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梅工筆佛畫
-
2 # 燈影書畫
稍微瞭解中國畫的都知道,“寫意”不僅是中國畫的傳統,也是中國畫的靈魂。中國畫正是以“寫意”成為獨立而有影響的繪畫畫種,成為東方最有代表性的繪畫,也是和西方代表性繪畫油畫的根本性區別。而中國畫的寫意完全是由中國筆墨文化生成的。
素描是油畫的基礎,是伴隨著古典主義寫實油畫的產生而形成的油畫創作理論,是油畫的“寫實”所決定的。實際上素描就是油畫的造型,逼真精準的造型靠得就是素描,因此說素描是油畫的基礎。
在引入西方油畫之前,中國畫是沒有素描這一說的。千百年來,中國畫的寫意一直是透過筆法墨法的運用來表現的。所以又有了“書畫同源"之說,意為中國書法中國繪畫同是源於中國傳統的筆法墨法。這成為了中國畫的創作理念和思維定勢。
油畫作為世界影響最大受眾最多的繪畫畫種,引入中國後對中國畫的改革改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作用。比如將素描引入中國畫的創作中,還有油畫色彩理論的運用等。
從藝術是相通的這一點來看,我覺得國畫中增添了素描不是“弄巧成拙”,更無可厚非,至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我們不必擔心國畫會出現“不倫不類”的情況。而且我們看到很多經過“素描”基礎的中國畫讓人感覺面目一新,別有一番景象。
我以為,傳統中國畫的創作理念和創作技法應該傳承,借鑑其他繪畫的表現手法如油畫的素描也很有意義。這兩點都有利於中國畫的發展進步,是完全可以並存並舉的。
-
3 # 詩夜城主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繪畫藝術領域中,國畫與油畫之間就存在了諸多讓人不解或有爭議的話題,比如,西方油畫引進國內之後,中國畫及中國油畫都開始採用了“中西結合”的藝術理念,或技法,問題來了:國畫藝術注重“寫意”,現在增添了素描,你認為這是弄巧成拙嗎?
國畫藝術注重“寫意”,現在增添了素描,這是弄巧成拙開篇簡單提到西方油畫,是為了著重說明,素描是屬於油畫藝術的,它是油畫“寫實”基礎的保障,然而,現在國畫藝術也多了“素描”了(原來是沒有素描的),我們透過現象來看本質,100年前的國畫作品與現在的國畫作品相比較,估計大多數人會認為100年以前的國畫作品更具有傳統文化底蘊,
唯有少部分人會認為現在的國畫作品非常好看的,當然了,沒必要和這些人爭執,這是人與人之間審美能力的區別,不過,那大多數人是沒有瞎了眼的,之所以現在的國畫嚴重缺乏文化底蘊,正是因為增添了“素描”的原因,這就是弄巧成拙,具體原因,說來話就長了,
國畫“寫意”指的是在筆墨線條中表現出物象的“氣象”,而不是“形象”,這隻要欣賞國畫的人物畫,就容易理解什麼叫表現物象的“氣象”,而不是“形象”了,國畫是一種再現藝術,描繪的是物象動態時的美感,而不是物象的樣子(線條是動態的,不是靜止的)
雖然國畫有了素描之後,看似塑造了空間立體感,然而,這也束縛了筆墨線條的靈動性,從而畫面沒有了張力,本身筆墨就不如色彩,色彩是天生就可以構造形狀的,筆墨始終都只是充當線條,空間造型對於國畫藝術,就好比一座牢籠,沒有組合形狀能力的筆墨,在素描空間之中,就好比一潭死水,怎能氣韻生動呢?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壯觀,還是瀑布底下的一潭死水好看呢?國畫的“寫意”要的就是不被任何空間束縛的“瀑布效果”。
-
4 # 樂在水墨
國畫要發展創新,必須吸收西方的素描創形能力和色彩能力。做到融合天衣無縫,新國畫區別於傳統,又區別於西方,是新畫種。
-
5 # 黃智637
國畫藝術注重“寫意”,現在增添了素描,這不是弄巧成拙,而是作為鍛鍊繪畫基本功的手斷,有必要進行素描的練習和訓練。此類問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以前就有人提出相類似的問題,引起有些人的爭論,透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國畫結合素描進行國畫藝術創作很有必要。
