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坐穩江山殺功臣,似乎成歷史定律,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這是為何?
6
回覆列表
  • 1 # 挽夢俢羽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似乎是帝王成功奪取江山之後的必經之路,像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這樣能夠善待功臣的帝王實在是太少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帝王喜歡卸磨殺驢呢?

    一:功臣功勞太高,功高震主!楚漢紛爭之時,齊王韓信幾乎是起到了左右兩邊戰局的地步,梁王彭越和九江王英布也是擁兵自重。在建國後梁王和九江王更是目無皇帝,藐視皇權,最終落個身首異處。韓信則是因為功高而不懂退才終至命喪皇宮!個人認為韓信智商奇高但是情商太低,不諳帝王權謀,才釀成了自身的悲劇!畢竟帝王身邊的所有功臣能做到功高震主而主不疑的,歷朝歷代也只有郭子儀了!

    二:為後繼之君掃清障礙。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喪子,不得已而立年幼的長孫朱允文為太孫,而太孫年幼,在他身後無法掌控藍玉等一眾驕橫無比的開國猛將,只能清除!這也導致了後來靖難之役的時候,惠文帝身邊沒有什麼勇將可用。其實這幫武將是留給太子朱標徹底掃清北元殘餘勢力的,可惜太子早喪,不得不除了!

  • 2 # 五檔張三瘋

    功高震主

    古代帝王“卸磨殺驢”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部下功績太多,在兵將和朝堂上威望太高!如果在自己還健在的時候不殺,等自己死了,自己的後代大多是沒有那麼大的威望和能力去壓服那些“功高蓋主”的臣屬的!所以帝王們為了自己後代的長治久安而不得不選擇大肆誅殺功臣!

    當然,也有例外的!如東漢光武帝劉秀,是依仗世家大族,成君臣共治(等於把權利和臣屬共享了),所以沒有殺功臣。唐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也沒有大肆屠戮功臣,僅有侯君集一人被處死。宋太祖趙匡胤,透過“杯酒釋兵權”把功臣的權利沒收,功高震主那些屬臣沒有權利和能力去造反了,也就不用大肆誅殺!

    所以很多時候殺不殺功臣絕不是由開國君主個人素質所決定的,更多時候要看當時的歷史背景,所謂形勢比人強,皇帝也不例外。想不想殺,有沒有殺的必要,殺不殺的成,這都是要綜合考慮的。

    管住位辛攻重浩:百閱小說

  • 3 # 黛山鳴月

    沒有利用價值了,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帝王們的卸磨殺驢可比字面意思複雜的多的多,這就是同患難易,同富貴難的道理。

    患難時一心一意同為一個目標而努力,但富貴之後,每個人的想法就多了,就不可能統一思想了。主人和驢的關係就是僱主和被僱的關係。活都是驢乾的,但磨出來的面卻是主人的,驢能沒想法嗎。同理,天下是皇帝和他的子孫後代的,天下卻是文官武將官僚集團在幹,吃苦受累,還有可能丟命。皇帝透過升官對他們進行獎勵來換取官員們的效忠和治理天下,但官位卻是有限的,天下的事卻是無限的,當雙方不能各取所需時這種交易就進行不下去了。卸磨殺驢就成了必然了。這就是帝王心術。

  • 4 # 煙雲吐秀

    謝謝邀請,很高興回答這個的問題。帝王以過了九死一生之磨難,好不容易才建朝立業,不可能一個人完成這件事情,他需要文武兩方面的人才來幫襯,共同完成這樣的偉業,劉邦也好,朱元璋也好,所有不論以何種方式取得天下的人都是這樣。可以說,到了建朝之後,這一步卸磨殺驢人人走過,只是有的人走得絕一點,有的人走得緩和一點。

    就拿五代十國來說吧,走得慢一點的人就立馬被手握重兵的將領趕下去,死在何處自己都不知道。先說武將吧,這能打戰慣的武將們,哪個不是人中豪傑,軍中領袖,而且手下兵多將廣,這些人在創業時是你的立身之本,到了改朝換代守業時他們就成了多餘在身上的蛆,天下不在用兵了,也養不起忱些兵了,而一但失去這些兵,對於這些武將來說,他們如何生活?而且他們也是手裡握著的重兵也是對當朝皇帝的一種巨大的威脅。就算去把他們手中的兵權下掉,如韓信一樣,酒沒醒,兵權就拿掉了,但劉邦仍然不放心,這種可舉天下之兵的人,一擔放歸到江湖,不知道能翻起多大的浪來,所以帝王們是入不下顆心的。

    再說文臣吧,一般的官吏也就罷了,俗話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如張良這樣有濟世之才的人,劉邦也是不放心的。換到哪個帝王也是要防一手的,今天你可以幫我,明天你要是去幫別人了,也夠他喝一壺的。

