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搜了農業認養模式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如今走到大學校園,或者公園,以及一些網紅旅遊勝地,總是能夠看到一些身著漢服的小姐姐或小哥哥們。

    與此同時,在抖音上,也經常能看到一些網紅身著漢服唱歌或跳舞的短影片。驀然發現,漢服在今年正在成為一種流行文化風潮。

    那麼,漢服為何流行?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呢?東樓不妨來解讀一下:

    漢服流行的三個原因

    分析來看,漢服現在之所以現在越來越流行,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漢服文化愛好者的堅持推廣。

    首先,漢服文化的流行起源於本世紀初,當時網友們以論壇和百度貼吧為陣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漢服文化運動。

    起初只是一些愛好漢服的網友透過論壇交流,並在線下透過身著漢服祭祀民族英雄,舉辦禮儀活動等這樣的形式來舉辦活動引起人們對於漢服文化的關注。

    但在2010年之後,隨著百度貼吧漢服吧的開通,熱愛漢服文化的網友開始將陣地紮根在漢服吧,不過吧友的增長速度並不快。從2011年到2019年,漢服吧的吧友平均以一年10萬人的規模增長。截止到目前,漢服吧的關注人數達到近一百萬。

    這些漢服愛好者不僅僅在線上建立了一個個的小圈子,甚至還在2013年成立了中國漢服文化推廣協會。

    也許正是這些漢服愛好者的堅持,以及持續不斷的對漢服文化的推廣,終於在今天量變引起質變,漢服終於有了走出小眾圈子的趨勢。

    第二,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的助推流行。

    不過,直到2010年前,這只是熱愛漢服文化的小圈子的活動。但是,隨著短影片平臺的崛起,熱愛漢服的網友又多了一個尋找同好的陣地。在抖音搜尋漢服,相關的話題影片累計播放超過110億次。而我關注的抖音的網紅當中,在我的印象裡,幾乎個個都穿過漢服。

    顯而易見,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漢服文化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潮流。不難看出,從論壇到貼吧,再到抖音,社交媒體嬗變不斷助推漢服文化從小眾向大眾滲透。

    第三,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引導。

    近些年來,政府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為此,國務院辦公廳甚至還在專門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其中就提到,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並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更為堅實,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顯然,漢服作為漢民族傳統服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也是中華禮儀文化的一部分,自然成為被弘揚的物件之一。特別是近些年來,各地政府都有支援舉辦各種各樣漢服文化節和漢服文化周等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漢服文化逐漸走出小眾圈子,逐步走向大眾流行。

    漢服流行的深層次原因到底是什麼?

    當然,漢服在年輕一代當中的流行並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背後可能還有更多的寓意。

    首先是,青年一代審美的變化。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年輕人更多的關注港臺的時尚潮流,年輕人喜歡的是港臺風,人們喜歡的模仿香港四大天王的穿著,而到了2000年左右,國內最為流行的服飾文化應該是哈韓或哈日風,男生以寬大休閒,式樣前衛為宜;女生則應穿著合身包體並鮮明搶眼,也可多用黑白二色。鞋子要比實際尺寸大一號的為“酷”。

    從港臺風到哈韓日,再到關注包括民族服飾在內的傳統文化,體現了青年一代審美觀的顯著變化。

    其次是,華人文化自信的迴歸。

    如果說,10年前身著漢服上街還會被人看作是“奇裝異服”,那麼現在身著漢服更多的將會更多的投來欣賞的目光。

    比如在抖音上,網紅兔子牙的古裝就深受網友喜愛,粉絲們更是建議其多穿穿漢服古裝。而且還可以看到,在過節的時候,更多的年輕父母開始給自己的孩子穿上漢服過節。

    這種從年輕人向中年人傳導的文化現象,其實背後正體現了華人對自身傳統文化的自信。

    總體來看,漢服在近幾年的流行其實並不偶然。一方面是漢服圈子透過抖音等新媒體傳播呈現了擴大化,另一方面年輕一代審美的變化,最重要的還是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鼓勵,使得華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一定的文化自信,而不再是崇洋媚外。當然,這背後其實是國家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綜合國力的提升之後所帶來的民族自信。

