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府趙王爺
-
2 # 三體看歷史
蘇武牧羊的故事,出自《漢書·蘇武傳》,蘇武堅貞不屈,不辱使命的形象,感動著歷代的華人。
漢朝自武帝繼位之後,改變對匈奴的政策,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進攻,以軍事打擊為主要手段,外交斡旋為輔助手段,發動了針對匈奴長達百年的戰爭。
在戰爭的間歇期,漢、匈雙方也互派使臣,以瞭解對手的動向,偵察對方的情況,也時常發生扣留對方使節的事情。
在漢朝持續的軍事打擊下,匈奴損失慘重,漸處下風。至公元前100年,匈奴新的單于即位,為爭取時間,重整武備,向漢朝提出,送還被扣的漢朝使節。漢武帝表示讚許,決定派蘇武出使匈奴,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節返回匈奴,並答謝匈奴單于的美意。
蘇武本是漢武帝的侍從,為人機警且能言善辯,深得漢武帝的信任。蘇武以中郎將身份,持節率100餘人的使團,踏上了出使西域的路途。蘇武或許估計了所有的困難,但蘇武不知的是,這一去幾乎再沒返還漢朝的機會。
匈奴單于遣返漢使是緩兵之計,豈知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匈奴,又不是緩兵之計呢?其實,在蘇武出使匈奴的同時,漢武帝已在策劃新的一輪對匈奴的軍事打擊。
蘇武等人到達匈奴,起初事情辦得都很順利,正待返漢時,卻突遭匈奴政局劇變, 新的單于取代了原來的單于,對漢的政策也隨之一變。蘇武等人被單于扣留。
漢副使張勝等人,企圖綁架單于的母親,以換取返漢的機會。可惜事情敗露,單于逼迫漢使投降匈奴,張勝等人為避免被殺,先後投降。只有蘇武以死相拼,拒不投降。
正在漢匈雙方就被扣使節交涉之際,漢武帝發動了新的一輪對匈奴的進攻,而此次進攻卻以失敗告終,本已被扣的蘇武,要想返漢更是遙遙無期了。
為逼迫蘇武投降,匈奴單于無所不用其極,勸降、威逼、利誘、飢餓、冰凍、恐嚇等等,蘇武寧死不降。單于毫無辦法,只得將蘇武流放北海,並給蘇武一群公羊,告訴蘇武,公羊下崽,就放蘇武回去。
這一去整整19年多,這期間漢武帝去世,漢昭帝即位,漢昭帝奉行對匈奴的和平政策,漢匈關係得到改善。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昭帝知道蘇武還活在世上,漢昭帝積極展開外交工作,使匈奴單于同意放蘇武返漢。
蘇武被扣匈奴近20年,歷經千難萬險,卻不願忍辱偷生,保持了一個漢朝使節的堅貞氣節。並蒐集了關於匈奴的大量資料,為漢朝反擊匈奴的戰爭,提供了依據,真正做到了不辱使命。
-
3 # 五班長
匈奴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秦末漢初稱雄於中原以北的地區,對西漢政權構成了強大的威脅,西漢政權之初無力抵抗匈奴的侵襲,一直實行奉送貢品與”和親”的屈辱政策,但這並不能根本遏制匈奴的襲擾,漢朝的邊患依舊相當嚴重,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漢朝的國力大大提升,至漢武帝(公元前156――前87)即位後,透過健全軍制,加強騎兵建設,一改過去那種委屈退讓措施,開始對匈奴採取遠征打擊的強硬攻勢,從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對匈奴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打擊,戰爭期間,雙方有時也互派使者進行協商調解,其目的也夾雜著窺探對方軍事情報的任務,漢朝的使者曾前後有十幾批被匈如扣押,當然匈奴的使者也多次被漢朝扣留,蘇武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使匈奴的。
