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簡單說

    劉禪的小名叫阿斗,甘夫人懷孕的時候夢見北斗入懷,所以取名為阿斗,而在三國演義的塑造,劉禪的形象似乎有點智商不線上,有些人打趣道,可能是長坂坡的時候,劉備為了收買人心,當著趙雲的面,把阿斗給摔傻了。

    阿斗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這個很值得深究,為什麼很多人很討厭阿斗,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阿斗最後選擇了投降,就像劉璋那樣放棄了成都城,然後直接向鄧艾投降。

    在很多人的眼裡,阿斗與劉璋是一樣的,都是父輩厲害,而他們都是能力很欠缺的,但說實話,阿斗與劉璋確實有點不一樣。

    劉璋的做法,確實是引狼入室,本來對於劉備來說,入川取益州,是一件計劃中的事情,但是實施難度並不小,這樣子,讓劉備變得容易很多,而後來,以成都城的守備與防禦來看,成都還是可以守三年的。

    劉璋最後選擇了放棄,因為他覺得這個事情是沒有意義的,那阿斗的情況一樣嗎?

    其實,並非如此,劉璋雖然被劉備軍所圍,但畢竟劉備滿打滿打算,也只有數萬,而阿斗不一樣,他面對的是二十萬魏軍,還有東面或敵或友的東吳。

    姜維的五六萬人馬已被牽制在劍閣,無法回援,而成都內的最後一支部隊已隨著諸葛瞻父子已在綿陽基本沒了,成都的守備基本為零,給阿斗的選擇項沒有守城,只有南逃至南蠻,或者東逃至東吳,而這兩個選項並非是更好的選擇。

    劉禪在位四十年,是三國君主最長的,而三國裡,蜀國是最穩定的,曹魏皇帝被殺被廢,已變成司馬晉了,而東吳權臣層出不窮,皇帝基本是傀儡,也被廢過,東吳的皇帝還是個暴君。

    諸葛亮死後,劉禪重用了諸葛亮留下的那些人,將蜀國又支撐了二十九年,蜀國被滅,不是諸葛亮的錯,也不是姜維的錯,也不是阿斗的錯,而是魏國實在太強,蜀國實在太弱,天下終歸於晉,這是大勢。

    阿斗或許沒有那般好,但同樣的,也沒有那般差。做為劉備的兒子,蜀國的皇帝,他是合格的。

  • 2 # 我都笑傻了

    在下也看過一點《三國志》,對劉禪這個人也有一點了解,說一下我 的看法。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多多指正!感覺在二世皇帝中,劉禪不算差的. 曹操之子,曹丕,曹丕之子曹睿,兩個人雖然能力不錯,但好象得罪了色之神.都是沉迷酒色然後早早掛點。後來的兒子就不行了,被司馬家族專權,成了傀儡皇帝。

    吳國後來的皇帝,孫亮雖然聰明,但得罪權臣,不得好死。孫皓那就不說了,不但昏庸,而且好色,還有殘暴,對待勸諫之臣統統殺掉。

    劉禪我的評價是:雖然懦弱,但最終維持了皇權,諸葛亮把持軍權十八年,但多少還是聽劉禪的話。因此蜀國沒有出現魏國,吳國這樣的權臣把持的情況。而且在諸葛亮死後立即打壓諸葛後人。維護皇權的完整。 雖然昏庸,但不致殘暴。對待勸諫之臣,也沒有說要殺之而後快。 雖然好色,但不算誇張,司馬炎後宮五千宮女,孫皓也是五千個,於是晉滅吳之後,司馬炎後宮有了一萬個宮女,他還嫌不夠,還要找,甚至很多已婚女子都被強拉進後宮。 劉禪雖然愚笨,也有大智慧。所謂“樂不思蜀”,說是他傻,那可以,但說他韜光養晦也不是不可。畢竟蜀國亡了,他還過了8年的平安日子。65歲,在所有的二世皇帝裡是活的最長的了。