  • 2 # 江夢原創5910190313

    當下“漢服熱”愈發升溫,在各城市大街小巷尤其是熱門旅遊景點,越來越多人穿漢服出行、旅遊、拍照。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當下“漢服熱”愈發升溫,在各城市大街小巷尤其是熱門景點,越來越多人穿漢服出行。有人因漢服外觀好看而對其著迷,也有人熱衷於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

    古式茶盞、梳妝鏡、棋盤、琵琶等錯落擺放,燈籠散發出昏黃燈光,身穿漢服的女子坐於其中,或用扇子半遮面,或手抱琵琶,在各場景中拍照。記者16日在“95後”女孩解明麗的漢服體驗館看到,她為顧客化妝、定造型後,顧客正在其漢服體驗館內自助拍照。顧客群體中有大學生,也有在國外工作歸來的紋身師,在社交平臺上刷屏的漢服展示吸引了她們的注意,“因為覺得漢服好看,想看自己穿漢服是什麼模樣。”

    “有人認為穿漢服能更好激發民族情懷,有人熱衷於漢服文化,也有人只是單純覺得漢服好看。”濟南大學美術學院服裝系主任鮑懷敏分析人們喜歡漢服的原因時說,漢服不僅是衣服,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它承載著民族文化,是文化復興的一部分。“我們有美好的意願希望它能恢復,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但這是文化選擇,不是必然認同。”鮑懷敏研究漢服文化十餘載,現在更多地進行傳統服飾文化學術方面的探索。

    據鮑懷敏介紹,漢服大致形成於“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時,其主流形制是“交領右衽、隱扣繫帶”。直至明代,漢服一直是主流服飾。清朝實行滿族服制、剃髮易服等規定。後又因引進西方文化等原因,漢服文化出現斷層,後續也沒有被恢復。漢服逐漸被淡忘。進入21世紀後,因中國與其他國家有了更多交流、古裝劇展現漢服等傳統服飾等原因,民眾開始反思和注意到,漢族有自己的民族服裝,且漢服極其輝煌燦爛。直至現在,漢服已成為服裝行業中的一個產業,其產業鏈(包括面料、配飾、輔料等)在不斷豐富完善。

    “當前,漢服在年輕人中的發展呈‘爆炸式’。年輕人更熱情、積極、努力、影響力更大。任何事物的發展有年輕人參與才有生命力。”鮑懷敏說,十幾年前,漢服剛開始復興時,關注漢服的人的年齡大都集中於三十至四十歲左右。

    如鮑懷敏所說,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漢服文化。解明麗介紹說,她加入的濟南漢服交流群現有成員800餘人,濟南“漢服圈”預計共有幾千人,且人數在不斷增加。其年齡大多分佈於13歲—25歲。他們經常組織成員穿漢服去濟南趵突泉、大明湖等地出行、拍照。

    崔英傑所在的山東大學季棠漢服社於2013年成立,該社團透過舉辦漢服知識科普講堂,外拍活動,與射藝、插花等其他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拓展活動等,將漢服文化推介給更多人。

    “漢服的受關注度、影響力越來越大。”談及其中原因時,鮑懷敏說,更多專業人士介入,對漢服行業的發展有良好的促動作用;民眾的民族自信心不斷增強,越來越重視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的復興,也推動著漢服發展。

    解明麗認為,各種新媒體平臺對宣傳漢服文化也有一定促進作用,現在,很多“00後”“10後”透過新媒體平臺瞭解漢服,將來必將會把漢服推向更好的發展道路。她認為,“90後”現在做的是科普工作,讓更多人知道漢服的存在。“00”後可能會把漢服帶入生活,讓它成為現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不希望漢服圈成為一個封閉的‘圈子’,而希望它開散出去,更多人都能接受漢服文化。”解明麗希望更多人看到、並喜歡漢服,不敢穿、不好意思穿的人敢於穿漢服出行,讓漢服融入日常生活。

