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侃侃談談聊天
-
2 # 楊朱學派
先說秦國贏姓起源。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諮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皂遊。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
據《史記》記載,秦贏祖先乃顓頊帝后裔女修。女修後代大費時,被舜賜為贏姓。
需要言明。舜賜予大費為贏姓。而非贏氏。司馬遷書‘舜賜姓贏氏。’是因漢朝混淆了姓氏。司馬遷之時,姓與氏是同義詞。但先秦時代,姓與氏是不同的。姓是嫡出,氏是庶出。
以魯國為例,國君嫡出是姬姓,大夫季孫肥是庶出的姬姓季氏。鄙人祖先為姬尚父,鄙人是姬姓楊氏。周星馳是姬姓周氏,與我同宗。
然後,再解讀秦始皇是趙政,還是嬴政。
《史記·秦始皇本紀》開篇有曰: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前文有言,先秦時代姓與氏是不同的。秦國嫡出是嬴姓。庶出是嬴姓趙氏。秦始皇與父親異人都屬於秦國的庶出別枝。父親名曰趙異人,秦始皇名曰趙政。庶出別枝的趙氏,在血統上只能做大夫,沒有資格繼承君主之位。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有子二十餘人。安國君有所甚愛姬,立以為正夫人,號曰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
呂不韋打通關係,讓趙異人拜見華陽夫人。為表示對母親的思念,痛哭流涕流,哭爹叫娘。因華陽夫人是楚人。異人改名為子楚。華陽夫人無子,晚年也不想孤獨終老。就認下了這個兒子。
秦昭襄王的名字從趙異人改為趙子楚。庶出的趙子楚成為嫡出後,又改名嬴子楚。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國君立為秦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此時,趙國把子楚的妻兒送還秦國。趙政這個庶出別枝,野雞變鳳凰。改名為嬴政。
趙政改名嬴政,從血統上,就有資格繼承大統。
秦王立一年,薨,諡為孝文王。太子子楚被立為秦王,是為莊襄王。莊襄王尊嫡母華陽為華陽太后,尊生母夏姬為夏太后。嬴政被立為太子。
故秦始皇既叫趙政,又叫嬴政(還叫呂政)。趙政是昔日庶出低賤之名,嬴政是今日嫡出高貴之名。
-
3 # 豹眼看歷史
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政,秦政。
嬴姓,想必大家都清楚,也好理解。為啥是趙氏呢?因為他爹是趙氏。這不是扯淡嗎?
還真不是,因為他爺爺是秦氏,他爹就只跟著他爺爺姓嬴,而沒有跟他爺爺是秦氏而是趙氏。
問題就來了,秦始皇他爹好好的秦氏不叫咋就成了趙氏呢?說來話長啊,說起來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秦始皇之父,秦莊襄王,又稱秦莊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後改名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因而得趙氏。
秦始皇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跟隨其父母歷盡磨難。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即位後立子楚為太子,趙國也護送子楚的夫人和兒子嬴政回到秦國。
以此,秦始皇出生在趙國,跟隨其父嬴姓,趙氏,就順理成章啦。
畢竟是嬴姓秦國的嫡系部隊,自然名正言順的也叫秦氏。
