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手入白刀

    從幾個方面對比中國三國、日本戰國,你就不會再對那種調侃當真,否則無異夜郎

    1、【傳播途徑】:三國是古人寫“三國演義”引發大家興趣的,史實成分也就四成。日本戰國是現代人引用“非官方史料”(各大名家族記載)借用很多“演義”的手法引發大家興趣的,史實大多考證模糊說三成就不錯了。由於日本沒有官方修史的習慣,沒法比較。

    2、【精彩程度】:古人的“演義筆法”必定不如現代人“融會貫通”。日本令制國分的足夠零碎,勢力數量遠超三國各路諸侯(漢十三州、一百一十郡國、一千一百二十三縣,一共也就那麼幾個知名勢力,對比60餘令制國大名、豪族、地頭之間爭霸背叛,精彩程度必然不如),演義起來當然更是精彩紛呈。

    3、【戰爭規模】:談到演義(物語)的文學創作,中國有83萬人馬詐稱百萬之眾,日本有幕府200萬大軍討伐楠木正成赤坂城。如果談史實,公元200年前後的戰爭規模VS公元1560年前後的戰爭規模,華人還好意思笑談村長械鬥?三足鼎立時,曹魏人口=蜀吳總和,三國加起來700萬人口(蜀國也就百萬規模)。壬辰倭亂日軍渡海侵朝出兵近20萬VS天朝陸上援軍4萬。更不必談三國時期漢民族內訌: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面對漢民族最危險、最頑強的敵人,容不得夜郎,笑談村長械鬥可以,聊的當真輕視日本,就距離下次抗戰不遠了。

    4、【國家破壞】:三國是漢民族內訌引發由盛轉衰(四世三公汝南袁家、弘農楊家,大名門汝南許家、穎陰荀家、穎陰陳家,其他公族、世族,中央太弱了),五胡亂華幾近亡國滅種;宋是天命太衰(失去馬產地、失去燕雲屏障),被輪流崛起的遊牧民族輪了,蒙元入主97年漢民族數字取名;明是又一次漢民族內訌(士紳優待導致百姓投獻土地加速兼併、美洲白銀通貨膨脹、小冰河期氣候)被韃清撿了便宜,268年剃髮、易服、圈地、文字獄、文化閹割。日本戰國由於封建分封制度,相比之下破壞性小得多,戰亂結束後立刻有實力外侵。全不像三國式的自我毀滅......

  • 2 # 容我漫溯

    談到日本戰國,不免想起我們十分熟知的一個人:聰明的一休。一休法名一休宗純,便是戰國開端時期北朝小松天皇的兒子。一休本人也經歷了戰國的一部分時期。

    日本是彈丸之地,但自古入口基數並不少。歷史上國內戰爭的規模和烈度自然不能與我天朝上國,而且我們自古及其擅長和喜好窩裡鬥(其實歷代戰爭中,政權和政治的原因只是社會矛盾激變的載體,戰爭並不是由政權更迭的需求導致的,事實恰恰相反)。

    據史書載,2000多年以前的戰國時期,諸侯國戰爭的規模就已經以十萬計,更不必說漢、唐以來的大規模戰爭了。

    有人拿後漢三國與日本戰國時期相比較。後漢三國距今1800餘年,從黃巾起義、諸侯混戰一直到三分天下,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鬥戰役和戰爭,萬人級別戰役有文字記載的便數不勝數。

    反過來看日本呢?日本戰國起於15世紀即14XX年中葉,到17世紀初德川幕府建立,歷150餘年。戰爭結束時日本人口是多少呢,大約1200萬人。

    中國三國時期的人口呢?約1000萬人,比東漢末年損耗人口4000萬,佔40%;元末混戰戰死人口150萬人;與日本戰國幾乎同一時期的明末混戰,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導致13000萬人死亡,1100萬人死於饑荒,清朝屠殺大約850萬人。觸目驚心吧?還喜歡你們的甄嬛和小燕子嗎?