    由於一般人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將“阿斗”與昏庸無能畫上等號,但是根據史料記載,劉禪知人善任,頗有其父遺風。作為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君主,劉禪有自己的一套治國理念,雖說不一定正確,但從史書記載來分析,劉禪絕對不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樣昏庸低能。南朝史學家裴松之評價“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客觀評價,劉禪在很多方面來說都可以算是三國裡二世皇帝裡最好的了。 當然,因為三華人才輩出,光有真龍天子氣的就有三個之多,這些人放到其他時代都是可以做皇帝的主,但偏偏生不逢時,一起出生在三國時代。要跟這些第一輩的創業者比,劉禪那還差不少。 但跟那些“二世祖”來比,實在也稱不上差。

  • 3 # 微T記錄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劉禪出生於荊州,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援其北伐。不過,對於劉備建立的蜀漢,還是在劉禪手中走向了滅亡!

    首先,關於劉禪的評價,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和“樂不思蜀”。在不少人看來,阿斗為人不思進取,只會整天玩樂,即使有諸葛亮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濟於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還落下了“樂不思蜀”這樣的千古笑柄。不過,縱觀三國曆史,特別是對比古代歷史上的皇帝,劉禪依然有不少可取之處。一方面,就劉禪的歷史功績來說,主要體現在守住蜀漢長達數十年,維護了蜀漢的穩定。

    具體來說,在三國的君主中,劉禪的能力雖然無法和曹操、孫權以及自己的父親劉備相提並論,但是,劉禪也不是一位昏庸的君主,至少在在位的大部分時期,劉禪的行為還是比較值得肯定的。在劉備白帝城託孤後,劉備與諸葛亮等大臣關係一直都非常和睦。即便諸葛亮掌握蜀漢大權,也即自己皇帝的權力受到了削弱。但是,劉禪卻對諸葛亮沒有猜忌之心,更沒有加害之舉。在古代歷史上,皇帝和權臣之間的關係本就十分緊張,可以和睦相處的可謂寥寥無幾。

    正是因為君臣之間的和睦關係,促使蜀漢擁有一個非常穩定的內部環境,這也是蜀漢可以和曹魏、東吳抗衡的重要原因。對於蜀漢後主劉禪,總體比上是一個仁慈大度的君主。對此,根據《三國志》的史料的記載,諸葛亮曾經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而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在逐漸掌握蜀漢的大權之後,依然沒有濫用皇帝的權力,相對於歷史上的昏君和暴君,劉禪保持著足夠的剋制。針對諸葛亮留下的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賢才,劉禪均給予重用。

    最後,因為劉禪對於賢臣的重用,促使後諸葛亮時代的蜀漢依然穩定團結,也即諸葛亮去世後,蜀漢又堅持了三十年左右。由此,在筆者看來,確保蜀漢的長存,無疑是劉禪的歷史功績,也是劉禪值得給予較高評價的地方。另一方面,對於劉禪向鄧艾投降,雖然充滿爭議,不過,客觀來說,劉禪此舉促進了三國大一統程序,也即減輕了戰爭對於蜀漢的破壞,這也可以說是劉禪的歷史功績。總的來說,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禪雖然有寵幸宦官黃皓等昏庸的舉動,但是,總體上來看,劉禪是一個明辨是非、仁厚大度的君主

  • 4 # 行己有恥31580

    說到三國就不得不提一下劉備這個人物,劉備幼年喪父,和母親一起賣草鞋艱難度日,但是劉備畢竟是漢室宗親,命中註定不會平庸下去。再後來黃巾起義的時候,劉備隨之起義;雖然經過了多次的失敗,但是劉備從來都沒有放棄過。依靠著自己的謀略和雄心壯志,最終建立蜀漢,成就霸業。

    但是這麼一個人在後世卻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具體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兒子劉禪,不少人都認為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蜀漢滅亡之後,劉禪被押送前往洛陽,就這麼成了曹魏帳下的俘虜。這個時候劉禪已經毫無還手餘地,但是司馬昭手握大權卻還是有疑慮,隨後設宴款待劉禪,還讓人演出了蜀漢的才藝,問劉禪會不會想念在蜀漢的時候。劉禪說了一句在場人都想不到的話:此間樂,不思蜀。

