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乙丙丁6
-
2 # 冷眼旁觀醬油客甲
[kuǎi] [chè]先科普一下“蒯徹”讀法
蒯徹這人能在《史記》裡出現,就是一號人物。至於蒯徹是個什麼性格的人物,也只能從《史記》寥寥字裡行間評述了。
個人覺得,蒯徹見韓信是在幫自己,也算是幫韓信坊間書裡說,蒯徹這人善機辯,是個橫縱家。卻不是一流謀士團成員。當時的天下是楚漢相戰爭,楚那邊項羽有范增,漢那邊有張良、陳平、蕭何等一幫子扶龍之臣。
蒯徹去那邊納頭名狀,都不會是第一順位謀臣,就像在企業裡,做出業績要把大頭功勞無償贈送給頂頭上司。自己還要一幅風清雲淡的樣子。稍不留神碰上個嫉妒心強一些的上司,自己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看天下勢,唯有跟著韓信爭天下,或許自己才能實現理想價值。
所以,蒯徹勸韓信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
這樣,韓信、項羽、劉邦就齊名了。算總帳,韓信的歷史地位會因此上一個臺階。自己也能和張良等人齊名,樂何而不為。
個人覺得蒯徹的論據,經過後世文人無數次提煉很是生動文學。大體您韓信如今地位特殊,項羽和劉邦您幫誰,誰就能無障礙龍袍加身。您,倆不幫,就是天下三分。
韓信的猶豫,說明劉邦的利害其實,蒯徹的言論是有誘惑力的。但我個人覺得,劉邦、項羽、韓信三人,劉邦能白手起家和項羽爭天下。自己又是跟隨老劉多年的老人手。劉邦有多恐怖,也許項羽不清楚,自己最是清。不是不想,實在是不敢,心裡發怵才是根本。
只是一念之間,韓信獅子大開口向劉邦講條件要個王的官職。我覺得這是向劉邦正面的表態更合理。自己手握雄兵,這個稱號本來是不需要去要的。
只是歷史不管你那麼多花花腸子,大家都有投機的心理是不對的。
直到,韓信要人頭落地的時候,才後悔了沒聽蒯徹的勸說。
有些人的生命就是一場豪賭,買定離手很多人的命運會因為一二個選擇而改變一生。話要往遠了說,劉邦和韓信當初不都是給項羽打工的馬仔。早些年項羽見了秦老大,不也要彎腰磕頭,高呼萬壽無疆。
世上沒有後悔藥。
據說,韓信臨死時說自己後悔沒聽蒯徹的勸。
劉邦聽說此事,驚了一身冷汗,要油炸了蒯徹這廝。
蒯徹說了句,勸韓信是各為其主。
後來,劉邦還是把蒯徹放了。論玩權術、收攏人心的手段。殺人不如放人。
這一點韓信和項羽拍馬難追,也就是吃灰的份兒!
最後的總結,最利害的領導,是劉邦這樣的領導我是打醬油的路人甲,歷史只是談資,我是歷史知識小白,純粹的扯淡,不叫真,只閒扯!