    自然,所謂日本戰國只是不計其數的大名政權之間的爭鬥,戰爭烈度和頻率無法與同時期的明朝末年的混戰相比,只看實力最強的織田信長以2000人馬擊敗今川義元的40000人馬的輝煌戰績,日本戰國時期像樣子的戰役應該不會太上檔次,故此,不能單純對比同時期或按人口比例分析日本戰國的戰役規模。

  • 3 # 薩沙

    其實日本戰國很多時候戰爭規模很小,尤其是相鄰的大名之間爭奪利益。

    但戰國也有規模很大的戰爭,主要是實力強大的大名試圖統一全國,擊敗對手。

    我們一個個說。

    日本的大名是世襲制度。由於日本領土面積小,所以大名的領地並不大,大體上是以一個城池為單位,周邊一些農村而已。

    很多實力弱小的大名,用今天眼光來看,也就是中國的鄉長而已。

    這種大名往往會爆發戰爭,主要是爭奪各種利益。

    但是,他們的戰爭往往規模不大,甚至會出現一二百人對殺的情況。

    為啥?原因很多。

    一是大家沒必要死拼,兩敗俱傷,畢竟大名很多,不止你們兩個。你們互相拼光了,讓其他大名趁虛而入,把你們地盤都佔了。

    二是不能隨便驅使農民死拼。因為農民是大名的財產,同土地一樣。一旦農民都死了,誰來種地交稅?你如果把農民都編組起來作戰,就算打贏了戰鬥,農民死傷殆盡,你也是虧大了。

    三是臨近的大名多有姻親關係,也沒有把事情做絕,也算都是一家人。

    還有很多原因,所有很多時候大名之間戰爭都是豢養的職業武士參加,規模不大。

    甚至,還有那種一騎討,就是兩個武士單挑決勝負。

    但是,日本戰國也有很多規模的戰役,基本都是超級大名之間為了統一全國的決戰。

    其實日本人口並不算少。

    自古以來,除了蒙古以外沒有外敵,日本人口是比較穩定的。

    戰國時代日本人口是1500萬,就日本國土面積來說不錯了。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總人口也沒有1500萬。

    所以,大名出兵幾萬還是完全可行的。

    1560年桶狹間之戰,“東海道第一弓”今川義元的手下有著4.5萬人,信長軍2000人

    1575年長篠合戰,武田軍1.5萬人對陣織田德川聯軍3萬人

    1577年手取川之戰,上杉軍2萬餘人對陣信長軍5萬人

  • 4 # 亮仔學史

    先宣告一下,當年明月寫得《明朝那些事兒》我拜讀過兩遍,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確好看,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歷史也可以這麼有趣味通俗易懂的說出來,記得在萬曆援朝戰爭中,當年明月說,日本引以為傲的戰國時代也就是縣長打縣長,村與村之間的械鬥。

    不可否認,日本從15世紀進入到戰國時代,林林總總總共出現了66個國家,大名之間經常會為了利益而相互討伐,但國有大有小,人有多有少,大部分的戰鬥就如當年明月所說,規模不大,類似於村民之間的群毆。

    然而在中國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國有上百個,除了秦晉楚齊等大國之間的戰爭,誰又能說其他的小國之間的戰爭不是村民械鬥呢?

    其實,我想當年明月的意思並非是說日本因為人數少而顯得戰爭規模不大。他應該受到了明朝《皇明法傳錄》著作的影響,明朝人的書中極盡嘲諷日本乃是彈丸小國,整個國土面積不如大明的一個省,當然他們的戰鬥也就是縣長打縣長類似的規模了。

    然而,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國之間的戰鬥還是能拿的出手的。

    1560年,應川之亂中,上衫軍投入8.6萬。

    1575年,長篠合戰,織田、德川聯軍以10萬人戰勝2.5萬武田軍。

    1586年,豐臣秀吉在九州征伐中調動了10萬大軍。

    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北韓,總兵力達到31萬。

    豐臣秀吉死後,其部下分為東西兩軍,最後西軍以12.8萬戰勝東軍7.5萬,德川家康勝利,戰國結束。

    可以看出,日本的戰國時代並非只是當年明月所說的完全都是村民之間的械鬥,其戰爭規模放在中國也算是不大不小的戰爭。

    要不然當年日本侵略北韓,萬曆皇帝幾次從國內調兵,最終才艱難取勝,當時的日軍實力可見一斑。

    我們分析日本,並不是為了要讚揚日本,而是我們應當摒棄盲目自大的一貫作風,靜下心來仔細分析,這樣才能在今後的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

