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早春記憶

    現在的童年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確實是沒法比的!但童年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無憂無慮不知愁滋味,幸福感滿滿的!

    童年真好!

  • 2 # 梁凱光

    我的童年是在上一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初,那時的社會生活現狀與現在是無法可比的,物質絕對匱乏,家徒四壁,鎖門閉戶者只會惹來笑話了。

    那時,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跟自然界生長的植物、動物作伴。圖文書畫,紙張墨筆難見其真容,小時最喜歡的甜食要等到過年才有甜味可嘗。吃與玩,住與行對我那時是相見都難。

    時代的跨越,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斷髮展,現在的孩子們真的很幸福,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科技產物,物質豐盛,過上的是五彩濱紛的生活。年代不同的童年有著不同的境遇,各有千秋。

  • 3 # 小白2007881443964

    我的童年在上世紀80年代,家裡是農村的,家裡有時吃飯都成問題,小時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有時也會去田裡挖您泥鰍,捉青蛙等,感覺到童年是幸福的,無憂無慮。

    現在小孩的童年各種玩具大人都會幫小孩買,想吃什麼都會去買給小孩吃,但現在各種特長班都有,不管小孩喜不喜歡,有的家長都會報一個,或者二個,小孩除了學習,玩的時間比較小少,壓力有點大,童年應該不是很快樂。

  • 4 # 鎧甲媽媽說

    我是典型的80後,我的童年非常純真爛漫。

    現在回憶起來,腦海中的童年有很多場景彷彿定格般,只要想起就彷彿近在眼前!

    童年的校園是上課時微風透過窗戶傳送進來的芬芳撲鼻的合歡花香,是即將下課時同學們不時向打鈴的同學擠眉弄眼的鬼臉,是下課後因同學們的歡聲笑語而沸騰的操場……

    童年的村莊是村邊清澈的潺潺而過的河水的低吟,是週末三五個好友同學結隊爬山吶喊時來自大山的迴響,是放學後到街裡的大戲臺上自編自導自演時因角色和情節設計而產生的爭論……

    童年的玩具是雨天可以穿上新買的小雨鞋在積水的泥窪裡興奮雀躍的跺腳踩水,是夏天費盡辛苦一趟又一趟用小罐頭瓶從水龍頭灌水再倒進院子裡的大水翁,是雪天過後找一些杏核一層雪一層泥滾出的圓圓的泥球…

    童年的零食是揉碎再撒上佐料後嚼起來鹹香勁脆的小浣熊乾脆面,是放學後用積攢的分分錢去買2毛錢一袋的小蝦米,是夏天午睡後死乞白賴求爺爺告奶奶要來3毛錢買的可以吃一個下午的冰袋,也是抱著玉米豆和糖精,在“拖拉機”前排隊等上一陣就能吃到的長長的的玉米柺棍……

    我的童年裡,也是有幾件像樣的玩具的。像是一個變形蛋,一塊拼圖板,一條充氣魚,它們至今完好無損地擺放在老家舊房子的櫥窗裡,這幾樣玩具是我和妹妹共有的,媽媽都讓我們“省”著玩,所以我們玩的時候小心翼翼,以至它至今完好。

    但是,記憶裡我最快樂的時光和玩具卻不是它們。而是那些正反面分別塗了藍色和紅色的“拿拐”(其實就是6~8個杏核),沙包,皮筋兒和鐵環,以及它們帶給我的無窮的樂趣。

    那時候的我們很擅長就地取材,在鄉間地頭,在山間草坡,在泥土混沌的學校操場角落,隨時隨處都可以獲取到屬於我們的“玩具”和“樂趣”。

    那時候的我們,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我們互不干涉,卻也其樂融融~

    而現在的孩子,他們有更多的玩具,有更多來自大人的關愛和陪伴,但是他們的快樂,在我的眼裡卻是那麼的“有限制”和“受約束”。

    他們無論是農村的孩子還是城裡的孩子,總之我身邊接觸的孩子,每個人都擁有很多玩具,在家裡機會堆積如山,即使這樣他們依然喜新厭舊,覺得自己永遠都缺玩具,一出門都吵著鬧著要玩具…

    他們走到哪裡都有“跟班”,怕摔拍碰,就連偶爾在小區裡和小朋友玩,玩什麼怎麼玩都要被“監控”,甚至被“指手畫腳”——這個不可以,那個卻不能玩。在他們的童年裡,少了很多同齡人的陪伴,多了很多家長的陪同…

