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色天香牡丹花

    1.實踐觀點。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的、首要的觀點。

    2.辯證觀點。是對世界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的邏輯把握,把辯證法諸範疇理解為世界聯絡和發展的一系列基本環節的邏輯反映,把辯證法三大規律作為從不同的側面體現了世界聯絡和發展的規律。

      在概括現代科學成果的基礎上論述了系統、結構、功能、層次等新概念,展示了質、量、矛盾解決、辯證否定的具體性、豐富性、多樣性。  

    3.人和主體性觀點。給予人的本質以科學的說明,認為主體與客體是從人的活動出發考慮人與物件世界的關係的一對範疇。

    4.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和人的自覺活動過程的關係、社會歷史的規律性和人的自覺能動性的

    關係、歷史決定論和歷史選擇論的關係也是一直受到研究和討論的觀點。  學者們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呈現出與自然過程既相一致又在本質上不同的性質和麵貌,是“自然歷史”過程和人的自覺創造過程的統一,既具有合規律性的特點,又具有“合目的性”的特點,這種“兩重性”特點是社會歷史過程本身所固有的,是在人的實踐活動過程中發生和解決的。

    社會規律不同於自然規律的地方在於它本身不過是人的活動規律,是貫穿於人的活動之中並制約著人的活動的客觀必然性關係,社會規律所顯示的必然性並不排斥和否定個別活動、個別事件的偶然性、隨機性、不確定性,因而為人的自覺能動性的發揮留下了可能性空間、自由空間,人在實踐活動中隨著實踐和認識的不斷反覆,就可以逐步實現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認識是社會實踐、社會歷史不可分離的因素,社會歷史的展開過程就是人們的實踐認識迴圈往復的發展過程。

    5.社會有機系統觀點。社會是一個有機體,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早就指出過的觀點,

    6.認識論觀點。

     實現了以主體和客體關係為核心、以實踐基礎上的真善美、知情意利相統一為原則的新觀點

    7.價值論觀點。  起初,對價值範疇的研究主要是在認識論範圍內進行的,真理和價值、事實與評價、反映與規範等問題首先被作為新的認識論問題加以研究的。

    隨著研究的深化,人們逐漸認識到,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僅是個反映論問題,而且與價值觀和歷史觀密切相關。真理與價值的關係問題,既是認識論的重要問題,也是歷史觀的核心問題之一。  價值是標誌人的實踐活動不同於動物活動的重要方面,是人的實踐活動不可分離的屬性,於是價值論成為和存在論、認識論、方法論並列的一個研究領域,價值觀也成為與世界觀、人生觀並列的根本觀念之一。

  • 2 # 加繆不抽菸

    哲學的觀點很多,要想了解哲學觀點,必須先理解哲學的專業術語,比如唯物,唯心,存在,形而上學等等,我先舉例說一些。

    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世界的終極實在的觀點,與唯物主義相對。

    直觀:對自我、外部世界、價值或形而上學的真理的直接的,無中介的認識,不要界定觀念,論證結論和建立推論。如一加一等於二、三角形有三條邊等直接被大眾接受的觀點都是直觀的。

    唯物主義:這種理論認為物質構成世界上存在一切事物的基礎。所以物質和物質力量的結合可以說明實在的一切方面,包括思想的本性、歷史和經濟事件的過程,以及建立在身體感官愉悅和物質充裕基礎上的戒指標準;它反對將精神或心靈以及自然中的理性目的置於首位的觀念。

    形而上學:關於實在的最高本性問題的哲學分支。與致力於研究自然的不同層面的科學不同,形而上學超越特殊的事物去追問更加一般的問題,如:自然的背後是什麼,事物如何形成,事物的存在意味著什麼,是否存在一個不發生變化因而是知識確定性的基礎的領域。

    實體:一個分離的、獨立的事物;它構成現象的基礎;是作為事物的其他屬性的基礎的本質。

    存在:形而上學的一個一般術語,指終極的實在或實存。真正的存在在柏拉圖看來,就是永恆理念的領域。

    存在主義:20世紀的一種哲學運動,其主要代表是薩特和龐蒂。對薩特來說,存在主義的中心論題是“存在先於本質”,即人作出具體決定並選擇做什麼事情從而規定他們自己之前,人並沒有被給定的身份。

    經驗論:這種理論認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因此,它否認人具有先天的知識,也否認人可以透過運用理性來推理出知識。

    理性主義:這種哲學觀點強調人的理性無須藉助感覺印象而把握世界基本真理的能力,與經驗論為兩大陣營。

    本體論:對存在的研究,它來自古希臘語“ontos”和“logos”,前者的意思是“存在”,後者的意思是“科學”,這一研究與形而上學領域有關。

    一元論: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實體的觀點;唯心和唯物主義多是一元論。一元論與二元論和多元論相對。

    現象:某物將自身顯現於我們的感官的情狀,與它真實的實在相對。例如,船槳在水中顯得是彎的,但它實際上並不是彎的。

    本體界:與現象界相對的真實世界。根據康德的看法,本體界是不可知的。

    決定論:它主張每個事實以至整個宇宙都是由先前的事實或事件決定或引起的;人的行為和歷史事件嚴格遵循因果律或必然聯絡。所以,根據這種觀點,人並不具有自由意志或產生獨立或真正選擇的能力。