《史記•周穆王傳》記載,周穆王與西王母瑤池相會,東南部徐偃王造反,車伕造父駕車日行千里回到朝廷,及時發兵平定叛亂。造父居功至偉,被封趙城,車伕造父及其子孫遂稱趙氏,車伕造父是趙氏之始祖。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懈怠朝政,車伕造父之七世孫趙叔帶攜帶全家去周侍晉,世代經營遂成趙國王族。
嬴姓始祖伯益,治理朝政有功,舜帝賜伯益嬴姓。
伯益之後世裔孫至非子,受周孝王封為附庸國,續嬴祖祀,定居於秦地,史稱嬴秦,這是秦始皇曆代祖宗。。
車伕造父,其祖先也是伯益,車伕造父是伯益之九世孫,亦姓嬴。
車伕造父與秦始皇同祖同姓,而且都是因為趙城而得趙氏。
車伕造父得趙氏在前,史稱嬴趙;秦始皇得趙氏在後,史稱嬴秦,同為嬴姓趙氏,但取得趙氏問題上彼此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
-
4 # 閒雲去處
這樣說吧,秦始皇的稱呼,其實也不用多麼精確,“嬴政”都知道指的是誰,現在誰要叫一聲“趙政”,恐怕沒人會反應過來你在叫秦始皇吧。人教版歷史社會八年級上冊
中國姓氏眾多、源流各殊,演變經過又十分複雜,令人不易明白,簡單來說,秦國王室是嬴姓趙氏,按照春秋戰國時候的稱名習慣,稱字,姓名一起叫是很不禮貌的,所以史書上一般稱秦始皇為趙政。
《史記·楚世家》:“十六年,秦莊襄王卒,秦王趙政立。”《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其實司馬遷已經有些姓氏不分,但也很明確了秦始皇叫趙政而非嬴政。
當然,姓氏不分之後,一些古人著作裡漸漸有“嬴政”的稱呼。而在近代之後,很多通史著作把秦始皇稱為“嬴政”,包括很多史學大家,如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裡說“單憑嬴政個人願望,是不能做到中央集權的”,顧頡剛《秦始皇傳》開篇說:“秦始皇帝,姓贏,名政”,包括建國後的辭書和歷史教科書,也往往習慣於把秦始皇稱為“嬴政”。
還有一說,有所謂的“嬴姓十四氏”:徐氏、郯氏、莒氏、鍾離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蜚廉氏就是秦、趙)
在古代,尤其是周朝到秦朝的近一千年,嬴姓都是貴族姓氏;很多周朝諸侯國的國君姓氏是嬴;譬如安、益、秦、趙、郯、葛、黃、江、梁、徐、蕭等國,但嬴姓至宋朝已是少見的姓氏,《百家姓》已無嬴姓的排名。一部分的徐姓出自嬴姓。嬴姓後人大多已演變為廉、谷、鍾、梁、黃、費、徐、秦、許、江、趙、李、馬、葛、繆、鍾、譚、瞿、金、蘇、英、裴、鄺、曠等姓氏,現在嬴姓人已經很少見了
——以上來自維基百科。
-
5 # 江上孤舟
秦朝王族贏姓趙氏與趙國王族同姓,始皇應叫贏政還是趙政?贏姓的起源是怎樣的?
擁有建立統一大業功勞的秦始皇一直都是歷史上不可被人遺忘的存在,而這樣一位豐功偉績的帝王,其實後世對於他的議論也是比較多的,尤其是對於嬴政的姓氏問題。因為嬴政的姓氏並非“贏”,而是“趙”。可是翻閱史書卻一般稱他為嬴政,所以很多人會以為秦始皇就是贏氏後人,但實際上他屬於趙氏一脈,而之所以現在人們稱它為嬴政,主要還是和贏的起源有關。
究其根源,老祖宗對於姓氏的概念和我們現代人所遵循的習慣是不同的。原本姓和氏要分開來看,而現在我們將它們合二為一。遠古時代女性依靠姓來婚配,而男子依靠氏來定社會地位,所以從他們的姓和氏中就可以瞭解到此人的婚嫁和所處社會階級。
而秦始皇的贏姓就來源於伯益,後來伯益的後代出現了兩個分支,嬴政屬於其中惡來這一脈,因為後來這一族因功而在趙地有了封地,所以他們就開始用趙氏,到了秦始皇時期,依然沿用秦姓趙氏。所以從一點可以看出,嬴政的贏姓來源於宗族,而趙氏體現了這一脈後人的社會地位,所以才有了嬴姓趙氏這一現象。
從關於秦始皇姓氏的非議和議論中不難看出,其實對於古代人對於姓氏的概念要更為看重,而不像現代人對於姓氏的認知。但是無論秦始皇叫做嬴政還是趙政,都不影響他對於歷史的意義和所取得的功績。