-
3 # 冷清先生
【韓信素有謀反之心,蒯通坑了韓信一族】
【職業經理人韓信,人品差、膽子小、野心大。】
韓信這個人的人品很差,考上公務員都不被錄取,又不會做生意,常常到別人家蹭飯吃,人們都很討厭他,曾經在南昌亭長家蹭飯幾個月,後來南昌亭長的老婆把韓信給趕走了,從此韓信就忌恨起南昌亭長。《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布衣時,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
韓信身形高大,經常揹著劍招搖過市,其實韓信的膽子很小。淮陰人屠戶少年看透了韓信,就羞辱韓信說:“別看你長得高大魁梧,還喜歡身帶刀劍,其實你內心怯弱膽小。”史記原文:“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大家一起起鬨,韓信就從屠中少年的褲襠裡鑽過去了,這件事影響了韓信一生,韓信就不是有血性敢擔當的人。如果,韓信有膽量和魄力,真的用劍刺屠中少年,無非死傷兩種結果。韓信傷人則坐牢,韓信砍死人,則有可能殺頭;但也不一定,畢竟是事出有因。不論屠中少年死傷,韓信的人生命運就改變了,備不住韓信真是打江山的命運。
韓信胯下之辱後,就失蹤了很長時間,不知道跑哪裡去了,不知道跟什麼人學習了兵法。項梁從會稽郡起兵反秦後,渡過長江來到淮陰,韓信拿著劍參加了。一開始也沒有什麼名聲,項梁死了以後,韓信就跟隨了項羽,在項羽手下做執戟郎中(營級軍官)。韓信的官雖然不大,屬於項羽司令部的參謀人員,經常廝混在項羽的身邊,韓信的機會好多多呀。韓信好幾次用兵法策略干預項羽的決策,項羽覺得韓信有野心不採納重用。史記原文:“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
【韓信屢次坑害劉邦,劉邦對韓信處處提防】
韓信本領大、野心大,項羽不敢用,鴻門宴之後投奔劉邦了,被蕭何鼎力舉薦為大將軍,但是韓信始終沒有搞清楚自己的高階打工仔的身份。劉邦白手起家斬白蛇起義,三四年時間打拼出漢王集團,集團公司的大股東董事長是劉邦,跟隨劉邦的其他人是小股東。半道來的韓信是職業經理人,劉邦讓你當大將軍,你就是大將軍,不讓你當大將軍,你啥都不是。集團公司裡沒有你半毛錢的股份,集團公司做的再大,也是人家劉邦的,不是你韓信的。
起初劉邦還是相當信任韓信的,出關討伐項羽的時候,把漢軍和諸侯聯軍一分為二,劉邦帶一半韓信帶一半。彭城之戰時,韓信應該從齊地回軍夾擊項羽楚軍,結果,韓信來晚了把劉邦給坑了,劉邦已經失敗退回滎陽了,韓信才收兵趕往滎陽和劉邦會合,在京索之間(滎陽以東地界)阻擊了一下楚軍。《淮陰侯列傳》:“漢二年,出關……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劉邦沒有追究韓信的責任,重新制定戰略決策,劉邦率領一半漢軍守衛滎陽,吸引項羽30萬楚軍來攻;韓信、張耳率領漢軍精銳,乘勢攻打趙、魏、代的雜牌軍,韓信搞定趙、魏、代後,再率領精銳漢軍前來滎陽,夾擊項羽楚軍主力,在滎陽漢軍和楚軍進行戰略決戰。劉邦在滎陽堅守了一年零三個月,韓信也已經搞定了趙地,劉邦命令韓信率軍前來,韓信藉口趙地尚未平定,拖拖拉拉的不來,韓信的野心已經暴露了,坐等滎陽城破劉邦滅亡,狠狠地又坑了劉邦一把。
滎陽失守,紀信替劉邦赴死,劉邦出南門逃到南陽宛城,後來又輾轉到成皋,前往趙地韓信軍營。夏侯嬰趕著馬車,劉邦謊稱是漢王的特使,進入韓信軍營後,在樊噲、灌嬰、曹參、周勃等人的接應下,直接進入韓信中軍大帳,把韓信軍中的兵印沒收了。張耳、韓信還在睡覺,聽說劉邦來了,韓信給嚇壞了,劉邦收回韓信的軍權。劉邦的確是高人,並沒有處罰韓信,但是,把漢軍一分為三,張耳守趙地、韓信攻齊地、劉邦打項羽,並且把新降的將領李左車,從韓信身邊調走去教授太子劉盈,防止韓信培植自己的親信將領。
