棄的孩子,但陌生的環境又讓我焦慮、緊張,面對他們,我覺得自己像個外人。
我在欣喜和忐忑中變得敏感、焦慮且又小心翼翼。可能爸爸媽媽看出了我的心事,於是他們經常帶我去奶奶家,聽奶奶講我小時候的故事。聽到我因為想他們所做的那些可笑又暖心的事時,他們會抱起我,親我,跟我說“對不起,以後不會再離開你了”,聽到我幫爺爺奶奶幹活時,他們會伸出大拇指誇我真能幹,聽到我謙讓小朋友時,他們會點頭誇我真懂事……我慢慢感受到了父母的愛。
父母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快樂。我記得小學四年級時,學校組織旅遊,需要交20元錢。我深知這個數字對我家來說代表著什麼,我沒有給父母講,但是那些天看著小夥伴們一個個興致勃勃地談論著旅遊要帶些什麼的時候,我很失落。直到老師公佈旅遊人員名單時,我驚喜地聽到了自己的名字,原來媽媽從同村家長們的談論中聽說,然後找到老師給我補報了名。那一刻,我哭了,不是因為可以去旅遊,而是感受到了父母的愛,知道了他們原來一直在關注著我,在愛著我。
我和父母的關係從此越拉越近,愛也越來越濃。
雖然不知道你們是因為什麼與孩子分開,但是給孩子造成傷害已成事實,為了挽回孩子那顆缺乏安全感的心,你們是時候做出些犧牲了。首先建議你們與爺爺奶奶一起和孩子相處一段時間,避免孩子因為陌生而產生焦慮與不安的情緒,從而更加排斥你們。其次你們要多瞭解一下孩子過去的生活,在以後的生活教育中才能真正理解孩子,走進孩子。最後你們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加倍疼愛孩子。相信單純可愛的孩子會感受到你們的關注和愛,會很快接受你們的,加油!
溫馨提示:3歲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不是萬不得已請不要與孩子分離。
-
7 # 卿晨養兒記
孩子三年來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現在不願意離開他們跟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就好比你一直在吃著辣椒突然讓你天天不能吃辣椒一樣,你不能接受!那怎麼辦?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離開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生活?蒙臺梭利育兒指出:0~3歲是嬰兒建立安全感的最重要的時期。而他這個時期全部是由爺爺奶奶帶給他安全感的,他所有的認知都是爺爺奶奶給他的,所以他是非常非常依戀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甚至已經替換掉了他的爸爸媽媽,在他的心目中爺爺奶奶非常重要。
這時候你突然說讓他離開爺爺奶奶顯然是不行的。
怎樣幫助孩子順利的從爺爺奶奶身邊過渡到爸爸媽媽身邊?第一、與孩子建立起信任感。
雖然孩子意識裡知道你是他的媽媽,但是由於最重要的三年你缺席了,他內心還是比較排斥,他不認識你、也不認同你、也不瞭解你、更不會信任你。
所以首先應該和孩子建立起信任感。
和孩子經常遊戲。和孩子一起照顧爺爺奶奶。和孩子介紹他的爸爸媽媽。以及即將要面對的生活。第二、不要對爺爺奶奶進行埋怨。
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過分親近於爺爺奶奶不親近自己,而覺得是爺爺奶奶阻礙了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從而會對老人有一定的埋怨。而這種埋怨的態度會表現在言談舉止上面,雖然孩子很小,但是他能看得到,感受得到。就會更排斥父母。
如果父母表現出討厭爺爺奶奶,那麼對他來說就即便就相當於是有人討厭他的父母一樣。
第三、可以分多次的適應新生活。
一下子讓孩子到新的環境和新的人在一起生活,肯定不會立馬適應。最好的方式是先隔三差五的接到爸爸媽媽身邊過生活一段時間,慢慢的去習慣。
習慣新的環境,新的監護人。習慣新的作息時間習慣新的鄰居,新的小夥伴。習慣新的生活方式。突然改變孩子的生活環境,對孩子來說是心理上有一點困難。一定要逐步來,不要讓孩子對新生活充滿恐懼。
第四、偶爾讓三代同堂一起生活。
由於0~3歲三歲以前,孩子已經建立起自己的認知,把潛意識把爺爺奶奶當成父母,所以即便是現在父母,讓他完全脫離爺爺奶奶的生活也是不可能的。
需要從才讓孩子從心理上接受,最好的接受方式就是大家生活在一起,讓孩子覺得我的真正的父母和我情感上的“父母”是彼此相愛的,給孩子一個正常的,充滿愛的生長環境。
如何避免隔代養育出現的情感缺失問題。第一、父母即便不在身邊,也要儘量抽空節假日多回到孩子身邊陪孩子。
第二、利用手機影片多和孩子聊天,對孩子進行多關心,陪孩子學習。
第三、多和孩子用心交流,多聽孩子訴說。
第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的氛圍。
回覆列表
孩子不回來,很正常,因為他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對他而言,爺爺奶奶就是他最親近的人,突然讓他離開,肯定是不願意的。
現在三歲,也是一個叛逆期,你可以多陪陪他,多陪他玩,玩一段時間,等他適應了你的存在再接過去比較好。
孩子都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三歲相對於以後而言,最好哄,多陪他玩就好了,等長大了再接回去 ,那基本是不可能了。
我鄰居家的大女兒10多歲,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前幾年,爸爸媽媽想接回來,大女兒不願意回來,也和爸爸媽媽不親近,在家裡也不怎麼交流,因為已經錯過了最佳時間,所以我鄰居現在再怎麼樣也要親自帶小女兒。
你現在還好,現在是最好的機會,錯過了,以後就很難了,就算再回到身邊,孩子內心也會有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