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道中道道而道
-
2 # 故鄉的浮塵
許孜
許孜(211—299),字季義,東陽吳寧藍硎(今蔡宅附近)人。[1]年二十,拜豫章太守孔衝為師。一生尊敬師長、孝敬父母,仁篤鄉里。晉元康(291~299)中,郡守薦孝廉而不受,以平民終身。年八十餘逝世。後人崇尚其品德,稱所居為孝順裡。[2]
本名
許孜
字號
季義
所處時代
晉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東陽吳寧人
人物生平
許孜,字是季義,籍貫是東陽吳寧。孝順友愛恭敬禮讓,聰明又愛學習。二十歲的時候,拜豫章太守(官名)會稽人孔衝為師,向他學習《詩》、《書》、《禮》、《易》及《孝經》、《論語》這些書。學完後就回家(指小鎮或鄉下的家裡)了。
孔衝在郡裡去世,許孜聽說後非常悲哀,前去弔唁,並奔喪到了孔衝的家鄉會稽,三年期間吃素、守墓服孝。不久後父母去世,許孜骨瘦如柴,只能靠扶著柺杖站起,把墓地營建在縣的東山,親自背土,不受別人的幫助。有人可憐他病弱勞累,苦求他接受幫助,許孜白天不好阻止,到了夜裡,就把別人幫他做的部分去除。他的悲號,常吸引了大量的鳥獸。
許孜因為在服喪,就休了妻子,整天就住在墳墓旁邊,並在墓邊種了五、六里的松柏。有隻鹿破壞了他種的松樹,許孜悲嘆說:“這鹿為何不體諒我啊!”第二天,忽然看見鹿被猛獸殺死,放置在它所破壞的那棵樹下。許孜悵然惋惜不已,為鹿作了墳,把它埋在路邊。沒想到殺鹿的猛獸就在許孜面前自殺了,許孜更加嘆息,又把猛獸埋了。後來樹木茂密,不再被破壞。
二十多年後,許孜才另娶妻子,把家安在墓旁,早晚向父母請安,照顧死去的父母就像他們還活著一樣。鷹和野雞棲息在他家房梁屋簷上,鹿和猛獸在他院子裡,挨挨蹭蹭的一起走,都不互相攻擊撕咬。
元康年間,郡裡訪查孝廉,許孜沒參加,一輩子就當平民。八十多歲,在家裡去世。同鄉的人都管他家叫“孝順裡”。
鹹康年間,太守張虞上疏說:“我聽說聖賢讓人民明白教化的方式是推舉好人,誇讚或貶低一個人,道理才能源遠流長。我謹慎的調查了我屬地的吳寧縣已經去世的許孜,他節操清明堅定,從不爭鬥,言行一致。當他侍奉師父的時候,盡了義;到他父母去世,(他的所作所為)真是過去和現在的人都少有達到的。大家都說動物都被感化,猛獸不作惡。雖然我沒親眼看見,但聽到很多這些話,我認為蔡順、董黯都不如他。許孜已經去世很久,但他兒子還在,性情行為純良誠實,現在也把家安在墓邊。我認為許孜體現的節操,世間少有,應該標榜他讓他的事蹟流傳,錄用他的後代,這樣能酬勞過去的行為,鼓勵將來的善行。
《陽秋傳》說:‘表揚善行要惠及他的子孫’。我不識大體(謙辭),請您思考商議。”皇上下詔書表揚了許孜全家,免除了他子孫的賦稅和勞役。許孜的兒子也很孝順。畫了許孜的畫像掛在堂上,朝夕參拜。
史書記載
《晉書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3]
[晉] 許孜,字季義,東陽吳寧人也。孝友恭讓,敏而好學。年二十,師事豫章太守會稽孔衝,受《詩》、《書》、《禮》、《易》及《孝經》、《論語》。學竟,還鄉里。衝在郡喪亡,孜聞問盡哀,負擔奔赴,送喪還會稽,蔬食執役,制服三年。俄而二親沒,柴毀骨立,杖而能起,建墓於縣之東山,躬自負土,不受鄉人之助。或愍孜羸憊,苦求來助,孜晝助不逆,夜便除之。每一悲號,鳥獸翔集。孜以方營大功,乃棄其妻,鎮宿墓所,列植松柏亙五六里。時有鹿犯其松栽,改悲嘆曰:“鹿獨不念我乎!”明日,忽見鹿為猛獸所殺,置於所犯栽下。孜悵惋不已,乃為作冢,埋於隧側。猛獸即於孜前自撲而死,孜益嘆息,又取埋之。自後樹木滋茂,而無犯者。積二十餘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鷹雉棲其梁,簷鹿與猛獸擾其庭圃,交頸同遊,不相搏噬。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終身。年八十餘,卒於家。邑人號其居為孝順裡。