一、國畫 以毛筆、墨、國畫原料、宣紙和絹帛為工具材料,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畫種。國畫再現客觀物件與表現主觀情感上,講究“寫意”、“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以簡潔的構圖與形象調動欣賞者情趣的聯想,獲得詩情畫意的審美理想。
二、素描是繪畫的基礎,是繪畫的輪廓結構。主要以單色線條塊面來表現物象的繪畫形式。初學繪畫的人一定要先學素描,素描畫得好,繪畫自然畫得好。素描造型藝術的基本功,以鍛鍊和表達物象的形體、結構、明暗關係為目的。
三、素描雖然是西方油畫創作的基礎,而用在國畫創作上也是行之有效不可缺少的手段。國畫藝術創作應用素描,對於初學國畫的人來說是訓練的基本功之一,可作為習作,或作為創作起稿。素描是中西繪畫相結合成功的創舉,是填補國畫藝術創作的不足之處,是為國畫藝術錦上添花。
-
6 # 秋水詩畫
謝邀!喜愛傳統的中國畫藝術朋友,一起聊聊,有關傳統的中國畫話題,相對西化,甚至是全盤西化的所謂“中國畫”,(用中國藝術教育西化說法,是用油畫筆和技法,以西方文化觀念和藝術審美標準,作為衡量和評判中國畫的唯一的標準,進行的創新的新中國畫)在此不作討論。問題提出國畫藝術注重“寫意”,現在增添“素描”,怎麼樣認識和理解這種藝術現象的問題,這個問題很讓人有些不好理解,是不是受到中國藝術院校的西化教育,或者是受到西化的藝術機構展覽“眼球效應”當代藝術作品影響,上溯民國時期以來中國藝術西化教育的結果和影響,尤其是當下隨著以齊白石先生為代表的中國傳統中國畫藝術大師和以潘天壽先生為代表教育前輩漸漸的離世,藝術教育走進真正的全盤西化的根源和影響?!不知中西文化藝術體系真正的差異性和民族文化藝術特色所在,這樣,藝術思想概念和專業術語的混亂和誤解,都是會如此的認識和理解,再鑑賞和品評中國畫,可想而知,會讓華人面對喜愛的自己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出現怎麼樣困惑和迷茫?就會提出問題上出現藝術思想概念和專業術語混亂,不扯太遠,再回到問題上談談,從傳統的中國畫,結合近現代中西文化藝術交流和借鑑角度,搞清楚傳統的中國畫,隨著近現代藝術變化和創新,進行新時代的新傳統開拓和發展說說,傳統的中國畫,從創作色彩和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角度,有水墨和設色畫兩個並行發展方向,其中設色畫有淺絳、青綠(包括大青綠和小青綠)、金碧等,另外從創作表現方法和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角度,又有工筆和意筆兩個並行發展方向,至於寫實和寫意,相對於西洋畫的中國畫,不存在西洋畫傳統的真正寫實,也是中國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特色的間接寫意,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觀念,注重意、意象、意境和寫意,更注重畫品、格局和境界,說到素描,上溯明代利瑪竇為了傳教,向中國宮廷進貢西洋畫,到清代真正走進中國宮廷畫院的郎士寧結合中國畫傳統審美的創新和影響,再到徐悲鴻先生引進西方傳統繪畫寫實的現實主義藝術教育,還有林風眠受西方現代藝術思潮影響,引進現代主義流派藝術教育,其中影響最大是徐悲鴻先生提出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的教育觀點,我們先理解徐悲鴻先生追求藝術救國理想和愛國情懷,透過借鑑西方藝術,取長補短的藝術探索,但是傳統的中國畫,不侷限於客觀物件,不是對景象的直接描繪,而且作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家,從主觀上對創作客體的客觀物件進行意化的意匠過程,也就是藝術家自身的情感和文化藝術思想觀念、審美追求,藉助客觀物件的載體,表現中國畫家的個性化的寫意,表現是中國畫家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追求,所以經常出現提出中國畫象不象和對中國畫題材所謂重複不是創新創作等代表性的論據,爭議和誤解傳統的中國畫的藝術現象,例如華人和中國畫家喜愛的“四君子”“歲寒三友”題材,不同的中國畫家的文化藝術修養和人生感悟、生活體驗不同,以及藝術理想,審美追求和藝術技法不同,雖然是同一題材,但是創作作品,藝術風格、審美追求和思想感情