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名將錄

    當我們提到白起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在戰爭上的勝利和他的殘忍與嗜血。白起被統治者用於幫助秦國興盛,秦國有意擴張,而白起是秦國對外擴張的工具。白軍一直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殺死了數百萬的敵人。在一次普通的戰爭中,趙軍被白軍殺了40萬。他率領的軍隊給我們一種想要以殺敵博得快感的恐懼感。

    無論如何,我不能聯想到這樣一個詩人,他為國家和人民事事憂心,流淚如洗臉一般的人,他居然和“養妓釀酒”來讓自己忘記“屠殺”的煩惱的抱白起有著血脈上的關聯。

    這就像冰與火的碰撞,甚至會讓人們對歷史記載不敢相信。那麼,在歷史上,這個故事會從戰國時期開始。白起誕生於秦朝這樣一個時代。當時,秦的國力很旺,統治者想入侵其他國家。白起被當時的魏然宰相高度重視。後來魏冉把白起推薦給了親昭襄王。白起果然沒有令其失望。在三十七年的軍事生涯中,其餘的六個國家沒有對秦國反擊成功。正是白起奠定了秦朝將六個國家統一的基礎。

    白起所率領的戰役中,最經典的就是長平之戰了。他最終在長平戰役一舉奪回趙國四十萬軍。事實上,白起在長平戰役中打敗了趙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的宰相范雎首先使用了離間計,使趙國撤下趙括,讓其無法再進行“紙上談兵”,白起於是就輕而易舉地打敗了趙軍。然而,這位好夥伴范雎卻親手傷害了白起的生命。

    長平一戰打敗趙軍後,白起計劃大舉入侵邯鄲,但范雎擔心白起的貢獻會超過他,就退居秦朝跟秦昭襄網稟報,勸其撤退。白軍只好撤後,趙王便趁此撕毀了協議,沒有給秦國許諾的土地。秦王見勢派白起去攻打趙國,但白起認為他錯過了這個好機會。

    這時候,他的軍隊如果再次出兵將被擊敗,所以他說他生了重病不能肩負這個任務。秦王派來的將軍被敵人一次次打敗打敗,他無可奈何,三次要求白起出兵打仗。但是白起還是說自己因為生病沒有辦法去領兵了。秦王本就兵敗,還被多次拒絕,實在是怒不可遏。而范雎卻在這個時候跟他說,白起這樣的厲害人萬一被敵人用了,秦國就沒法戰勝對方了。秦王聽信了讒言,於是賜白起了一把劍,讓他自殺了斷,就這樣白起死了。

    白起死後,秦國與趙國的對峙無法進一步發展。當時,秦始皇上任後,唸白起一生努力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於是他給白起的兒子白中分封了太原。

  • 2 # 北極狼人

    長平之戰白起誅殺趙軍四十萬降卒,此時是秦滅趙國的天賜良機,但秦王聽信范雎之言,下令撤軍,讓趙國獲得喘息之機,隨後秦王反悔又派兵攻趙,兵圍邯鄲卻久攻不下,

    秦王強令稱病的白起出山,但白起堅決反對此時在出兵,他認為秦軍師老兵疲,此時若六國來救援趙國秦軍危矣,秦王盛怒之下將白起貶出咸陽,白起離開城,軍民相送,更有身邊數位親將棄官相送,范雎趁機進言,武安君深得士心,此去龍歸滄海,若為六國所用,為禍大矣,秦王令使者持劍令白起自盡,

    白起死後,信陵君盜走魏王虎符,率領魏軍大破圍困邯鄲的秦軍,其結果正如白起所料。此後秦軍數年不敢在東進攻打魏趙,直至信陵君病亡,秦軍才再次東出,

    可以說白起之死延緩了秦國的統一大業,如果長平之戰後滅趙,也許秦國會提前四十年完成統一大業。

  • 3 # 折角歷史k

    白起是秦國大將,因戰無不勝有“戰神”之稱,整個戰國時期各國戰死將士大約二百萬人,死於白起之手就佔將近一半,所以又稱“人屠”。

    (戰神白起)

