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境守望者
-
2 # 頭兒
聽話別聽音兒,搞明白問題,多方打聽做出判斷。引導孩子,最好是讓他自己解決!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學會傾聽,學會引導,最後把話語權交給孩子。
-
3 # 解梯月
有些事情是難免的!你多點時間跟孩子一起,也多帶他接觸一些同齡小朋友,儘量讓他感覺到溫暖就好了,培養他開朗活潑的性格!!!!!!!!!
-
4 # 自在飛花靜
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煩心事,我們作為家人,要做的是及時跟在校老師溝通,然後去引導孩子,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去處理這些煩心事!煩與順,其實就在於思想,把心放平,自然就順啦
-
5 # LOVEAMAINGSHABICHUNH
看遇到什麼事什麼情況才能做出判斷,總之大人隨時要關注孩子的狀態,引導孩子去主動訴說自己遇到的困惑和分享自己開心的事,然後在開導自己的孩子,以免讓孩子心靈上有創傷,再去看這件事是怎麼回事,應該讓孩子怎麼去做,大人怎麼去做。如果大人解決不好,可以諮詢幼兒園老師,一起幫助孩子解決
-
6 # 芝芝8943
孩子大了,和大人一樣都會有點小情緒,有些煩心的事情,多引導孩子首先要先弄清楚孩子是因為什麼事情而煩心,耐心的聽孩子傾訴,看孩子是否是因為和同學之間有摩擦,有小矛盾,如果孩子不肯說,可以像老師瞭解一下情況。如果不是同學之間的事那就看看是不是因為老師的問題了,多引導孩子頓跟老師溝通。
-
7 # 晶晶在新疆
先要跟老師進行溝通,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在換個方式問問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開心或不開心的事。當然在溝通時在語言方面一定要換一種方式,不然孩子會厭惡,不會告訴你
-
8 # 博閱軒愛讀書屋
如何處理孩子在幼兒園遇到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不必太過焦慮。比如像小孩一般在一起總會產生摩擦,互相之間鬧鬧小脾氣,或是會存在互相推搡的情況等。
如果只是小朋友之間鬧矛盾的問題,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及時問明白是什麼原因。雖然孩子不一定會講的很清楚,但大概我們會明白是怎麼回事,及時引導孩子,避免孩子情緒低落,讓孩子學會和小朋友們和睦相處。
當然有時候確實也會存在很調皮搗蛋的孩子,會故意搶東西打小朋友。這種情況有時小朋友講不清楚,如果小朋友回來哭訴,先了解具體情況,多和老師家長溝通,畢竟都是小孩子們自己的事。不要將自己不好的情緒暴露在小孩面前,引起她們過分的焦慮。
小朋友們有時會你摸我一下,我碰你一下誤以為是打,這種情況我們大人就需要多和孩子溝通,多瞭解孩子動向!
總之幼兒園小朋友們比較小,很多時候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多多關注他們的情緒及時疏導就好了!
-
9 # 優育漫話說
孩子總歸是要長大,在成長的旅途,路,需要他們自己走,遇到的各類事情也只能他們自己去面對和解決,這才是長大。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有煩心事,不妨從這兩方面入手:
2、如果煩惱的來源是其他小朋友,那麼我們更需要將主動權交給孩子。畢竟,孩子將來的社會圈是他們自己的,我們應該做的是教會他們生存的技能,這包括適應環境和社會,包括怎樣去處理問題。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學習生活中自然會因為各種分歧而產生煩惱,這是不可避免的。當孩子有了煩惱,我們要及時給予孩子發洩鬱氣的機會,諸如傾訴、牢騷,或者跟孩子一起瘋鬧一會兒,待孩子的情緒平緩多了,再一起商討解決辦法。當然,我們的角色依然是引導孩子學會自己思考問題並想辦法解決,這將有助於幫孩子更早獨立。其實孩子並不是真的想要怎樣,他們只是心理難受,想要有個人幫助排解。
總之,發現孩子有煩惱,父母們請不要太過憂心。你的太過重視和明顯的焦慮會給孩子造成不必要心理負擔。而輕鬆、淡定、從容的你,則會讓孩子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自己可以不必太在意。
-
10 # 胡鈺藥師
作為兩個小孩的媽媽,我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
小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就會上幼兒園了,一般一個班級差不多有20多個或30個孩子,配備2名授課老師和1名生活老師。
小孩子天性愛玩愛動愛探索,因此,經常會惹出一些麻煩事。家長在處理的時候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原因進行處理:
2.孩子們瘋逗打鬧的撞傷,抓傷。一個班小孩子多,老師不可能無微不至,因此,這個事情還是在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首先要問明原因,小孩子可能都是無意的抓傷,一分鐘前還大哭,馬上又和好了,所以這樣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激化,把自家寶寶的指甲剪短才是正事。
3.幼兒園會有室外活動的,寶寶如果受傷,一般都是摔跤,撞傷。不是很嚴重的話,家長仍然應該淡定,畢竟小孩子摔跤還是比較正常的。如果為這樣的事情責問學校,很可能學校為了以後再也不發生這樣的事情而取消活動,那麼寶寶永遠只能坐在板凳上,哪裡也去不了,豈不是在坐牢?
