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級育兒媽

    這位家長的問題之前碰到過,孩子喜歡看書,但是很疑惑閱讀理解咋不行?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一直推崇閱讀的重要,我想從以下幾點來探討:

    第一,看看孩子的書是什麼種類?普通的漫畫還是搞笑類的?有沒有名著?這一點非常重要,之前碰到一位學生非常喜歡漫畫書,但是閱讀理解回答不上來,作文不會寫。為什麼呢?因為在漫畫書中更多的是圖畫,較少的是文字,而真正對思想有啟迪作用的是文字,而且是優美的文字,包括搞笑的書籍也是如此,因此建議家長引導孩子看一些健康向上的書籍,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如曹文軒、楊紅櫻等,他們的書籍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發展,真正的從中受益。還有最好閱讀一些名著類的書籍,因為這些都是經過時間的流逝遺留給後人的文化精髓,博大精深,受益頗多。

    第二,孩子是怎樣讀書的?走馬觀花還是深入理解?這也決定著讀書到底有沒有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讀書筆記,能概括總結書中內容,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更好,培養辯證的思維能力,這些都非常重要。因為是三年級的孩子暫時不需要寫讀書筆記,因為有些字不會寫,可以透過口頭表達的方式把文章內容說出來,最好是遊戲的方式,比如家長孩子互相講故事,生動有趣孩子更喜歡。

    如果能做到以上兩點,理解力肯定會大幅提升。

  • 2 # 雪鷹領主資到

    因為這兩個不是同一個問題啊。

    孩子喜歡讀書其實是孩子喜歡聽故事的天性,書裡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好的書有發人深省的效果,大人從裡看到警示,孩子從裡看到童真。

    而且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讀一些不難的書是可以的,何況四大名著是用古代通俗的語言記敘,小學生都看得懂,那為什麼三年級的孩子就看不懂呢?

    第三,就是閱讀理解了,閱讀理解更多的是從做題方面去考察孩子的,而且還有一些固定的模板和考察孩子的思維能力,不是說光愛看書就能拿高分的,還有對速度的考察,在規定時間內做完,那就沒有時間一一地去細看了,高中的閱讀理解直接是找關鍵詞啦。還有考一些你的課外積累的知識和常識,而且你也說了,是喜歡讀書,喜歡讀書不代表讀的書就多啊,喜歡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和偏好,所以也不一定就能積累很多的,就算他讀的書不少,那也不定就考到啊。閱讀理解能力還要經過一系列的練習呢。甚至還要看天賦。成功是1%的天賦加上99%的努力。

    所以喜歡讀書並不是閱讀能力強的充分和必要條件哦,就是它是它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它兩並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如果是閱讀量廣,涉及各種門類的書,那還可以給閱讀理解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礎,但也不代表閱讀廣泛就一定會閱讀理解能力強了,還有考察他的思維能力呢。

  • 3 # 江天20

    讀書多少跟理解能力的高低並沒有必然的聯絡。一要看讀什麼樣的書,是否與學習相關。二要看怎麼讀書,方法是否得當。否則,書讀再多,也未必有太多幫助。

    三年級學生常用的 字,基本上都認識了,大部分書也都能讀下來,但是不一定可以理解。

    古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也都是一樣的,我們要想提升閱讀理解能力,一方面要多看,在數量多,而且應該是與學習相關的書籍,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畢竟很多知識相輔相成的;另一方面要在思考上下功夫,努力理解字詞句含義,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個人從教經驗,建議,開始要從有眉批和旁批的範文讀起,清楚範文好在哪裡,為什麼這麼寫。

    只要堅持利用正確方法閱讀一定會提高閱讀能力!

