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回望歷史的青年

    是的,關羽確實是敗走麥城,兵敗被殺。

    關羽是蜀國大將,是劉備非常信任的人,因為劉備當時召其他人入川支援的時候,留了關羽在荊州獨守。那麼為何在劉備攻佔房陵、上庸等地的時候,關羽會攻取樊城呢?關羽既然有信心去攻取樊城,為何最後下場還是買走麥城呢?關羽在麥城究竟是被誰打敗了?麥城現在在湖北當陽市,據說是楚昭王所建,關羽敗走麥城就是發生在湖北當陽。公元219年,曹操被劉備在漢中打敗,進退兩難,劉備就是在這種形式下被擁戴稱王的。同年,劉備取漢中後攻占房陵、上庸等地。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只好調兵防備吳軍,所以鎮守在荊州的關羽決定北攻樊城。

    襄陽和樊城隔漢水相對,此時駐守樊城的是曹仁,襄陽是呂常。關羽攻打樊城時,曹操派徐晃支援,屯於宛城。後來又派于禁和龐德幫助曹仁駐守在樊城以北。但是于禁不瞭解南方氣候,所以樊城以北的于禁和龐德最後因漢水大漲被淹,關羽乘船逼得於禁無路可退只好投降。而龐德這支部隊卻誓死頑抗,結果龐德寡不敵眾被擒,因不願降而被殺。關羽圍攻樊城的時候,襄陽僅用一部的兵力就包圍了。當時曹操聽聞訊息後曾想遷都,但是被司馬懿勸服,勸曹操破了蜀吳聯盟,坐收漁翁之利。

    十月的時候呂蒙趁關羽與曹仁對峙的時候偷襲了荊州,攻佔了江陵,關羽腹背受敵,急忙撤兵西還,駐紮在麥城。但是經此一戰,關羽軍士氣低迷。關羽開始孤立無援的堅守麥城,後來孫權勸降的時候,關羽假降逃往益州,但是孫權早就派了朱然、潘璋斷了關羽的逃路。埋伏在臨沮的馬忠活擒關羽父子,隨即關羽父子被處死。關羽死的時候58歲,孫權因接受了曹操的江南,最後作為回饋將關羽的首級送給了曹操。曹操見到了關羽的首級的時候,小編覺得他還是為關羽可惜的,只是彼此的立場不一樣。但當時曹操若是收了關羽,相信關羽就不是我們後世敬仰的那個關羽了。關羽的首級被曹操以諸侯之禮安葬在洛陽,人們一般認為就是在關林,但是現在有人認為關莊村的關羽墓才是埋葬關羽首級之處。關羽的身體就在當陽的大王冢裡,我們也稱為關陵。現在成都的關羽墓應該只是衣冠冢,是招魂祭祀關羽時所用。

    關羽敗走麥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用錯了人,還有輕易的相信了吳軍。關羽居然用麋芳守城,所以荊州失守。還有他太輕視陸孫了,貿然將防吳的軍隊調來攻樊城。許多人有疑問,為何廖化去找援兵的時候,劉封和孟達為何不進行支援呢?但是看當時劉封、孟達也是剛拿的三郡的控制權不久,再看申儀,能放心前去嗎?還有劉備為何不去救關羽?其實臨沮到成都當時的條件也要半個月,調動人馬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所以最後關羽兵敗而死。

  • 2 # 歷史遨遊

    提起關二爺的大名,可謂是人盡皆知。

    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車胄、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雖有虛有實,但也表現出了他的武勇和神韻。

    至於刮骨療毒,更是盡人皆知。

    那麼歷史中的關羽,是否也是敗走麥城而死呢?

    219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已穩定益州、漢中,荊州守將關羽見時機成熟,遂進行北伐。

    關羽首先進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急求援軍,魏王曹操先後派出徐晃、張遼、裴潛、呂貢、曹植援救曹仁,自己亦親征,不過張遼和曹操未到,樊城之圍已經解除。

    因孫權一直對荊州念念不忘,曹操便派人連絡孫權,叫孫權從關羽背後偷襲荊州,孫權對荊州一直有野心,而且認為關羽經常擾攘自己邊境,故毀約背盟,親征討伐關羽,指揮呂蒙攻擊荊州。

    當時關羽剛被徐晃擊敗,在意圖撤退時,得知大本營荊州已失,唯有退守麥城,最後因突圍時被擒,而被吳斬首。

    此戰之後,蜀漢失去荊州,關羽被殺,孫劉聯盟破裂,最後發生夷陵之戰。

    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臣松之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里,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又云“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吳歷曰: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

    所以說,在真正的歷史上,關羽也是敗走麥城而死。

    後來經過演義以及後世的推崇,關羽慢慢被封神,成為影響後人的重要人物。

  • 3 # 道法自然78

    麥城(古地名),現在為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三國演義》中,關羽為孫權所襲,丟荊州敗走麥城,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上,關羽也是敗走麥城嗎?

