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小紅愛跳舞

    首先,是傅海棠。他做棉花起家,有人說他是從5萬塊花1年多時間做到1個多億也有人說是從50多萬一年多做到1個多億。不過現實是,他確實從期貨市場賺了大把的錢

  • 2 # 永輝168

    不管是純基本面交易,還是純技術交易,我認為都是正確的。關鍵是自己的那套交易體系和自己的性格是否匹配,是否適合自己。

  • 3 # 何濤財經

    對於付海棠的純基本面交易,或者說期貨價值投資,我是非常認同的。我也是期貨價值投資的忠實粉絲,實踐者。

    因為所有大宗商品都有其真實的成本,如果價格遠遠高於或者低於這個成本價,那就是入場投資的好機會。因為如果價格過高,人們一定會加大生產。供給增加使得價格迴歸成本。反之如果價格過低,人們就一定減少生產,供給少了價格就會上升,會回到成本價格。總之,有利可圖人們就會蜂擁而上,虧錢賠本人們就會四散奔逃。

    經典經濟學名言“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段”。

    傅海棠名言

    價格漲跌看供需

    供需矛盾看庫存

    衡量高低看成本

    漲跌幅度看資金

  • 4 # 策略動力

    交易是在變化的,傅先生的基本面研究是說出口的 還有一些不能說的 其實沒講,商品價格的短中線影響是不一樣的,價值論的關鍵在於價值發現,簡直髮現有時很主觀的,所以基本上 不認同純的基本面研究

  • 5 # 大海侃股

    傅海棠是期貨市場的一個傳奇人物,他白手起家賺取了數億的身家,根據他的經歷寫的傳記《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筆者有幸拜讀過。根據書中所寫,他最早的起家是在山東做大蒜電子盤,當時他敏銳地感覺到大蒜即將暴漲,全力做多挖到了第一桶金。以後又靠棉花的基本面身價達到了上億。

    我個人覺得他成功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抓住了基本面,認定了方向,就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自己的判斷,沿著價格的趨勢不斷的加倉,直到價格脫離基本面再平倉,一個是合理的運用了倉位,因為即使你判斷對了基本面,比如說是看多,也不能輕易滿倉,那樣的話,如果有上升途中的一個回擋,倉位控制不好的話,也容易穿倉。

    其實很多投資者都能判斷準確基本面的變化,但是由於過早的介入,而行情遲遲沒有向著自己期待的方向執行,加上倉位過重,心理負擔過大,往往堅持不住,中途下車造成虧損。如果判斷好基本面,相信對未來走勢不錯,這個時候加上技術面的判斷最好,比如等價格突破了重要的技術關口,再重倉介入會更加完美。大作手利弗莫爾就是這麼做的,不過理論上是這麼說,真正能做到的是少之又少。

  • 6 # 期貨老肖

    首先,題主寫錯傅老師的名字,糾正一下是 傅海棠 不是 付海棠。

    傅老師是我個人的偶像,在某次他的線下講座上還有幸見過他一面,其實傅老師私下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人,當時參會後一群人圍著他提問題,他都會耐心的一一回答。

    但每當有人提到跟他基本面觀點相悖的問題時候,他就會顯得非常有自信的去跟眾人解釋期中的奧妙和原因

    其實我想,他每次對基本面觀察的如此透徹和堅持到底,主要原因是他多年來辛苦的基本面調查所造就的

    基本面和技術面完全是兩種玩法,技術面更講求於順勢而為,因為技術面的交易者缺陷就是對基本面瞭解不夠充分,所以他們往往只能夠右側交易,才是確定性比較高的事件

    而相對於技術面交易者們,基本面的交易者往往會在一波行情的尾聲尋找入場做反轉的原因,而他們的依據就是平時下田間到地頭,跟農民聊,跟工廠主聊,跟企業老闆聊所彙總得出的客觀結論,這個很重要,也是大部分技術交易者做不到的

    技術交易者更多把自己的時間放在盤面上,而基本面交易者更多的時間是在考察和調研上,他們所得出的結論,往往都是這波行情將要終結或者反轉的依據

    如果能夠有足夠的證據得出明確的論點,使得他們的分析站得住腳的話,他們就會重倉位,甚至傾其所有下注重在自己看好的品種上,一旦賭對了,肯定就是一波大的行情,甚至翻個幾倍十幾倍的盈利都不在話下。

    熬不死的,則必有出頭日

    大家都知道傅老師就是這麼起家的,前十年有九年都是在虧損和負債中度過的,聽他自己說過,最多的時候欠債將近350萬,但幾波大行情抓住以後,瞬間就實現了財務自由,躋身富豪的行列

    當然我不是說讓大家滿倉幹,畢竟做基本面的交易者也不在少數,但能夠熬出頭的也是寥寥無幾

    我認為他的成功有幾個先決條件:

    1、農民出身,對了解基本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特別是農產品)