也會不同,只有真正的清楚和明白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畫傳統的華人,會真正的認識和理解其中的不同變化和文化情感內涵,那是華人傳統文化精神、生活情趣意味和藝術探索的載體,和人生過程中的精神寄寓、人品榜樣和修行思考覺悟,從中國畫專業角度,學習些中國畫的傳統文化藝術思想理論,不僅僅是傳統的筆墨技法,也就會越來越欣賞和理解傳統的中國畫,和中國文人藝術家創造中國畫發展歷程中的文人畫主流的藝術現象,再說傳統的中國畫有白描和相對沒骨的創作技法,是線描造形,以意寫形,追求藝術傳神和氣韻生動,是藝術的減法,而不是素描造型,追求比例、結構和光影,是藝術的加法,目前已經發現文獻史料,早在漢代《淮南子》,就已經提出“謹毛失貌”的藝術觀點(“尋常之外,畫者謹毛而失貌”《淮南子•說林訓》)和對“君形”的藝術思考(“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悅;規孟賁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淮南子•說山訓》),到晉代顧楷之直接提出傳神論和追求神似的藝術探索,從歷史客觀談到民國時期的中國文人藝術家,可以說有所學貫中西,對傳統的中華文化和中國畫有所學習和傳承,而當代中國的追求和炒作西化創新,甚至是全盤西化賣點的,卻有多少真正的學貫中西,狂叫創新口號,直接照搬和剽竊西方藝術體系的創新藝術形式,甚至是藝術作品直接換作者簽名,如果是僅僅混口飯吃,也是應該理解,但是自以為是代表中國畫創新發展的所謂的領軍人物和西方資本炒作的國際藝術大師,什麼中國的某某某某西方藝術大師和中國的某某西方藝術主義流派的藝術歷史笑話,只是缺少對自己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學習和了解,更是沒有文化自信和文化侏儒甚至是洋奴化的醜化中國文化藝術的“創新”表現,追求所謂全盤西化結果,是想以西方傳統文化和西洋畫(主要是油畫)傳統,替代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畫傳統,成為西方文化的亞種和藝術支流,也就是中國現代當代藝術出現以西方藝術資本改寫中國藝術發展方向和書寫中國當代藝術史的夢想,其實是在文化藝術領域,西方國家藉助炒作渴望西方藝術沙龍認可和賞臉的中國西化藝術家,爭奪世界文化話語權和藝術市場的主導權的佈局而已,隨著西方資本從中國文化藝術市場的漸漸的退出炒作,回顧民國時期學習西方的藝術救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出現的全盤西化新思潮和美華人羅伯特創造798藝術工廠的藝術現象,當代的我們華人,特別是中國藝術家,特別是傳統的中畫家,首先面對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藝術傳統的傳承人,還是傳承西方傳統文化和藝術傳統的傳承人的文化立場的選擇,就說這此,僅僅是個人的觀點和見解,歡迎你不同的觀點和見解交流!謝謝你關注於秋水工作室!在此,為了認識和理解傳統的中國畫,從傳統的中國畫發展史角度,以代代的代表性中國畫家的代表作,舉例說明中國宋代武宗元的白描寫實作品《朝元仙仗圖》、宋代梁楷的寫意作品《潑墨仙人圖》和當代徐悲鴻先生的借鑑西化作品《李印泉先生造象圖》,進行中國畫藝術學習和鑑賞的對比,可以發現其中的藝術差異性和探索變化、藝術審美追求不同,從而希望我們一起學習,互相交流,可以促進對傳統中國畫的學習、交流和發展,有所作為,有所貢獻。(附:中國宋代武宗元的中國畫作品《朝元仙仗圖》(區域性)、宋代梁楷的中國畫作品《潑墨仙人圖》、當代徐悲鴻的中國畫作品《李印泉先生造象圖》)
-
7 # 水墨畫家陳莊
一說國畫,一說國畫裡的造型素描,社會上有反對的聲音,還不少。我是個從事國畫創作多年的人,以我的感受,國畫增加素描基礎教學,創作中有意識地引用素描的黑白灰空間關係,可以讓物體更堅實,更有立體感。素描的好處,解決了國畫裡的光影效果,人人稱頌李可染先生為國畫大師,卻不知可染大師學有紮實的素描功底,其山水畫裡的一抹光亮來自素描。
藝術當隨時代,國畫在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也是不停地借鑑,不停地吸收新的內容,當代,國畫吸收素描的優點,何嘗不可?