    陳壽所著《三國志》是正史之一,《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是其中的一篇,出自《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第六篇,是蜀漢五位名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的合傳。據其中對關羽之死的記載是這樣的: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上文中的“羽不能克,引軍退還。”這個退還即退至麥城,後來麥城守不住,於是關羽率少數騎兵從麥城突圍,也就是敗走麥城,在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這個地方關羽及其子關平被擒殺。

    因此,在真正的歷史上,關羽也是敗走麥城的。

     

  • 4 # Mei少女壯士

    對於眾多歷史愛好者來說,三國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因為它在百年的時間裡濃縮了太多金戈鐵馬、爾虞我詐,這段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算長的動盪歲月實在過於精彩,無論您是喜歡戰爭還是喜歡謀略還是偏向於權術和政治,都能在這段歷史裡找到歸宿。

    而在三國裡,關羽這個名字也絕對是繞不過去的,從桃園結義開始,到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再到土屯約三事、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華容道、再到單刀會、水淹七軍······可以說關羽這個人簡直就是前三國裡最靚的仔,時刻吸引著觀眾的眼球,就連失荊州、走麥城這一出英雄落幕的戲碼,都能演繹得無比悲壯。

    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有實有虛,不同於正史,那麼在正史裡,關羽也是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而死的嗎?

    比較遺憾的是,《三國志·關羽傳》裡面並未出現過麥城這個地名的直接記載,但是在《三國志·呂蒙傳》裡提到了關羽走麥城的記載。

    “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關羽傳》“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呂蒙傳》

    所以走麥城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關羽確實率眾逃到了麥城,然後在突圍過程中死於臨沮這個地方。

    但是當我們找出地圖來對比一下,就不難發現其實關羽走麥城這個故事還是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的。

    我們首先看一下關羽失荊州的過程。

    公元218年,曹操和劉備在漢中打得難捨難分,曹魏損失了夏侯淵這員大將,國際形勢暗合《隆中對》裡的天下生變,於是關羽起兵攻打樊城,派糜芳駐守江陵本部。同年八月,秋水暴漲,關雲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的謀士司馬懿和蔣濟獻策策反孫權,之前還總在合肥打算偷雞摸狗的孫權同意聯合曹魏,倒戈一擊。徐晃獲得增援,與關羽交戰贏了一陣,雙方對峙於漢水。糜芳傅士仁投降孫吳,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兵不血刃佔領江陵。關羽敗走麥城,於臨沮兵敗被殺。

    可知襄樊之戰的一個重要地標就是漢水,圖中未展示,再上一張漢水流域圖。

    對比兩圖可知,襄陽在漢江北側,關羽是大概在荊門這個地方附近駐軍,和曹仁徐晃對峙的,說荊門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但提起古時的名字可能就比較如雷貫耳了,這地方就是當年的當陽長坂坡。

    當陽這個地方,在三國時期乃是著名的兵家必爭之地,北能控制襄陽,南可收下荊南四郡,東連吳越,西通巴蜀,交通極為便利,乃是四戰之國。

    其在三國時期就數次易主,魏蜀吳都曾擁有對它的主權,而且今天此地名叫荊門,荊州門戶呀,就可以看出這個地方多重要了。

    我們說荊門這個地方這麼重要,關羽當然也知道,但是圖中的撤退路線和敗走麥城路線看起來明顯就是兜了一個小圈子,雖然路程不遠,但是消耗掉的都是蜀漢寶貴的時間和兵力呀。

    首先荊門這個城屬於是前線城市,而糜芳守衛的江陵才是關羽經營荊州的心臟地帶,城高水深,糧草充足,可以說只要不投降,孫權想啃下這塊骨頭,還是需要費些牙口的。

    所以關羽得知江陵失陷、糜芳傅士仁投降的訊息後,第一反應應該是非常錯愕的,一方面因為糜芳和傅士仁都是跟隨劉備幾十年的老部下,是最早封為將軍的一批人,糜芳還是劉備的小舅子,他們倆的投降確實出乎關羽的意料,另一方面也因為自己苦心經營十年的江陵就這麼讓人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箇中辛酸與不甘,恐怕只有關雲長自己能體會到吧。