    相對於很多城市人,傅老師更懂得糧食的豐收和減產的週期,這點很重要。

    他總說,不管科技現在多發達,農產品也離不了“靠天吃飯”的局面,這點我非常同意,天氣因素可以說是影響農產品產量很大的一個因素了

    2、基本面一手訊息是跑出來的,而不是等出來的

    很多交易者也做基本面,但他們大部分是是看著和訊期貨新聞或者各種新聞做期貨,這就導致了傳到他們耳朵裡的已經不知道是幾手的訊息了,所以說根本不可靠。

    3、客觀分析、實事求是

    有了訊息,不客觀的分析是不行的,傅老師總是掛在嘴邊“天道”兩個字,什麼是天道,就是客觀的分析事物發展的規律,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我們做什麼事一定要客觀,有些交易者不客觀,就算給了他們正確的訊息,得出的結論也是跟事實相反的悖論,所以導致了他們做單的方向也會是相反的而已,那麼最後虧損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件了。

    其實對於傅老師我還了解很多,以後有時間我會跟大家分享他的事蹟和好玩的事情,但不管怎麼說傅老師確實是我期貨界的偶像,很多人都知道“知行合一”,也天天掛在嘴邊,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知易行難,而傅海棠老師卻是個例外。

  • 7 # 電閃雷鳴雨

    主要應注意下面幾點:

    1、基本面與技術面分析均有效

    2、基本面交易訊號基本上為長線交易,交易樣本數較少,按統計學原理判斷您是否掌握了這類技術,比較難,這方面不是僅僅看看盈利多少能判斷的。

    3、技術面短中線交易訊號樣本數較多,易符合統計學要求,判斷您是否掌握了這類技術,相對基本面容易。

    4、付海棠的模式表面上是純基本面,是否存在其他模式配合,普通人並不知道,且有的模式須背後的大機構來策劃,普通人學不了。

    5、主觀交易,模式難穩定,交易結果也不穩定,而量化交易模式穩定,盈利穩定性更好。

    玩期貨與玩股票都非常難,外匯更難。

    穩定盈利是關鍵,

    沒有10年以上的磨練很難成功,短線股票交易有師傅帶,一輪牛熊週期有希望成材,中線組合持有多隻股票,須15年以上、三輪牛熊週期的磨練才行,主要是訓練大盤分析技術,倉位控制與大盤密切相關,逃股災是必須的,大盤分析不行,遲早會虧死,期貨類似。

    首先技術必須過關,通常人把"心態"想的太簡單了,好的心態是建立在“強大的技術"之上,沒有強大的技術,談心態那只是空談。

    做左側交易必死,指標的"延遲性"有利於右側交易,延遲性不是問題的核心,怎樣解讀是關鍵,一切的核心在於建立"交易系統",形成策略體系,指標有上萬種,不少指標須自己研發,各指標肯定有好壞之分。

    大盤分析,我們使用的是全市場大資料分析技術。

    A股是融資市場,非紅利市場,騙子上市公司很多,爆雷頻頻,在這種虛假市場,基本面分析是很麻煩的,絕大多數人虧損也是必然,當然有些基金只買貴州茅臺、格力等長期持有,確實可避開這些問題。

    即使是私募基金行業,90%的公司最終生存不下去,也是僅有少數公司能生存。期貨方面,專業人士認為: 做程式化成功的機率:10個裡面,五年下來,賺錢的人1-2個;但是,傳統的人工交易,1000個人,5年來算,賺錢的大概3個;程式化交易成功的機率是傳統方式成功的機率10-100倍。 而我認為: 做程式化成功的機率:30個裡面,五年下來,賺錢的人只有1個;程式化交易成功的機率是傳統方式成功的機率10-100倍。無論股票還是期貨,所謂的"7:2:1"是指一年期結算,而非五年、10年期結算。

    普通人最好不做這類交易,若非要做,可做股票試試,或以最小手數交易期貨,沒有穩定盈利前決不放大資金做。

    炒股能賺錢,但難度很高,

    普通人可以炒股,但應注意下面幾點:

    1、價值投資

    2、中長線投資

    3、距上次牛市頂四年左右開始逐步投入資金,此時全市場波動率已經很小了

    4、只做牛市這個大波段,

    5、在疑似的頂部區域逐步減倉,減倉的部分不再增倉回去。

    6、選6∽10只股票等權重組合持有,防黑天鵝。

    價值投資的長線交易股票,您的交易樣本數很少,要證明您已掌握這種技術,很難證明,這不是用簡單的盈利多少能證明的,證明須符合統計學要求。而做中線大波段,樣本數就夠。

    可以學習一些量化技術,以加強分析能力,不少人認為"目前全球頂尖的投資人士,好象沒有一個單憑技術分析而在投資市場獲得巨大的成功一一一 真實情況是: 西蒙斯的量化交易就是單憑技術分析成為大師的,美國的量化交易已達市場交易量的50%,量化交易的本質就是技術分析的交易,就是指標分析的交易,很多量化交易是全自動的機器交易,人工不干涉,可避免人性弱點。指標交易不盈利的人,只能說明其技術分析還沒有過關。

    期貨交易做日線波段比較好,策略最好寫成程式碼先經過歷史資料檢驗,策略跨品種、跨週期、交易訊號樣本數超過500,即通用性比較好,分鐘級別的策略手續費佔比 較大,盈利難度較高。