    雖然白起對秦國崛起有很大功勞,戰功卓著,但是白起的死或者白起本人對秦國興盛關係不大,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歷代秦王都是勵精圖治,秦國的逐漸強大是從秦穆公到秦始皇一代一代努力的成果,

    (秦穆公)

    如果各代秦王沒有同一志向――統一六國,又怎麼能讓秦國逐漸強大?第二,任人唯賢。縱觀秦朝歷史,秦國從來不缺文臣武將,主要還是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把有才幹的人才放在合理的位置很重要,無論你是不是秦人,無論你的出身是什麼,無論有沒有前科,只要你有本事,有才幹就能人盡其才,如李斯,範睢等。

    (秦始皇一統天下)

    第三,如果秦國沒有白起,換成其他將領,可能沒有白起厲害,但秦國的綜合實力不變,國策不會變,人們對統一天下的渴望不會變,所以最多推遲,秦國統一六國的結局不會因為白起一人而改變!

  • 4 # 吳百蘭

    當然有關,秦昭襄王怕白起跑到別的國家,利用他的軍事才能打擊秦國,而使秦國衰弱。

    但凡有才的人基本上都有點持才傲物。

    白起的軍事天才是毋庸置疑的,為大秦立下的功也是千秋萬世的。

    正因為白起太有才了,所以秦昭襄王很難駕馭這位天才軍事家。

    秦昭襄王一次錯誤地將白起從戰場上召回,白起認為錯失了一個大好的戰機,白起就與秦昭襄王抬上扛了。

    做為君王,他要考慮的是全域性,而將軍只看一時的戰機。

    白起看的是一個點,當然比秦昭襄王看全域性更準確,這並不奇怪呀。那你白起就憑什麼不聽上令?

    既然秦昭襄王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白起就不該死抓住秦昭襄王的錯誤與秦昭襄王抬扛。

    人家王翦不也遇到類似的情況嗎?可你看,人家王翦不是處理得妥妥的嗎?

    君是君,臣是臣。“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君王的手指頭硬得很,捻死誰都如同捻死一隻螞蟻一樣。

    還不是,白起在秦國的朝堂上混不下去了,只好辭職。那秦昭襄王用不著你白起了,還留著你白起幹什麼?

    難不成留著你白起到別的國家,用你白起的軍事天才,來幫助別的國家攻擊秦國?

    算了,秦昭襄王可不是當年的魏惠王,留著衛鞅的命來打擊魏國。

    秦昭襄王也是無奈呀,賜你白起一柄御劍,命你白起自裁吧。

    一代名將,死於剛愎自用。

    可惜!可嘆!

  • 5 # 一世嘉文

    白起和秦國的興盛有直接關係。

    白起是那種一個人加快歷史程序的人物。

    首先秦國的國力增強是幾代人的積累,比如秦獻公的默默改革,埋頭苦幹,秦孝公啟用商鞅,一舉扭轉大秦的國力,秦惠文王啟用的人才更多,文治武功破縱連橫,疆域擴張由守勢轉為攻勢!

    白起作為草根出生計程車兵,在商鞅變法後的秦國長大,環境造就了他對兵法的奇特理解。

    如果把秦軍比作一把劍,那麼白起無疑使秦國史上最好的劍客!他的攻擊技術無與倫比!

    快、準、狠,冷酷無情!

    而且他的作戰目的更像屠殺,殺人誅心,成名後的白起,可以強大到直接在談判桌上亮出白起名號,來威脅別人割地求和!

    殲滅戰,殺死敵人為目的,而不是僅限於打敗!

    他對楚國的作戰,直接將楚國從強國的寶座上剔除!殺戮士兵之餘,還水淹楚國鄢城,數十萬百姓百姓喪生,楚國國力幾乎被腰斬!

    對魏國和南韓作戰,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二十四萬!韓魏的有生力量大幅減員!兩國一時淪為弱國!

    華陽一戰,打敗魏趙聯軍的同時,將兩萬趙國的俘虜沉入黃河!冷酷無情,不留活口。對敵人殘忍之至!

