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史資深宅

    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在垓下落下帷幕。不可一世的項羽,終被屢敗屢戰的劉邦聯軍擊潰。無奈之下,西楚霸王自刎烏江邊,一代英雄就此灰飛煙滅。

    面對這位悲情英雄,詩人杜牧揮毫寫下:“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李清照也感慨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不少人都認為,項羽如果重回江東,還是會有機會捲土重來的。

    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咱們還是用一首詩來回答,這首詩的作者是北宋文人王安石。

    《疊題烏江亭》全詩如下: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楚漢相爭的末期,丁壯苦軍旅,老弱疲轉漕,包括項羽、劉邦在內的所有人都渴望和平,這是沒人能改變的大勢。 大勢所趨下,楚漢相爭的雙方,無論是誰,只要在中原戰場上一敗塗地,都幾乎沒有再翻盤的機會了。

    其實,項羽烏江自刎後的歷史,也印證了王安石的觀點。

    因為假設項羽成功逃回江東,也只有兩種結果:迅速被剿滅,或俯首稱臣。這是高傲的項羽不能容忍的,所以他選擇在烏江自殺。

  • 2 # 柚子愛攝影

    可能!西楚霸王項羽文武雙全,戰敗後逃至烏江,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他最愛的虞姬已死,這可能也是他自刎烏江邊的原因之一!

  • 3 # 東方京川

    西楚霸王項羽無奈自刎烏江邊,當時到了烏江就是絕境,沒有條件根本過不了烏江,如果過了烏江,從新稱王,也許歷史會改寫。

  • 4 # 情聖不是禽聖

    大家好,我是給歷史加點鹽,很榮興能給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我認為項羽就算渡過了烏江,也不能東山再起,擊敗劉邦重新獲得江山。

    “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項羽,因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選擇自吻於烏江,給歷史留下了太多的遺憾與不甘。也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項羽要是渡過江東,能否東山再起呢?

    婉約派代表詩人李清照就有詩言:“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人稱“小李杜”的杜牧也寫詩來表達對項羽不肯渡烏江的惋惜,他說:“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我們從這些詩句中可以得知,李清照和杜牧都偏向項羽能夠東山再起的觀點。

    我卻不這麼認為,原因基於以下幾點:

    一、民心已失

    項羽帶領著僅剩的二十多個兄弟殺到烏江邊,遇到一位亭長。亭長只有一條船,只能帶項羽一個人過江。要是能讓這二十幾個人都渡江的話,事情還沒那麼糟糕,回去江東後還有人替自己講話,說自己這些人也是戰敗拼死逃回來的。

    如果只有項羽一個人回江東,江東的父老鄉親會怎麼想?我們兒子追逐你去打天下,現在我們兒子都死關了,結果只有你安然無恙地回來了?我估計江東的父老鄉親會對項羽嗤之以鼻,項羽不可能再有滅秦時那種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項羽戰敗後,天下大勢已定,基本不會再發生戰爭了。這對百姓而言是一個絕好的訊息,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渴望戰爭能早日結束過上安穩日子,如今戰爭終於要結束了又怎麼會繼續跟隨項羽去打戰呢?況且當時劉邦愛民如子的形象廣為流傳,老百姓更不會追逐項羽去打劉邦了。

    二、項羽的性格決定他只適合作將軍,不適合作皇帝。

    歷史上哪個能建立大業的人像項羽這樣優柔寡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李世民為了帝位“玄武門之變”殘殺兄弟;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龍袍加身……反觀項羽,鴻門宴上優柔寡斷,不聽勸告,終放虎歸山。

    此外,項羽的剛愎自用,恃勇驕橫也是沒誰了。不聽韓信勸諫,導致一生從沒打過敗仗的韓信棄楚從漢。因為陳平失了殷地就要殺陳平,導致陳平掛印封金,也去投奔了劉邦。陳平投奔劉邦後,反戈一擊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項羽從此對范增疑心大起,導致跟隨項羽多年的范增也棄項羽而去……

    項羽這些方面的性格缺陷,決定了他只適合作一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將軍,卻不適合作皇帝。當皇帝不是隻要勇猛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腦子要好!

