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亨利貞241
-
2 # 奔跑的蝸牛灬
黃巢起義作為唐朝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直接打擊了晚唐政府的統治,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黃巢軍的失敗一是沒有一個穩固的根據地,黃巢起義之初就是流動性質的起義軍,基本上到一個地方攻佔一個城池,所以起義失敗之後無路可退,無處可逃。
二是攻破長安之後,唐僖宗逃往四川,黃巢並沒有乘勝追擊,又沒有分兵擊潰關中唐朝禁軍,而是在城中分發財物予以百姓。另外對於新建立的政權缺少必要的經濟政策,生產,財務均是一片空白,在後期黃巢政權陷入少糧缺糧的地步,而在四川的唐王朝糾集各方鎮武裝力量反攻黃巢,黃巢不敵兵敗。
農民起義至此宣告結束,由此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
3 # 漢時明月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廣明元年(881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起義軍攻佔長安後,為了安撫城中百姓,起義軍連夜釋出安民告示:“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義軍主動示好的姿態,感染了長安市民,因此黃巢率軍初進長安城的時候,受到了老百姓的熱烈歡迎,黃巢甚至把搶來的大量金銀財寶分發給了窮苦的市民,贏得了長安百姓的好感。然而僅僅四年後,起義軍就兵敗如山倒,黃巢本人也在山東戰死,究其失敗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起義軍攻佔長安後,迅速地腐化墮落,失去民心。黃巢的農民軍剛進都城沒幾天,以前的老毛病就犯了,他們以殺唐官、懲民賊為名,到處燒殺淫掠,強取豪奪。史載:“各出大掠,焚市肆”。長安城再次遭劫,帝國都城一片混亂。而此時的黃巢早已被勝利衝昏頭腦,只顧做著自己的稱帝大夢。唐廣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881年1月16日),黃巢於含元殿匆匆忙忙稱帝,國號大齊,改元金統。這些行為最終讓百姓看清了黃巢的真面目,也讓起義軍徹底地失去了民心。
其次,起義軍佔領長安後不思進取,沒有乘勝追擊。黃巢在佔領長安後,只顧忙於建立自己的政權,沒有及時追擊向四川方向逃走的唐僖宗,也沒有趁熱打鐵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放任唐僖宗在四川地區恢復力量,結果沒過多久就被已喘過氣來的唐王朝打敗。 當時留在關中的唐中央禁軍尚有數萬人,黃巢不僅沒有派軍消滅他們,還給了他們重新聚集攻打長安的機會。因唐鳳翔節度使鄭畋及其將佐假投降,黃巢對他們放鬆了警惕。鄭畋暗中同逃往四川的唐僖宗聯絡,並把分散在關中各地的禁軍招集到自己周圍,然後“完城塹,繕器械,訓士卒”,又密約鄰近的藩鎮共同抗拒起義軍,成為了起義軍的大敵。
最後一點,就是李克用的沙陀騎兵的興起。公元876年,李國昌之子李克用不聽朝廷號令,擅自殺死雲州防禦使段文楚,從而與朝廷發生矛盾。朝廷曾發兵征討,他們父子二人見勢不妙,逃到了韃靼,暫時棲身。黃巢起義軍佔領了長安城後,朝廷實在沒辦法,這才最終赦免了他們父子二人,重新啟用李克用來鎮壓義軍。
史料記載,沙陀騎兵皆起於代北,個個都是一時的勇武之士,作戰驍勇兇狠,有很強的作戰能力。而李克用曾居代州,為雁門關節度使,在代北軍中具有很強的號召力,沙陀騎兵皆願意為其效力。李克用選擇軍中魁梧有勇者,如李嗣源、李存信、李存孝等養子組成義兒軍,每次作戰都衝鋒在前,對起義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更為重要的是,這支生力軍的到來,給了灰心喪氣的藩鎮軍隊打了一針雞血,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他們紛紛與李克用互相配合,積極出兵作戰,最終扭轉了戰局。而李克用也正是藉著鎮壓黃巢起義起家,並不斷髮展壯大,最後為後唐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強大的軍事基礎。