    對趙國作戰,長平之戰,前後斬殺趙卒四十五萬之重,放回兩百多年輕的趙兵,宣揚白起的恐怖!殺人誅心!

    白起死後,秦國前進的步伐明顯減緩!

    歷史趨勢和個人的關係

    一個人到底能不能改變歷史程序?

    白起死後,趙國出了個名將李牧!他對秦軍的作戰沒有失敗過!!!如果不是趙王昏庸殺了李牧,秦國能不能滅掉趙國還是個未知數!李牧擅長騎兵作戰,曾大敗匈奴十萬鐵騎。如果趙國北遷進入草原……當然沒有如果,但後人對李牧的評價是李牧死,趙國亡!

    白起的作用要比李牧還大!

  • 6 # 高不談

    當然有關係了,兔死狗烹就是最經典的例子。。。當然秦國已經度過了被亡國的困難時期,擊敗了最有競爭力的趙國,剩下幾個國家很難再對秦王產生威脅,在這關頭,能夠威脅到秦王統治的只有位高權重最主要威望極高的戰神白起!不得不服中國古代政治的能量,可以使一代忠心耿耿的戰神死在讒言和耿直之下。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時代過去了!

    打天下需要戰神殺敵百萬,治天下需要戰神人頭!

  • 7 # 使用者67724358697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 8 # 菜根兒

    沒太大關係。

    秦昭王時期,白起攻打南韓,導致上黨通往南韓的道路被阻斷,上黨子民歸附了趙國,趙國聽從了平原君的建議,接收了上黨,在趙國長平迎戰秦軍,開始時,守將是廉頗,廉頗只守不出,等待時機,秦軍久攻不下,秦相便使人去趙國使用反間計,說:“秦軍不怕廉頗,就怕趙括。”,後來,趙國國君真的讓趙括帶兵,結果被白起大敗,坑殺趙國降兵四十萬,戰勝的秦軍,又攻打上黨郡,即將圍困邯鄲,趙、韓兩國使蘇代遊說秦相說:”白起如果滅了趙國,趙國土地,北歸燕國,東歸齊國,南方的土地歸韓、魏。況且,白起滅了趙國,地位一定在你之上。不如現在讓趙國割讓點土地“,這樣,秦相與秦昭王同意趙國割地,這件事讓白起很不舒服,也埋下了禍根。

    當年,秦國又派兵攻打邯鄲,白起託病不出,秦軍連連敗退,秦昭王親自下令、秦相親自去請,白起就是不復出,秦軍敗了,白起還說風涼話:”大王不聽我的建議,現在怎麼樣?“。秦昭王已經很憤怒了,強行啟用白起,白起就是不出發,最後降為普通士兵 ,這個時候還是不帶兵,不是找死呢嗎?最後驅逐他離開咸陽,剛離開咸陽西門十幾裡,秦王就命使者賜劍自刎,這個時候不殺他,難道還等到他去別的國家帶兵?

    秦王多次啟用,不管戰勝戰敗,都得領兵,態度得有,不然在他那個位置就危險了,屢戰屢勝,不能為秦所用,就只有賜死了。

    商鞅變法,使秦國更加興盛,其後,是幾代國君的經營,不是一時之間的,興盛更多取決於一個國家的戰略,沒有白起,還有其他的將軍帶兵。

  • 9 # 史密檔案

    白起是歷史上有名的戰神,他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他是秦昭王時期的得力猛將 ,可以說當時秦國的大部分城池都是他打回來的,歷史上的經典戰役長平之戰就是他指揮的。憑著赫赫戰功,他被封為武安君。武安君有多牛?在英雄輩出的戰國時代,能封為武安君的也就只有四位,除了白起還有三位就是趙國名將李牧、楚國名將項燕和遊說六國合縱的蘇秦。

    引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蘇代說的話來概括白起的功績就是:“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 武安君為秦國攻佔了有七十多座城池,南邊平定了楚國的鄢、郢及漢中地區,北邊俘獲了趙括的四十萬大軍,即使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呂望的功勞也筆不過他的功勞。白起雖然憑著戰功顯赫一時,但是他的結局非常悽慘。他最後被剝奪爵位,被逐出秦國的國都咸陽。秦昭王覺得趕他走還不解氣,在他出走咸陽的路上,派人賜他匕首讓他自殺而死。為什麼在白起為秦國立下這麼多戰功後卻要把他賜死呢?飛鳥盡,良弓藏?是日益強盛的秦國,不再需要白起了嗎?事情並不是這樣的。