當然,事物總有利弊。素描增加了國畫的體積感、光影感,但一味地在國畫裡畫“素描”,現在這種現象很多,特別是人物畫,一味地在國畫裡畫“素描”,國畫不倫不類,失去了中國畫應有的“寫意”精神,好多畫家現在倡導國畫迴歸寫意,也就是這個道理。
不能否定,素描進入國畫一百年,改變了國畫的面貌,增加了國畫的內容,讓國畫得到較大發展,我支援國畫裡造型素描,反對丟失國畫的寫意。
-
8 # 王喜英11
科班出生的人能不摻入西洋之法嗎?民間的也上不了桌面(沒文憑),再過幾年或幾十年,中國傳統的東西恐怕都要失傳。
-
9 # 1522098879
素描是指以單色的線條或調子塑造表現客觀物件的一種繪畫技法,它是造型藝術及繪畫的基礎與基本工,素描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稱為"白描是用毛筆與墨創作的純線條的繪畫,他傳入中國近百年,經過大師們不斷探索,努力將它的技法融於中國畫中,把國畫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回覆列表
關於素描對國畫藝術的影響,我覺得不是弄巧成拙。
素描對國畫的影響,曾經也引起過爭論,大家知道的應該從陳丹青開始,因為言辭比較激烈,又有一定名氣,自然關注的就多,他的觀點:不要相信“素描是基礎“這句話,這句話是錯的。我算是看了世界各國的藝術,素描絕對不是基礎。
埃及人、印度人幾千年前就可以把人和萬物畫得很像很像,像得一塌糊塗,完全沒有素描這件事。一定要解開這件事情,不然中國畫沒有前途。中國畫的沒落就從素描教學開始。
但同時他也對中國水墨畫非常有信心,比如他說:畢加索過時了,齊白石沒過時!水墨畫是全世界最好的畫!所以說只是表達他的一種觀點,只是更犀利而已。
而現在比較火的超寫實畫家冷軍就不這樣認為,他認為:“畫面有構圖、有造型、有筆墨就構成了‘盡精微、致廣大’的道的特徵,文以載道的追求即完成。”他強調素描根本不會阻礙中國畫發展,相反,書法練習的缺失,卻是目前中國畫的最大短板。而冷軍一開始學的卻是國畫,現在也不斷的在畫國畫。
他們都是名人,說話分量比較大,而且有意思的是,他們與國畫已經西方都很有趣的淵源。而對於我們不是有名的人來說,只能從自己親身經歷來說說,為什麼素描對於國畫並沒有弄巧成拙。
首先,國畫分寫意,工筆,半工半寫,對於中國工筆來說,也比較寫實,但肯定與西方的寫實不同,也是要“寫意”是“境由心生”,素描對此應該是有幫助的,至少素描是練了手,練了抓形等等。
可能爭議最大的還是對國畫寫意的影響,首先說對國畫寫意的影響,是書法,大家都知道,中國寫意發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從草書甚至狂草而來,當然也有心,禪學說,文人的影響,所以寫意畫的好壞,應該與創造者的書法水平,以及中國文化的修養更密切。
素描只是一種學習繪畫的技術,學與不學的影響不會有直接的關係,或者說不是根本的關係,就比如徐悲鴻也學了素描,但他的馬也很“寫意”,甚至成了一種中國畫在世界的代表性作品。更談不上弄巧成拙的問題了。
現在學美術的學生,都從素描開始,倒覺得沒有什麼不好,就像現在學音樂的,都要考鋼琴,但以後並不一定都專業是鋼琴,也可能是嗩吶呢。學美術的學了素描,只是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當選定了自己的興趣,最後的專業,完全可以再按照所學藝術形式的規律,進行有效的有目的強化,所以說寫意的學過素描,並不是弄巧成拙,只是寫意的真諦和需要的修養學不學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