-
6 # 歷史知事
秦始皇人紅是非多。
後人知道他的名字叫政,沒法改,於是給他加姓氏加了好幾種,有人叫他“趙政”,因為他媽是趙華人,有人叫他“呂政”,因為他爸有可能是呂不韋;更多人叫他“嬴政”,因為沒有好好唸書,是史盲。
1,秦始皇不能叫“趙政”。秦始皇被叫做“趙政”的原因大概有兩個:一個是秦國王族是嬴姓趙氏;另一個是秦始皇母親是趙華人,秦始皇生於趙國、長於趙國。
秦國王族不是嬴姓趙氏,只不過是嬴姓趙氏的出五服的親戚。
秦趙兩國共同的祖先是飛廉。飛廉是武王伐紂時期的劉翔劉易斯,跑的很快。飛廉和兒子惡來都是商朝大將,惡來被周軍打死,飛廉跑掉了,又有了另一個兒子季勝。
惡來的五世孫秦非子因為善於養馬被封在了秦地,形成了秦國。
季勝的二世孫子造父,善於開車造車,被封在了趙城,形成了春秋時晉國的卿大夫趙氏和戰國的趙國。
秦國的祖先秦非子,趙國的祖先造父,都是嬴姓,但一個是秦氏,另一個是趙氏。兩家基本沒有來往。
在秦國的世系中,秦非子、秦仲、秦侯,從來沒有一個人被叫做“趙某”。所以,秦始皇不應該叫趙政。
秦始皇生於趙國就是趙氏?更是無稽之談。
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公主或者趙國歌姬(史記裡的矛盾說法),反正呂不韋和子楚到秦國後就沒管他們。秦始皇9歲才從趙國到達秦國。
從出生地主義說,秦始皇是一個趙華人,可是從血統上來說,秦始皇毫無疑問是子楚的長子。
當然,最有可能讓秦始皇成為“趙政”的原因是,再趙國為了避免被暗殺或迫害,趙太后讓秦始皇自稱“趙政”。
但是,一旦到了秦國,秦始皇的戶口本必須改一改了,要不然秦國的王位,和他就沒關係了。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在這一段歷史記載中,呂不韋娶了趙姬,然後讓趙姬懷孕。自出見到趙姬,向呂不韋求親,呂不韋一開始很生氣,後來決定把趙姬送給子楚,後來就有了秦始皇。
從懷孕時間看,“至大期時,生子政”,秦始皇是足月生的,不是小產,說明“奉子成婚”的事情並不成立。
再者說,子楚也不傻,便宜老爸不是那麼好當的,更何況自己還有一個世界第一強國秦國需要繼承,這件事更不能馬虎了。如果子楚懷疑秦始皇血統問題,可以直接廢黜他的繼承權,因為秦國基本沒有嫡長子繼承製那些勞什子東西。
3,秦始皇不能叫“嬴政”,只能叫“秦政”。很多影視劇中,把秦始皇叫做“嬴政”,這種思想指導下,屈原被叫做了“羋原”,嚴君疾被叫做了“嬴疾”,周武王被叫做了“姬發”。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下去,至聖先師孔丘應該叫“子丘”,端午節創始人伍子胥應該叫“羋員(音同雲)”,紙上談兵趙括也應該叫“嬴括”,戰神白起也應該叫“羋起”。
非要把母系氏族時期遺留下來的姓,放在春秋戰國的男子身上,即使現代人看起來,都傻得冒泡。
在春秋戰國時期,普遍的習慣是男子以“氏”放在名字前面,女子以“姓”放在名字後面。“氏”在先秦人那裡有明貴賤的功能,直接標榜著這個人的家室和權勢。
第一種,來自於封地地名、封國國名。比如我們前面說的秦非子開創的秦氏,造父開創的趙氏,當然還有造父幫助下滅掉的徐堰王,都是嬴姓的分支。白起來自於伍子胥救下的楚國王孫
第二種,來自於祖上的尊號、職位。白起祖上是王孫勝,來自於伍子胥救下的楚國太子建的兒子。王孫勝後來分封在白地,稱為白公勝。白公勝的後人中除了白起,還有白居易,這是白居易自己說的。我們常見的王姓,其實就來自於王孫這個氏;還有公孫、叔孫等都是相同原理。比如王姓始祖是王子喬,此人是周王的兒子,名字叫喬。
第三種,來自於祖上的職業。祖上是鐵匠,就姓鐵;祖上是樂師,就姓師。這種以職業為氏的專業技術人群,後來把這些氏都變成了姓。
第四種,來自於祖上的名字。有個生僻的姓,老姓,他們自稱是老子後人,老子字老聃。孔子的六世祖叫孔父嘉,被在宋國被搶了老婆又被追殺,逃到了魯國。
結論是,秦始皇,稱帝后叫秦始皇,稱帝前叫秦王政,繼承王位前叫王子政。秦始皇的一生,都能叫秦政!
