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匠心瓠坊
-
2 # 搖曳11
排名第四的是陸遜,本來陸遜可以活的時間長點,但是陷入了孫權立儲的家事被孫權給羞辱致死,那時候也就63歲。陸遜可以是東吳後期,東吳的主心骨。孫權曾罷免過一次,後面有重新啟用。
排名第三是魯肅,魯肅跟周瑜是統一時期的戰友,周瑜死後將大都督職位託付給魯肅,再這四大都督中,魯肅對蜀國劉備家關係走的最近,不會挑起二國戰爭。據歷史記載,魯肅是大病不起,病死的。
排名第二是周瑜,周瑜可以說在三國名聲跟諸葛亮其名,曾自嘲“既生瑜,何生亮”生平事蹟典故也很多,但是智謀要比諸葛亮差那麼一點。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用計謀氣死。
排名第一的是呂蒙,呂蒙這個都督死的最慘,呂蒙最大的成就就是殺了關羽,關羽之死的厲害,相比大家都知道,關羽死後,劉備就集結大軍攻打東吳。可以說呂蒙是導火線。這也就是呂蒙都督為什麼立下戰功後,在慶功宴上用毒酒毒死。
-
3 # 蔥蔥那年
東吳四個都督有三個是被孫權毒死的,孫權也是太不愛惜人才了,難怪此後再沒有了大都督。四都督中三位都是英年早逝,最後一位陸遜"憤恚致卒"也和孫權有直接關係。真的是這樣嗎?
1.周瑜。周瑜是東吳第一任大都督,文韜武略,懂音律,"曲有誤周郎顧"。周瑜和孫策關係非常的鐵,已達到"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的程度。助孫策蕩平江東。孫策去世後,周瑜率先支援孫權,和張昭一起成為孫權的左膀右臂。
周瑜劇照
當曹操親率大軍南下之際,有是他堅定了孫權的意志聯劉抗曹,可是當週瑜說讓孫權給精兵五萬對付曹兵時,孫權只撥了三萬給周瑜,成了周瑜英年早逝的疑點,其實這點不用懷疑,是不成立的。因為一來孫權當時就肯定了周瑜和他的想法相同,二來孫權既說明了原因(五萬人馬短時間難集齊),又已經選好三萬人馬連同軍需物資一併備齊。這說明周瑜和孫權戰略思想一致,他沒有必要去下毒。三國演義也說了周瑜是中了毒箭,疲勞致死,僅三十五歲。
2.周瑜死後魯肅接替大都督,魯肅是周瑜舉薦給孫權的。魯肅對江東的戰略思想和孫權高度一致,並且還打心裡讚賞魯肅。成為孫權最信任的人。至於"借"荊州應該是特定情勢下力量均衡的結果。魯肅偶感風寒,一病不起,死時四十六歲。
魯肅劇照
3.呂蒙。他是東吳開疆拓土的功臣,他率兵白衣渡江打敗關羽,攻南郡斷關羽的退路,命潘璋斬殺關羽。因為他劉備才興兵伐吳。疑點是在關羽死後,呂蒙也死了,懷疑孫權下了毒,好給劉備一個交代。呂蒙生病後孫權格外的關照,最終還是死了,死在孫權的內殿,四十二歲。呂蒙劇照
-
4 # 小鴻哥
東吳的四位都督指的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提問者所說的三個被毒死。指的周瑜、魯肅、呂蒙。我想說的是提問者的想法既不現實也不可能。首先來說周瑜、魯肅、呂蒙對孫權絕對的忠心,孫權對他們也是絕對的信任。周瑜死於公元210年,魯肅死於公元217年,呂蒙死於公元220年。即使孫權要除掉他們,但那時還不到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地步。把這三位人傑毒死,那對孫權有什麼好處。三位人傑都是因病去世,非毒死。
周瑜在公元209年攻打南郡時被曹軍流矢傷到右肋,傷的非常嚴重。三國志: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肋,瘡甚,便還。公元210年周瑜向孫權提出奪蜀並漢中,聯合馬超。益州打下來後就讓孫權的堂兄留守益州,他自己則返回南郡跟孫權一起進攻襄陽以圖北方。但周瑜回到江陵率軍準備伐蜀,突然病死。我認為跟當年中流矢有關。三國志: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周瑜不是馬上就病死了的,病重時還給孫權上疏。其疏:“當今天下,正值混亂多事,這正是我日夜憂心的事,願主上預先考慮尚未發生的事,然後才想到安逸享受。現在既然與曹操作對,劉備近在公安,邊境附近的百姓尚未歸附,應當用良將前往駐守鎮撫。魯肅的智謀才略足以勝任,請求起用他來接替我。我死之日,也就沒有牽掛的事了。”周瑜都要死了,還在關心孫權的大業。
