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翠微居

    首先,從歷史先後順序,也是先有唐後有宋,況且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無論從經濟、科技、文化、軍事、政治以及藝術領域,都是當時世界之最。所以唐詩作為主流文化的傳承,它的興盛與發展也達到了高峰,湧現出了很多著名的流傳千古的詩人與名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王維等等。

    以這些大詩人為代表的唐詩在題材上比較偏重政治主題,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浮沉等為主要內容,抒發的主要是社會性的群體所共有的情感,所以說“詩之境闊,詞之言長”,相比宋詞,詩的境界比較開闊,莊重,大氣;

    而宋詞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以描寫男歡女愛、相思離別、羈旅行役之感為主,抒發的大多是詞作者個人的自我情感。比起唐詩來,詞的語言更加精巧輕靈、細膩而婉轉,但似乎境界稍遜一成。有時候 ,即使題材內容相同的作品,詩與詞所呈現出的風格也大相徑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詩詞作品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比如,宋詞當中不乏豪放大氣之作,蘇軾、辛棄疾兩位大詞人堪稱豪放派鼻祖了吧,但這兩位老先生婉約起來,也生生會讓人柔腸百轉,涕泣心碎的喲~~

    還有一種說法叫做“詩莊詞媚”,基本上也是這個意思。唐詩大氣莊重,境界宏闊,宋詞柔媚婉約,動人心絃。無他,時代不同,風格不同罷了~

  • 2 # 琅琊文氏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淺述拙見:

    第一個問題:關於唐詩在前宋詞在後的問題,主要還是唐、宋朝代更迭之先後順序的原因,只是後人按照朝代的先後次序形成的一種習慣性表述方式而已。

    第二個問題:關於為什麼古典詩詞唐強於宋的問題,個人覺得這種說法有些偏頗,不能簡單地說唐強於宋或宋強於唐,唐詩、宋詞還有元曲都是中國古典文學在不同發展時期的傑出代表。

    一是他們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唐詩起源於魏末晉初時,當時很多詩歌沒有題目和作者,以抒情為主,這就是古詩,到了唐朝,唐代詩人繼承這些古詩以及南北朝民歌、漢樂府、並發展了“歌行體”的形式,創造了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等,逐漸完善唐詩體系,使唐詩成為了詩歌史上的一道豐碑。而宋詞形成於唐而盛於宋,詞是相對於詩的一種文學表現形式,由於每句字數不一,又叫長短句,句子長短不齊,但不是自由詩,每首詞都對應一個詞牌,每個詞牌對於字數、句數、韻腳都有嚴格的規定,因此詞人在創作時不說作詞,而說填詞。

    二是唐詩、宋詞的表現手法不同。唐詩在創作時有韻便行,除了律詩、絕句等近體詩規定了嚴格的韻腳、對仗、字數,古詩沒有字數限制,詩人在創作時比較自由,這個也與唐朝開放、自由的思想有一定的關係;宋詞在早期是作為歌來的,是一種音樂文學,詞牌則是曲子的名字,在詞人填詞時,要根據詞牌的要求來寫,可以伴著曲子進行演唱。

    三是唐詩、宋詞的內涵各有不同。唐詩多是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直抒胸臆,相比宋詞更加寫實,敘事。宋詞最初在民間流行,則更加通俗易懂,貼近民間生活,所以宋詞的題材也主要集中在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多數表達的是一種個人情懷。

    最後補充一句,本人還是喜歡宋詞多一些~~~

  • 3 # 西周之Hans

    首先,關於唐詩在前,宋詞在後,並不是朝代更替的前後原因這麼簡單,其原因大致如下:

    1.唐作為隋朝的繼承者,不僅僅承襲了隋朝的制度,而且不容置疑的繼承了其文化(或者說是較為純正的漢文化)並延續下去。

    可能大部分人都覺得隋朝那麼短命,而且又出了個昏庸無道的隋煬帝,其實是對隋煬帝的一種誤會,甚至是冤屈。在隋煬帝統治時期,不僅僅在經濟上得到了xub迅猛的發展,而且在軍事上也極有成就,不僅僅平定了東北方的叛亂(渤海,高句麗),而且在抵禦北方少數民族侵略和維護西域商路上都相當強勢。這就造就了,隋朝,是那個時期中領土最大的國家(注意,是那一段時期),從而就堅決阻止了北方,西方各個少數民族的入侵,從相對的意義上來講,使中華文明保持了純正性。所以,自隋到唐,五言七律的格式,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唐朝才有了在詩作方面大力發展的基礎(文化和賦格條件)