-
4 # 金融家
黃巢,冤句人(今山東菏澤西南),當王仙芝起義時,在家長響應。
黃巢自幼習武,又參加科舉,進士未被錄取,他在《賦菊》中寫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從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我們高中時都學過。
王仙芝自稱“天補均平大將軍”,黃巢在家長帶幾千人響應。后王仙芝在黃梅戰敗犧牲,義軍公推黃巢為領袖。
黃巢自稱“從天大將軍”,義軍有十萬之眾,一路上,起義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公元881年1月8日,起義軍開進長安,幾十名唐朝官員投降。1月16日,在皇宮含元殿上,黃巢登基,建立大齊政權,年號“金統”。
黃巢稱帝后,有些滿足,沒有追擊逃往四川的唐喜宗,而圍攻長安,起義軍缺糧,加上義軍大將朱溫降唐,義軍被迫撤離長安。
黃巢起義奮戰十年之久,其應勇戰鬥精神,一直為後世人民傳頌。
-
5 # 小腦斧的雜貨鋪
黃巢能一路高歌猛進攻佔長安,證明其還是有相當優秀的領袖能力的,但同時也在攻入長安後就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天下百姓在遭受朝廷苛政、地方政府腐敗搜刮下滿心盼著黃巢的起義軍的到來能讓他們生活有所改變,起碼能有飯吃,活下去。所以滿懷期盼的人們開始還是相當支援和擁護黃巢的,然而,進入長安城後的黃巢不僅讓百姓大失所望,而且讓他們活下去的機會更加渺茫。
歷史記載,黃巢攻佔長安城後僅過了八天就宣告稱帝,建立了大齊政權,除了封賞下屬,充實三宮六院,沒有頒佈任何安民措施,反而手下軍人無論是對官員貴族或者無辜百姓統統不能倖免得進行燒殺劫掠,繁華的長安城變成人間地獄一般。
根據司馬光的記載:居數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尤憎官吏,得者皆殺之。“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在《新唐書·逆臣下》中曾有記載:“甫數日,因大掠,縛棰居人索財,號‘淘物’。富家皆跣而驅,賊酋閱甲第以處,爭取人妻女亂之,捕得官吏悉斬之,火廬舍不可貲,宗室侯王屠之無類矣。”
可以說此時的黃巢政權殘暴程度比之前的唐政府有過之而無不及,好不容易積攢的民心基礎喪失殆盡,歷史證明,不得民心的政府註定是不能長久的,僅僅做了四年皇帝的黃巢就一命嗚呼了,有說是被部下所殺,有說自殺身亡,具體不得而知了。
-
6 # 歷史哆唻咪
黃巢攻破長安,受到百姓的擁戴,並不是因為黃巢歷經千辛萬苦推翻唐末多麼殘酷的暴政,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給百姓一片晴朗的天。而是因為大齊政權的“別樣均平”政策。早在王仙芝舉旗的時候就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黃巢雖未明確的提出均平,但其稱號也從“沖天大將軍”改為“天補大將軍”。以均平為口號的起義軍不但不會徵收百姓的賦稅,而且在佔領長安後,還將大量沿途擄掠的財物,發放給貧苦百姓。就問在座的各位,白給你錢,你要不要?一下把你從雙十一的吃土困境中挽救回來,你開心不?擁不擁戴?
但是後來你發現,這個黃巢根本不是個正經人,他就是個“薅羊毛”的,你所收到的“金銀財寶”,其實是他對官僚地主“縛捷人索財,號‘淘物’,富家皆跣而驅” 、“廣侵田宅, 爛瀆貨財”的得來。他所謂的“均平主義”實質上就是“廣侵”富戶、“施與”貧者,這樣的行為顯然只能得到部分民心,而且加劇了貧富矛盾,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貧民的經濟需求。更致命的是黃巢廣侵富室,致使長安附近的富豪密藏糧食,因而黃巢被困長安時,糧食奇缺,將士以樹皮充飢,這直接導致了 朱溫叛變,也間接導致了黃巢的敗亡。
由此可見,黃巢在經濟上的“均平主義”是極為失敗的,甚至成為了壓死大齊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除此之外,黃巢在軍事、政治、用人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了黃巢起義失敗的必然結局!