  • 4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其實很大一部分人的閱讀能力並沒有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或者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到一定階段就停滯不前了。有美國的教授調查分析後說:許多人閱讀能力在5、6年級時就不再提高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些人的閱讀停留在了第一層次,即知識性閱讀,沒有升級到更高階的理解性閱讀和探索性閱讀。

    閱讀能力分三個階梯:1. 知識性閱讀。從閱讀中獲取資訊或消遣。2. 理解性閱讀。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能歸納、分析、分類、邏輯推理閱讀材料。3. 探索性閱讀。這是從閱讀躍升為賞析、創作的能力。那些評論家、編輯或作家必須具備的能力。

    判斷一個人閱讀能力達到哪個水平,就看他們讀完後能不能說出大概內容、意思——這是知識性閱讀,屬於字面理解;能否找出邏輯線索(骨架),弄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即字面背後的含義——這是思考性的理解閱讀;能否說出判斷出好賴、水平高低,或者能夠超出原文給定的有限資訊,從原文中引申出新穎的思想、觀念,對原文具有與眾不同的新穎見解;或者受原文的啟發,在原文的基礎上創造出有價值的新異作品等,可稱創造性閱讀。總之就是讀到—>讀懂—>讀透三個層次。

    而要提升閱讀能力,最核心的不是做筆記,摘抄,背誦,而是“進入角色”,“心存疑惑”。

    “進入角色”就好比一個演員去體驗生活,然後不止把握角色的形,更要抓住“神”,使形神兼備。讀書時莫要一味做冷眼旁觀者,獵奇者,也要進入書本,與作者做精神的交流者。這也叫“體驗式”閱讀。

    “心存疑惑”就是要多問為什麼?為什麼作者要寫這個?為什麼這麼安排邏輯?提問帶動思考。

    在此附上我的書評一篇,體會下什麼是高層次閱讀。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之謬——《米》讀後感

    蘇童的小說《米》其實很短,兩三小時就可以看完,小說把人性的惡,黑暗描寫的淋淋盡致,並透過不斷重複的“仇恨”,“像狗一樣”,“畜生”,“誰都欠了他似的”,”復仇“這些詞來層層渲染這種暗黑,這種寫作手法讓我想到了黃賓虹大師後期“積墨”畫法的國畫作品,“雨淋牆頭“正是用墨層層疊加,給人”黑,密,厚,重“的感覺,讀完這部小說給我的也正是這種感覺。

    讀《米》時一直縈繞心頭的疑問是“五龍到底恨什麼?為什麼恨?誰虧欠了他?虧欠了什麼?以至於他有這麼深的怨氣,這麼強的復仇心。最後他這不幸的輪迴該怎麼破?”這裡不妨像《犯罪心理》一樣來個profile心理剖析。

    五龍生於並長於楓楊林鄉下,那是蘇童淳樸,善良的代表地,可是五龍卻一直嚮往城市,作者意識中的“慾望都市”,而最誘惑五龍的慾望一是金錢及其帶來的權力;二是煙花巷裡女人肉體的誘惑。蘇童筆下的楓楊林鄉親靠雙手勞動獲得糧食,即財富源於勤勞;而青瓦街代表的城市,碼頭會用暴力強取豪奪,米店一家靠巴結權貴,剝削夥計積累財富,六爺靠走私販賣鴉片和槍支暴富;楓楊林無節制的性慾會被呵斥,被鄉人追打;城裡金錢和性是可以隨意交換的。因此,從一開始描寫五龍著魔於城市,就為他的人性之惡,以及後來作惡的一生埋下了伏筆。五龍嚮往城市,就是對金錢,權利和性有強烈慾望,大水沖毀稻田,也沖毀了壓制五龍慾望的最後枷鎖,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了。

    為在慾望之都生存下去,五龍在碼頭丟掉了為人的尊嚴,像狗一樣爬過去乞食,並在阿保淫威下喊“爹”,仇恨的種子就此埋下,但他真的是恨阿保嗎?並非。後到米店討飯,討工作,其中他被指責最多的就是“小偷”,像老鼠一樣的偷兒,當他終於成為米店老闆也預設自己就是偷兒,只是用米店一家也不是善人來為自己的行徑開脫。他討厭自己的大兒子,因為和他很像,也像個冷血的偷兒。他憎惡碼頭上像他乞食的逃難者,罵他沒骨氣,為一口飯就認他人為爹。這些行為都說明他恨那些剝奪了他尊嚴的碼頭會,米店一家,六爺,但心底最恨的是他自己,最厭惡的其實正是他自己。如果不是因為自己膨脹的慾望,而放棄尊嚴,良知,轉而崇善暴力,算計,又怎麼會變得像一條狗,一隻老鼠?所以,他討厭像自己的兒子,鄙視和他當初一樣輕賤自己的逃難者,即便他後來飛黃騰達,獲得他想要的,發現他曾丟掉的已經拾不回了,他成了一個一身膿瘡的,人人憎惡的魔鬼而不是堂堂正正的人。花開兩面,一面成佛,一面成魔,入了魔,就是入了地獄,再無回頭路。一個人如果看不起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低,那肯定也會看不起,憎惡像自己的人,反之亦然。例如,漢武帝就不喜歡長子,因為”不類己“,相反偏愛最小的兒子因為‘類己”,而漢武帝被譽為“雄才大略”的帝王。