  • 5 # 越獄犯景爺

    如果不做出實質性改變是不可能的。第一,誰願意跟著他打打殺殺的,那可是玩命活家裡面同意嗎?寧當太平犬不做戰亂人呢!當然這句話是給人洗腦的,自古以來的戰爭都是高層利益不均造成的,階層老百姓的想法並改變不了什麼,但是人家就是想活著。當然第二都是君主制並不能給幫他的人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即使項羽贏了還不是伴君如伴虎。不要以為古代人很傻,你現在怎麼想的那麼當時他們也是這麼想的。第三,那一敗之後大面積的財富都盡歸劉備。沒錢沒糧誰跟你做朋友。

  • 6 # 隱形地耐力

    西楚霸王項羽過了烏江也難登山再起,一次農民起義,要耗用很多人力才力物力,過江以後對得起父老鄉親吧,自殺的結局體現英雄本色。項羽敗退到烏江邊九里山,只剩下二三十個將士,自己也受了點傷,烏那邊停長架個小船來接項過江,停長對項羽說,你過江以後劉邦就促你不著,項羽說我不再過江,我死無限,只是美人㤰麼得了,虞美人聽了抽出寶刀,把自己殺死了,項羽又對停長說我的家鄉有個人在劉邦身邊做官,我的頭值千兩黃金你把我頭送給故鄉那個人,到劉幫面前去領賞,我的寶馬能走八百里路就送給你停長。寶馬送停長,頭盧送故人。九里山前作戰場,牧童十里舊刀槍。順風吹起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

  • 7 # 清晨如風195

    我是史明,我來回答。

    導語:楚漢之爭是劉邦與項羽爭天下的戰爭,劉邦依靠著大將軍韓信、彭越以及項羽的之前手下大將英布等人,一舉擊潰項羽,垓下之圍項羽軍走投無路,最終西楚霸王項羽帶著幾百個殘兵敗將來到烏江邊,無奈選擇自刎,後世感嘆項羽死的可惜,如果項羽肯過江,再途東山再起,然而項羽真的有機會東山再起嗎?

    項羽能從一個人到後來的西楚霸王,推翻秦朝統治,同樣他也能東山再起,反敗為勝。相信經過亥下之戰後,他會放下從前對劉邦的仁慈收斂自己剛愎自用的壞毛病。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項羽一定會改變暴力改變天下的思想,這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項羽逃回江東,改變觀念,認識錯誤,改弦易轍,重新來過,首先革掉自我的命,變暴政為仁政,變不叫人說話不接收人批評,變歡迎批評,允許不同意見發表;變動輒殺人,高壓手段鎮壓人民,為依靠人民,關愛人民;變掠奪財產,腐敗墮落為清正廉潔,與民造福……跟劉邦比人性,比愛民,比廉政,比寬容……那個結果,還真是不好說。

  • 8 # 品茗讀史

    導語:我認為:項羽如果渡過烏江,回到江東,整合力量,是能夠東山再起的。

    項羽是中國古代最為勇武的軍事統帥,在正面戰場上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史書上稱之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項羽的失敗,在於政治上分封諸侯,廢棄郡縣制,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軍事上樹敵過多,雖然他百戰百勝,卻奔赴於各個戰場,疲於奔命;在團隊建設上,他自恃神勇,不重視人才,忽視了團隊建設,造成大量人才流失。

    最終,項羽被各個戰場所牽制,力量分散,導致了失敗的結局。

    垓下之戰失敗後,項羽突出重圍,在烏江邊上自刎而死。引起千百年來無數後人的惋惜。

    那麼,項羽如果渡過烏江,重返江東,能否東山再起,捲土重來呢?