起義初衷——做唐高官,而非革政《新唐書》載:“黃巢,曹州冤句人,世鬻鹽,富於貲”說明黃巢不是農民階級,他受到過教育、經商販鹽、家財富足,是典型的中小商人地主,代表了下層地主的利益,他起義的目標也因個人利益而不斷變動。起義前,黃巢科舉失敗;起義後,在與王仙芝共同參加裴瑁的會晤中,因唐僅授官王仙芝而勃然大怒:“始者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獨取官赴左軍,使此五千餘眾安所歸乎!”司馬光便評說“黃巢以官不及己而怒”。
黃巢詩.不第後賦菊↑↑↑
之後黃巢圍廣州時唐求為天平節度使、唐不允,又求鄆州節度使、不允,叫又改求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唐仍不允。於是黃巢自稱“義軍百萬都統兼韶、等州觀察處置等使”《舊唐書》 也明確記載黃巢是“資料南海之地,永為巢穴,坐邀朝命。”
由此可見,黃巢最初目標非建立齊政權,而是得到唐認可、做高官,僅此而已,別無他求。
軍事方面——流寇主義與軍紀散漫1、流寇主義
農民起義前期尚未站穩腳跟,不得不被迫到處流動作戰。他們往往選擇軍隊力量比較薄弱的地區攻城略地,補充士兵和物資。這樣的流動作戰可以避實擊虛,大踏步的流動攻擊,一定程度上這是黃巢攻入長安前節節勝利的重要原因。
黃巢北伐奪取兩京之戰線路圖↑↑↑
但長期採用流動作戰,會使軍隊既不到物資供應,又不能很好地得到休整,只能是不斷轉戰,起義軍建立起來的根據地一旦失手,就又重新成為舊王朝的勢力範圍。
但是上文提到“均平主義”政策導致,起義軍不但沒有正常的賦稅,還需要開倉放糧,疏散錢財,賑恤百姓。這也決定了起義軍必須要不斷更換作戰地點,以便於打擊新的地主豪紳,換取百姓的支援和擁戴,以擴大農民起義軍的勢力。但殊不知這本身就是一個惡性死迴圈。
881年,黃巢率義軍進入長安↑↑↑
2、軍紀混亂
起義軍初期,大都重義氣,講道義,遵軍紀。《舊唐書》載“黃巢自號率土大將軍,其眾富足、自淮已北、整眾而行、 不剽財貨”,攻佔洛陽後,也只是“供頓而去,坊市晏然”。
但在攻下長安後,黃巢忙於做皇帝“軍事指揮上產生了驕傲輕敵情緒”,一方面未能及時派兵追殲唐朝流亡政權,使其有了苟延殘喘、捲土重來的機會。另一方面,縱容士兵劫掠富室,放任士兵對唐朝官員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屠殺,“天街踏盡公卿骨”,把徘徊、觀望的唐政府殘餘勢力,推到拼死抵抗這一條路。
政治制度——黃王稱制與無才可用1、黃王稱制
黃巢佔領長安以後,便急於稱王稱帝,《新唐書》載黃巢入長安“入自春明門,升太極殿、宮女數千迎拜,稱黃王”。黃巢高興地說“殆天意歟” 。
黃巢稱帝記載:巢齋太清宮,卜日舍含元殿,僭即位,號大齊。求袞冕不得,繪弋綈為之;無金石樂,擊大鼓數百,列長劍大刀為衛。大赦,建元為金統。王官三品以上停,四品以下還之。因自陳符命,取“廣明”字,判其文曰:“唐去醜口而著黃,明黃當代唐;又黃為土,金所生,蓋天啟”雲。其徒上巢號承天應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以妻曹為皇后,以尚讓、趙璋、崔璆、楊希古為宰相。---《新唐書,逆臣下》影視劇《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在根基未穩、敵人未滅、糧餉未實、基地未固、地盤未大之時,黃巢便如此行為稱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直接:官兵的離心力和戰鬥力下降。原來衝鋒陷陣、出生入死的大將變成了享受榮華富貴的公卿大臣;原來願意用自己的身體去擋刀槍來保護自己首領計程車兵變成了無人敢管功臣;大臣之間產生了隔閡,士兵之間出現了內訌。所以,即便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黃巢失去了龍尾陂和河中之戰的勝利。在此情況下,在重新恢復往日計程車氣,已非易事。
2、無才可用