    2.在唐朝時,文化統治者的推動

    唐朝(初唐時期)不能說是一個純粹的漢文化朝代,但至少,是漢文化佔絕對主導地位的朝代(其實,唐朝初期的統治者,是有著不少少數民族血統的,比如,李淵的母親,李世民的母親系,以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開國元老),一方面,唐朝真正統治後,漢文化統治者佔據了統治階層,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唐統治者的少數民族影響開始淡化,基本退出了統治階層,最上層統治者又極力推行儒教等等正統漢文化(包括科舉制度和文化氛圍的推行,因此到了唐高宗,武后時期,正宗漢文化才得以大行其道,當然也包括五言七律的詩賦。

    3.不可否認,在唐中期,由於極為繁榮的通商貿易和西域等少數民族的往來,少數民族的語言和隨性的表達方式開始影響了格賦的形式,因此,出現了不少“詞”的作品(打破了原有的格賦形式)

    但五言七律依然還是主導地位。

    宋詞的形成,是基於唐中期開始的詞初形,能成為主導格賦的原因,主要還是多文化的融合而成。

    宋朝源於五代十國之後,在五代十國時期,大部分的統治者都是少數民族,期間,少數民族和漢民族的大融合是毋庸置疑的,當然,文化也相應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漢文化中的格賦也充分融合了少數民族的表達方式,而且相對五言七律更加的自由一些,為大多數的文人所接受,而盛行開來。

    關於孰強誰弱,就不存在論述的基礎了,只是因為時代的不同,不同的文化產物,較難一比。

    但個人認為,宋詞的表達方式更自由一些,拋卻依然有的平仄韻腳和格律外,更能符合人們表達的間隙規律。

  • 4 # 翡翠妞兒信玉堂堂主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歷史年代: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五代十國,後來,宋朝統一天下。那麼從唐朝滅亡到北宋的建立,中間是五十多年的“五代十國”。這個“過渡階段”一共經歷了五十三年,也就是說唐宋之間隔了五十三年。這五十三年的起起落落,社會環境,人文理念的不同,產生的文化影響當然也不同。唐為詩宋為詞,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在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其實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歌詞,用歌詞表達當時的心境。唐詩,故名思義,肯定是唐朝的詩,比如我們熟悉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狂賀知章等等都始於唐代。唐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比如:五言: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長短,不講平仄,用韻也相當自由,但每句五個字的句式卻是固定不變的。如:巜送別 》唐代: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七言:七言古詩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簡單地說就是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用韻靈活。如:

    巜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絕句: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短句。如:

    巜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律詩: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如: 巜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宋詞宋詞始於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CROWN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宋詞與唐詩不同,宋詞的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豪放派)、辛棄疾、柳永(婉約派)、李清照。如:《水調歌頭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唐詩宋詞,為什麼唐詩在前,宋詞在後,我個人認為是從年代前後來評定的,如果以成就的高低來評價肯定不合乎邏輯,其實唐詩宋詞並列對舉,各極其美,各臻其盛,中外聞名,古今中外!我們中國文化淵源流長,我個人認為應該傳承古典文化,平時多背背,信手拈來,做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為什麼古典詩詞強於宋?其實這個問題沒法比較,唐詩宋詞肩並肩,並稱。有了唐詩的基礎才有了宋詞,唐詩的作者們是沒有讀過宋詞的,不然穿越了時空了!而宋詞的作者們是讀過唐詩的。唐詩與宋詞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他們都成就了今天的古典文學的明珠。留給後人真正的文學寶藏,值得每個人去學習當積累。“沉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多麼壯觀的人生歷志!這就是唐詩宋詞的精華所在!
  • 5 # 林然愛小詩

    唐詩宋詞三百首,為何唐詩在前宋詞在後,為何古典詩詞唐強於宋?

    一、第一個問題,為何唐詩在前宋詞在後?