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單于即位,政權未穩,他怕漢朝此時對他進攻,就表示願和漢朝友好並主動送還扣留的漢朝使臣,來而不往非禮也,漢武帝也就決定送還扣留的匈奴使者,並對新上位的單于表示祝賀,擔任這次任務的正是中郎將蘇武以及副使張勝,率領有一百多人的使團。
蘇武出使時,正值漢匈戰爭最激烈的階段剛剛結束,漢武帝當時正策劃再一次大規模地對匈奴打擊,希望徹底解決匈奴之禍,蘇武的出使也是帶著偵察敵情的目的。
沒想到蘇武這次出使時出事了,正當他念完賀章,奉上賀禮,準備率團回來之時,副使張勝被匈奴抓了,原來投降匈奴的漢將衛律手下有個叫虞常的,是張勝的好朋友,他對衛律投降十分不滿,就告訴張勝,準備殺了衛律,卻持單于母親逃回漢朝,結果東窗事發,這事波及到了蘇武,因為張勝是他的副使,單于軟硬兼施要求蘇武臣服於匈奴,蘇武是軟硬不吃,大義凜然,不為所動,也許是他的氣節感動了單于,單于沒有殺他,而是把他流放到了北海去放羊,蘇武就在荒涼的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地區持漢節放了整整十九年的羊,期間漢武帝死了,單于也換了好幾位,可蘇武似乎被遺忘了。
公元前81年,匈奴內亂,無力再和漢朝打仗,就又派使者到長安求和,漢昭帝想起皇父時的使者蘇武,就問起了這事,匈使回去後告訴了單于,單于不想讓蘇武回去,因為蘇武在匈奴己生活了十九年,對匈奴的一切都有所掌握,貝加爾湖地區又是匈奴聚兵,練兵,起兵之地,所以始終咬定一句話“蘇武早以去世”,如果不是以前蘇武使團裡的一個叫常惠的向漢使通風報信,漢使詐的單于承認了蘇武還活著事實的話,恐怕蘇武將老死他鄉了,最終匈奴不得不禮送蘇武回國。
蘇武回到長安時頭髮,鬍子全白了,但所持的漢節還在,當他把漢節交還給漢昭帝時,漢昭帝也十分感動,對他也大加封賞,蘇武也成為了有民族氣節的榜樣。
-
4 # 公號歷史知識局
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渴飲月窟冰,飢餐天上雪。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李白
蘇武的故事得到了班固的大書特書,在《漢書》中獲得了很長的篇幅。
要回到當時一國使節為什麼會被扣押那麼久,還得從當時的外交慣例說起。
漢朝在和匈奴的多次戰爭中獲得巨大優勢,匈奴逐漸放棄漠南,移居漠北。同時漢朝和匈奴互通使節,名曰為兩國和平奔走,實則互相刺探情報。
北方的強大遊牧帝國——匈奴
可以想象一下現在一些國家的駐外大使館的間諜功能。
漢朝和匈奴對此都心知肚明,對方使節可以來,但不能走。在那個沒有遠端通訊的時代,人回不去,情報也基本上帶不回去。
所以漢朝和匈奴都“積攢”了對方許多批使節沒有放回。
一般情況下,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所以這些使節只要沒犯事,領導人又沒有被情感衝昏理智的頭腦,這些使節是不會被殺掉的。
當然,也無法回去。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天漢元年,匈奴最高領導人新老更替,新單于想要和大漢修復關係,於是將之前“積攢”的十多批漢朝使節送還漢朝,以表達善意。
本次匈奴新單于將漢朝使節放還的行動,讓漢武帝很滿意,投桃報李,漢武帝也將扣留的匈奴使節放還。
送還匈奴使節的任務落到了蘇武身上。
蘇武,字少卿,託父輩廕庇,任了一個栘中廄監的官職,主管馬廄。
外交使團團長這麼重要的職責,怎麼讓一個小官員擔任?還是因為可能被扣留的原因,於是漢朝和匈奴互派的使節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人物,這已經成為了兩國之間的外交慣例。
後來的事情我們也知道了,雖然漢匈關係進入了新臺階,但是蘇武這一批漢使牽扯進了匈奴內部的政治事件,史稱“虞常事變”。
