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感18樓

    忠言說起來有個模式,你怎麼怎麼好首先一大通如實如是的表揚,然後我覺得你在某某方面如果再改變一點點就是完美了

  • 2 # 電影不帶解說

    批評是教師教育學生常用的教育方法。教師批評學生要講究藝術。教師在批評學生前要深思,在批評學生時要講策略,批評後還要做好善後工作。讓學生在“和風細雨”中接受教育。

    在學校裡,班主任所面對的是天真活潑、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學生,要使批評達到良好的效果,更要注意批評藝術的運用。可見,分析和研究被批評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特點,將批評藝術化,讓“忠言”不再逆耳,是多麼的重要。

    一、批評之前要“三思”

    1.思批評的真實性

    批評的前提是批評要實事求是。有的學生為逃避老師對他的“懲罰”,往往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也有學生犯錯誤了,但他有不得以的苦衷。因此在對學生展開批評前,班主任一定要進行全面深入地調查,瞭解事實真相,弄清學生犯錯誤的心理動機,搞清批評物件的問題和原因所在,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批評教育。例如我班的鄭運龍,常常在班上搗亂,課堂上隨便講話,下課趁同學外出活動時在同桌的本子上亂寫亂畫,寫紙條罵人等,我每次要批評他之前,一定從各方面掌握他犯錯的全部材料。因此在批評他時,他不得不主動承認錯誤,經過反覆教育幾次後,他的僥倖心理沒有了,課堂上只要老師一個提醒的眼神就夠了。

    2.思批評的目的性

    班主任批評學生時,要銘記你批評學生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學生搞得灰溜溜的,也不是發洩你的私憤,而是為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因而學生做了錯事或違反了紀律,班主任必須要懷著愛心,含著理解,心平氣和地加以引導,讓其感到你是在真心誠意的幫他,從而自覺地認識錯誤並加以改正。那種儘管是正確的,但卻是硬梆梆的,粗暴刻薄的語言,甚至謾罵式的批評往往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錯也不肯向你認錯,並與批評者發生爭執。這樣一來,就與批評學生的出發點南轅北轍了。

    3.思批評的實效性

    批評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獨生子女所佔比例越來越大的今天,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如若在批評教育過程中注意批評的藝術技巧,對犯有錯誤的學生,尤其是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老師對他們如果只是批評、指責,他們常常主觀地認為老師輕視他們,厭棄自己,於是不願意接近老師,採取迴避、沉默,甚至對抗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批評往往是作用不大的。因此,要使批評具有實效性,就有必要透過表揚喚起自信心,透過真誠的信任,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善意和真心,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就可以避免一些令人難堪的局面,改變那種簡單、粗暴的批評學生的方法,維護和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批評之中講策略

    1.批評要就事論事

    有些班主任批評學生喜歡“揭底”,喜歡老帳新算!只要學生做錯了事,某些老師就將學生一年甚至是幾年前犯的錯誤一一列舉出來,讓學生無地自容。實際工作中,這樣的班主任最遭學生的反感。心理學家認為“一個錯誤,一次批評”、“對事不對人”才能起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學生絕大多數是積極向上的,他們一般都想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但由於自制力差,有時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有經驗的教師批評學生時,不會去糾纏學生的舊賬,而是就事論事,錯在哪裡就批評到哪裡,批評目標集中。如果用灰色的眼光看待犯了錯誤的學生,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有可能“破罐破摔”。

    2.批評要剛柔相濟

    剛柔相濟是班主任批評時,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去作教育,“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常常用剛制柔,以柔克剛。對女同學用剛,則有震撼力,對男同學用柔,則化解頑石。剛與柔的使用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重點。特別是有些犯錯誤的學生,他們的自尊心表現得更為複雜一些,因為做了錯事,受到別的同學的責怪,產生了自卑感,有時甚至產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而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有上進的要求,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幫助。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說過:“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因此對這些學生就要剛柔相濟。剛:在平時要講原則,不遷就其錯誤的思想行為。柔:要講感情,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美國著名的管理家雅柯卡說過:“表揚可以印成檔案,而批評打個電話就行了。”這就是說,含蓄而不張揚的批評有時比那種電閃雷鳴式的批評效果會更好。

    我班的明雨辰同學,是全校出了名的小兒多動症,經常違反紀律,上課時,時而拍打桌子,嘴裡還哼著曲兒,時而拿出從垃圾堆裡撿的小玩意兒,在課桌上玩耍發出叮兒,叮兒,……的聲響,時而將書卷成筒“喂,喂……”的叫,弄得老師根本沒法兒靜下心來上課。我早就聽前任老師說過,他是一個特殊的學生,來硬的是不行的,那怎麼辦呢?中午午餐時,我就主動接近他和他聊天,聊的時間長了,漸漸的我和他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於是我就以朋友的身份告訴他,你有很多優點,老師都看見了,但也有一些小缺點,如上課玩東西,不認真聽講等需要克服,要求他約束自己,將其改正。慢慢地,他的紀律好轉了,成績也進步了。