  • 5 # 潘不安講究史

    日本有國土面積37.8萬平方公里,如果直觀對比的話,在中國各省中可以排名第九,略小於排名第八的雲南39萬,遠大於第九位的廣西壯族自治區23.6萬。而戰國時期日本共分為66國,簡單平均一下,一國就是0.57萬平方公里,再以雲南為例,共有129個縣級行政單位。兩相對比一下,日本戰國時期平均一國相當於兩個縣,雖然和整個中國相比不算什麼,但也算是不小的割據勢力了。

    如果再直觀一點,武田信玄的甲斐面積是4465平方公里,大概相當於大半個上海吧;他的老對手上杉謙信的越後是1.2萬平方公里,和重慶差不多;而島津一族花三代時間統一的九州島是3.79萬平方公里,略大於臺灣的3.6萬。

    所以從面積上來看,嚴格來說應該是要大於縣,約在市級別的。其實中國春秋之前,各國之間僅從面積上來說,大部分也只是出於這個級別的,甚至還不如。

    當然戰爭最關鍵的是人,我們還要從人數看看是怎樣一個級別的。

    這方面我們就以大家最熟悉的日本戰國為例,這段時間是指從1467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德川幕府消滅豐臣氏的百多年。

    這期間日本人口到底有多少沒有太準確的說法,一般有1200萬,1500萬,1800萬的觀點。我認為這應該是由於戰爭的影響,導致不同時間段統計出現的較大差異。姑且採用歷史上比較客觀的看法,戰爭比較激烈的中期大概在1200萬~1500萬左右,到後期上升到2200萬,江戶時期人口暴漲到3000萬。

    這麼小的地方,如此大的人口密度是相當恐怖的,要知道這已經和中國戰國時期的人口接近了,東漢時期人口巔峰也不過6000萬,和日本戰國同時期的明代也是6000萬有餘。華人口過億還是從玉米番薯傳入中國一段時間後,清朝雍正年間開始的。

    當然中國古代和日本不同,因為有門閥政治的影響,不少豪族會有隱瞞人口以及不在戶籍的流民。但是日本為了為了獲得兵役和稅收,又是地方相對狹小,對戶籍的管理非常嚴密,流民人口相對少很多。

    再來看日本戰爭的規模:

    1467年—1477年,應仁之亂細川東軍動員16萬人,山名西軍動員11.6萬人。

    在1467年的三寶院之戰中,光西軍就投入兵力五萬,東軍無記載。

    1488年。加賀國一向宗教徒支援富樫泰高擊敗原守護富樫政親,泰高一方動員的兵力13萬。(但其中有大量一向宗信徒,所以真正兵力我認為有很大水分。)

    1546年,河越城之戰,上衫+足利+今川等聯軍8.5萬,北條氏守軍3000加援軍8000。

    1560年,著名的桶狹間之戰,織田信長突襲部隊2000人,今川義元4.5萬人。

    戰國這類的戰役還有很多,基本上都在數萬左右,就不多列了,直接跳到大結局。

    1600年,關原合戰,德川家康方面兵力約9萬,石田三成方面軍力約8萬。

    1615年,大坂夏之陣,德川軍16.5萬,豐臣軍5.5萬;冬之陣,德川軍20萬,豐臣軍12萬。

    當然這裡面肯定也是有水分的,比如戰國早期,日本兵農未曾分離,所以很多足輕平時為農,戰時拿起竹矛就是士兵了,另外一向宗常以人海戰術取勝,就如同黃巾之亂中的黃巾軍一樣,其中不乏大量老弱婦孺。