在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孫權接班。當時江東的情況並不樂觀。三國志: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而周瑜和張昭都認為孫權能成就大業,都盡心輔佐孫權。周瑜還帶著軍隊來支援孫權。三國志: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公元208年江東文武大都主張投降,只有周瑜和魯肅主戰。周瑜率軍於赤壁大破曹軍,因此孫權後來才成就帝業。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后對大臣講如果沒有周瑜,我不可能當得了皇帝。江表傳:後權稱尊號,謂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元210年周瑜去世,孫權身著素服舉行哀悼,感動所有部下。當週瑜靈柩運還吳郡時,孫權又往蕪湖迎接,舉辦喪事的所有費用,全部供用不缺。三國志:權素服舉哀,感動左右。喪當還吳,又迎之蕪湖,眾事費度,一為供給。
魯肅是在公元200年投孫權的,但是在周瑜的勸說下。孫權宴請眾人,魯肅也來了。孫權跟魯肅聊的非常高興。宴會結束,眾人去走了,魯肅也準備離開。孫權留下魯肅繼續在榻上對飲。孫權對魯肅講:現在大漢王朝處於危亡時刻,天下紛亂。我繼承著父兄基業,我想成就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業。既然您惠顧於我,請問有何良策助我成功?魯肅獻上榻上對,分三步走:1鼎足江東2趁北方多事之秋,先進攻江夏黃祖奪荊州,佔據長江以南。3稱帝再北上中原統一。孫權說:我現在盡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你所說的非我所能及。其實孫權是聽進去了。而劉備聽了諸葛亮的隆中對說了一個字:善。後來孫權也一直在實施,從公元203年開始攻打江夏。
公元208年曹操徵荊州,劉琮投降。當時東吳以張昭為代表皆勸孫權投降,魯肅不說話。孫權起身更衣時,魯肅追上去。孫權明白魯肅有話跟他說,抓著魯肅的手講:你想要說什麼?魯肅講:眾人勸將軍投降是誤主,根本不能跟他們圖謀大業。我魯肅可比投降,但將軍您不能。我投降的話曹操會讓我回到地方,接受地方的察舉。這樣我至少能做一小官,然後慢慢做到太守刺史也不成問題。但將軍您投降能到那裡去?孫權嘆息講眾人勸投降,令我大失所望。只有你想法跟我一樣,這是上天把你賜給我的。因為孫權是想南面稱孤成就帝業,自然是不甘於投降。魯肅請求把周瑜召回來共商大計。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在登壇前特意回頭對公卿講: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公元217年魯肅去世,孫權親自為他舉行喪事,又親自參加他的葬禮。
呂蒙十五六歲時就依附於姐夫鄧當,其姐夫是孫策部下。幾年後鄧當去世,在張昭的推薦下呂蒙接管了姐夫鄧當的人馬。公元200年孫權接班後考慮到那些小將軍兵員少而費用不足,打算將這些部隊合併。呂蒙暗中借貸,為將士們做了大紅衣服和綁腿,等到檢閱那一天,他的部隊佇列齊整威武,全軍人人都能操演,孫權見了非常高興,於是給他增添兵員。從此呂蒙跟著孫權南征北討。公元208年呂蒙隨軍徵黃祖,呂蒙一戰斬殺黃祖部下陳就,全軍趁機攻城。黃祖得知陳就被殺,嚇得棄城逃跑被吳軍俘虜。孫權說:“這次戰事的成功,起因於先擊敗了陳就。”於是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三國志:權曰:"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以蒙為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