    我認為項羽一旦回到江東,是能夠東山再起的。

    首先,項羽家族在江東威望卓著,深得江東人心。再加上追隨項羽出征的江東子弟大多戰死沙場,其親人家族自然會有與漢軍血戰到底,為死去的親人報仇雪恨的意念;江東人民是會支援項羽的。

    另外,楚軍並沒有完全被消滅,只是被打散了。一旦項羽重新樹起西楚霸王的大旗,散居各地的楚軍將士們會很快回到項羽身邊的。像智勇兼備的大將鍾離眜、季布等人肯定會繼續回到楚軍,與項羽並肩作戰的。

    其次,項羽退回江東,劉邦雖然一定要斬草除根,追殺項羽;可是,韓信、彭越、英布等人未必願意再率部去江東作戰了。他們急於趕緊要求劉邦兌現承諾,把許給他們的領土分封到手,好回到自己的封國去經營自己的家業。

    因此,劉邦籠絡來的異姓王們是為利益而來的。打敗項羽之後,他們一心要求取得劉邦許給他們的利益,而不願進軍江東地區,去跟困獸猶鬥的項羽拼命的。那樣,只能是消耗了自己的力量,便宜了劉邦。

    而楚漢爭霸的戰爭中,已經無數次證明了:劉邦自己領兵與項羽作戰,可以說是百戰百敗的。

    最後,自秦末大起義以來,又歷經幾年的楚漢戰爭,天下百姓早已困苦不堪,對戰爭已經極度厭惡。如果劉邦繼續把戰爭進行下去,老百姓也會拋棄他的。

    結語:項羽如果渡過烏江,返回江東,重整旗鼓,收集舊部,他一定能夠東山再起,捲土重來的。

  • 9 # 南朝居士

    李清照為什麼寫項羽?不是她認為項羽可以捲土重來,而是當時金軍南下,宋軍一再向南轉進,而沒有有效抵抗,偏安江南一隅之地,在戰亂中,丟失了收藏的古董字畫書籍,她老公又棄守江寧,於是他泛舟湖上,經過烏江,想起來項羽,就寫《夏日絕句》,目的很明確,諷刺皇帝和當權者,

    你要看的話,就看王安石的《疊題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王安石是政治家,他寫的詩都非常有哲理,用字準確,一個“勢”字,就已經總結了項羽的失敗。

    王安石寫的很清楚了,垓下之圍後,項羽已經大勢已去,無力迴天了。

    戰爭是講究戰略的,而不是戰術,某一場戰爭的輸贏,不是問題,但如果戰略上輸了,那就徹底輸了。

    劉邦項羽之爭,爭的是其他諸侯王的支援,如果都支援劉邦,那項羽就輸了,如果都支援項羽,劉邦就輸了。

    南邊劉邦和項羽硬抗,北方的韓信打諸侯王,或滅了他們,或逼他們站隊,最後諸侯王都站隊劉邦了,想想自然輸了。。

    這個時候的天下已經有主了,秦國故地是劉邦的地盤,其他地方也被韓信、彭越、英布、張耳等人分了,楚國也被打殘了,就剩一座城池了,項羽靠一座城,能捲土重來?

    項羽當初可以滅秦,並不是他神功無敵,而是天下無主,只要你佔一座城,你就有地盤了,當初像項羽這樣的大佬,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劉邦、酈商、張良都是這樣的,

    而現在呢?天下已經有主了,項羽插翅難逃。

    何況,項羽大機率不是烏江自刎的,而是死於東城,

    《史記.灌嬰傳》上說項羽被手下士兵所殺。原文是: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

    《樊酈滕灌列傳》: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降左右司馬各一人,卒萬二千人,盡得其軍將吏。下東城、歷陽。渡江,破吳郡長吳下,得吳守,遂定吳、豫章、會稽郡。

    《史記》、《漢書》如出一轍地記載:“灌嬰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就是說灌嬰所率數千騎中有五位勇士一齊衝上去,叢戟攢擊,斬殺了項羽。楊喜、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的事實,從《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中得到了證實。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赤泉侯楊喜:以郎中騎漢王二年從起杜~後從灌嬰共斬項羽~侯~千九百戶‛。

