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品慧
-
2 # 贏在管理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學習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管是在公司還是在8小時工作之外,我們都是在不斷的學習。8小時之外的學習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時間,足以說明下班後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在下班後主要透過以下幾點提升自我:
一、寫作看書
二、身體鍛鍊
下午下班後直接在小區跑步鍛鍊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若身體差,也會影響工作與生活質量,只有鍛鍊好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
三、學習口語
一直是啞巴英語,所以每天會照著音訊進行拼寫,拼寫完後進行背誦朗讀,提高自己英語口語水平。
總之,下班之後的學習是枯燥單調但覺得很充實。
-
3 # 林若拉
對於下班後如何繼續學習提升自我?我覺得需要澄清以下幾個問題:學習什麼?為什麼學習?如何學習?學到什麼程度?可以用1個What+黃金思維圈模型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1個What對應下班後學習什麼內容?黃金思維圈中的Why-How-What分別對應的是為什麼學?如何學習?以及學到什麼程度?
什麼是黃金思維圈呢?黃金思維圈這個詞最早來自於Simon Sinek的著作《Start With Why》,模型有三個元素,分別是Why-How-What,指的是:
Why: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How:我要如何做這件事?
What:我要將這件事做成什麼樣的?
下面我用1個What+黃金思維圈模型來具體說一下,下班後如何繼續學習提升自我。
011個What:下班後學習什麼內容?下班後你學什麼呢?人的時間、精力有限,你不可能學習所有想學習的或者感興趣的知識、技能,必須得有所取捨。
我們來看一下目前大家選擇學習內容的方法有哪些?
❶ 從興趣出發
當我們不知道下班後學習什麼的時候?自覺就會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技能,因為有趣、愉悅,能夠全身心投入進去。
但是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方面感興趣的知識、技能,也許並非是職場中急需解決的難題;另外一方面某些興趣多變而不穩定。
舉個例子,2016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那一年興起了知識付費浪潮,我囤積了幾十個微課、課程,有手賬課、PPT課程、手繪課、時間管理課等等。
看到一個課程文案,我就覺得我感興趣,買買買,結果呢?這些課程基本上,我都沒有學完,原因就在於上面所說的。
從興趣出發選擇學習內容,適合哪類職場人士呢?當你在職場中游刃有餘,有空餘的時間、精力,不妨從興趣出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技能,來提升自我。
❷ 木桶原理的兩種成長策略
木桶原理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指的是:盛水的木桶是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塊木板很短,則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限制,該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換掉短板或將其加長才行。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原理”,又稱“短板理論”。木桶原理要求我們補短板,在職場中,哪項比較弱的就補哪一項,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學習內容的方法之一。
比如說,我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經常需要和不同部門的人溝通,而我的溝通能力比較弱,我就選擇“溝通力”作為我的學習內容,補上這塊短板。
現在網上有人提出了“斜木桶原理”,表明“短板已死”,補短板的個人成長策略在今天已經失效。
斜木桶原理指把木桶放置在一個斜面上的時候,木桶裝水的多少就取決於最長的一塊板子的長度。為什麼“補短板”的個人成長策略在今天失效了呢?網際網路時代,分工越來越細,在組織中,組織的能力取決於最短的板,組織需要補短板,而組織補短板的方式是發揮個體的長板。對我們個體來說,並不要求是全能,而是“發展長板”,從而在組織中發揮作用。
蔡振華曾經接受採訪時說:“我們每天訓練8小時,專練我們擅長的打法。我們的哲學是:如果你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所長,你的優勢就會大的足以淹沒一切弱點。我們的贏球手只打正拍。儘管他不善於打反拍,但他的正拍勢不可擋,所以仍能穩操勝券。在我看來,是“補短板”還是“發展長板”,要看具體的情景,如果你在職場中,可以把主要時間花在“補長板”上,正如蔡指導所說:你的“長板”好到別人忽略你的“短板”。如果你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做自媒體或者創業,該補的“短板”還是需要補上。
❸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曾經我以興趣、“補短板”或者“發展長板”去選擇下班後的學習內容時候,一般會按照下面這樣的步驟:
訂立學習計劃,比如說接下來三個月時間學習“溝通力”;
實施學習計劃,下班後從頭開始學習有關“溝通力”的課程或者書籍,一邊記筆記、寫讀書筆記等;
複習,整理筆記以及複習學習內容。
這種學習方法有問題嗎?當然有,我很少能完整堅持下來,因為常常被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而打斷學習程序,我不得不挪出時間、精力去學習、解決新問題。
比如說,老闆突然把我叫到辦公室去,“小林啊,我們公司需要做一下績效管理,你出個績效方案出來。”如果你沒學過績效管理相關知識,是不是得花時間去學習?要不然如何完成老闆交代的任務呢?