    僅僅因為一句:此間樂,不思蜀。就把劉禪定性為“扶不起的阿斗”顯然不合理,原因如下

    先不說劉禪的做法窩囊與否,只有如此做了才能保住眾人的性命。我們再來看另一方面,諸葛亮逝世後劉禪在位三十年,沒有一點才能絕對是坐不穩這個位置的。

    可能有朋友會有不同的意見,後期的蜀漢劉禪寵信黃皓,後來才出現了蜀漢的滅亡,這不夠昏庸嗎?確實劉禪輕信讒言,這是事實,並不是因為劉禪昏庸,因為內外互相牽制玩脫了手。

    後來姜維手握兵權致力北伐,蜀漢一直都是一個全力主戰的狀態,蜀漢重臣也無法改變這一狀態,因為姜維也身處重位。後來黃皓的影響力在逐步擴大,劉禪就利用對黃皓的寵信,讓姜維去屯田,這才給了蜀漢休養的時間。劉禪自然想得到黃皓和姜維會互相爭權,所以他還有第二手準備,這個人就是諸葛瞻。

    諸葛瞻是諸葛亮之子,在他八歲的時候諸葛亮逝世,諸葛亮的衣缽沒有得到很好地傳承,但是諸葛瞻天生聰明過人,後來劉禪親自教導,後來還和諸葛瞻有了姻親關係。同時諸葛瞻的地位也在不斷地高升,可以說是當時名聲最好的一位,劉禪扶持諸葛瞻的目的,就是為了內製黃皓,外製姜維。

    就憑扶持諸葛瞻這件事,把劉禪定性為“扶不起的阿斗”就是不正確的

  • 5 # 正史風雲

    劉禪或許真的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庸劣,有例為證。

    一、在位時間長

    劉禪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久的國君,在位41年。有人說是因為諸葛亮輔佐他,非也,諸葛亮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國君,社會動亂時期,能夠雄霸一方這麼長時間,說他沒有一點才智,恐怕說不過去。

    二、情商頗高

    夏侯淵是被黃忠幹掉的,後來,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因為遭到曹爽的株連逃到蜀國,也就是逃到了有殺父之仇的國土,當真是走投無路了。

    劉禪也很意外,但還是接見了他,淡淡地對夏侯霸說:“你父親是被反間計所殺,並非是我先人直接謀害的。”輕描淡寫之間,就讓夏侯霸放下心來。

    三、很有主見

    諸葛亮死後,安漢將軍李邈上書諫言,詆譭諸葛亮,說諸葛亮的壞話。那是因為諸葛亮身前獨掌大權,處處壓制劉禪,所以,待諸葛亮死後,李邈上書,意在討好劉禪。

    劉禪是怎麼處理的呢?劉禪當時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處死了李邈。這最少說明了兩點,一是劉禪是真心敬重諸葛亮的,二是劉禪不喜歡阿諛逢迎之輩。他能這樣做,證明他自己是有思想、有主見的。

    四、政治能力也不弱

    諸葛亮死後,劉禪廢除了丞相制度。然後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又任命費為大將軍,主管軍事,監管行政。這不僅僅是將丞相的權力一分為二那麼簡單,分權後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監督制衡。這是一項很成熟的政治措施和手段。

    綜上所述,劉禪應該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平庸無能,諸葛亮曾評價劉禪智量甚大,也許不是照顧劉備的面子,而是真心誇讚劉禪的。

  • 6 # 風吹下的洛夜

    我們一直在爭論,劉禪是昏庸無能,還是大智若愚。其實應該說劉禪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跟著好人學好,跟著壞人學壞,遇到關鍵時刻先想著自己。

    我們現在人不是都崇尚好死不如賴活著的生存智慧嘛。

    說劉禪賢明的,主要講劉禪投降避免了蜀中百姓遭難,諸葛亮死後劉禪堅守蜀漢三十年,以及諸葛亮給杜微寫的信(諸葛亮在信中寫道,後主天賦仁愛聰敏)。

    另一方說劉禪昏庸的,就拿投降、樂不思蜀的事情來抨擊。

    其實把這兩種觀點合到一起,不是正好得出,劉禪是個普通人。

    陳壽在《三國志》中講到: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堅則為昏暗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意思就是和我們一般的普通人一樣,有個好人影響就變好,有個壞人影響就變壞。