    《元和郡縣圖志》:項羽自陰陵至此,尚有二十八騎。南走至烏江亭,灌嬰等追羽,楊喜斬羽於東城。

  • 10 # 減水書生

    東山再起不可能,打敗劉邦不可能,真得打敗劉邦,項羽也得不了天下。這是項羽的宿命,根子裡的問題。

    1.亂世爭霸比武力更重要的是眼界和格局

    項羽的眼界就是西楚一霸王,而項羽的格局就是富貴還鄉。如果他真有掃視六合的眼界、雄霸天下的格局,他就不會放棄關中之地。

    自周以來,中國的的軍事政治形勢就是得關中者得天下,以關中制中原。所以,西周定都鎬京,秦人崛起關中,漢人定都長安。這不是什麼新知識,而是被歷史檢驗過的政治鐵律。

    項羽即便不知道,謀士韓生也提醒他了、告訴他了。然後呢?然後他把因為一句牢騷就把人家給煮了。

    不僅沒格局而且沒胸襟,項羽如此,而劉邦呢?劉邦喜歡洛陽、就想定都洛陽,而婁敬上書、張良附議,劉邦則是日駕,立即定都關中。項羽跟劉邦比,是不是差得也太遠了。

    2.垓下之戰是最終決戰,項羽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所謂烏江亭長,所謂唯我有渡船,所謂江東足以為資,都是時人傳說後被司馬遷硬寫在史記裡的。

    垓下之圍,不是戰術之圍,戰術之圍就像劉邦的白登山之圍那樣,而是戰略之圍。劉邦從滎陽、成皋一線包抄了過來,韓信從山東、從彭城方向包抄了過來,英布從九江包抄了過來,彭越從梁地包抄了過來,這是一個幅員整個中原的大包圍。你項羽怎麼跳出去、怎麼逃出去。別說過了烏江,就是過了長江也逃不出去。

    即便項羽牛得不能再牛了,加了外掛還改了程式碼,硬是跑回江東,而江東之地已經被韓信的齊國兵團掃蕩了。你跑過去,也只能是通緝犯,而不再是西楚霸王。

    3.項羽能打敗劉邦嗎?也許能,但機率太低

    項羽有好幾次能殺了劉邦,比如鴻門宴、比如彭城之戰、比如滎陽之戰,但是都錯過了。是運氣不好嗎?不是,是因為萬軍之中取敵上將之首級,這種斬首操作,也就在小說中能頻繁出現,真實世界裡,可能性太低。

    有幾十萬兵馬的劉邦,是你項羽相殺就殺的嗎?

    即便鴻門宴上也不行。劉邦敢赴宴就斷定你項羽不敢殺他,真殺了的話,劉邦的十萬大軍立即就會進攻。沒啥說的,先在霸下打完一仗再說。誰勝誰負、誰心理也沒底。

    殺不了,那就只能打。項羽能打過劉邦嗎?有兩個條件,使得項羽打敗劉邦幾乎不可能:

    一個是地理,劉邦佔據著關中,以關中制中原,別說西楚就是當時的整個天下,劉邦都能製得了。這沒辦法,關中之地、四面皆險,而且要兵有兵、要糧有糧,更要命得是可以隨時恢復秦時的戰時軍國主義制度,這是傳統中國最高效率的動員組織機制。

    另一個是戰略,劉邦跟項羽死命硬扛,目的不是打勝而是耗死,為了能耗死項羽,還實施了彭越撓楚、英布叛楚再入楚。而韓信一路則打遍了大半個中國,然後繞道楚地、佔據彭城。這個戰法太刁鑽,項羽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能破解劉邦的戰略嗎?幾乎不可能。這是項羽自己給自己埋下的雷,西楚之地差不多就是個四戰之地,除了河流密佈就是平原了,這個地形只能捱揍。項羽能把自己封到這裡,也只能說是他自己自尋死路了,沒人能救得了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曆史上出現過重大錯誤或失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