    這就不難理解關羽為什麼一定要撤回江陵,一是為了確定糜芳投降的訊息,就算存在那麼一絲的僥倖,這訊息是個煙霧彈,那麼江陵在手,關羽至少可以憑藉堅城據守,等待援軍,已經是不敗之地;二是如果投降是真,關羽也可趁呂蒙等人立足未穩奪回江陵。有沒有江陵對於關羽來說,真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所以就算再兇險,哪怕存在一丁點兒拿回江陵的可能,關羽都得親自去確認一下,在撤回江陵這個方針上,關羽的判斷非常果斷和準確。

    可惜江陵已經被徹底佔領了,而且呂蒙也是一個非常狡猾的人,呂蒙進入江陵城後,對於關羽以及部下士卒的家眷都進行了妥善安置,據說有一個孫吳計程車兵僅僅拿了百姓一件斗笠擋雨,呂蒙就將其軍法處置了,於是孫吳士兵對百姓秋毫無犯,江陵城內一片祥和。

    關羽的部卒聽說自己家人被妥善安置了,便都沒有了死戰的決心,於是散的散跑的跑,關羽無奈,只能帶少部分人突圍,敗走麥城,最終在臨沮被殺。

    這就是失荊州,走麥城的全部過程,有些心理活動是我推測的,是真是假全憑各位看官決斷了。

    那麼還想借麥城再多說一點點關羽,在襄樊這片土地上發生的這場大會戰中,關羽掌握著半個荊州,他的對手有曹魏最擅長固守的曹仁,五子良將於禁、徐晃,西涼的急先鋒龐德,這套陣容可以說是當時曹魏能拿出手的全部家當了,夏侯淵死在了定軍山,張郃在西線打漢中,張遼在東線守合肥。

    而關羽的戰績呢,是圍困曹仁,受降於禁,斬了龐德,與徐晃對峙,迫使曹操動了遷都的念頭,要知道這是曹魏政權漫長的對外作戰經歷中唯一動搖的一瞬間,至於水淹七軍的威震華夏,更是三國裡唯一的一次威震華夏。

    何況在背後還有一整個孫吳桶他的刀子,除了親征的孫權,還有呂蒙和陸遜這兩位大都督。

    襄樊之戰,雲集了進攻、防守、圍城、救援、水戰、野戰、背叛、離間、偷襲、內奸······等等要素,堪稱戰爭百科全書。

    人們都說關羽大意,可是這其中孫權背盟、糜芳傅士仁投降這兩大意外是任何人都沒法預料的,在那樣的情況下,關羽所作所為,實在已經是無法再苛求更多了,在這場戰役裡,突破底線的是對手,這時候我們卻責備關羽的大意和輕敵,這無異於說:【你看你經常炫富,難怪別人要偷你。】

    在孫權背盟,呂蒙白衣渡江的一瞬間,關羽的悲劇命運其實就已經決定了,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但在大時代大利益的糾葛與紛爭下,人的性格對命運的影響,又是何其小的一部分呢?

    最後藉由一幅對聯紀念一下關羽這位悲劇英雄吧。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驅馳時,不忘赤帶。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無愧青天。】

    失荊州,走麥城,不亦英雄?

  • 5 # 白玉湯1975

    司馬光著巜資治通鑑》記載:……關羽自知孤窮,乃西保麥城。孫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於章鄉,斬之,遂定荊州。

    可見歷史上的關羽的確是敗走麥城,死於麥城。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市南)人。他本是亡命涿郡的罪犯,正好遇上劉備和張飛在鄉里糾結徒眾,就投奔了劉備,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關羽深得劉備信任,長期擔任劉備的副職。

    作為一名統帥,關羽是不稱職的,這與他高傲單純的性格,缺乏複雜環境下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有很大關係的。

    赤壁之戰以後,劉備奪取了荊州諸郡,封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後來劉備奪得益州,又拜關羽都督荊洲。