    從朝代更替來說,唐宋元明清,唐朝在宋朝前面,定義這兩個朝代的作品,唐朝時期文學作品先於宋朝時期,所以定義唐某宋某!

    從朗讀的角度來說,唐朝文學作品絕句、律詩為主,屬於工整對仗的句式,定義唐詩,宋朝文學作品以非對稱的句子為主,格式比唐詩寬鬆,字數比較多,可以完整的描述一件事情,內容更容易懂,為了區別於唐詩,定義了詞。當然這種唐詩宋詞叫法是後人對這兩個時期作品的總結,原本應該是不分先後的,考慮到朗讀語氣的抑揚頓挫,唐詩宋詞的節奏感比宋詞唐詩更強,更符合大眾的朗讀習慣。

    二、第二個問題,為何古典詩詞唐強於宋?

    這個問題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唐詩和宋詞沒法比較孰強孰弱,都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只是詩這種文學型別在宋朝時期不如唐朝流行而已。

    宋朝也有很多優秀的絕句、律師作品。比如蘇軾的《題西林壁》全文如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再比如王安石的《元日》全文如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難道要說這些詩不如李白等詩人的作品嗎?

    宋朝時期的文人比較偏好“詞”是因為“詞”的格式寬鬆,更適合創作、更適合表達情感。首先詞的文字多,這樣的話,可以把一件事情明明白白的表達出來,不像唐詩那麼侷限(唐詩理解起來還要結合詩人所處的背景,聯想他要表達什麼意圖。)舉個例子,用5個字描述一件悲傷的事情,這個肯定比較難寫,如果是用100個字或者更多字,那麼寫起來就比較簡單了。文體格式侷限這也是唐詩在宋朝不流行的一個原因吧。不流行的格式,寫作的人就比較少,以至於詩的產量少,所以感覺上來說,宋詩不如唐詩。我覺得只是數量上不如唐詩而已,內容質量上宋朝詩不輸唐詩。

    上述是林然的觀點,請各位前輩指教,回答完畢,感謝!

  • 6 # 紅塵彌勒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複雜,也遠非題主想象的那樣唐強於宋,而是依循了朝代更迭的順序,作以順延繼續。

    就像我們都熟知的唐宋元明清,這不僅是挨著朝代更迭的排序,更是人文思想的遞延,根本不可能把它顛倒過來。假如某個人異想天開的胡亂排序,寫成宋明元唐清,或者清明元宋唐之類的,那你覺得這個稱呼你能接受嗎?不會感到彆扭而無所適從嗎?

    同理亦然。唐詩宋詞的排序正是這個道理。

    這也就是說,所謂的唐詩宋詞元曲,完全是按照歷史的沿革變遷傳襲下來的,不可能顛倒過來由他人任性胡排亂編。

    這也可以舉出其他的例子以為佐證。比如我們瞭解的先秦文學,就牢牢佔據了各類文學遞延描述的開端,然後才是秦文學,漢文學,魏晉文學,等等等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只不過是順延了人們心目中的發展規律和歷史變遷,如此而已。更不必糾結哪個在先就是哪個尊崇,沒有這個道理,這不是藝術排名,而是史實排序。

    此其一。

    其二是關於唐詩強於宋詞的問題。更是沒來由的無稽之談,純屬十個人理解的偏差。

    任意一個深諳國學的人都知道,唐詩和宋詞,是兩座並峙的高峰,沒有誰不如誰,只是藝術表現形式的差異,也叫異曲同工,殊途同歸。唐詩是以李杜為代表的偉大詩人的傑作,恰巧興盛於唐代,自然被冠以唐詩的名號。而到了宋代,唐詩已經逐漸被長短句的宋詞取代,漸次退出了風頭正勁的歷史舞臺,傳位於宋詞,這是個文學新陳代謝的過程,也是推陳出新不斷探索求變的過程。

    前面說李白杜甫代表了唐詩的最高峰,同樣在宋代也出現了詞作的高峰,轉而由蘇軾、歐陽修、辛棄疾等代為領銜,其所取得的文學成就和文化業績,絲毫也不亞於唐詩在文學藝術史上的深遠影響,完全可以與之並肩共立,並駕齊驅。

    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綜觀中華民族的文學發展史,也確實充分體現了這一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降低python開發的專案程式碼洩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