    我們可以從蜀漢國內形勢,進行進一步分析。

    劉備與劉焉一樣,都是野心勃勃帶著自己的鐵桿信服入蜀的。而且都希望以益州為根據地,效仿高祖劉邦,進而一統天下。

    在劉備與劉焉統治益州時候,一直存在外來集團與益州本地利益集團的鬥爭。

    劉焉死後,東州集團(劉焉以入住益州時帶來的人馬,組建的對抗益州本地豪強的利益團體)與益州本地集團的爭鬥中,東州派落敗。劉璋時的益州,蜀中的大權一直被益州本地集團掌握。

    對比劉禪時期,劉備死後,益州局勢沒有產生動亂。

    最主要是因為,劉備死後對蜀國政局的安排,以荊州派領袖諸葛亮出任丞相,以東州派李嚴為尚書令,對益州本地的黃權投降曹魏不予追究,平衡安撫了各派,所以劉備死後,蜀中並未造成任何動亂。

    蜀漢一直都是按照這種權利結構和政治方針進行的。

    有人說,諸葛亮死後的三十年都是劉禪維護的。這句話不對,因為,蔣琬和費禕兩個大將軍錄尚書事,是諸葛亮定好的接班人。而在內朝中,有內侍董允,同時他又統領禁衛軍。

    諸葛亮去世後,荊州派的領袖是蔣琬。東州派代表就是費禕。董允的籍貫是益州巴郡,是益州派的代表人物。蔣琬為人氣度大,人品好,在很長時間裡確實保證了內部的團結。

    劉禪真正掌握權力時,已經是個是個四十六歲的中年人了。在將近知天命的年紀,大多數人的雄心壯志早就消磨乾淨了。

    建興五年,劉禪虛歲二十一歲。諸葛亮遷董允為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親兵。基本是給劉禪安排了一個全方位監控的大保姆。最主要是因為諸葛亮發現,劉禪具有一定不穩定性,或者說諸葛亮發現劉禪心裡可能存在一些比較邪的東西,需要對他進行較為嚴格的管教。最有名的就是兩件事,其一是阻止了劉禪充實後宮,其二就是壓制宦官黃皓。

    但若是由此就論斷劉禪被諸葛亮及其繼承者們束縛,沒有一點自由,這樣很不公平。

    最後面對鄧艾的疲敝之師時,益州本地大族認為大勢已去,決定放棄抵抗。

    劉禪也默認了這個局面,選擇了投降。

    有人認為這是仁愛,這是愛惜百姓。劉禪能獲得這樣的認同,那是因為他和我們一樣,都是熱愛生命的庸人。

    劉禪的”樂不思蜀“,被稱為急智,被稱為智慧。

    劉禪會有這種表現,僅僅也是因為當時感覺不到一點安全,只想要想要自保。

    所以說,劉禪只是個普通人,在優秀的人員帶領下,他可以奮發向前,在壞人的簇擁下,他可以無所顧忌,肆意而為。

    想要在三國那種亂世,能有立足之地,取得豐功偉績,非人雄而不可為。

    劉禪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卻對他期望過甚,所以才有了“扶不起的阿斗”之說。

  • 7 # 百文摘

    劉禪因為一直有諸葛亮可以依靠,所以基本上不用費多大的心思了,但是諸葛亮一死,劉禪就失去了主心骨,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中。但是這個孤立無援不是說沒人幫他了,而是他的精神上失去了一個可以依靠的長輩。雖然外界對他的評價不怎麼樣,但是諸葛亮曾經評價過他:“天資聰敏,愛德下士”。

    劉禪和劉備一樣,是個大智若愚之人。因為諸葛亮十分的盡忠職守,朝中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親力親為,所以劉禪並沒有什麼表現的機會,將他的光芒給掩蓋了。其實劉禪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他懂得治國之道,用人之道,他能穩坐皇位40年,就能說明他並不是一個愚蠢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茶花生根水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