    此時劉備集團勢力日益強盛,關羽面對南線陣勢不穩,曹仁所部兵馬不過千人,關羽決定趁機北伐。

    關羽水淹于禁七軍取得大勝,威名震華夏,功業到達了人生的頂峰。然而盛極必衰,天道輪迴。這位漢壽亭侯也未逃脫宿命。

    江東孫權一心想安撫結交關羽,和他共對曹魏。曾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女兒求婚,關羽怒罵了孫權的使者,拒絕通婚,孫權對此很是惱怒。

    此時關羽攻打樊城,並未戒備東吳,抽調江陵部隊北上襄樊前線,孫權眼見關羽後防空虛,時機已然成熟,任命呂蒙為大都督,準備在關羽的背後下手。

    呂蒙設下“白衣渡江”之計,拿下荊州各郡縣,除麥城外,均已丟失。此前,備受關羽輕視的蜀將糜芳、傅士仁已投降東吳。關羽損失慘重,部隊陸續自行潰散,孤立困窮的關羽退守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

    到達麥城時,關羽只剩三千餘人,而且城內並無糧草,更是雪上加霜。關羽向遠在成都的劉備和在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救。劉備有心無力,萬里迢迢,救兵無法及時趕到。劉封、孟達處,因與關羽有舊怨,並未伸出援手,坐觀關羽滅亡(說到此處,關雲長情商之低可見一斑。終此一生在他眼裡只有劉備、張飛二人,餘下眾人都讓他得罪遍了)。

    此時,孫權派人誘降,關羽假意應允,在城頭樹立旌旗和假人後撤出麥城。敗逃途中關羽身邊只剩十餘名騎兵,孫權令將軍朱然、潘璋堵截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二月,潘璋手下的司馬馬忠俘虜關羽、關平父子,孫權下令將二人斬首。上演了關雲長“敗走麥城”的千古悲劇。

    關羽死後,被後人尊為“武聖”、“關聖大帝”。

    蜀漢名將關羽,一生追隨劉備,不避艱險,忠義一生。受後世千年尊崇。

  • 6 # 鯉波說史

    關羽確實敗走麥城,被殺。荊州關羽軍團的存在,對孫權曹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曹操孫權聯手搞死了關羽。

    上攻伐謀,其次伐交,關羽是個軍事家,不是個戰略家。他不是孫權曹操的對手。

  • 7 # 回望歷史的青年

    是的,關羽確實是敗走麥城,兵敗被殺。

    關羽是蜀國大將,是劉備非常信任的人,因為劉備當時召其他人入川支援的時候,留了關羽在荊州獨守。那麼為何在劉備攻佔房陵、上庸等地的時候,關羽會攻取樊城呢?關羽既然有信心去攻取樊城,為何最後下場還是買走麥城呢?關羽在麥城究竟是被誰打敗了?麥城現在在湖北當陽市,據說是楚昭王所建,關羽敗走麥城就是發生在湖北當陽。公元219年,曹操被劉備在漢中打敗,進退兩難,劉備就是在這種形式下被擁戴稱王的。同年,劉備取漢中後攻占房陵、上庸等地。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只好調兵防備吳軍,所以鎮守在荊州的關羽決定北攻樊城。

    襄陽和樊城隔漢水相對,此時駐守樊城的是曹仁,襄陽是呂常。關羽攻打樊城時,曹操派徐晃支援,屯於宛城。後來又派于禁和龐德幫助曹仁駐守在樊城以北。但是于禁不瞭解南方氣候,所以樊城以北的于禁和龐德最後因漢水大漲被淹,關羽乘船逼得於禁無路可退只好投降。而龐德這支部隊卻誓死頑抗,結果龐德寡不敵眾被擒,因不願降而被殺。關羽圍攻樊城的時候,襄陽僅用一部的兵力就包圍了。當時曹操聽聞訊息後曾想遷都,但是被司馬懿勸服,勸曹操破了蜀吳聯盟,坐收漁翁之利。

    十月的時候呂蒙趁關羽與曹仁對峙的時候偷襲了荊州,攻佔了江陵,關羽腹背受敵,急忙撤兵西還,駐紮在麥城。但是經此一戰,關羽軍士氣低迷。關羽開始孤立無援的堅守麥城,後來孫權勸降的時候,關羽假降逃往益州,但是孫權早就派了朱然、潘璋斷了關羽的逃路。埋伏在臨沮的馬忠活擒關羽父子,隨即關羽父子被處死。關羽死的時候58歲,孫權因接受了曹操的江南,最後作為回饋將關羽的首級送給了曹操。曹操見到了關羽的首級的時候,小編覺得他還是為關羽可惜的,只是彼此的立場不一樣。但當時曹操若是收了關羽,相信關羽就不是我們後世敬仰的那個關羽了。關羽的首級被曹操以諸侯之禮安葬在洛陽,人們一般認為就是在關林,但是現在有人認為關莊村的關羽墓才是埋葬關羽首級之處。關羽的身體就在當陽的大王冢裡,我們也稱為關陵。現在成都的關羽墓應該只是衣冠冢,是招魂祭祀關羽時所用。