    “當越來越多的人瞭解漢服後,中國可以專門設定一個節日,大家都穿上各自的民族服飾出行,任何人都不會受人非議。”解明麗暢想說,老人過壽、小孩及笄、成人禮、畢業典禮、端午節、七夕節等特殊的時間點、節假日,民眾都可以穿上漢服慶祝,這種體驗會更有儀式感。

  • 3 # 派小小星

    發揚我中國傳統服裝 當代人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中國文化越來越走向國際化 穿漢服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肯定

  • 4 # 杭州運河花驛民宿

    我也是一名漢服愛好者,分享一下我對穿著漢服的感受:1.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款式,化一點兒彩妝色彩要比平日略重一些。2.髮型就不用插簪帶花兒的,長髮用髮帶簡單綁起即可。3.穿一雙合適的布鞋(穿漢服為的是體現中華女性婉約的美感,如果穿運動鞋、高跟鞋露出腳後,和諧的美感就會大打折扣了。)4.穿上漢服後,你就成了漢服飾文化的傳播者,這時就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儀容儀表了,要不然就會招來各種嫌棄的目光了。5.漢服不能隨便亂穿亂搭,穿之前最好做一些攻略以免鬧出笑話。6.穿漢服不適合騎腳踏車、爬山等運動,夏天一定要多注意避暑。7.下面介紹幾處杭州適合拍照的地方1.西湖景區(87路公交車拍攝路線):長橋一蘇堤一太子灣公園一滿覺隴一楊梅嶺下至九溪十八澗一黃泥嶺茅家埠一植物園(這條公交路線穿越整個西湖景區,一路景色都很美!)2.杭州京杭運河拍攝路線(乘京杭運河水上巴士):賣魚橋下(遊覽大兜路歷史街區)一拱宸橋下(遊覽橋西曆史街區)一最後步行至小河直街歷史保護街區#杭州爆料# #漢服# #地道民宿# #旅遊# #美食#

  • 5 # misimi5028

    漢服用作表演,工作時穿不適應。這個時代五化八門,穿什麼諶至不穿的都有。不過一個思想健康者怎樣穿戴不失態應該很清楚。

  • 6 # 平凡的阿建

    上次在悟空問答裡面關於漢服的一下個人觀點遭到了部分漢服愛好者的一致評判,心感無奈。我也是一個對於中國古典文化非常喜歡的一個人,而漢服是這個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漢服能夠重新走進大家的視野,必須要感謝那些漢服文化愛好者和推廣漢服文化的個人和團隊。

    資料記載:中國又稱『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中華天朝重衣冠禮儀。而衣冠、禮儀往往用來代指文明,漢服是禮儀的載體。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 華夏皆謂中國,而謂之華夏者,夏,大也。言有禮儀之大,有文章之華也。

    而漢服起源於黃帝, 定型於商周, 中斷於清初。漢服在製作工藝和顏色上都是十分考究的。漢服的正式顏色以五行為主,即青赤黃白黑. 五行,即陰陽五種執行狀態. 任何事物都有陰陽特性.

    (1)東方--青色--木---少陽--酸-----肝--春

    (2)南方--赤色---火---太陽--苦---心---夏

    (3)中央---黃色---土---中和---甘--脾(胃)--中

    (4)西方---白色---金---少陰---辛--肺--秋

    (5)北方----黑色---水---太陰---鹹---腎--冬五行是正色,

    其他都是偏色,不正式.