    《米》裡幾乎每一個人都覺得“像別人欠了他似的”,這和今天社會很像,都說現在社會中充滿了戾氣,每個人都覺得被虧欠了,於是有了看啥啥不順眼的噴子,一點就爆的雷子。究其原因就是感受到不公平,不平等。辛苦勞作一年的楓楊林鄉民,一場洪水就不得不背井離鄉或像狗一樣餓死街頭,可是兩手不沾土的城裡人確能依舊吃穿不愁,尋歡作樂;守著道德貞潔的綺雲要為一家生計操勞,而放蕩的姐姐卻可以華服享樂;規規矩矩做生意的人發不了大財,而殺人越貨的碼頭會和六爺卻可以恃強凌弱,高高在上。每個人都覺得世道不公,被虧欠。所以要復仇,要取代他認為欺壓他的,剝削他的人,就像今天瀰漫的仇富情結一樣。他們認為自己的貧窮與低微是因為富人權貴剝奪走他們的資源,而要擺脫這一切,就是打倒,推翻富人權貴,取而代之。他們中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毒。

    說不清是蘇童的世界觀侷限,還是書中人物眼界的侷限,看不到其實除了冤冤相報,成王敗寇,可以有雙贏的另一條路走。平等的權利不是靠剝奪他人權利獲得,而是要靠爭取自己的權利。婦女今天擁有和男人一樣的教育,工作,政治權利,並不是剝奪男人這些權利,而是爭取獲得和男人同等權利;美國的黑人運動也是一樣。權利不是皇帝的寶座,只能輪流坐,權利像銀行裡的錢,要貸出去投資了,才能讓經濟蓬勃,錢才能生錢。城鄉發展不平衡?怨恨城裡人有什麼用,真正要做的難道不該是發展鄉村?

    項羽“不肯過江東”不僅困擾了古代的文人,也曾讓我不解,“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但項羽偏不,留下”無顏見江東父老“遺言,並贈送寶馬後,烏江自刎。或許他真正不肯過江東原因是不願再爭雄。他曾說過,讓百姓捲入連年征戰,不過為了劉項兩個人爭權,何不如直接和劉邦約架,一對一打一場定個勝負。項羽的心裡不僅有虞姬,還有天下蒼生,憐憫受戰爭之苦的百姓。所以他雖敗了,千百年來仍讓人念念不忘,冠以“英雄”。後人對劉邦的評價遠不及項羽。有情人把悲劇變成了“悲情”,而無情人演繹的永遠是悲劇。 勝未必就是王,敗也不一定就是寇,戰勝對手只是為了生存,而戰勝自己才是生活。

  • 5 # 陀叔拍案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把“閱讀理解能力”的含義搞清楚。它可以指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包括對文章的結構、思路、主題、寫作方法、句子含義等的理解;它也可以指應試教育中回答閱讀理解題目的能力。

    按理講,我講的這兩個“能力”應該是一致的,因為閱讀理解中的題目設計應該是:從各種角度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結構、思路、主題以及寫作方法等是否理解。然而,閱讀理解中的題目總是不盡如人意,常常會出現偏題、怪題。這讓我想起某年高考的一個黑色的幽默——

    某省語文高考試卷的閱讀理解中的大閱讀選材為某知名作家的一篇散文。考完後,有好事者將試卷給原作者,要求原作者做那個閱讀題,結果,21分題,按標答對照著給分,這位知名作家只能得5分。

