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谷大師

    1644年初,大明王朝風雨交加,大廈將傾,崇禎皇帝做最後的掙扎。三月崇禎先後趕走內閣首輔陳演,蔣德幜後,要找一位新的內閣首輔,為他力挽狂瀾,於是對禮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魏藻德情有獨鍾,下詔,加封魏藻德兵部尚書,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魏藻德,字師令,直隸通州人,1640年中狀元,當時崇禎皇帝問48名新科進士:現在邊疆多事,怎麼樣才能報仇雪恨?大家面面相覷無言以對,魏藻德回答:要大大小小的官吏,都知道國家的恥辱,才能建功立業。

    崇禎牢牢的記住了魏藻德的名字。當時大家都還看不出來這是最後一任內閣首輔。然而魏藻德不是崇禎想象中的治國之能臣,在上任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竟然沒有向皇帝提出一條可行的建議。他做出的靚點,就是號令百官捐款助餉。魏藻德不是不想有所作為,他已經看出明朝氣數已盡,不想做崇禎的殉葬品,他想倘新王朝建立,他一定會被利用的。

    崇禎哪能想到魏的這些心思呢?最終,魏藻德一言不發,崇禎氣急敗壞,推翻了龍椅。沒幾天就自縊身亡。

    李自成攻陷北京,責問魏藻德為什麼不以身殉國?魏厚顏無恥的說,我等著為你效忠哩!

    李自成急於籌措軍費,並不想招降納叛,魏藻德拿出了幾萬元,農民軍嫌少,於是對魏藻德施以酷刑,把魏折磨死了。

  • 2 # 文史淺聊

    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末年,在1627年,朱由檢登基,也就是明思宗崇禎皇帝。此時的明朝,內部很亂,之前的黨派競爭,極大消耗了明朝的國力。而崇禎皇帝不能說是一個昏君,在他的任期內,還是勵精圖治的,只可惜,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已經不是他能夠扭轉的局面。他先後剷除閹黨,平反許多冤案,就在他想要改變明朝局面時,他發現竟然無人可用。

    在首輔這個重要的位置上,在崇禎皇帝時期,經常的換,他在位17年,一共用了16個首輔,平均一年一個,這速度也沒誰了。明朝最後的三個內閣首輔是:周延儒、陳演、魏藻德。

    周延儒:1641年至1643年,擔任明朝內閣首輔,他在為期間,並沒有貢獻,而是謊報軍情,欺騙崇禎,後被錦衣衛揭穿,最後崇禎下令讓他自盡。貢獻沒有,欺君就有,導致大明王朝滅亡的更快。

    陳演:1643年5月擔任首輔,1644年2月辭去職位。在位期間,公報私仇,為人刻薄,經常欺瞞崇禎皇帝,自己又沒有什麼才能,還經常犯錯。當李自成攻入山西時,本欲調吳三桂前往抵抗,陳演卻不同意,崇禎皇帝聽從他,結果錯過了最佳時機,至此,李自成攻入北京指日可待。

    魏藻德:明朝最後一位首輔,1644年二月至1644年3月,一個月的內閣首輔。在位期間,沒什麼功績,屬於那種有才無德的人,他很會討好崇禎皇帝,擅長辯解,但沒有以天下為己任作為責任。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最終死在獄中。

    至此,明朝最後的三位首輔,沒什麼貢獻,基本都是在坑崇禎皇帝,崇禎皇帝信賴他們,換來的是欺君。而張居正可不一樣,他對明朝的貢獻可大了,沒有他的改革,明朝後期估計早就滅亡了,不會拖得那麼久。

    張居正當首輔十年時間裡,輔助萬曆皇帝,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政治上:採取考成法,簡單來說,就是對官員進行考核,對官員的工作效率、成績進行考核,達標的有賞,不達標的就罰。

    軍事上:加強邊疆的管理,“外示羈縻、內修守備。”其中內修守備就是加強北邊的軍事防禦,提高了對蒙古的抗衡能力。這期間許多名將都得到重用,如戚繼光等。

    經濟上:丈量全國土地,推行一條鞭法,為明朝增加稅收。所謂的一條鞭法,就是把其他的稅收,全部變成一條徵收,按照田畝地折算繳納,大大簡化稅收的複雜手續,也減少官員的貪汙。