4.如果寶寶在幼兒園讓老師頭疼,從而老師經常跟家長反應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配合老師多參與一下孩子的管理。比如在家裡加入更多的遊戲裡教育,跟寶寶討論打星星得獎勵(我們家寶寶就是這樣的),他們為了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就會在幼兒園裡表現好而得到獎勵,這也算是一個方法。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但實際上很多事情不該成為煩心事,這是寶寶成長的必然過程,我們家長還是要平淡處之,順應寶寶的成長。
回覆列表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孩子的事情比天大,而每一對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尤其面臨新的入園季,很多家長都為此擔心憂慮,四處奔走,唯願給孩子選一所理想中的幼兒園。
一位朋友,曾經費了很大力氣把孩子送到一所有名的一級一類公立幼兒園,發現孩子每天都不開心,下午放學經常褲子尿溼了,問為什麼,孩子說:老師拖了地,就不讓我們去尿尿,媽媽,我實在憋不住了......冬天,孩子會感冒,但卻不會吐痰,孩子說:老師不讓我們吐......
朋友經過與其他家長私下交流,孩子們反映情況基本一致,朋友果斷地把孩子轉到一個規模不大但很有特色的私立幼兒園,孩子度過了兒童期開心美好的時光,到現在,孩子還時時念叨當年幼兒園的老師和園長。
這個故事,你會想到什麼?
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無條件的關注?
還是,就你家孩事多,別人家的孩子都沒事?
當孩子在幼兒園出現這些你不希望看到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我想,考驗的還是親子關係和家庭養育觀念,這是孩子能面對挫折和風浪的基石。
如果能做到第一種,說明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良好,你能從內心真正關注孩子,把TA當作一個獨立於你、並不附屬於你的獨特生命個體,尊重TA,幫助TA。你瞭解孩子的特長和優勢,能創設條件,使孩在其個性特點基礎上,良好的發展。
如果持第二種態度,就要看你的孩子是什麼型別,如恰好就是天性不敏感、相對順從、適應性較強的孩子,那對於家長來說,的確很省心。但如果你的孩子就是一個敏感、細膩或活潑好動的孩子,或者身體素質又不是那麼強壯的孩子,那家長就要接納並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錢可以迴避很多風險,但卻無法絕對避免,一旦遭遇不理想的外部環境,這類的孩子一定是受傷害最重的。
父母的愛心和關注,才是孩子真正的保護傘。
父母才是孩子的天。
朋友說,當時也有其他家長去找老師甚至校長反映情況的。朋友的判斷是,如果只是老師疏漏是可以溝通的,但如果老師僅怕把地弄髒而不讓孩子們走動,不讓尿尿,不讓吐痰等等,這種主觀故意就較難溝通。
朋友說,的確每年都有一批孩子從那所一級一類的公立幼兒園畢業,也的確有同班的家長與老師溝通未果甚至關係變差的。朋友說,孩子個性和習慣都可以引導和調適,但不想以犧牲基本的生理及心理安全感為代價。即便是當初想盡辦法入到那所幼兒園,最後還是選擇果斷給孩子轉園。看到孩子如今的Sunny、自信和獨立,朋友到現在都很慶幸當初的決定。
我們知道,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當低一級的需要滿足時,高一級的需要才會出現。
而自尊是最值得重視的幼兒情緒體驗。低自尊的孩子容易情緒不良,容易產生壓抑、焦慮情緒,進而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
高自尊兒童父母教養的特點有四個:
一是溫暖、關愛,積極接納孩子的特點和需求,熱心參與孩的遊戲活動;
二是嚴格要求,要求明確,但不採取強制性管束;
三是民主,對有關孩子事情的決策,給孩子表達觀點的自由,耐心聽取他的意見;
四是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典範。
而每個孩子無論從心理到生理
都是有個體差異的。
有的很敏感,有的則遲緩;有的活潑,有的安靜;有的積極探索,有的則顯得消極被動等。有的比較合群,樂於分享;有的則表現孤獨,顧自己;有的兒童自信、勇敢,有的則自卑、懦弱等。
那麼,你如此愛孩子,你瞭解你的孩子嗎?
作為父母,是要削足適履地讓孩子一味去適應,還是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地進行教育?作為父母,你能否清晰地判斷,孩子在哪些問題上需要適應環境,在哪些方面又要保持自己的個性?
人們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透過觀察孩子,你又對自己有多深的覺察呢?這些也關乎父母自己的成長。所有家長都希望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時光,但在具體事情的把握上,卻又常常陷入混沌。對孩子,該堅持的個性沒有幫助其保留,需要鍛鍊的地方卻又給予寵溺。
瞭解孩子,並對自己的深度覺察,
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