    怎麼樣,這個知名作家閱讀理解能力如何?我想,他的閱讀理解能力比常人應高多了吧,何況還是他自己的作品呢!什麼原因導致他得了低分呢?兩個原因,一是題目設計不合理,要麼怪,要麼偏;二是這個標準答案的問題,這個標答,常常會讓人們哭笑不得的。

    請問題主,你所說的三年級的孩子閱讀能力差指的是哪種呢?如果是我所說的第二種,那我告訴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喜歡讀書,日後的閱讀理解能力肯定不會差。如果是我所說的第一種,也不是很要緊,三年級的孩子,為什麼要這樣要求他呢?他書讀多了,隨著知識的增多,他的閱讀理解能力自然會提高。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按我理解,三年級的孩子喜歡讀書就己難能可貴了,至於理解沒理解,或理解了多少,我看就不必去糾結那麼多了。

  • 6 # 壹父母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挺糾結的,因為這個問題已經不屬於簡單的家庭教育範疇,而是與目前的教育體制的大環境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前幾天有一篇文章,某種程度上是親這個問題的具體映照。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國內文學領域裡一位知名的教授,妻子也是一位文學領域的專家,但是二人同時感概竟然教不好自己女兒語文。

    女兒從小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讀了很多的書,也有自己對文字和書籍的理解,但是卻屢屢在語文考試中得不到好成績,後來作者研究了一下女兒的考試題目和閱卷標準,發現,現有的答案體系是不允許孩子們有獨立思考的可能性的,因為答案要求框的死,在框內,就得分,出框著,就沒分。

    但是他們很無奈,孩子就在這樣的體制下,他們既無法讓孩子脫離現有體制,又不想讓孩子變的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於是就趁假期幫孩子“排毒”,沒錯,他們用的就是“排毒”二字。

    所以,看到親的問題,我就想,問題很可能出在,您的孩子不是那種死記硬背的娃,他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理解力,但是這些可能並不是所謂的標準答案,但就此就認為孩子閱讀理解能力不行,卻是你的問題了,我們很多時候總是會困在眼前,而缺少從更長遠和更宏觀的角度看全域性的能力和動機。

    保護好一個愛讀書孩子的熱愛,別用現有體制的要求扼殺了他,這就是我能給您的建議,從更長遠的生命歷程來看,您孩子能有更獨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比眼前得個高分兒更重要。

  • 7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首先,孩子喜歡讀書,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說明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方面做的很不錯。但是,喜歡讀書跟會讀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只完成了第一步,讓孩子學會閱讀才是更重要的一個環節。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強化和提升。

    孩子的課外閱讀一般可以分為休閒閱讀、興趣閱讀和專業閱讀。

    休閒閱讀講究的是一個快字,也就是閱讀速度越快越好。我在上中學的時候,基本上三天左右就可以閱讀掉一整部的金庸武俠小說。

    興趣閱讀和專業閱讀必須把快讀和精讀結合起來。對於不是特別重要的內容,可以採用快速閱讀的方式,提高閱讀效率,而對於重點內容則應該精讀,進行反覆的閱讀和理解,甚至記憶,並要做好相應的閱讀筆記,這樣才能夠讓閱讀越來越有價值。

    所以只有慢慢的引導孩子根據不同的閱讀型別,進行不同的閱讀,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才能夠有效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 8 # 悅夫子

    孩子可能只關注了故事情節,覺得很精彩很有趣,沒有去理解書的中心或者積累好詞佳句。平時看書時可以多去分析小說的三要素和中心,分析人物形象等等,在書上勾畫做筆記。一個要看孩子看書的內容,究竟是什麼樣的書;另外一個要看孩子看書的側重點,只是注重情節的跌宕起伏還是有去理解文章。看書不在於多少,看完要有所感悟和啟迪,多讓孩子讀一些有意義的書籍,適當引導孩子進行思考,最好積累一些好詞佳句,這樣也方便運用到作文中,能夠運用起來,說明已經有了他自己的理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花回鍋肉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