    可見,明朝後面三位首輔是無法和張居正比的。張居正的做法,極大的觸發明朝後期資本主義的萌芽,他的改革,也讓明朝得以延續半個世紀多的時間。因此,張居正更加有名,他的事蹟名流千古。

  • 3 # 王大哥要吃湯圓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即明思宗,朱由檢。自1627年即皇帝位,至1644年自縊於煤山。在位17年,前後任命17人,共18任首輔(周延儒兩任首輔)。然而最終依舊沒能拯救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江山土崩瓦解而無能為力,悲憤交加自縊於煤山之上。在大明王朝最後的日子裡,崇禎帝發了瘋似的瘋狂的更換內閣首輔,就是為了能繼續鞏固祖宗基業,不讓先輩的心血毀於自己手中。

    在1643年(崇禎16年)5月罷去周延儒第二任內閣首輔的職位後,立即啟用實力平庸,善於勾結內臣的陳演作為新的內閣首輔。陳演在任期間碌碌無為,更要命的是將崇禎帝一步一步帶入深坑。

    陳演才質平庸且為人刻薄,為官期間大肆排除異己,公報私仇,欺瞞崇禎,作為周延儒被罷免後崇禎的頭號寵臣,陳演無所籌劃,屢屢犯錯。當李自成攻入山西時,崇禎及群臣本欲從寧遠抽調吳三桂撤守山海關,抵抗李自成。然而唯獨陳演力排眾議,導致吳三桂未能及時奔赴前線抵禦起義軍。之後崇禎帝緩過神來,匆忙緊急調令吳三桂入關,而此時大同,宣城等已經被起義軍佔領,錯失了大好時機。內閣首輔陳演也因此於1644年(崇禎十七年)二月被崇禎轟出大殿,崇禎隨即罷免了陳演內閣首輔之職。

    1644年(崇禎17年)二月,陳演被免後,崇禎帝臨危抱佛腳,命蔣德璟代理內閣首輔之位。然而此時清兵已經入關,崇禎令群臣討論練餉大事,蔣德璟雖然深知朱氏朝廷大勢已去,敗局已定,但作為內閣首輔,其忠心赤膽,猶不減當年,仍然據理痛斥練餉殃民之咎。最後以自己身為內閣首輔大臣而未能語達天聽為憾,於三月二日引罪辭官。

    1644年(崇禎17年)3月,在蔣德璟引咎辭官,起義軍越發強勢、清軍入關的三重危機關頭,崇禎將內閣首輔的位置交給了擅長辭令的魏藻德。

    而當李自成步步逼近京師時,崇禎急於籌集軍餉,下令百官捐款"助餉"時,身為內閣首輔的魏藻德為保住其家財,率先表示家無餘財,反對崇禎徵餉,徵餉之事未見其成果而草草了事。

    當李自成率軍兵臨城下之時,崇禎問魏藻德可有對敵良策時,一向口若懸河的魏藻德選擇了閉口不言,崇禎再問,魏藻德竟跪在地上,一聲不吭,連大氣也不出一口。

    三天後,京師陷落,崇禎自縊於煤山之上,明朝覆亡

  • 4 # 焚劍煮酒

    明朝大一統時期的最後一朝為崇禎朝,而崇禎用人猜忌多疑,在任期間走馬觀燈般換了十九任首輔,但即使如此也難逃國破人亡的局面。而崇禎朝這十九任首輔中的最後三位則是:“陳演,蔣德璟和魏藻德。”

    無能首輔誤國誤君。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前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於是朱由檢講了這麼一段話:“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在朱由檢心中,他是被這幫無能的大臣給害了的,且不說具體是何原因,我們先來講講崇禎的這最後三位首輔。

    這三人中,陳演與魏藻德皆是無能且無恥之輩,身為明朝廷的高階官員、內閣首輔,陳魏二人在國家危難之際不僅不想辦法解決,反而處處退縮。崇禎帝曾號召群臣捐款,結果身為首輔的陳演帶頭否決,而在闖王李自成進京後,陳演為保自家性命捐出數萬兩白銀,結果最後還是難逃一死,而魏藻德同樣是捐出數萬兩財物,然而別人不信其一個堂堂內閣首輔身家才幾萬兩銀子,將其活活打死。這兩人皆是誤國誤民之輩,國家有此大臣,所以才會敗亡。