    再來說,帝王吧,劉邦說異姓不封王,是為了給子孫後代讓位置,天下這些共同打天下的人分完了,一個一個的傳下去,我的兒子孫子往哪裡封?所以,以為自己的後代著想他也要卸磨殺驢。許多人都是功高蓋主,怎麼封也表示不出來,如韓信為劉邦打江山是頭功,劉邦封他個楚王,楚王還了得,是項羽的封號,無法再向上封了,可韓信這點都不懂,還在哪吃喝玩樂作死,所以劉邦卸磨殺驢也是正常的。

    我煙雲與大家理解不一樣的地方有,過去資訊不通,功臣們在外也不象打天下時那樣君臣天天見,帝王身邊一些見風使舵的人有機可乘,而且有時朝庭為了正常的運營,做些調整也是正常的,都會引起一反彈,要殺我了,反了吧,還是去做山代王,這是許多卸磨殺驢最根本的原因,誰不怕你來點事,我就休菜了,還不如我先下手為強。

  • 5 # 歷史皆不見

    古代帝王喜歡“卸磨殺驢”大部分都發生在開朝皇帝身上,所謂狡兔死,走狗烹,統治者為了使自己的江山永固,怕手底下再起叛亂,只好以各種理由殺了跟自己打天下的功臣。最著名的有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還有朱元璋的誅殺功臣之舉。

    朱元璋誅殺功臣的深層次原因是為了削弱國家上層建築,使得國家的上層統治形成不了一個穩固的集團,有利於維護自己的專權統治。同時,朱元璋知道自己是透過起義當上的皇帝,他殺了一個人之後便再也 停不住自己的屠刀,為了斬草除根,有兵權的,都得死。明朝開國第一猛將藍玉可是被他剝皮揎草,掛在王府門口直到明朝滅亡。朱元璋之子身體虛弱,他擔心以後會出現大臣的權利比皇上還大的情況,所以提前為皇太子清理道路,使其上位後,大權在手,不被權臣所欺。

    像東漢劉秀重建大漢天下後的做法卻不一樣,他給功臣極高的俸祿,你拿錢好好玩,政事你就別參合,我來做就行。相當於把功臣放到一個對自己有用但對自己沒有威脅的地方。劉秀時期,所有的政務全部由尚書檯送到皇帝手中,並且加強監察制度。使得權利集中到自己手裡,而又不比去殺功臣落下不好的名稱。像東漢高祖皇帝殺韓信一般,是落不了好的,對於韓信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類比於今天的職場,你和老闆一起打天下,共患難,但未必同享福。在事業做到極致的時候,老闆肯定會把你的權利逐漸削弱,穩固自己的位子,以便於他的接班人將來順利接位。而你必須要讓老闆覺得你對他有用,但對他的地位構不成威脅,他才會重用你,你才能成為他的心腹,而不是心腹之患。

    不知道各位如何作想,想必都有自己的感悟吧,可否寫而論之?

  • 6 # 耿耿大師

    這個問題問的好呀,卸磨殺驢是古代帝王必備殺手級技能,回答這個問題從歷史角度分析是片面的。為何卸磨殺驢:

    1、主觀原因:皇權至上,打天下的都是不出世的高手,可以輔佐張三,就可以輔佐李四,對自己威脅甚大。

    2、古代帝王長壽的不太多,為了保證兒子順利登基,防止出現意外情況,一定要卸磨殺驢,掃清一切潛在的不穩定因素。

    3、王權的擴張現實需要與臣子權力的必然衝突,有了衝突自然是王權至上一殺了之。

    4、不卸磨殺驢的帝王也還是有的,比如劉邦,比如李世民,比如趙匡胤,不殺驢但是換個法子管制驢。這與帝王胸懷格局,做事風格都是有重大關係的。即便是所謂的李世民與魏徵也並不是那麼和諧,晚年太宗親撲其碑啊!

    客觀原因:1、大功告成,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對目前態勢影響不大,卸磨殺驢不影響國家正常運轉。

    2、與君王一同打天下,不一定能與君王治天下。一是君王想自己決斷,老是有人倚老賣老,說三道四看著就生氣啊。二是當初陪著自己打天下的治國才能也有不咋地的,居功自傲,既得利益,自然卸磨殺驢。

    3、國家統一後,會形成記得利益集團,甚至派系。為了維持勢力均衡,自然也要坐山觀虎鬥,正好卸磨殺驢,培養新的政治勢力。

  • 7 # 貊拾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開國皇帝“卸磨殺驢”的故事。劉邦,一個倍受爭議的梟雄,他在功成名就之後,設計殺了功臣“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韓信半生為劉邦戎馬天下出謀劃策,可惜後來他也開始自滿,像劉邦討要假“王”的稱號,我不知道韓信是真的得意忘形,還是簡單的想刺探一下劉邦的底線,但既為帝王,本就非心狠手辣不可。臨死前韓信總算省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項王已死,我固該烹。 