    慢慢長大一點點,開始上學了,學業一點點加重,放學後,週末以及假期都有繁重的任務,興趣班和補習班,課後作業輔導班…

    有時候看著這些孩子,我這一個從來沒有“因為寫作業引發家庭戰爭”的80後,覺得他們很可憐……

    但是,這一些都是我看到的表象而已。我們每個人所處的時代不同,面臨的生活環境也不一樣,對於童年的記憶也一定會不同,我相信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家童年記憶,都有難忘和快樂的兒時…

    只是,不論何時,我都相信,孩子們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關愛,因為他們永遠是國家、社會和家庭的未來!

    堅信,全社會都會最終走向教育理念的趨同,那就是:遵循孩子的成長軌跡,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內心健康,幫助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這才是最最重要的關於童年的焦點~

  • 5 # 鳳之綠咬鵑

    很想說,現在孩子的童年,很讓人覺得可憐、心痛。物質條件優越了,讀書條件更好了,得到的關愛更多了,資訊更靈通了,學習似乎硬體很“硬”了,唯獨有一樣:他們或許永遠沒有我們童年的快樂。沒有我們的童年自由。

    是什麼原因呢?

    一、沒有大雜院的環境了。

    二、計劃生育下,缺乏兄弟姐妹,孤獨。

    三、對人權要求更高,交通太發達,離開視線就會讓家長、老師焦慮,造成學校、家庭、社會的過度保護。自由度更低了。

    四、各種學習班讓孩子疲於應對,成為一個個少了靈魂,少了激情,缺乏創造的人。

    五、不掙錢就不是成功的人,房子都買不起,這樣的社會價值觀導向,人活著就為了掙錢。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童年不是童年。

    當然,我們也不曾擁有現在孩子的便利,如果問他們,誰的童年好,恐怕,孩子會覺得我們的童年過得也很悽慘呢!

  • 6 # 楓林Vlog

    我的童年,我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對於我來說童年是一個非常好的回憶,我家是農村的,從我記事起,父親就在外面打拼只有過年才會回來,我的童年就是泥巴和牛中度過的,小的時候最喜歡玩的一件事就是玩泥巴,沒事和夥伴們一起玩泥巴弄得髒兮兮的回家母親就該罵和打了,六七歲就跟著同村年紀大的一塊上山放牛,那時間年紀小,根本拉不住,記得非常清楚的一次是牛跑了不敢丟自己一直拉著韁繩就像電視那樣在地上撈著,一身都是傷,最後還是別人幫忙拉著,回家以後被母親送到醫院,好了以後還是要放,沒辦法,父親打工在外,母親種地家裡窮,我偷偷看過母親哭過很多次,雖然比較艱苦吧但是還是很快樂的,那時有很多的兒時玩伴。回憶起來還是很開心的,但是現在的孩子已經沒有了童年的歡樂了,每天都是被各種學習班興趣班所包圍,完全沒有自由空間,導致現在很多的孩子很壓抑,完全沒有我們童年所享受的快樂,我感覺現在還是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充分釋放自己的天性,他們才能更加開朗與活潑,過度的逼迫教育不會得到太好的結果。

  • 7 # 努力實現財務自由

    從有記憶的時候說起,那個時候應該是05年吧。最近幾年發生的事我很多都遺忘了,可是唯有童年時代是無法忘記的。我就以我的經歷來說一下我的童年與現在孩子的童年有什麼不一樣的?

    首先我是一個農村人,那個時候的天很藍,我們那個地區工廠很少,霧霾那個詞童年時代從來沒有聽說過。那個時候在假期之餘經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嬉戲,村裡的每一個腳落都逛遍了。那時雖然貧窮但是家家戶戶相處的很融洽,有來有往的好不快樂。那時的田地還沒有進入半機械化時代,還沒有化肥轉基因種子農業的大量使用,自己家種出來的糧食蔬菜吃起來還是特別有味道的,路還是土路沒有水泥路。如果讓我概括那個時候的童年生活,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快樂、悠閒、充實、村人樸素互幫互助相處融洽。