-
7 # 謀士說
如果某人穿越到秦朝,跑到鬧市直接大叫“嬴政”或者“趙政”,帥不過五秒,絕對被五花大綁。按照《秦律》直呼秦始皇的姓名犯了侵犯皇帝尊嚴,按照律法死罪。比如以前秦始皇到會稽出遊,渡過浙江,項梁與項羽去圍觀,項羽說:“我可以取而代之!”項梁急忙捂住項羽的嘴巴說:“不要妄言,會被滅族!”還好當時,項羽只是嘀咕了幾句,要是被官府聽見,項羽一家人都逃不掉。
言歸正傳,其實古代男子常常稱氏,女子常常稱姓。如果,真要稱呼秦始皇的名字,只能稱呼趙政。《通志·氏族略》記載:“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古代同姓不婚,所以女子稱姓,如果男子見女性的姓與自己相同,就不能結婚。而男子稱氏,往往能體現自己的尊貴。在古代只有尊貴的人有氏,貧賤的人是沒有氏的。
顧炎武曾說:“氏一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姓的起源非常古老,且出於母系氏族,最古老的的姓氏往往帶有女字旁。比如嬴政的“嬴”就是來源於母系氏族。我們就不扯太遠,按照古代的叫法秦始皇該叫“趙政”,當姓氏合一過後,秦始皇就叫嬴政。也就是說,嬴政是現代人的叫法,在先秦姓氏是分開的,那個時候為了以示尊重,只能叫“趙政”。如果,我們穿越到先秦也是稱氏,而不是稱姓。稱姓,是漢朝以後的事情。
最後我們來說說,嬴政的祖先。嬴政的祖先,是顓頊帝的後代孫女,名叫女修。女修織布的時候,有一隻燕子掉落一顆蛋,女修把它吞食了,生下兒子,名叫大業。大業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兒,名叫女華。女華生下大費,大費輔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後,舜帝為表彰了禹的功勞。並把一個姓姚的美女嫁給了大費,賜他姓嬴。其實,趙國的祖先和秦國的祖先是一個人,只是兩兄弟去了不同的地方。在周穆王時期,一個叫造父的被分封在趙城,成為後來的趙國。造父的另外一個後代,住在犬丘,由於兒子多了不夠分,但是一個叫非子,的善於養馬,周孝王很欣賞他,於是將秦地分給了他,並又賜姓為“嬴”。所以,趙國和秦國都姓“嬴”而氏為“趙”。如果,按照現在的說法,只稱姓和名,那麼秦始皇就叫嬴政。漢朝時期,姓和氏以後合二為一,原來的氏已經演變成了姓,兩者沒有明顯的區分。漢朝以前稱氏不稱姓,按照古帶的稱呼秦始皇就叫趙政。大家認為秦始皇該按照那種來呢?
回覆列表
遠古時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誌。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溯嬴姓淵源,顓頊高陽氏之孫皋陶(八愷之庭堅),皋陶生於山西洪洞(一說曲阜),舜因而賜以嬴姓。
嬴姓趙氏始於西周造父,造父為皋陶的十世孫。據《史記》載:“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
此為百度百科內容,網上還有更加詳細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