公元215年呂蒙又率軍兩萬攻下荊州桂陽、長沙、零陵三郡。公元217年接任上游統帥。公元219年又謀劃奪取了荊州南郡、武陵、零陵郡。奪荊州不久後呂蒙就病死了。因為呂蒙原本就是有病的。在關羽北伐時,呂蒙想偷襲荊州,但發生關羽留了不少人馬防守。呂蒙於是上疏跟孫權講他常年有病在身,可以假回建業治病。這樣關羽就會調荊州備兵北上。三國志: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至於不少人認為是呂蒙殺了關羽的原因。這本是無稽之談。而且也不是呂蒙所殺,而是潘璋部下馬忠所殺。
呂蒙病重時孫權在公安,立馬把呂蒙接來安置在自己的內殿,用了很多種藥方給他治病,並懸賞國中有能治好呂蒙的疾病者,賜予千金。有時醫者用針扎刺呂蒙,孫權為呂蒙的疼痛而痛苦難過,想常去探望他的病情如何,又怕他為自己而過於勞累,常在壁上鑿洞觀望呂蒙,見呂蒙能稍稍吃點東西就高興,對身邊的人有說有笑,否則嘆息不止,夜不能寐。呂蒙病情有所好轉,他就下令大赦,群臣全都上前慶賀。後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親自到病榻前探望,命令道士在星辰下為呂蒙祈求延壽。三國志: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
呂蒙死在孫權內殿,當時孫權悲痛異常,為此減少各種娛樂活動、減少了食量。呂蒙未死之前,把孫權賞賜給自己的金銀珠寶等賜物全部交一付府庫收存,囑咐主管人員在他死後全數上交一,喪事務必簡約。孫權聽說這些,益發悲痛感動。三國志:權聞之,益以悲感。
至於講孫權毒死呂蒙是因為他殺了關羽那只是無稽之談。孫權已經奪了荊州,豈會怕殺死關羽而得罪劉備。奪荊州已經是徹底得罪了。而且孫權連蜀地都想奪了,豈能在乎關羽的生死。三國志:後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泰漢中太守。權復以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
所以說周瑜、魯肅、呂蒙被毒死是不可能的。
-
5 # 峰峰說史
其他人死得沒疑點,但是呂蒙死得很有疑點,但是這個疑點並不是說死因蹊蹺,呂蒙就是病死的。疑點在於孫權和呂蒙的關係,孫權從呂蒙生病開始表現出來的反應,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和呂蒙是不是有一腿。孫權一開始就對呂蒙很寵任和愛重,20年一貫如此,所以呂蒙病重孫權的表現是瘋狂的,可以說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外的是迎至內殿養病、大赦、降損、守冢三百家等舉動,都是嚴重違制的。於是有些人寧願從陰謀論角度來解釋這些反常現象,卻不願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孫權這些“胡鬧”舉動不僅不利於收買人心,反而會造成臣下非議,有損於自己君主穩重威嚴的形象,對他沒有任何好處。
-
6 # 孔五英
這點史書並無記載。但是周瑜仇視諸葛亮,呂蒙仇視關羽是確有實事的。這裡不能排除二人借用職務之便發洩私憤的野心。但是這種心態是嚴重危害聯合抗曹大業的。對孫權和劉備雙方都是無益的。有益者只有曹操。所以無論誰是君主都會想辦法除掉禍國之臣的。
回覆列表
有疑點嗎?有。有陰謀嗎?肯定有。
整個吳國的歷史其實都是一場大大的陰謀呢。
公元229年,話說孫權稱帝之後,也效法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的方法。
有一天,孫權的寵臣孫弘在國立中央圖書館發現了長生不老的方法。孫弘發現了一種古老的陣法。
孫弘將此事告知孫權,孫權問這種陣法能搞個什麼大名堂出來?