    作為一個影視工作者對於漢服文化也是進行了一些研究,本身漢服文化能夠興起是件好事,但是大家還是應該對於漢服文化要有一點點了解,很多的俊男美女逐漸地的把漢服作為常服穿戴上街,也會博得很高的回頭率。但是我發現大家穿的所謂的漢服其實基本上是現代改良過的漢服。與歷史無太大關聯性了。既然是一個歷史文化的產物那麼我們如果是站在推廣漢服文化的基礎上去穿戴和展示的話還是要追尋一下歷史。有很多漢服都是朝代都不分的,有時候會出現一件衣服上有幾個朝代的影子,並且為了美觀還會加入現代元素。

    現在很多小姐姐們穿著漢服上街確實很漂亮,首先取決於胚子長的好,再加上衣服是現代精心改良的,就更加漂亮了!

  • 7 # 徵哥哥視覺

    至於漢服究竟從什麼時候火的,這個還真的不好說,具體時間無法確定。漢服迴歸視野應該在十來年前吧,或許和一些古裝戲有關。因為那裡的人物幾乎都是穿漢服的,透過這些影視劇的傳播,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漢服的魅力,最終迴歸到了大眾生活中。因此,影視劇對於傳承漢服文化,應該是功不可沒。

    那麼,現在的漢服是不是真的火了?我看未必,我感覺現在還只能是一種起步階段,因為現在穿漢服的還只侷限於一些時尚女孩,其他年齡的人很少有穿的。我相信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會越來越受歡迎,越來越會被更多的人接受,等到人人都可以穿漢服的時候,那才真是火。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小姐姐喜歡漢服呢?我認為首先是現在的小姐姐愛時尚愛追風,很多流行的服飾都是他們先試水的,他們大方活潑,敢於表現自己,不像其他人顧慮太多。其次是漢服能更好地表現出身材的曲線美,這給了小姐姐愛美更愛展示美的機會。

  • 8 # 領略樊登

    近幾年小美女們穿起了漢服。漢服穿在身上。有一種飄逸的感覺。面料一般都是紗和絲質的。穿起來輕柔。

    對於穿漢服。我有幾點不同的看法。漢服穿起來確實挺好看。但要分誰穿!因為肥大。所以穿著舒服。但是肉多的人穿起來確實不太好看。尤其是個子又高又胖的。這樣說可能有好多小姐姐不喜歡聽。但是從視覺上確實不能給人以美感。

    又瘦又高的人。腰細腿長。穿漢服確實漂亮。但是寬大的袖子。肥大的裙襬。只能適合照相。

    先不說農村裡不能穿這種衣服。就是城裡也不是什麼場合都合適吧。最普通的一件事,吃飯,就特別的礙事!

    不過把它當成一種節日的盛裝。走在大街上,也確實是一道風景。

  • 9 # 易行者張軒寧

    漢服至今也達不到火的概念

    我記得我第一次接觸漢服的時間應該是2005至2006年的時候,那個時候也有一些群體研究漢服、穿著漢服、製作漢服,不過今天卻不知道那些曾經的學生是否堅持對漢服的執著,對漢服的熱愛,那個時候我記得他們跟說我希望漢服復興,希望周禮、漢文化得以傳承,回想下十多年前的事情,很多言語與畫面也都是歷歷在目。

    也許有些人認為漢服火了,認為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漢服了,其實我覺得並非如此,我覺得喜歡的人會去做文化,而不是作秀,現在一些短影片平臺,有多少是在給你傳播漢文化、漢服文化的呢?更多的不都是作秀嗎?在馬路上轉個圈,那把雨傘,穿個漢服,配個古風音樂來來段不倫不類的舞蹈,然後越來越多的人跟風、越來越多的人效仿,更多的情況下,我個人認為都是蹭熱度罷了。

    所以漢服並未火,只是漢服成為一種“風尚”但是是帶引號的風尚,問問那些發影片的人,什麼是漢服、漢服的制式與配飾都叫什麼,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幾人可以回答呢?無論漢服現在是否火、還是現在的跟風行為,對漢服而論也都是好事,畢竟有人開始傳播了,因為傳播,才會漸漸的形成其文化,才會有人願意研究、願意琢磨,願意真正的解讀漢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看書和閱讀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