    但蔣德璟在歷史上的評價還是可以的,史書上評價蔣德璟以拯救百姓為己任,為人秉公持正,用人舉賢任能,且善於理財治兵,對朝廷也是忠心耿耿。

    所以我感覺將這位與陳魏之流放在一起是對這位的侮辱。那我們再介紹另外三位對比者。

    國家傑出的優秀首輔。

    楊廷和,號稱明代最強首輔,四朝老臣,歷任正德與嘉靖兩朝首輔,一手主導了嘉靖皇帝的上位,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徐階,嘉靖朝首輔,在嚴嵩專權時期曾隱忍一時,後一舉推翻嚴嵩成為首輔,而徐階上任以後便採取與嚴嵩截然不同的為政措施:“以威福還主上 以政務還諸司 以用舍刑賞還諸公論”,此措施大大消除了嘉靖與群臣之間的矛盾,並且使嚴嵩時期昏暗的朝廷逐漸清明起來。而我認為徐階還有一個重要貢獻就是給我們下面要講的張居正鋪平了前進的道路。

    張居正,一代名相,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張居正任內閣首輔的十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張居正在政治上的貢獻是偉大的,雖然在道德層面有些缺失,但比起他對國家的貢獻是不值一提的。

    而大明的最後三位首輔,崇禎朝的最後三位首輔,陳魏之輩怎有資格與蔣公並列?又怎有資格與以上三位相比?實在是無法可比。

    試問螢火怎能與皓月爭輝?何況陳演、魏藻德二人連螢火都不如。

  • 5 # 民間遺史

    周延儒:崇禎十四年九月進,十六年五月罷。1641-1643任內閣首輔

    周延儒在擔任首輔僅四個月後為溫體仁所排擠,告病回鄉,周延儒回鄉後不久,溫體仁因執政成績不佳被罷免,接著張至發、薛國觀先後執政,但是不僅不能挽回時局,反倒令形勢愈加緊張,後金、農民軍勢力越發壯大,結果先後被罷免。在東林黨人的影響下,崇禎帝遂下詔再次啟用周延儒。崇禎十四年(1641年)九月,周延儒到達京城復任首輔。

    崇禎十六年(1643年)四月,清兵入關,周延儒自請視師,卻假傳捷報矇騙崇禎帝,崇禎帝不知內情,對周延儒褒獎有加,特進太師。後錦衣衛指揮駱養性上疏揭發真相,其他的官員也相繼彈劾,因而獲罪流放戍邊。不久,崇禎帝下詔勒令周延儒自盡,籍其家。終年51歲。

    陳演:崇禎十六年五月進,十七年二月罷。1643-1644任內閣首輔

    首輔周延儒被罷免,陳演接替其為內閣首輔.

    陳演才質平庸且為人刻薄,為官期間大肆排除異己,公報私仇,欺瞞崇禎,作為周延儒罷免後崇禎的頭號寵臣,陳演無所籌劃,屢屢犯錯,李自成攻入山西時,崇禎即群臣本欲調寧遠吳三桂撤守山海關,抵抗李自成.唯獨陳演力排眾議,導致吳三桂未能成行,之後崇禎帝悔之,急調吳三桂入關,此時大同,宣城已經失陷,作戰時機已然失掉了。

    陳演也因此事於十七年二月辭職,群臣欲給陳演論罪,陳演對崇禎說,我判斷失當,罪當死,崇禎怒曰:“你死有餘辜!”轟出大殿

    魏藻德:崇禎十七年三月進,本月卒。1644任內閣首輔

    崇禎十七年,在北京城內外交困之時,魏藻德臨危受命,成為內閣首輔,李自成兵臨城下之時,崇禎問他有何對策,一向口若懸河的他選擇了閉口不言,崇禎再問,你只要開口,我立刻下旨照辦,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聲不吭。崇禎氣瘋了,一腳踢翻了龍椅。...三天後,北京陷落,崇禎自縊,明朝覆亡