    天賦觀念:天生就有的觀念,我們不需要來自經驗的證明便知道這些觀念。

    虛無主義:認為不存在任何價值的觀念。在尼采看來,“上帝之死”所帶來的是絕對的價值觀念和客觀、普遍的道德法則的否棄。

    後現代主義:當代大陸哲學的理論,它反對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以來的這樣的一種假定:世界能以一種統一的系統來加以解釋。

    相對主義:這種觀點認為根本不存在絕對的知識,真理對於每一個個體、社會群體或歷史時期都不一樣的,因而是相對於認知主體的具體情況而定的。

    唯我論:這個詞來自拉丁語“solus”和“ipse”,前者的意思是“獨自(alone)”,而後者是“自我(self)”的意思。唯我論主張一切存在的知識的本源完全只是自我,它有時會導致這樣的結論:自我是唯一的實在。

    這些內容是哲學裡基本的一些概念或者觀點,如果往深裡學,需要時間和精力,如果只想瞭解個大概,就去看下西方哲學簡史吧。哲學與其說是學科,不如說它是一種精神表現,就像蘇格拉底說的愛智慧,哲學裡最被人普遍聯想到的問題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我就粗略地聊一下,讓大家感受下哲學的魅力吧。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別人突然懵逼的時候,用“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來形容他的處境,熟不知這就是哲學上著名的“奪命三連擊”。其實這三個問題有著古老的背景,他們旨在讓人們認識自己,而這三個通俗問題的背後則涉及三個重要的哲學問題,它們分別是: 自我意識的本質問題 ;人的本質問題;自由的本質問題。這是在代表人類發問,也是在代表每一個人發問。一個人從矇昧中走出來、從沉睡中醒過來的時候,往往會問這三個問題。就像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太陽神的德爾斐神廟中一個神諭所說,“認識你自己”。其實這三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展開成很大的篇幅,甚至好幾本哲學鉅著。我們就粗略談下這三個問題,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還望不吝指教。

    1.我是誰?

    康德曾經講過,當我們第一次正確使用“我”來說自己時,我們面前就升起了一道光。這道光就是智慧,就是“理性之光”。一般在我們三四歲時才能說“我”這個字,之前都是說名字或者別人說什麼我們就說什麼,比如一個小朋友要玩具,大人會說:“給他,給他。”小孩子不會說“給我”,也是學著說“給他,給他”,這意味著他這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各位也不妨想想自己在什麼時候意識到“我”的存在呢?

    當我們觀察外在於我的客體時才會問“這是什麼?”、“他是誰?”但直到有一天,我們會問“我是誰?”,這意味著我們把自己客體化了,這就是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可以用“反思”和“超越”來概括,即“它既是超越的,又是反思的。超越就是超出自身之外,反思就是從外部返回自身。”,從“我”出發,又回到“我”。

    按照馬克思的理論來講,自我意識,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反覆嘗試的過程,甚至原則上說是一個無限深入的過程。每個人對自我的認識都可以看作一個無限深入的過程。你必須把所有的記憶都儘可能保持在心中,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地嘗試,去檢驗自己、考驗自己,在實踐中一次次地重新整理以往的經驗,你才能夠比較深刻地把握你自己。

    而人自我意識的構成主要來自語言。“人有了語言,構成了自我意識,從此以後就擺脫不了自我意識了,人的任何感知都帶有自我意識的這種統攝的作用。在人的大腦皮層裡形成了一個語言區,它居高臨下控制除了本能以外的一切。大腦裡面的語言區控制著人的思維、活動,他的一舉一動,只要他意識到了,那麼他就有自己的自我意識,就伴隨有自我意識的作用。有人說人的思維就是一種語言思維,即使你有情緒、情感,實際上也是語言在裡面起作用。你有感覺就可以馬上把它變成語言,有些也許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但是你至少能夠說:“這個東西不好說,說不得,說不出來,無以名狀。”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是什麼感覺你去體會。但是總而言之,它是在語言的控制之下的,人的思維、感覺都在語言的控制之下運作。”

    2.我從哪裡來?

    基本常識上,我們都是由母親生下來的,這是生理學上的認知,但是母親從哪來呢?這樣無窮的追問,便成了達爾文的問題,我們是從猩猩演變而來的,這樣我們就滿足了嗎?當然不,為何人會有這麼多苦惱,這可以說是人的本性,無窮的追問必然導致“形而上學”。

    按照古希臘哲學家的看法,萬物可能是水、火、土、氣等元素組成的,也可能是數構成的(畢達哥斯拉),後來也有上帝創世說,中國則有女媧造人的神話等。在這裡我不得不提及一點,人類在觀看這些神話的時候,總覺得很荒謬,其實這裡邊包含這人類意識的基本屬性,就像人類在面對科學的解釋的時候也總是不滿意一樣,總是不自覺地往“精神領域”跑,往“形而上學”跑,熟不知這些神話至今暗喻著一些我們牽之於“根”的東西,所以不容我們忽視。