很簡單,我們現在處於VUCA時代,一切是易變的、不確定性的、複雜的、模糊性的,如組織的戰略,以前是制定3-5年的戰略,現在是一年制定一次,或者在網際網路行業,瞬息萬變,一年都是長的了,在這樣時代背景下,組織對員工的能力要求是多變的。
那麼下班後到底學習什麼內容呢?那就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在職場中遇到新問題、難題,以此為學習的內容。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這種選擇學習內容的方法,也是目前我在踐行的方法,這種方法更能適應現在快節奏的職場。
小結:下班後學習什麼內容?可以從興趣、“補短板”、“發展長板”、“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或者是幾種方法搭配起來使用。
02黃金思維圈模型中的Why:為什麼學習?你為什麼要提升自我?為什麼要學習?更確切地說你為什麼要學習這門課程?為什麼也就是目的,出於什麼目的要學習,那為什麼要澄清Why呢?
❶ 一方面從高效維度上講
職場上的學習是“功利性”的,你要以終為始地想一下,你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學這門課程,它能為我帶來什麼。
就如我在2016年,囤積了一大堆課程,有PPT、手賬、手繪、時間管理等,我都沒想明白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就直接買了課程,一頭紮了進去,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❷ 從目的的作用來講
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你的生活、工作並沒有任何變化。而學習又是枯燥乏味的,很多人看不到“盡頭”就直接放棄了,這時候澄清學習目的,對於持續學習就非常有幫助。
目的指做某事的原因,或者是做某事為了得到的結果,目的是你內心最底層的驅動,會給你帶來強大的力量。
當你決定下班後學習以及學習某知識、技能,不妨不斷地問自己:
我為什麼要學習?還有呢?還有呢?
我為什麼要學習這門課程?還有呢?還有呢?
把這些回答都一一寫下來,目的越多,持續的動力就越強。
小結: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為了讓自己持續學習下去,就需要澄清目的。
03黃金思維圈模型中的How:如何學習?之前講過我選擇的學習內容是“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簡單點來說,職場中遇到什麼問題,就以此為學習內容,去尋找答案。
我的學習方法分為三個步驟:閱讀/學習、複習/記憶、輸出/應用,這三個步驟構成了學習閉環。
❶ 閱讀/學習
L先生在文章裡寫道:時時刻刻帶著問題和目的去閱讀,只關注那些相關的內容,從而集中優勢資源,專注理解、消化它們。L先生這句話點明瞭帶著問題、目的去閱讀的作用,每次閱讀解決一個問題,只關注與問題有關的答案。具體的做法是:
第一步:準備階段5分鐘
在表格中寫下書名、閱讀時間;
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僅限1個問題);
閱讀目的是什麼?
你是如何思考這個問題?
為什麼還要寫下你如何思考這個問題呢?為了和作者的答案做對比。如果你先思考下這個問題的答案,再同作者的回答做比較,你就能發現自己思維的“盲區”,從而來提高你的能力。
第二步:閱讀、做筆記 25分鐘
帶著寫下的問題,去書裡找答案(可以跳讀、略讀); 在書裡看到和問題相關的關鍵詞、段落,記錄到20格表格中。第三步:整理筆記5分鐘
看錶格中記錄的20個關鍵詞;
把20個關鍵詞提煉歸納為3-5個重點內容。
第四步:使用費曼技巧學習法,複述心得5分鐘
把知識點複述給別人聽;
身邊沒有人,用手機錄音講給自己聽。
什麼是費曼技巧學習法?為什麼要運用費曼技巧學習法呢?費曼技巧學習法指後人基於美國物理學家費曼的理念,總結出來的一套學習方法,被公認為是目前最有效果的學習方法之一。
費曼技巧學習法的原則,總結起來就是兩句話: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不帶行業術語,
以教為學。
很多人在讀書、學習上的問題是,以為自己理解了、看懂了,但其實並沒有真正理解,而費曼技巧學習法用自己的話複述,講給別人聽,就可以發現這個“盲區”,也可以讓我們真正理解知識點。
很簡單,在複述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卡殼,邏輯點不通等等問題,這就說明了對於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還需要重新去學習知識點,這就使得我們的學習效果越來越好。
第五步:思考和下一步行動
記錄閱讀後的思考,和工作上的問題結合起來;
下一步行動是什麼?如何應用工作?下一步做什麼?