    但是從織田信長開始,發現了這種兵農合一戰鬥力低下的弱點,於中後期進行兵農分離,所以戰國後期兵力水分小了很多。

    而豐田秀才時期發動的侵朝“文祿慶長之役”,我們稱為“壬辰倭亂”,日本前後共計投入各類兵力40萬,恐怕早已經不是縣戰級別的。

    這種規模雖然不能和長平之戰、滅楚之戰動輒雙方投入百萬的滅國之戰相比。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大戰相比,如官渡之戰袁紹也只是十萬步兵加一萬騎兵;赤壁之戰曹軍約20萬,孫劉聯軍大約5萬;夷陵之戰,劉備軍四萬多加五溪蠻一萬,孫權軍約五萬,日本的規模也不算小了。

    其實這就和我們現在拍的抗日神劇一樣,過分的貶低對手,誇大自己,最後侮辱的是誰?如果說日本戰國是村與村械鬥,或者縣長打縣長,那中國是什麼?市長打市長嗎?最後其實還是打自己的臉。

    如果從白江口海戰算起,這個敵人和我們爭鬥了已經有1500年了,我們更應該重視並尊重他們,最後從現實層面上消滅他們。而不是精神上的意淫和輕視,更不能因為妄自尊大而再遭一次曾經的侮辱。

  • 6 # 樂樂呵呵挺開心

    大家都一樣,喜歡研究歷史的人大多數比較嚴肅,沒什麼趣味,而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又是以幽默、風趣、調侃著稱,所以他會被自以為嚴謹、尊重歷史的網友們扣上一頂不懂歷史,信口開河的帽子。他曾經說的“日本戰國時代的各國混戰其實就是縣長和縣長之間的戰爭”會遭到大家的口誅筆伐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個人認為單就這句話而言,並不存在太大的問題。當然,凡事要以事實說話,當年明月所說的縣當然指的是中國現代的縣,這個毋庸置疑,而比較的專案主要也是面積和人口這兩個方面,下面我就從這兩個方面來分析當年明月的觀點是否正確。

    日本從“應仁之亂”開始進入戰國時代,同時出現了大量的所謂大名,這些大名的領地和人口跟中國的縣一樣,有大有小。有些大名橫跨多個國,實力雄厚;有些則偏安一隅,連一國都不到。要想算出這些小國的面積和人口,我只能採用大體平均的方法來估算。

    首先,戰國時代的日本去掉北海道8.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明治維新之前這個地方屬於蠻荒之地,人煙稀少)大概剩下29.5萬平方公里,暫且估算為30萬平方公里。而當時大大小小的國家大概有66到68個,有些國家的面積實在太小,需要排除掉,那就算60個國家。30萬平方公里除以60,平均每個國家的面積大約是5000平方公里,比中國現代大多數縣級區劃稍大一點。實事求是的說,從面積上將日本戰國時期各國定為縣一級單位稍微有一點吃虧,但也說的過去。

    然後說人口,日本戰國時代初期有800萬到1000萬左右,中期有1200萬左右,末期有1700萬到2000萬左右。那我取一個平均數1400萬,除以60國,每個國家平均不到24萬人口。而當今中國一個縣級區劃的平均人口是50萬,所以說從人口角度將日本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視為一個縣級單位算是佔便宜了。

    根據以上資料對比,個人認為當年明月將日本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視為與中國“縣”等同的概念並無不妥。當然有網友會拿關原合戰、壬辰戰爭等日本戰國時期的大戰役來反駁,說什麼關原合戰集結了20萬人,比中國同時代明朝的好多戰役規模都要大。我希望網友們要明白一點,什麼是戰國時代?肯定是一堆小國混戰在一起才是戰國。而關原合戰也絕不是兩個大名之間的戰爭,它是各個大名之間的戰爭整合到一起以後的大戰役,按當年明月的說法就是“有A目的的縣長們聯合起來打因為B目的聚集在一起的縣長們”,說白了還是縣長和縣長之間的戰爭。

    我不是當年明月的粉絲,我個人認為雖然他這句話裡有調侃的成分,對當時的日本也有些歧視的態度,但縣長大戰這種比喻應該算是不貶不褒的類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棚茄子如何保花保果?大棚茄子如何連續開花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