    投好的私募基金也是一種模式,可按下面方式做:

    查資金曲線,資金曲線的時間太短,從專業的角度看,還無法判斷對方水平,專業的角度評分如下:A=(年均收益 - 8)/最大回撤, 當分子為負數時,分母取1來計算,比如年均收益20%,最大回撤10%,則策略評分 A=(20-8)/10=1.2分,至少三年以上的連續資金曲線,最好經歷了一輪完整牛熊週期。

    評分案例:

    資金曲線評分:(私募排排網資料)

    明汯各個產品評分:

    產品號 年均收益 評分

    1、59%(260/4.4-8)/30=1.7

    2、31(122/4-8)/4.7=4.89

    3、27(94/3.5-8)/16=1.19

    4、22.5(90/4-8)/20=0.73

    5、18(54/3-8)/24=0.42

    6、15(53/3.5-8)/21=0.34

    8、21%(42/2-8)/5.4=2.4

    10、18%(33/1.8-8)/23=0.45

    顯然評分為正的策略都不錯,當然超過0.8更好,評分公式強調最大回撤,是因為虧損50%,須盈利100%才能板回,所以風控比盈利更重要,巴菲特也是這樣的原則。

  • 8 # 周培源

    關於傅大佬的介紹我就不多說了,熟悉的應該都知道,即便是不知道的看了其它回答的應該也瞭解些。在面對這些做的比較厲害的大佬上,大家可能更關注的是人家賺了多少錢,而很少有人考慮人家曾經虧了多少錢,忍受了多久的煎熬。

    傅大佬在成功之前也是虧損多年,十多年前在大蒜電子盤上賺到第一桶金,2010年的棉花一戰封神,當時同時崛起的有林廣茂,參與決戰的有葛衛東和葉慶均。我那會兒還在上學,所以對當年的事沒有親身經歷。不過公司的童總在棉花行情上賺到了大錢,只不過沒有上面這些大佬賺的多而已。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傅大佬賺賺虧虧,蟄伏了好幾年。你看吧!即便是這樣的大佬,也不是年年都盈利的,而那些動不動就說高手年年穩定盈利的,你覺得他說的可靠嗎?他說的他自己能做到嗎?

    說起基本面交易,一直都是詬病不斷。很多人都覺得靠基本面交易盈利不現實,最後還是要靠技術,說這話的一看就知道是做技術的。基本面交易涵蓋的範圍和內容太多,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當然如果非要糾結這一點,基本面簡單來說就是“供需”二字,說起來也沒什麼難理解的。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於求價格下跌。什麼時候會出現供不應求、供過於求,這個在短期內是看不出來的,等你看出來,實際上已經漲跌很多了。所以在這中間需要研究一下品種的消費結構、預期消費量、預期生產量、當下的庫存狀況等等。當然傅大佬也看成本的,跌到成本附近,亦或者跌破成本,他就會選擇進入,一直持有不動。他信奉漲無頂,跌有底,所以基本上在期貨上的操作都是做多的

    。今年的紅棗由於還沒有經歷過交割,所以在交割上會存在問題。其實西北那邊的紅棗今年是豐收的,嚴格來說價格不會拉那麼高。但藉著剛開始註冊倉單的機會,交割上可能存在漏洞的機會。據說傅大佬等人操縱紅棗,一直狂拉紅棗,導致價格進一步走高。所以我們大家可以看到,其實所謂的基本面也有資金活動在裡面。如果僅僅是利好,那麼行情斷然不會到這種地步。所謂的基本面行情,通常都是一點風聲的利好,前期資金的介入,加上調研之後的宣傳,各種論壇會議的炒作,行情迅速升溫,吸引散戶進場。通常1000點的行情,前200-300點是正常的供需影響所致,中間的300點是由於散戶的大批介入,後面的300多點則是做錯的大規模砍倉盤導致行情進一步拉昇所致。因此當資金撤出之後,基本上行情都會迅速的回落,有可能花3個月起來的行情,半個月到一個月就能跌下去。

    其實,期貨市場的大佬不止傅海棠一個。但是其他人都不如他會造勢,他很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影響行情的變化。因此每次他想操作哪一個品種時,總是會放出訊息說自己開始做了,總會吸引一大批跟風者進入。就像巴菲特推薦股票一樣,這種影響力已經成為一種效應,在無形之中成了一種自我驗證。不過也不見得每次都有效,像去年他說去泰國調研橡膠,最後操作的時候還是沒有賺到大錢,主要還是橡膠近幾年太弱,這個品種也不太好起來行情。所以單純的想要靠操縱市場,其實多少還是要有基本面的利好,和對未來的預期配合,大家才會跟著進場。否則只是一味地吶喊,沒有實際的供需失衡,也很難讓散戶上當。

    即便是如此,他今年在鐵礦石上也盈利不少。但也有人說他很少在操作了,只是時不時去講個座,參加個論壇之類的。今年的鐵礦石上他確實盈利不少,當初我給大家說的那個認為鐵礦石可能會漲到1000點的話,其實就源自他。而在今年的非主力合約上,鐵礦石確實到了1000,算是圓了當時的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重陽節是誰設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