    其次在介紹完我的童年後就進入開始說一下現在這個時代吧。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大量人口擁入城市,農村只剩下中老年人和為數不多的孩子了。年輕人為了讓孩子的未來過得更好基本上到舉家遷入城市,讓農村越來越空虛冷清。土地已經進入機械化耕種的時代了,童年時代玩的那些地方也再也找不到了。社會的高速發展已經打破了這份寧靜,也毀掉了現在孩子的童年生活。說出來不怕你們笑,那個時候我8歲才上的學。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城市生活,從出生起就要揹負著學習任務,簡直太可怕了!壓力可想而知了!那個時候我們幾乎沒有聽說過因為壓力大跳樓跳河的,現在這個現象已經司空見慣了,難道不是嗎?大城市雖然繁華熱鬧,但在大城市裡我卻感到越來越不習慣,少了許許多多的快樂。現在的孩子幾乎不可能享受到農村的那份寧靜了,更多的是感受大城市的壓力喧囂浮躁。而且大城市的東西幾乎都是人工造的,那一種自然美現在的孩子已經永遠感受不到了。

    好了我就寫到這裡了吧!與其說是二個童年的不同,不如說是二個時代的對比

  • 8 # 博閱軒愛讀書屋

    我們小時候的童年不像現在物質生活那麼豐富,網路不發達,電子產品也少。

    玩的東西有些是買的,有些是和大人一起做的,比如沙包,毽子,跳繩……

    但是那時候的兒童更簡單也更快樂!

  • 9 # 永巷人呀

    我是98年的,我女兒剛剛9個月。要說我和女兒童年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生活條件了。

    我是農村的,小時候穿的都是姐姐穿剩下的,大冬天也只有雨靴穿,實在冷的不行就多套幾雙襪子。五毛錢一對的雪糕,一毛錢一根的辣條就是我的零食,就這還是偶爾才能吃到的。小時候雖然能吃飽,但是肉經常吃不到,家裡來客人了剩下的一口肉,我媽說,就這樣含在嘴裡,一直嚼,這樣嘴裡就一直是肉的味道。

    我女兒就不同了,我會每天細心的打扮她,給她做好吃的,尿布溼兩個小時換一次。

    雖然說生活條件天差地別,但我覺得她應該會和我一樣,有個快樂的童年。

  • 10 # 瀟魚

    我是個九零後,經歷過純人工時代的尾巴。那時候沒有聯合收割機,沒有小洋樓別墅,也沒有彩色電視,打電話要用座機短號,暴發戶用小靈通,家裡的灶火屋還是泥胚上了泥漿,一颳風下雨就要用塑膠薄膜護住迎風面,生怕土牆不堪一擊。

    我們村一面靠山三面環水。最大的一條河水面足足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寬,我們叫它沙河,河的兩邊都是沙子,從水面往岸上綿延,顆粒越來越粗,最邊上的丈餘則是雞蛋大小的鵝卵石。這條河承載了我一整個童年的美好。

    沙河有數不清的寶藏,隨手翻開個石塊下就能收貨蟹子與田螺,幸運的話還能在鵝卵石上找到水鳥用沙子做的窩,裡面可能還有五六枚鳥蛋。這時候媽媽用騙我說那是蛇的膽,吃了小蛇就爬進肚子了,只能依依不捨地放回原地。

    一到放暑假的時候,孩子們在11點到下午三點這個最炎熱的時間段,都會選擇泡在水裡,渴了就在岸邊細沙上扒個坑,過濾出乾淨清甜的河水,面板泡皺了的就爬到岸邊的槐柳林裡,找個歪脖樹睡一覺。臨回家了還能再輕鬆抓上半小桶河魚。

    直到從那一年開始,臨河沿岸各村,白天夜裡不停歇的馬鈴陣陣。後來拖拉機,時風三輪車,一車一車的沙子被拉走,連最外圍的鵝卵石也不能倖免。我想可能誰也想不到,這條守護了村莊祖祖輩輩的母親河這麼脆弱,短短三年,原本美不勝收的沙河千瘡百孔,終於在一次特大的洪水後,殘餘的沙子被卷的一乾二淨。沙河露出來黃膠泥的河床,溝溝壑壑,像乾枯的樹皮,更像百歲老人養分盡失後遍佈的皺紋。

    我想我跟孩子童年最大的區別是,我曾有幸見過藍天碧水,並且深深印在記憶裡,而他卻出生在這個大環境都千瘡百孔的時代。到處都是汙染,到處都是化學制劑。而這一切的改變只不過短短二三十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同的節日送什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