劉邦發動成皋戰役,劉賈、盧綰攻取17座城池,劉邦渡過汜水攻佔成皋,項羽的大將曹咎、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自殺。劉邦接著又發動第二次滎陽會戰,和項羽的楚軍主力在廣武對峙。韓信遲遲不攻打齊地,劉邦派酈食其說齊,連下齊地七十城,蒯通挑唆韓信說:功勞都被別人搶完了,韓信突然對齊地發起進攻。齊王一看就火了,那有這麼幹的呀,一怒之下就把酈食其給烹煮了,韓信第三次狠狠地坑了劉邦。
【蒯通是舌辮之士,一心為自己打算,勸說韓信造反自立】
這個蒯通的原名叫蒯徹,為了避漢武帝的“諱”,就給改成蒯通了。齊人蒯通,是舌辮之士,平定趙地時投奔韓信,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一再的和劉邦對著幹,不時地挑唆韓信自立。劉邦和項羽在滎陽酣戰之時,韓信藉機向劉邦索要“假齊王”,劉邦氣的大罵,張良、陳平悄悄勸阻說:“戰事不利,恐生不測之變。”劉邦就說:“大丈夫,要當就當真齊王。”把韓信封為齊王。
劉邦一路追打項羽,把項羽10萬楚軍包圍在垓下,項羽派武涉遊說韓信自立,韓信不敢答應。蒯通對項羽說,有個人會相術,靈驗的很,我叫來給齊王看看?相者,就是蒯通找來的,就是為了糊弄韓信的,目的就是挑唆韓信造反,悄悄對韓信說:“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完後,蒯通天上地下一通胡侃,勸說韓信自立造反,韓信說了一通好聽的話:什麼漢王對我很好,對我有知遇之恩,我真的不能這樣做……
當時的情況,韓信手握30萬大軍,有人認為韓信有足夠造反的本錢,韓信對劉邦很忠誠,根本沒有造反之心。其實,事情並非如此,韓信真的想造反,可是,韓信真的不敢造反。為什麼?韓信雖有30萬軍隊,其實韓信就是光桿司令,就是個職業經理人,集團公司是劉邦的,做的再大也沒韓信什麼事。韓信手下高階將領,樊噲、灌嬰、曹參、周勃,都是劉邦的人,軍中團級以上的軍官,大部分都是劉邦從沛豐帶出來的子弟兵。韓信身邊除了蒯通一個舌辮之士,帶兵的將領沒有一個,韓信真要造反,樊噲等人會聽他的嗎?不可能,弄得不好,韓信會被劉邦的人殺掉,所以韓信不敢。
【韓信挑唆陳豨造反,預謀截殺呂后、太子,被呂后斬殺】
劉邦對韓信失去信任,垓下之戰一結束,立即就收回了韓信的兵權。但是劉邦對韓信夠意思,改封韓信為楚王。韓信為楚王去下邳就藩,幹了一件人事,找到漂母重賞千金。幹了三件蠢事缺德事,找到當年的屠中少年,封為楚中尉(相當於團長),仇人不殺也罷,還要分官,韓信是真蠢;找到南昌亭長,給了100個銅錢,“公,小人也,為德不足。”你韓信在人家家裡蹭飯幾個月,人家養不起不讓吃了,你罵人家是小人,這不是忘恩負義嗎?太缺德了。收留通緝犯鍾離昧,韓信有私心,就是想培植勢力造反,被劉邦發現了,想起兵造反,又怕打不過劉邦,就逼迫鍾離昧自殺了,想把自己摘乾淨,摘的乾淨嗎?既膽小又愚蠢。
劉邦偽遊雲夢,活捉了韓信,但是沒有殺韓信,只是降封為淮陰侯。都搞成這樣了,劉邦太夠意思了,你就老實點吧。不,韓信整天不好好上班,到處串門挑唆功臣們造反,灌嬰、曹參不愛搭理韓信,絳候周勃直接把韓信趕出門,韓信說:“羞與絳灌等列”。樊噲見到韓信,看在老領導的面子上,跪迎韓信到大門,就怕韓信把挑唆造反的話說出來。韓信出門說:“生乃與噲等為伍”,什麼意思?活著還要與樊噲等人為伍,很羞恥呀!可別說,韓信的功夫沒白下,最終把陳豨給說動了,陳豨造反後,韓信與之書信:想要裡應外合。韓信真的就活到頭了,還坑害了自己全家人。
陳豨造反劉邦親征,長安兵力空虛,韓信想率領家丁釋放官奴造反,截殺呂后和太子。有個家丁不願意,韓信就把他關押起來,家丁的弟弟就報告了廷尉。呂后和蕭何商量,設計把韓信騙進宮,在長樂宮鐘樓斬殺,韓信臨死說了一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臨死說這樣的屁話幹什麼?結果把自己全家人給害了,被夷滅三族。劉邦後來捉了蒯通,問他為什麼挑唆韓信造反?蒯通多會說話呀,那時還不認識皇帝,只認識韓信,各為其主罷了。劉邦多會做事呀,就把蒯通給放了,一個舌辮之士留著也沒什麼大危害,可惜,蒯通害死了韓信一族。