    白起屢立戰功,秦昭王的越來越器重他。應候范雎害怕有一天白起的地位會超過自己,想辦法要阻止他繼續立功。他在秦王面前盡力勸阻秦王不要再打仗了,說:“秦軍累了,不能再打仗了,暫時允許讓南韓和趙國割地講和,讓秦軍休息一下。”秦王聽從了范雎的建議,下令休戰。白起得知是范雎從中作祟的,自那以後非常討厭他。

    於是,他賭氣不再幫秦國打仗,當秦國需要他出戰,不是稱病就是找各種理由拒絕。沒有白起帶兵,秦國連連吃敗仗。秦昭王意識到當初決策錯了,親自去請白起,他卻耍起了大牌,依然不肯去。甚至後來,范雎來向他賠禮道歉,請求他再次出征,他還是不肯去。他還在一旁說風涼話:“秦國不聽我的意見,現在怎麼樣了!”認為秦國沒他不行。這句話傳到秦王那裡,秦王非常地憤怒。他下令剝奪白起的所有封號,把他趕出咸陽。經過范雎再加幾分油醋,最後秦王下令把他賜死。可以說白起之所以下場這麼悽慘全靠他自己作的。雖然范雎和秦昭王曾經輕慢他,把他晾一旁。但是當秦王明確表示需要他並低聲下氣地去請他的時候,他卻耍起大牌。秦昭王可是一國之君,他卻完全不給人家臺階下。既然你不能再為自己所用了,那要你何用!

  • 10 # 冷兵器研究所

    首先,功勞太大。他一生都在戰場上作戰,指揮過70多次大小戰役。他從未失敗過,超過一百萬人死於他的手中。最典型的戰役是長平戰役,趙軍死亡40多萬人,白起為秦國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種功勞,再加上當時秦國實行的軍功制度,白起已經是最高階的武安君。身為現任武安君,又掌管幾十萬秦軍的兵權的人,這樣的人,難道不讓秦王有所畏懼嗎?

    第二,沒有政治經驗。他雖有軍事功績,在戰鬥中是戰無不勝的,有謀略,能勝千里。在政治舞臺上,有許多軟肋。他和丞相范雎之間有很深的矛盾,因為秦國丞相范雎非常羨慕白起的軍事成就。如果他滅了趙國,那麼白起的名聲就會遠遠超過他。因此,在趙國的遊說和賄賂下,范雎同意趙國割地求和,同時范雎還陷害白起。秦王也對白起心懷顧忌,秦王疏遠了白起。

    三是違抗命令。當時秦國因為也是無力再戰,所以被迫接受了范雎的意見,同意談判和平。一年後,秦國再次進攻趙,圍攻邯鄲。秦朝兩位著名的將領王陵和王齕,未能攻克邯鄲。這時,秦王又想到了白起,便派他為總司令進攻趙國。然而,白起拒絕頂著病魔為秦王而戰。後來,秦軍出兵攻打邯鄲,損失極其慘重,白起這時候出現了嚴重的政治錯誤,甚至說道秦王不聽我的,所以才失敗了。可以說白起的這個操作確實非常弱智,結果秦王大怒逼迫白起自殺,白起一代戰神就此隕落。

    應該說白起的情況就是這樣,白起作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將領但是政治上很白痴,對於秦昭襄王的態度根本分析不明。實際上白起如果聽從王命去了趙國邯鄲雖然會戰敗,但是他回來自己請求請求解除職務就可以轉危為安,但是他還是一意孤行要保持百戰百勝的名譽。或者說他為了秦國士兵的生命而不去,不論哪一種都導致了他最終被殺的結果。

    可以說白起的被殺就是被封建王朝所害,並非他個人能力的問題,如果白起是個現代軍人就可以平安度過一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網路上眾多的書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