    關羽敗走麥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用錯了人,還有輕易的相信了吳軍。關羽居然用麋芳守城,所以荊州失守。還有他太輕視陸孫了,貿然將防吳的軍隊調來攻樊城。許多人有疑問,為何廖化去找援兵的時候,劉封和孟達為何不進行支援呢?但是看當時劉封、孟達也是剛拿的三郡的控制權不久,再看申儀,能放心前去嗎?還有劉備為何不去救關羽?其實臨沮到成都當時的條件也要半個月,調動人馬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所以最後關羽兵敗而死。

  • 8 # 歷史遨遊

    提起關二爺的大名,可謂是人盡皆知。

    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車胄、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雖有虛有實,但也表現出了他的武勇和神韻。

    至於刮骨療毒,更是盡人皆知。

    那麼歷史中的關羽,是否也是敗走麥城而死呢?

    219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已穩定益州、漢中,荊州守將關羽見時機成熟,遂進行北伐。

    關羽首先進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急求援軍,魏王曹操先後派出徐晃、張遼、裴潛、呂貢、曹植援救曹仁,自己亦親征,不過張遼和曹操未到,樊城之圍已經解除。

    因孫權一直對荊州念念不忘,曹操便派人連絡孫權,叫孫權從關羽背後偷襲荊州,孫權對荊州一直有野心,而且認為關羽經常擾攘自己邊境,故毀約背盟,親征討伐關羽,指揮呂蒙攻擊荊州。

    當時關羽剛被徐晃擊敗,在意圖撤退時,得知大本營荊州已失,唯有退守麥城,最後因突圍時被擒,而被吳斬首。

    此戰之後,蜀漢失去荊州,關羽被殺,孫劉聯盟破裂,最後發生夷陵之戰。

    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臣松之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里,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又云“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吳歷曰: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

    所以說,在真正的歷史上,關羽也是敗走麥城而死。

    後來經過演義以及後世的推崇,關羽慢慢被封神,成為影響後人的重要人物。

  • 9 # 道法自然78

    麥城(古地名),現在為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三國演義》中,關羽為孫權所襲,丟荊州敗走麥城,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上,關羽也是敗走麥城嗎?

    陳壽所著《三國志》是正史之一,《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是其中的一篇,出自《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第六篇,是蜀漢五位名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的合傳。據其中對關羽之死的記載是這樣的: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上文中的“羽不能克,引軍退還。”這個退還即退至麥城,後來麥城守不住,於是關羽率少數騎兵從麥城突圍,也就是敗走麥城,在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這個地方關羽及其子關平被擒殺。

    因此,在真正的歷史上,關羽也是敗走麥城的。

     

  • 10 # Mei少女壯士

    對於眾多歷史愛好者來說,三國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因為它在百年的時間裡濃縮了太多金戈鐵馬、爾虞我詐,這段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算長的動盪歲月實在過於精彩,無論您是喜歡戰爭還是喜歡謀略還是偏向於權術和政治,都能在這段歷史裡找到歸宿。

    而在三國裡,關羽這個名字也絕對是繞不過去的,從桃園結義開始,到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再到土屯約三事、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華容道、再到單刀會、水淹七軍······可以說關羽這個人簡直就是前三國裡最靚的仔,時刻吸引著觀眾的眼球,就連失荊州、走麥城這一出英雄落幕的戲碼,都能演繹得無比悲壯。

    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有實有虛,不同於正史,那麼在正史裡,關羽也是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而死的嗎?