回覆列表
俗話說得好,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一定是人才。蒯徹就是一個有口才的人才,那麼他到底是不是害了韓信呢?我們來分析分析。
韓信背水一戰後,韓信的威名就逐漸地越來越響了。大約就在這時,蒯徹投奔了韓信。
我們知道,有口才的人到哪都有飯吃,蒯徹也一樣。蒯徹先前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幫助武臣拿下了范陽縣,韓信是早有耳聞的。
蒯徹不僅口才好,腦子也好使,不然幹不成這樣的大事。韓信也需要有見識的參謀,可能這個時候李左車被劉邦調走了,於是蒯徹就成了韓信的參謀。
酈食基,也是個跟蒯徹一樣的人才。這個時候他自告奮勇到齊國說服老田家倆兄弟,說天下之主必定是劉邦的。經過他一分析,老田家很快認可了酈食基說的話,答應投降劉邦。
韓信的大軍也快到了齊國邊境,聽說田氏兄弟已經投降劉邦,就準備放棄攻打齊國,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能不打就不打。
這時候,蒯徹說了一句話:“大將軍一路風餐露宿的,這麼辛苦才打下五十多城,卻比不上酈食基幾句話,就下了齊國七十多城。”
韓信一聽,心裡也覺得不是滋味。有句話說的,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麼一比,韓信心裡不痛快了,憑什麼我這麼累,功勞還比不過別人幾句話!
就問蒯徹:“如今齊國已經投降了漢王,還能怎麼辦?”
蒯徹說:“漢王命令大將軍進軍,有沒有命令大將軍停止進軍?”
“沒有。”
“既然沒有,我們為什麼停止進軍,讓一個耍嘴皮子的人把大功給搶去了呢?”
韓信聽了蒯徹的話,直接攻擊了齊國。齊國本來是有佈防的,由於酈食基的勸降,已經撤了佈防。聽到漢王的大將軍攻打齊國,就把正在喝酒的酈食基抓來,叫他跟韓信說,韓信退兵就放了他,不退就煮了他。
酈食基看到這種情況,韓信肯定的不會退兵的。即使退兵了,老田家也不會投降了。這樣的話自己也沒法回去向劉邦交待。於是就自己跳到燒開的大鍋裡燙死了。
韓信就攻破了齊國,這件事情,讓劉邦對韓信就有了殺意。可以說蒯徹為了眼前利益,讓韓信跨上了功成末路的第一步。
後來的武涉勸韓信不要幫劉邦,韓信向武涉表明立場,他韓信不會背叛劉邦的,理由就是:漢王給我衣服,給我飯吃,封我大將軍,對我信任,而霸王當年給我的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我韓信不會背叛漢王的。
武涉走後,蒯徹知道,韓信現在的位置非同小可,無論幫誰,誰就能得到天下。都不幫自己單幹,也能獨立為王。
蒯徹就又把口才展現出來了,說:“大將軍,你現在幫誰誰贏,你不如誰都不幫,單幹!”
“漢王對我有大恩,這麼相信我,讓我當大將軍,我韓信哪能背叛漢王呢?”韓信拒絕。
“大將軍感念漢王的恩德是不錯,現在漢王看你有用,所以對你好。這種關係最靠不住,難道大將軍跟漢王的交情,能夠比的過范蠡文種跟越王勾踐的交情嗎?范蠡最後逃走,文種被殺了這可是血的教訓啊!
“不說遠的,就說張耳和陳餘,開始的時候,可以為對方死,後來富貴了,卻都想置對方於死地。我要說的就是,交情是靠不住的。大將軍打下這麼多的地盤,已經沒有誰能跟大將軍你比的了,漢王要怎麼賞你呢?威震人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沒辦法了賞你,你叫漢王最後怎麼處置你呢?”
“哪裡有你說的這麼嚴重,漢王我信的過,你就不要杞人憂天了。”韓信笑了笑,說到。
蒯徹見韓信不聽他說的話,知道勸也沒有用了,就發狂裝傻充愣去了。
其實,這個時候,韓信要是聽了蒯徹的話,很可能就不會死在呂雉的手裡了。
蒯徹說的話,實際上就是給韓信參考的,決定權全在韓信。真正害了韓信的就是該聽時沒有聽,不該聽時卻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