黃巢在稱帝之際,也順便還建立了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各類的政權組織、 職官。 但是尷尬的事情也出現了——嚴重缺乏掌握各級政權的人才。只得在中央政府中錄用大量唐代舊吏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而缺乏從中下層知識分子中培養出來的人才。這就導致黃巢對當朝知識分子多采取“不服就殺”、“排斥”、“猜忌”等態度。遂使知識分子非叛即離,大大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使農民起義的政治制度建設,軍事謀略等受到很大損失。
文人士大夫↑↑↑
無法避免的社會客觀因素從本質上來看,黃巢起義時的唐朝儘管政治黑暗腐敗、民不聊生,但唐王朝統治集團並沒有侵害地主階級的利益,更沒有觸犯臣將官吏的利益,反而是地主階級與朝廷官府相互勾結、 瘋狂掠奪農民。在黃巢起義後,其矛頭直指地主豪強,黃巢對富室的態度使貴族集團堅決站在起義軍的對立面,堅決和封建王朝聯合,黃巢起義孤掌難鳴、孤軍難戰,無法喚起全民大起義,因而其軍事力量上敵不過唐軍,最終失敗。
黃巢起義雖已失敗告終,黃巢本人也沒有成為統一國家的皇帝。但是唐帝國在他手中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幾乎緊跟著黃巢的步伐走向了覆亡的墓門。
-
7 # 老大73708
安史之亂後,唐朝一步步走向沒落,苦苦掙扎了百來年,藩鎮割劇、宦官專政、牛李黨爭,三者交織並乘,破壞了國家統一,紊亂了朝政,加深了人民痛苦,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均田制遭到徹底破壞,地主田莊瘋狂發展,土地高度集中,封建賦稅苛重,統治階級極端腐敗,所謂國有”九破”,民有”八苦”。人民起義勢在必行,黃巢大起義終於爆發了。
第一,流寇主義。起義軍中有大量的破產農民,譁變計程車兵,領導人物是私鹽販子,都是長期離開土地之人,為流寇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基礎。起義軍南征北戰,始終沒有一塊可資落腳的根據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最後被唐朝軍隊反樸窮追,只能流竄逃命,屢屢險入絕境,焉能不敗。
第二,拼命主義。起義軍在撤出長安後,黃巢畢其功於一役一一圍攻陳州,中了敵計還渾然不知。在此地久攻不下,索性建營設室,長期硬拼,屯兵陳州城下三百天,鑄成歷史大錯,這種拼命主義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失敗。
第三,唐王朝的瘋狂鎮壓。尤其是883年,招來沙陀貴族李克用的四萬騎兵,對起義軍不啻是致命一擊。關健時刻,起義軍大將朱溫叛變投降,加快了起義軍的土崩瓦解。隨著黃巢在泰山狼虎谷身死,轟轟烈烈的黃巢大起義失敗了。
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盪滌了根深蒂固的門閥制度,”天街踏盡公卿骨”,”甲第朱門無一半”。於是”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有其積極意義。黃巢號稱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表示起義目的是均平天下,雖因失敗而未實現,但畢竟第一次提出”平均”主張,不僅意義非凡且對後世的農民起義具有深遠影響。
至於史書及野史對黃巢起義的非議,及網上的一些議論,本人無據辯析,好在我的同學張國剛是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唐史專家,這些問題如向他索答,肯定能得到圓滿的回答。
回覆列表
黃巢失敗的原因在於黃巢領導的起義軍都是由農民組成的。農民軍可以做起義的主力和攻堅力量。他們在受到壓迫時,可以勇往直前的消滅壓迫者。但是,當壓迫者被推翻後,他們就沒有明確目標從而失去前進方向和前進動力。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農民的社會地位決定的。農民只和簡單落後的生產方式聯絡,他們每天就是和土地打交道。缺少先進生產方式即大生產思想指導,因而,缺乏遠大抱負和信仰。當取得眼前目標勝利時,就產生滿足感。只有作為先進生產方式緊密聯絡的工人階級出現並與之相結合,才能取得徹底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