新單于上任不久,有一批匈奴貴族想要發動政變,他們找到了被迫投降匈奴的漢朝人虞常一起行動,虞常又恰好和副使張勝是舊相識,於是偷偷和張勝通氣,刺殺單于、政變成功後,一行人歸附漢朝。張勝自以為大功一件,瞞著蘇武,將事情應承了下來。
張勝的做法,其實特別不顧大局。單于死了,還會有下一個單于,但是此刻正是漢匈之間的外交關係轉變的關鍵時刻,根本沒必要去參與這樣的事情。
天有不測風雲,政變陰謀在實施的前夜敗露,一位參與政變的人向單于告密了。
我們幹事,特別是幹大事,特別怕這種豬隊友。他們不但無利於計劃的施行,還生生打亂了計劃。
告密者就是虞常的豬隊友,虞常又成了張勝的豬隊友,張勝成了蘇武的豬隊友。
虞常被活捉,然後供出了張勝,張勝又牽連到了蘇武。
單于大怒,想要殺掉政變集團和漢朝使節。後來一想,死亡對漢使來講只是一種相對較輕的懲罰。
最重的懲罰是誘使他們投降,讓他們在祖國臭名昭著,讓他們的家眷在祖國無地自容。
賜他們一死,只是成全了他們的捨身取義而已。
蘇武就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被殺掉。
匈奴單于和投降匈奴的“漢奸”衛律、李陵一直在勸降蘇武。
勸降蘇武成功對匈奴來說具有很大的政治意義。
奈何蘇武一直不為所動,被流放北海牧羊。
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什麼時候回去。
就這樣生生滯留了19年。
事情的轉機還是在大漢天子新老交替的時刻。
漢武帝死了,那個在位時間超長的漢武帝,派他出使匈奴的漢武帝,和匈奴較勁了幾十年的漢武帝,死了。
新即位的漢昭帝和匈奴議和,派出使節來尋找蘇武。
那個2000年前的大漢帝國,讓一個古老、優秀的民族以其國號命名族民的大漢朝,無愧它的偉大。因為它永遠不會忘記為它做出貢獻的人,無論那些人地位高低,無論相隔的時間久遠。
匈奴單于先是謊稱蘇武已死,後來漢使者從其他人處聽說了蘇武的下落,於是漢使者也謊稱大漢天子射下一隻大雁,大雁上有書信說明蘇武在北海。單于無奈,答應放回蘇武。
蘇武就這樣在匈奴滯留了20年(加上剛去的第一年)之後,又回到了家鄉。
要比較深入的理解當時的實際情況,一定要注意到當時兩國政治氛圍和對外策略的變化,也就是兩國最高領導人出現更替的時候。
-
5 # 經濟大縱橫
公元前100年,匈奴向漢朝求和。作為迴應,漢武帝將蘇武提拔為四品中郎將,讓他率領一百人漢使團出使匈奴。接到任命後,40歲的蘇武帶著對祖國的無悔信念,手持旌節向那個前途莫測的地方堅定地邁去。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此前隨同衛律投降匈奴的虞常,暗地裡與副使張勝聯絡,打算殺掉衛律並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大漢。而這一切計謀,都瞞著蘇武一個,讓蘇武矇在鼓裡,毫不知情。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地,這個計劃洩露出去了,單于惱羞成怒,將主謀虞常抓住砍了頭,並把同謀張勝和不知底細的蘇武、常惠囚禁起來,嚴加審訊。張勝扛不住了,很快就招供了,但蒙冤的蘇武和常惠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寧死不屈,決不投降。
單于也是個倔強性子的人,見蘇武至死不承認,就愈發想使蘇武屈服。於是囚禁了蘇武,將他扔到一個大地窖內,撤掉梯子,不給他任何吃的喝的東西,妄圖從肉體和精神上征服蘇武。那些天一直下雪,蘇武餓得快要昏過去了,他就臥躺著嚼雪吃,同氈毛一起吞下,就這樣,好幾日都沒餓死,只剩下眼珠子還能轉動。
面對匈奴的威逼,蘇武寧死不從,兩次在逼迫下選擇了自殺。匈奴認為蘇武是神人,就將蘇武流放至北海,給了他一群公羊放牧,說等公羊生了小羊,就可以放蘇武歸國。同時把蘇武的部下常惠等人流放到別的地方,割斷漢使團成員之間的聯絡。蘇武到了北海,得不到糧食,只能掘挖野鼠儲藏在地下深處的果實吃。蘇武拄著漢節牧羊,無論起居都不放下,以致於漢節上旌毛全部掉落了。