    3.批評要留有餘地

    在批評教育時,要點到即止,留有餘地,給學生一個自我批評、自我教育的機會。這樣,學生易於接受,又對老師的寬容產生負疚感,從而有利於他們不斷鞭策自己,儘量少犯或不犯錯誤。如果班主任對學生的錯誤嘮嘮叨叨,否定或者貶低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批評積極性,那麼學生就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結果事與願違,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

    我班的何林山,常常不做作業,就連家長拿他也沒辦法,有一次他不光又沒做作業,連午餐沒吃就去打乒乓球了,我發現後就叫同學把他找回來,關切的問他吃飯了嗎?他說喝了一點湯,我笑著說:“光喝湯怎麼行呢,你不吃飯下午會捱餓的,把飯吃了再去打嘛。”我並沒批評他,親自給他打了飯菜,他吃了滿滿一碗。以後每天午餐我就留意他吃了飯沒有,漸漸的他變了,能按時午餐也能按時完成作業了,三單元測試後他還主動找我對答案呢。

    4.批評的話要少而精

    據我觀察,有許多班主任在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常會把學生的錯誤“小題大做”或“借題發揮”。班主任意在加深學生印象,但效果並非如此。有人曾在一個年級8個班中進行問卷調查,75%的學生對教師的“喋喋不休”置若罔聞:“誰聽他的催眠曲?”俗話說:“話到舌尖留半句。”當你發現一位學生做錯事情時,正常的思維好像是跟學生講因果利弊關係,其實真正的因果利弊要由學生自己去講才對。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我不說因果。假如我看到學生課桌下有紙,我告訴他說:“你看……”他立即彎下腰拾起來。我看見學生開小差時,我就用眼神提醒他,讓學生會心感悟,教師的語言只有少而精才能達到一定境界。

    5.批評要側重引導

    批評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改正錯誤。因此,教師在教育時不能忘了一個環節:對孩子今後的行為進行引領,提出積極的建議、幫助,使他們在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同時,也能獲得明確的改正錯誤的方法。一次我發現學生抄作業,在午會課上我問學生:“我最近發現有抄作業的現象,能告訴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嗎?”一個學生說:“因為不會做。”“老師的作業完不成要挨批評的。”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抄作業就會做了嗎?”有兩名學生舉手,其中一位學生告訴我,可以從得數入手去推算就可以把這道題弄懂。“大家抄作業都是這樣想的嗎?”剩下的學生都說:“不是,儘管抄了但是還是不會。”如何解決不會的問題呢。我告訴他們:“如果有不會的問題,第二天早上來到學校就把不會做的題拿出來,和會做的學生討論討論,交流交流,讓會的給大家講一講,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同學們都欣然地接受了我的建議,從此學生不再抄作業。

    三、批評之後要善後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習慣上總是把批評看作貶義,所以受到批評後,感情上不免發怒、不平、焦慮,所以,班主任老師要注意做好批評的善後工作。

    在公開場合批評學生後,要誠懇地和學生交換意見,向學生徵詢你的批評與事實是否相符,請他談談受了批評後的想法,並和學生一起尋求改正缺點的方法、途徑。有一位學生,各方面表現都不錯,各科成績在班裡也是名列前茅,就是有點自以為是,在課堂上出現違紀現象。為了煞煞他的傲氣,老師結合他平時的表現批評了他一通,本希望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有更大的進步,但由於沒有做批評的善後工作,結果事與願違,他與老師產生了對立情緒,甚至對該老師所任的課也反感起來,成績便直線下降。另一位同學,老師對他的批評更嚴厲,但由於吸取了上次批評的教訓,老師注意了做好善後工作,誠懇地告訴他老師批評他的苦心,並委婉的表示了老師對他的特別關注。結果師生關係比以前更融洽,成績也因此逐步提高。

    另外很多學生屢犯屢教,屢教屢改,可還是進步不明顯,關鍵問題就出在我們教師在批評後的善後工作不到位和不夠持久。其實,學生在接受老師批評之後,完全改正通常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那些已成習慣的不良行為,這個過程更需要教師和同學的關心、幫助、鼓勵和監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他們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一滴的進步並且及時給以表揚和鼓勵,多一些“你進步真快,我為你感到高興”、“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了”讓學生感動的話語,必要時還必須在眾學生面前大張旗鼓地表揚,或把這樣的好訊息及時傳給他父母,這樣更加會激起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和樹起“我能行”的信心。

    藝術化的教育批評,是沁人心脾的春風,是和風細雨,滋潤著學生乾涸的心田;它更是一隻號角,促人不斷奮進。只有善意、友好的批評才容易被人接受,只有巧妙得體的措辭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只有藝術化的教育批評才會讓“忠言”不再逆耳。

  • 3 # 寧靜致遠走天下

    忠言,其實就是批評。要想批評不逆耳,關鍵在到底怎麼說。選擇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方式,合適的語態,合適的姿態。給批評聯絡建議前,先想好怎樣去進行談話,最好做一個充分的準備,設想好談話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談話過程中應當隨時關注談話物件的反應,及時調整。