  • 6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大明帝國的最後三個內閣首輔(相當於國務院總理),一川人一閩人一北方人。

    倒數第三任首輔,是四川人陳演,這個傢伙狡猾的很,據說當年能被崇禎看中,就是因為他從皇帝的內臣口中,探聽到了次日的問題,因此有所準備、對答如流。

    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因為這一次的良好表現,陳演給皇帝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因此在崇禎十六年首輔周延儒被罷免之際,崇禎皇帝便選中他來接替。

    但事實上崇禎看走眼了,這位陳總理,除了排除異己、公報私仇這些活比較積極之外,其他的事幾乎是一無是處。尤其是在李自成攻入山西之際,朝議本打算立刻把吳三桂從寧遠撤守山海關,隨時準備入關抵抗李自成,偏偏在這個時候身為首輔的陳演力主不可,結果崇禎還就聽了他的。等到後來崇禎後悔之際,李自成已經接連攻破大同和宣城。

    當然因為這個事,陳演引咎辭職,還對崇禎說,臣罪當死。崇禎當時就爆了:你死有餘辜!但奇葩的是這時候崇禎又突然仁慈了一把,陳演最終只是罷相而已。

    倒數第二任首輔,是福建泉州人蔣德璟,這人倒是很正直,脾氣也很倔強。1644年2月接替陳演做宰相,他做事很認真,但非議政便要跟皇帝爭個是非曲直。結果不到兩個月,便被崇禎帝嫌棄,讓他引罪去位了——所以他是北京陷沒之際的倖存者,因為那時他已經回到了福建老家。

    最後一任首輔,便是北京通州人魏藻德,他是1640年的狀元,說話寫文章都很漂亮,據說也很懂老闆的心理,所以在迎合上很有一套——但實際上崇禎也很渣,1649年的殿試,他的問題是:“今日內外交訌,何以報仇雪恥?”這個問題的核心顯然是在“何以”二字,但魏藻德的回答,居然是“知恥”而已,就被崇禎評為第一。顯然題目是個好題目,但答題人很渣,披卷人也很渣。

    結果在蔣德璟下臺之後,崇禎便想到了這個“知恥”的人,提拔他做首輔。但這個貨,簡直就是毫無廉恥啊。大明危難之際,崇禎讓大臣拿家財出來紓國難,結果就是這個魏藻德,一毛不拔。崇禎只能去找後宮想辦法,結果國丈周奎拿出一萬兩,太康伯張國紀拿出兩萬兩,太監王之心拿出一萬兩,太監王永祚、曹化淳兩人分別拿出三萬兩、五萬兩(所以說太監對明朝的忠誠確實是真的,關鍵時候就表現出來了)。

    那麼魏首輔、陳首輔這些人到底有沒有錢呢?等到李自成進城,便把魏首輔、陳首輔全部抓起來,陳演最積極,立馬錶態,第一時間交出四萬兩給劉宗敏,結果當場釋放。魏藻德說自個家財只有一萬兩,劉宗敏不信,說一樣是當總理,老陳四萬,你老魏只有一萬,誰信啊?

    結果折磨了魏藻德五天五夜,這個當年不肯給明朝一兩銀子的首輔,就這樣被搞死了。

    那麼陳演呢?釋放回家之後,心想:雖然錢沒了,但總算命還在。但僅過四天,李自成就要帶兵去打吳三桂,對這些明朝老臣不放心,於是又把陳抓回來,陳大叫沒錢了啊,結果便被一刀砍下了首級。

    這便是明朝最後三位首相的歸宿,兩個都被砍了,只有福建人蔣德璟還活著,(順便說一句,他是個和徐光啟相似的基督教徒,還有個洋名叫陽瑪諾,現存故宮中國最早地球儀就是他仿製的),活到了南明滅亡前夕——所以還是福建人最靠譜啊!

    至於比張居正他們,這還用得著說麼?

  • 7 # 輕輕咳嗽

    你開玩笑嗎?嘉靖比崇禎難弄得多,在位四十載,徐張創中興,崇禎朝爛但不是必死局面,後來都看到了,拿什麼跟人比?徐張名字你都叫得出來,明末三個你都不曉得是誰,這還不能說明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明建文帝朱允炆為什麼不能坐穩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