    比較遺憾的是,《三國志·關羽傳》裡面並未出現過麥城這個地名的直接記載,但是在《三國志·呂蒙傳》裡提到了關羽走麥城的記載。

    “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關羽傳》“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呂蒙傳》

    所以走麥城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關羽確實率眾逃到了麥城,然後在突圍過程中死於臨沮這個地方。

    但是當我們找出地圖來對比一下,就不難發現其實關羽走麥城這個故事還是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的。

    我們首先看一下關羽失荊州的過程。

    公元218年,曹操和劉備在漢中打得難捨難分,曹魏損失了夏侯淵這員大將,國際形勢暗合《隆中對》裡的天下生變,於是關羽起兵攻打樊城,派糜芳駐守江陵本部。同年八月,秋水暴漲,關雲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的謀士司馬懿和蔣濟獻策策反孫權,之前還總在合肥打算偷雞摸狗的孫權同意聯合曹魏,倒戈一擊。徐晃獲得增援,與關羽交戰贏了一陣,雙方對峙於漢水。糜芳傅士仁投降孫吳,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兵不血刃佔領江陵。關羽敗走麥城,於臨沮兵敗被殺。

    可知襄樊之戰的一個重要地標就是漢水,圖中未展示,再上一張漢水流域圖。

    對比兩圖可知,襄陽在漢江北側,關羽是大概在荊門這個地方附近駐軍,和曹仁徐晃對峙的,說荊門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但提起古時的名字可能就比較如雷貫耳了,這地方就是當年的當陽長坂坡。

    當陽這個地方,在三國時期乃是著名的兵家必爭之地,北能控制襄陽,南可收下荊南四郡,東連吳越,西通巴蜀,交通極為便利,乃是四戰之國。

    其在三國時期就數次易主,魏蜀吳都曾擁有對它的主權,而且今天此地名叫荊門,荊州門戶呀,就可以看出這個地方多重要了。

    我們說荊門這個地方這麼重要,關羽當然也知道,但是圖中的撤退路線和敗走麥城路線看起來明顯就是兜了一個小圈子,雖然路程不遠,但是消耗掉的都是蜀漢寶貴的時間和兵力呀。

    首先荊門這個城屬於是前線城市,而糜芳守衛的江陵才是關羽經營荊州的心臟地帶,城高水深,糧草充足,可以說只要不投降,孫權想啃下這塊骨頭,還是需要費些牙口的。

    所以關羽得知江陵失陷、糜芳傅士仁投降的訊息後,第一反應應該是非常錯愕的,一方面因為糜芳和傅士仁都是跟隨劉備幾十年的老部下,是最早封為將軍的一批人,糜芳還是劉備的小舅子,他們倆的投降確實出乎關羽的意料,另一方面也因為自己苦心經營十年的江陵就這麼讓人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箇中辛酸與不甘,恐怕只有關雲長自己能體會到吧。

    這就不難理解關羽為什麼一定要撤回江陵,一是為了確定糜芳投降的訊息,就算存在那麼一絲的僥倖,這訊息是個煙霧彈,那麼江陵在手,關羽至少可以憑藉堅城據守,等待援軍,已經是不敗之地;二是如果投降是真,關羽也可趁呂蒙等人立足未穩奪回江陵。有沒有江陵對於關羽來說,真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所以就算再兇險,哪怕存在一丁點兒拿回江陵的可能,關羽都得親自去確認一下,在撤回江陵這個方針上,關羽的判斷非常果斷和準確。

    可惜江陵已經被徹底佔領了,而且呂蒙也是一個非常狡猾的人,呂蒙進入江陵城後,對於關羽以及部下士卒的家眷都進行了妥善安置,據說有一個孫吳計程車兵僅僅拿了百姓一件斗笠擋雨,呂蒙就將其軍法處置了,於是孫吳士兵對百姓秋毫無犯,江陵城內一片祥和。

    關羽的部卒聽說自己家人被妥善安置了,便都沒有了死戰的決心,於是散的散跑的跑,關羽無奈,只能帶少部分人突圍,敗走麥城,最終在臨沮被殺。

    這就是失荊州,走麥城的全部過程,有些心理活動是我推測的,是真是假全憑各位看官決斷了。

    那麼還想借麥城再多說一點點關羽,在襄樊這片土地上發生的這場大會戰中,關羽掌握著半個荊州,他的對手有曹魏最擅長固守的曹仁,五子良將於禁、徐晃,西涼的急先鋒龐德,這套陣容可以說是當時曹魏能拿出手的全部家當了,夏侯淵死在了定軍山,張郃在西線打漢中,張遼在東線守合肥。