❷ 複習/記憶
很多人進行到上面一步就不做了,這樣導致的問題是學過很快就忘記了,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溫故而知新”,這裡推薦一款記憶神器Anki,可以幫助我們碎片化複習,加深我的記憶力。
Anki有電腦端和手機端,可以實現同步,建議在電腦端輸入問題和答案,在手機端刷Anki。
如果我在主動回想階段,回想不出來,就點選左下角的紅色方框,這張卡片會在一分鐘後繼續閃現;如果我回想的答案跟卡片答案一致,點選右下角的藍色區域,這張卡片會四天後再閃現。系統會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和你的記憶程度,讓這張Anki卡片間隔閃現。
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你學習的知識點不再遺忘,學習也是最高效的。
❸ 輸出/應用
我們選擇的學習內容是“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那麼學習到的知識、技能就可以來解決職場中遇到的問題,應用到職場中,“做中學”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做中學”要注意兩個點:一方面要收集“反饋”,反饋可以來自同事、領導、老闆或者客戶,告訴你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另外一方面,要根據反饋,持續做覆盤日記,不斷根據反饋,改進自己的不足點。
小結:“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學習職場中遇到的問題,運用閱讀/學習、複習/記憶、輸出/應用三個步驟,打造學習閉環。
04黃金思維圈模型中的What:學到什麼程度下班後學習提升自己,無論你選擇學習什麼內容,都要涉及到一個問題,你要學到什麼程度?簡單來說就是標準。
舉個例子,老闆要求我做一個績效方案,我如果沒有學過相關知識,我就要去學習。我學到什麼程度呢?簡單瞭解下基礎知識?自己有能力做出績效方案,完成任務?系統、深入學習下績效管理?
學習的標準不一樣,你所要耗費的時間、精力不同,當然收穫也會不同。對於如何設定學習標準,不妨從目的去思考,你為什麼要學習?達到什麼結果就算達到了目的,標準也就出來了。
小結:從目的出發去設定學習標準,解決學習到什麼程度。
結語職場中的學習永遠是“功利性的”,學什麼、為什麼學、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每個環節都要講究高效。
我從1個What+黃金思維圈模型澄清了這些問題,也給了切實高效的方法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4 # 於觀潭
人與人的差距是在下班後慢慢拉開的,你怎麼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01、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人在職場中要想保持你的競爭力,關鍵在於你的專業能力,如果你會的東西,別人也會,你的工資也只能維持在平均水平。如果你會的東西,別人都不會,這個技能對公司來說,特別很重要,那麼你就有了不可替代的能力,你的工資就是別人的好幾倍。
你可以利用下班的時間,專注於一個細分領域,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這樣你到哪裡都不會為工作發愁。
02、學習通用能力,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在不同的行業中,70%的技能是通用的,這個能力就是可遷移能力。什麼是可遷移能力? 可遷移能力就是你換了行業或者工作可以繼續使用的能力,可遷移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你可以利用下班的時間重點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可遷移能力才是一個人在職場中最大的底氣。
03、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做斜槓青年有人工作,也只是為了養活自己。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你可以利用下班後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做一個斜槓青年。
現在是一個全民自媒體時代,你可以利用下班時間用來做自媒體,你可以寫作,拍短影片,做直播等,只要你願意學習, 堅持,你都能在網路上賺到錢。
胡適先生曾說過:“你用你的閒暇來打麻將,你就成了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一個人怎樣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決定了他的未來。
回覆列表
一,確定好時間安排,二,做自己喜歡類的工作或事情,三,讀喜歡類的書,四,做個計劃與規劃!五,多與對自己工作或興趣有關的人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