  • 4 # 電影放映妹

    1、語氣緩和,態度和善誠懇

    我們的忠告是讓對方變的更好,因此需要讓對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那麼必須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另外說話的態度一定要和善誠懇,語言不可過激,讓人感覺你在教訓他;也不可委婉,忠言效果恐不佳。

    2、選擇適當的場合和時機

    首先場合儘量不要當著眾人直面說之,照顧領導自尊心;至於時機儘量抓住機會,沒有時機可以創造機會。

    3、不要比較

    比如一位母親這樣忠告自己的兒子:“小明,你看隔壁家的麗麗不但禮貌,而且學習成績又好,你要向她看齊,做個好孩子。”這時小明心裡會產生頂撞排擠你,因為傷了小明自尊心。母親的忠告效果適得其反。

    下面有個例子,分享一下。

    戰國時期,齊景公一匹心愛的馬死了,令齊景公十分傷心,他一定要殺掉馬伕來祭奠愛馬。眾位大臣力勸齊景公,不要為一匹馬濫用死刑而降低威望。而齊景公心意已決,對眾為大臣勸告充耳不聞。這時相國晏嬰順著齊景公說:“這個可惡的馬伕該殺”,齊景公聽了非常高興,立刻把馬伕押過來讓晏嬰羅列罪狀。晏嬰對馬伕指著厲聲說:“一、你不認真養馬,讓馬死了,失職,該殺;二、君王因失愛馬而暴怒,要處死你,該殺;三、因愛馬賜死你,讓天下人知道我們君王愛馬勝過愛人,導致天下人都瞧不起我們國家,這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接著大聲喊:“來人,還不按照大王的意思推出去斬了”,此時齊景公恍然大悟,趕緊對晏嬰說道:“相國息怒,寡人知錯了。”

  • 5 # 風過無痕攝有痕

    這就是勸諫的藝術!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能做到忠言不逆耳,我覺得要看人看事看場合,還要講謀略。

    首先你是什麼人?德高望重的人,有知遇之恩的人,經驗豐富的人,你勸諫效果就好得多。

    其次他是什麼人?對方是一個有理智、能慎思之、明辨之、融會有得而見之於行事之間的人 ,你勸諫效果就好得多。

    再次是什麼場合?一般來說,人在高興的時候、情緒好的時候最容易吐真言、講實情,也最容易溝通交流,也願意接納意見;私下談要比當眾談、背靠背談要比面對面談的效果好得多。

    四就是你說的是什麼事?大事大局觀說,小事幽默風趣說,私事私底下說,沒有發生的事謹慎說。

    最後是你選擇的進諫方式?除了選擇適當的時間、地點,還要深諳交際謀略。一般來說旁敲側擊的效果要比直言不諱好得多。靈活婉轉、真情實義、欣賞讚揚,能達到左右逢源之境界,其中包含了鬼谷子的捭闔術、反應術、揣情術、飛箝術、內楗術、轉丸術之謀略,這是進諫的技巧。

    唇槍舌劍巧言善辯,口舌生風興邦喪權。

  • 6 # 大王小王888

    說忠言的最好長得好看,能面帶微笑的說得好聽,溫潤如水,少講道理,聊事情和事件;

    逆耳聽的帶點腦,不焦躁不衝動,慢慢內化吸收,自己整理個道理出來,聽細節和方法;

  • 7 # 功夫零基礎學

    首先一個人在社會中,如果沒有朋友,沒有他人的幫助,境況會十分糟糕。普通

    人如此,一個成就大事業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幫助,不能利用他人之

    力,任何事業都無從談起。那麼面對和好朋友、好兄弟,好姐妹、好閨蜜應該如何提醒他【她】的錯誤,說一些重要不逆耳的話呢?

    我來告訴你!

    1、與同事說忠言為他的利益先考慮,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如實的去提你的觀點,但是可能你與一些同事關係不錯,可能成為朋友,但是永遠不要向他(她)們透露心裡話,私人的,公司的,自己的想法一律放在心裡,否則將來大家翻臉,很容易屎盆子全扣你頭上。

    2、與上級說:上級永遠是上級。可能你的領導人很隨和,但並不代表你和他(她)說話可以達到隨意的境界,領導必須有可以壓制屬下的權威,這種權威是下屬絕對不可以是觸犯的。玩笑永遠不要開。說話時候一定要控制要語氣和速度,如果有不同意見,應該委婉的提出,但是決定權一定要留給領導。和領導相處的是門藝術,這得需要慢慢學,我也是經歷了無數的事情之後才總結出來的

    最後總結不要抱有期望形成壓力了,千萬別用“我以為······”去和領導或者其他人去辯論,任何事情(尤其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多問清楚之後,才能踏出你另外一隻腳,否則想當然的去做,很可能掉進別人的陷阱。別人的想法不要一竿子打死了給別人留面子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

  • 8 # 屯裡的希望小寶

    換個角度說話會更好。

    比如要說某個人某件事做錯了,不要硬邦邦的說:你怎麼搞的,這樣做錯了。

    換個角度說:我們應該這麼做,就會更好。

    這樣聽起來就不會那麼“逆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狗實力到底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