    而關羽的戰績呢,是圍困曹仁,受降於禁,斬了龐德,與徐晃對峙,迫使曹操動了遷都的念頭,要知道這是曹魏政權漫長的對外作戰經歷中唯一動搖的一瞬間,至於水淹七軍的威震華夏,更是三國裡唯一的一次威震華夏。

    何況在背後還有一整個孫吳桶他的刀子,除了親征的孫權,還有呂蒙和陸遜這兩位大都督。

    襄樊之戰,雲集了進攻、防守、圍城、救援、水戰、野戰、背叛、離間、偷襲、內奸······等等要素,堪稱戰爭百科全書。

    人們都說關羽大意,可是這其中孫權背盟、糜芳傅士仁投降這兩大意外是任何人都沒法預料的,在那樣的情況下,關羽所作所為,實在已經是無法再苛求更多了,在這場戰役裡,突破底線的是對手,這時候我們卻責備關羽的大意和輕敵,這無異於說:【你看你經常炫富,難怪別人要偷你。】

    在孫權背盟,呂蒙白衣渡江的一瞬間,關羽的悲劇命運其實就已經決定了,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但在大時代大利益的糾葛與紛爭下,人的性格對命運的影響,又是何其小的一部分呢?

    最後藉由一幅對聯紀念一下關羽這位悲劇英雄吧。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驅馳時,不忘赤帶。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無愧青天。】

    失荊州,走麥城,不亦英雄?

  • 11 # 白玉湯1975

    司馬光著巜資治通鑑》記載:……關羽自知孤窮,乃西保麥城。孫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於章鄉,斬之,遂定荊州。

    可見歷史上的關羽的確是敗走麥城,死於麥城。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市南)人。他本是亡命涿郡的罪犯,正好遇上劉備和張飛在鄉里糾結徒眾,就投奔了劉備,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關羽深得劉備信任,長期擔任劉備的副職。

    作為一名統帥,關羽是不稱職的,這與他高傲單純的性格,缺乏複雜環境下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有很大關係的。

    赤壁之戰以後,劉備奪取了荊州諸郡,封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後來劉備奪得益州,又拜關羽都督荊洲。

    此時劉備集團勢力日益強盛,關羽面對南線陣勢不穩,曹仁所部兵馬不過千人,關羽決定趁機北伐。

    關羽水淹于禁七軍取得大勝,威名震華夏,功業到達了人生的頂峰。然而盛極必衰,天道輪迴。這位漢壽亭侯也未逃脫宿命。

    江東孫權一心想安撫結交關羽,和他共對曹魏。曾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女兒求婚,關羽怒罵了孫權的使者,拒絕通婚,孫權對此很是惱怒。

    此時關羽攻打樊城,並未戒備東吳,抽調江陵部隊北上襄樊前線,孫權眼見關羽後防空虛,時機已然成熟,任命呂蒙為大都督,準備在關羽的背後下手。

    呂蒙設下“白衣渡江”之計,拿下荊州各郡縣,除麥城外,均已丟失。此前,備受關羽輕視的蜀將糜芳、傅士仁已投降東吳。關羽損失慘重,部隊陸續自行潰散,孤立困窮的關羽退守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

    到達麥城時,關羽只剩三千餘人,而且城內並無糧草,更是雪上加霜。關羽向遠在成都的劉備和在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救。劉備有心無力,萬里迢迢,救兵無法及時趕到。劉封、孟達處,因與關羽有舊怨,並未伸出援手,坐觀關羽滅亡(說到此處,關雲長情商之低可見一斑。終此一生在他眼裡只有劉備、張飛二人,餘下眾人都讓他得罪遍了)。

    此時,孫權派人誘降,關羽假意應允,在城頭樹立旌旗和假人後撤出麥城。敗逃途中關羽身邊只剩十餘名騎兵,孫權令將軍朱然、潘璋堵截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二月,潘璋手下的司馬馬忠俘虜關羽、關平父子,孫權下令將二人斬首。上演了關雲長“敗走麥城”的千古悲劇。

    關羽死後,被後人尊為“武聖”、“關聖大帝”。

    蜀漢名將關羽,一生追隨劉備,不避艱險,忠義一生。受後世千年尊崇。

  • 12 # 鯉波說史

    關羽確實敗走麥城,被殺。荊州關羽軍團的存在,對孫權曹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曹操孫權聯手搞死了關羽。

    上攻伐謀,其次伐交,關羽是個軍事家,不是個戰略家。他不是孫權曹操的對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名醫有哪些,都有什麼治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