孫弘說這個陣法需要大量活人作為祭品、並且需要精英作為人柱力,因為藥效要看人柱力的能力大小和剩餘陽壽、還需要在全國各處製造大規模的流血事件,就能得到長生不老藥。
賢者之石
孫權說活人祭品不是問題,我可以年年去抓山越來補充人口。全國各處製造流血事件也不是問題,我也可以年年去打合肥。至於英才我也可以派人去考察、探尋。
於是孫權命呂壹任中書典校郎,名為監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書事,實為考察全華人才,對透過考察的精英授予“國家都督”的稱號,一時之間,什麼西陵督、武陵督、潯陽督、無難督、解煩督、濡須督、丹陽督等等等等。而孫權本人甚至對蜀國派出的使者如鄧芝、宗預、費禕也打起來歪主意。不過蜀國使者機智地拒絕了孫權。
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帶領上萬士兵出海尋找夷洲,想要俘獲那裡的民眾並製造流血事件,士兵們到達夷洲之後因為疾病死去了許多,衛溫和諸葛直最後帶了幾千名夷洲的人返回。
公元231年,孫權為了殺人滅口下詔稱諸葛直違背詔令,無功而返,和衛溫一同入獄被處死。
公元233年,孫權為了在遼東製造流血事件,不顧張昭的反對,派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為使者,將軍賀達、虞諮、中郎將萬泰、校尉裴潛等人率領大軍萬人護送宿舒、孫綜回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導致張彌、許晏等人被殺。
而另一方面孫權積極地打合肥、抓山越。雖然呂壹已死,但是國家人才的考察已經完成。
公元241年,孫權感覺來日無多,命令孫弘發動煉成陣,而為首的人柱力竟然就是自己的太子——孫登和摯友——諸葛瑾。自此每當孫權覺得藥效已過,便叫孫弘煉成賢者之石。
公元243年,丞相顧雍“去世”。
公元245年,丞相陸遜“去世”。
公元247年,丞相步騭“去世”。
公元249年,大司馬全琮“去世”。
公元250年,丞相朱據被中書令孫弘“偽造”詔書賜死。
你看,何止四任都督,吳國在7年之內換了四任丞相,日本首相的報銷率也不外如是,這裡面肯定有大大的陰謀。
公元252年5月14日,皇帝孫權病重,於是孫權召來孫弘問話:“怎麼朱據那次煉出來的賢者之石這麼不經用?”
只見孫弘微微一笑,說道:“當然,那次煉成的賢者之石被我用了,臣也想長生不老啊。陛下你就安心地去吧。”說完便拿出詔書,叫孫權任命自己為託孤大臣。
孫權無可奈何,只能允諾。但是孫權命諸葛恪、孫峻、呂據、滕胤等同為託孤,孫弘看見並未起疑,拿了詔書放心離去。
而孫權早就得知賢者之石雖能延年益壽,但不能抵抗外力,之前六十大壽那天去搏虎,受了傷導致孫登煉出來的賢者之石失去藥效,才叫孫弘把諸葛瑾給煉了。
諸葛瑾?諸葛?諸葛亮?七星續命燈?諸葛恪?
於是孫權叫來諸葛恪,便把孫弘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諸葛恪,並問他會不會祈禳之法?諸葛恪答道:“這有何難?”
於是諸葛恪升壇做法,到了第七天,也就是5月21日,孫權眼見就可續命十二年,大喜過望,只見諸葛恪拿起七星主燈,對孫權說道:“紫髯賊,你也有今天,你以為我不知道我父親是怎麼死的嗎?只要你一死,我就可以執掌吳國國政,率師北伐,一掃你給吳國帶來的陰霾。”說完便吹熄七星主燈,孫權見狀,大罵:“小驢兒,竟敢誤我。”孫權駕崩。
但是諸葛恪沒有想到孫峻站在他的背後,大驚失色。
孫峻也沒有想到孫綝站在他的背後,陰險地笑著。
孫綝也沒有想到丁奉站在他的背後,冷眼旁觀。
丁奉看到了諸葛恪的雄心、看到了孫峻的平庸、看到了孫綝的奸邪。但是丁奉比目光短淺的孫峻、孫綝看到了一樣更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七星祈禳之法的佈陣。
公元252年,諸葛恪殺了孫弘,沒有人知道那個晚上諸葛恪殺了孫弘多少次。
公元252年,諸葛恪率領丁奉等將領取得東興大捷。
公元253年,諸葛恪合肥新城慘敗,後被孫峻所殺。
公元256年,孫峻去世,呂據、滕胤被孫綝所殺。
公元258年,孫綝被孫休、丁奉誅殺。
公元271年,丁奉去世。
其實吳國的壽星並不是丁奉、也不是孫權,而是呂岱。
呂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廣陵海陵人。自古揚州出壽星。
歷史有沒有疑點?肯定有。歷史有沒有陰謀?肯定有。
但是這些應該交給專業的歷史學者和考古學者去研究、去證明。
像我們這種民間歷史愛好者,還是不要浪費時間腦補陰謀論,不要像某個作家,看到太史公對霍去病的結果“只有一個死字”就腦補出霍去病沒死,還跑到匈奴了。
先做到“好讀書”,再去追去“不求甚解”。而不要像許多鍵盤太史公那樣“既不讀書,也不求甚解。”那樣會鬧出“黃帝是卑鄙小人”這種笑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