    然後,我們說一下繼任皇帝“卸磨殺驢”。清朝皇帝康熙千方百計想要殺了鰲拜。鰲拜雖然後期蠻橫欺主,但是也不可以抹殺他對清朝的貢獻。鰲拜作為“天子自將之師”鑲黃旗的重要將領,忠心事主,始終不渝,有“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在皇太極去世後堅決擁立其子為皇位繼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見,最終爭得福臨繼位。他為此與睿親王多爾袞結下怨仇,在後者攝政期間,多次遭受殘酷打擊,三次論死。可惜後期他的權力太大,又輕看康熙,對朝廷把控太過,終是被康熙殺了。

    其實,所以謀士,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我想他們追逐的不單單是功名利祿,還有自己的理想天下。所以范蠡在輔助完帝王后,果斷隱退,向商路發展。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後定居於定陶,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傳說他與西施有關係,說不定他功成名就之後就攜美人遨遊自己打下的江山去了。

  • 8 # 天天向上sez

    因為驢把所有重活幹完了,覺得自己功勞很大,想提高待遇。並且不自覺的粗聲和主人說話!主人一想,剩下的活又不重,正好其它年輕驢可以做,待遇要求又低,見了我總是彬彬有禮,所以果斷殺了老驢,讓年輕驢幹活!

  • 9 # 為she著迷

    1.功臣是臨時工

    所謂功臣,多出亂世,而亂世是沒有規則的。無論是開闢王朝還是鎮壓叛亂,朝廷只要看到結果。所以功臣大多擁有“特權”,而一旦結果完成,功臣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為這套“無規則”只是臨時的。如果這個時候還不懂得斷舍離,必定不會被一般規則所容,等你的不會有好下場。

    2.平均權力

    但凡功臣,功成名就之後,在朝堂之上一定是有優勢的。這樣的權力變動,是所有帝王都難以忍受的。所以一旦任務完成,還不肯放權,就一定會被無情抹殺,

    3.為下一代鋪路

    老臣的存在,只會讓後來繼位的皇權,越來越弱。在下一任權力班子確定之後,手握重權的功臣極容易成為清洗物件,帝王心術,君要臣死。

    這三點,其實在明朝是非常典型的。

    因為明朝時期死的官員,實在是太多了。

    光是洪武、永樂兩朝,一些大案、要案,動輒便是上萬人,所謂“誅九族”,更甚者誅十族(方孝孺)。

    這種環境下,也難怪明朝的黨爭如此激烈。因為一旦城府不夠深,官場上是絕對沒有立足之地的。

  • 10 # k笑笑生

    古代的帝王都有一些“異於常人”的地方,或是出生時天象大變;或是長相突出,來突出自己是“天子”,跟凡人是有區別的。總之要是沒點特殊的地方都不好意思在帝王圈裡混。就算實在是找不著的也要想辦法硬攢個梗貼自己身上。

    對於帝王卸磨殺驢這件事,首先不能否認,畢竟十個裡面有九個皇帝都是如此,在沒有登上帝位之前,跟隨自己打天下的都是兄弟,恨不得都睡一個被窩。一旦登上了帝位,這曾經一個被窩的兄弟就都變成了可能“威脅”自己帝位的人。所以為了保證自己的子孫能夠順利繼承就只能殺了這些曾經共患難的兄弟!

    我們如果站在帝王的角度上來考慮,這些曾經共同奮鬥的兄弟們,個個都是軍功在身、戰功赫赫。老資歷當然有老姿態,很多時候會居功自傲,有的莽撞的還會讓皇帝下不來臺,這樣的人皇帝自己都很難鎮住,更何況在自己百年之後自己的子孫?

    其實,這種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事並不是只有帝王才做,很多普通人做的也不少,只不過是因為帝王的身份、關注度比較高,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帝王就是卸磨殺驢的專業戶。也因為帝王的事沒有小事,更是得到更多人的議論,才傳播的更廣。假設你活在古代,朋友幫助你做成了某件事,然後你卻把朋友出賣了,你覺得這件事會被這麼多年後的你知道嗎?根本不會,歷史壓根就不屬於普通人。

    所以,我認為,古代帝王確實是坐穩江山殺功臣,但是也存在過分放大的成分,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為了保障自己的權位和子孫後代,即便是昔日同征戰的戰友也會拔刀相向,這雖不美好,卻是人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c軟體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