    上述的一些關於人的來源總是讓人感覺不是那麼在點上,總是說不到人的“本質”,那我們就拋開時間來說下人的本質。亞里士多德說“人是邏各斯”,“理性的動物”,為什麼說是人是“理性”的呢?這多少和人類有自己的語言有關,“所謂“理性”,最基本的就是一種把握普遍性的能力,一種使用概念和共相來涵蓋個別和特殊的能力。一個人如果能夠撇開具體事物而上升到普遍規律,不為眼前的感性衝動所支配,我們就說他這個人“很理性”。而人類的語言就是建立在概念和共相之上的,每一個語詞都是共相,對它的內容都有一種超越性。這也是一個人的語言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傳遞並被其他人所理解的秘訣。所以黑格爾說過,語言有一種神秘的魔力,能夠把事情顛倒過來,讓普遍的東西凌駕於個別具體的東西之上。”

    語言已誕生,那麼反應人類本質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接連而來,那就是精神,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也是認識、意志和情感(這裡就不再展開)。我們生而為人,至少要在三者之中選擇一個。或者追求真理和知識(科學精神);或者追求正義、追求道德和善,為了建立一個正義的理想社會或者為了全人類的慈善事業而獻身;或者追求藝術和美,為之殫精竭慮。在這三者裡面能夠成就一種,那就死而無憾了,這一生作為人就沒有白過。

    3.我到哪裡去

    我到哪裡去是我自己的選擇,是自由的,但自由的不是隨意的。自由是一個純粹的哲學概念,凡是純粹的哲學概念都是無法定義的,自由如果有定義便不再是自由的。我們往前走的終極目的便是獲得自由,但是時光有限,我們必須做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抉擇。但有一個答案是大家一致認可的,過好這一輩子。按照中國的理解,在完成孝道和人道的基礎上,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分先後,只說結果),這樣才會充實起來。

    但是我們是否每個人都有必然呢?就是說命運呢?當然人類的歷史發展都有客觀規律,這就是我們的必然,那我們就要消極怠慢嗎?這當然不是的,就像你知道你終究一死,你就不要活了嗎?(雖然很多人很多時候都不覺得自己會死,這是人類的本性,這裡不談)按照恩格斯的話,“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就是自由了。

    我們的生而為人,本身就是一種限制和必然,首先是物質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人要穿衣、吃飯、住房子、利用人緣……所有這些,難道不是一種必然的負擔嗎?人可以不吃飯,那就沒有爭鬥了,如果沒有本能的需要,那麼人就自由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人沒有慾望,連人這個物種都不會存在。“我們一般理解的自由,就是在這樣一個目的的前提之下,為了滿足這樣一種目的,而利用自然界的一種必然性或必然規律為我們服務。但由於這個目的本身是不自由的,所以這還不是真正的自由。”

    康德說“真正的自由就是自律”,即自由有它自身的必然規律,“必然性其實是自由意志的一種外化,自由不僅僅是對必然的認識,或者利用對必然的認識來為我們的必然需要服務,而且自由本身就有它的必然規律。這就是康德的自律,它是一種真正的自由。這就是把自由建立為一種必然的規律,而這種必然規律是不能完全還原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而是超越這兩門科學之上的哲學和倫理學、美學問題,也就是“人文科學”的問題。”一般說來,無論是外部自然界的一般規律,還是道德上的必然規律,都是透過自由意志的自身法則而形成的,否則,就沒有必然的概念,只有偶然的命運。

  • 3 # 慈音1

    請問大家哲學上有哪些重大的觀點?

    1978年12月,黨的11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提出了著名的觀點,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還有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論。這都蘊含著哲學思想。給我們全黨和全華人民壯了膽兒。當時的人們思想比較僵化不敢幹。聽著鄧小平的思想,大家思想解放了。現在,哲學領域又出現了新的名詞。抖音哲學應運而生了。走紅了各個領域。什麼是抖音哲學?就是在影視劇影片當中。弘揚肉體不斷追求更強,精神不斷的深刻思考的力與智慧結合的理念。也被稱為哲學的一信念。這種抖音哲學源於美國的影視演員的表現。他們在拍戲前和拍戲之中。會有各種奇怪的,不明所以的行為和叫聲。是一種激情的發洩。或者是一種緊張地排解方法。有時我們在體育頻道當中看到了摔跤運動員。眾星捧月地把他推到臺上。運動員的表情十分酷。他們的動作和叫聲極為奇怪。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這種歇斯底里的叫聲。被帶上了現在哲學的新名詞兒。叫做抖音哲學的梗。現在這個梗已經蔓延到各個領域。比如獨唱的音樂會。觀賽的體育場上。篝火晚會等等都發出撕心裂肺的梗。應該說是年輕人特有的梗。我們歲數大的人進到這個場面。血壓升高,心臟受不了。兩個耳朵被像雷擊一樣,聽不到什麼聲音。這是哲學的新特色。新觀點。新行為。新抖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劉禪?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或許我們對他的評價過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