又過了五六年,蘇武的節操,贏得了單于的弟弟於靬王的好感和敬重,開始供給蘇武食物和衣服。冬天,丁零人盜走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窮困潦倒之中。漠北的惡劣天氣,讓過去生長在中原的蘇武度日如年。但這個白鬚飄飄、滿臉滄桑的老人仍手拄旌節,遙望南方。
漢昭帝劉弗繼位後,與匈奴的緊張關係得到了緩和。幾年後,匈奴和漢朝達成和議。漢廷要求迎回使者蘇武等人,匈奴人卻謊稱蘇武已死。最後,漢使在常惠的協助下,編造了一個“鴻雁傳書”的故事,揭穿了匈奴的謊言,蘇武等人才得以歸國。而這時的蘇武,已被匈奴人扣留了近20年。
經過多年異域的風霜雪雨,蘇武鬚髮全白,一臉滄桑,唯一不變的是手中仍然握著代表神聖使命的旌節。從此,蘇武牧羊成為威武不屈、信念堅定的代名詞。與蘇武一起返回漢朝的只有9人,年輕的都升了職,年老體弱賞錢10萬,告老還鄉。蘇武這時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把持朝政的霍光只授予了他典屬國的職位,主要負責藩屬國的禮儀等職責。回到大漢後,蘇武已經找不到原來的家,母親早已過世,哥哥蘇嘉和弟弟蘇賢先後自殺,妻子也改嫁他人。
漢宣帝見蘇武無後,晚景淒涼,就問左右:“蘇武在匈奴待那麼久,難道沒有留下子嗣嗎?”蘇武這才向宣帝坦承,他在匈奴北海牧羊時,有一個匈奴女人同情他,常對蘇武噓寒問暖,後來蘇武就娶了這個匈奴女人,兩人生漢宣帝見蘇武無後,晚景淒涼,就問左右:“蘇武在匈奴待那麼久,難道沒有留下子嗣嗎?”蘇武這才向宣帝坦承,他在匈奴北海牧羊時,有一個匈奴女人同情他,常對蘇武噓寒問暖,後來蘇武就娶了這個匈奴女人,兩人生了一個兒子,名叫通國。蘇武歸漢時,無法帶回母子倆,只好留在了匈奴。
漢宣帝聽說後,便讓使者給匈奴送去金銀和絲綢,將這個男孩贖了回來,蘇家的香火才得延續。後來,蘇武活到80歲,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駕鶴西去。
蘇武去世9年之後,漢宣帝因匈奴歸降漢朝,回憶起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便命人畫了11位功臣畫像,拜於麒麟閣內,以示紀念和表揚,蘇武位列其中。後世人常將漢代麒麟閣11功臣與唐代凌煙閣24功臣相提並論,榮耀千秋。
回覆列表
蘇武牧羊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不用我再過多介紹。
所以咱們單刀直入,直接來看問題:蘇武為何會被扣留19年才放回?
據我分析,原因有三!
第一,匈奴人沒殺他!
咱們都知道,蘇武之所以會被扣留,是因為他被牽扯進了匈奴的閼氏內亂,這屬於干涉他國內政!按理殺了都沒話講,何況匈奴又不用遵守漢朝的規矩!
但是考慮到蘇武是漢朝使節,當時的匈奴可不是冒頓時代,已經被漢武帝打怕了,所以在殺與不殺的問題上肯定有所忌憚!但是畢竟犯罪了,得處理啊!
所以,匈奴選擇了用流放的方式來懲罰蘇武!
當然,正如史書所記載,匈奴想勸降蘇武,收歸己用,只不過蘇武寧死不屈,所以想透過北海的惡劣環境來讓其屈服。
第二,資訊的不便利!
古代沒有網路沒有電話,蘇武事件發生後,訊息傳到長安需要很久!而且當時漢朝內部出現混亂,漢武帝與太子集團間隙不小,不久之後便發生了巫蠱之禍。漢朝對於匈奴威懾力日漸減小,雙方關係惡化,根本無暇顧及蘇武,想管也管不了,或許都認為他已經死在了匈奴內亂之中!
至於蘇武後來能回來,那是因為匈奴和漢朝達成和議。至於如何得到蘇武的訊息,兩個如此之大的敵對勢力,誰沒有點間諜情報啊!
第三,蘇武的氣節!
在那樣的環境下,有多少人能夠做到蘇武那樣!北海苦寒之地,吃不飽,穿不暖,還有匈奴人的威逼利誘,好朋友的苦心勸諫!
結果蘇武就是不為所動,最終堅持到回家那一天!
這種精神,這種氣節,蘇武絕對是我炎黃子孫的楷模,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