鹹康中,太守張虞上疏曰:“臣聞聖賢明訓存乎舉善,褒貶所興,不遠千載。謹案所領吳寧縣物故人許孜,至性孝友,立節清峻,與物恭讓,言行不貳。當其奉師,則在三之義盡;及其喪親,實古今之所難。鹹稱殊類致感,猛獸弭害。雖臣不及見,然備聞斯語,竊謂蔡順、董黯無以過之。孜沒積年,其子尚在,性行純愨,今亦家於墓側。臣以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宜標其令跡,甄其後嗣,以酬既往,以獎方來。
《陽秋傳》曰:‘善善及其子孫’。臣不達大體,請臺量議。”疏奏,詔旌表門閭。蠲復子孫。其子生亦有孝行。圖孜像於堂,朝夕拜焉。晉書孝友傳,孝子許孜,先喪其師,為師守制三年,後來父母雙亡,哀痛至於「柴毀骨立」,扶杖才能站起。他以贏憊之軀,負土為親建墓,鄉人來幫助,他一概拒絕。每當他思親悲號時,鳥獸為之翔集。他在墓地列植松柏,達五六里遠。有一隻鹿,不小心撞倒他新栽的松樹,他悲嘆說:「鹿,獨不念我乎!」第二天,忽見那鹿被猛獸咬死,陳在撞倒的松樹旁。許孜悵惋不已,特將死鹿妥善埋葬。不久,殺鹿的猛獸即在許孜面前自撲而死。許孜更為嘆息,又將猛獸埋好。從那以後,樹木滋茂,沒有禽獸侵犯。他在墓旁建造住宅,朝夕奉養,如親在時,達二十多年,鷹與雉同棲在他的屋樑上,鹿與猛獸同遊在他的庭圃中,不相搏噬。由此可知,孝行不但感人,且能感物。
-
3 # 初酒
許孜(211—299),字季義,東陽吳寧藍硎(今蔡宅附近)人。[1]年二十,拜豫章太守孔衝為師。一生尊敬師長、孝敬父母,仁篤鄉里。晉元康(291~299)中,郡守薦孝廉而不受,以平民終身。年八十餘逝世。後人崇尚其品德,稱所居為孝順裡。[2]
本名
許孜
字號
季義
所處時代
晉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東陽吳寧人
許孜,字是季義,籍貫是東陽吳寧。孝順友愛恭敬禮讓,聰明又愛學習。二十歲的時候,拜豫章太守(官名)會稽人孔衝為師,向他學習《詩》、《書》、《禮》、《易》及《孝經》、《論語》這些書。學完後就回家(指小鎮或鄉下的家裡)了。
孔衝在郡裡去世,許孜聽說後非常悲哀,前去弔唁,並奔喪到了孔衝的家鄉會稽,三年期間吃素、守墓服孝。不久後父母去世,許孜骨瘦如柴,只能靠扶著柺杖站起,把墓地營建在縣的東山,親自背土,不受別人的幫助。有人可憐他病弱勞累,苦求他接受幫助,許孜白天不好阻止,到了夜裡,就把別人幫他做的部分去除。他的悲號,常吸引了大量的鳥獸。
許孜因為在服喪,就休了妻子,整天就住在墳墓旁邊,並在墓邊種了五、六里的松柏。有隻鹿破壞了他種的松樹,許孜悲嘆說:“這鹿為何不體諒我啊!”第二天,忽然看見鹿被猛獸殺死,放置在它所破壞的那棵樹下。許孜悵然惋惜不已,為鹿作了墳,把它埋在路邊。沒想到殺鹿的猛獸就在許孜面前自殺了,許孜更加嘆息,又把猛獸埋了。後來樹木茂密,不再被破壞。
二十多年後,許孜才另娶妻子,把家安在墓旁,早晚向父母請安,照顧死去的父母就像他們還活著一樣。鷹和野雞棲息在他家房梁屋簷上,鹿和猛獸在他院子裡,挨挨蹭蹭的一起走,都不互相攻擊撕咬。
元康年間,郡裡訪查孝廉,許孜沒參加,一輩子就當平民。八十多歲,在家裡去世。同鄉的人都管他家叫“孝順裡”。
鹹康年間,太守張虞上疏說:“我聽說聖賢讓人民明白教化的方式是推舉好人,誇讚或貶低一個人,道理才能源遠流長。我謹慎的調查了我屬地的吳寧縣已經去世的許孜,他節操清明堅定,從不爭鬥,言行一致。當他侍奉師父的時候,盡了義;到他父母去世,(他的所作所為)真是過去和現在的人都少有達到的。大家都說動物都被感化,猛獸不作惡。雖然我沒親眼看見,但聽到很多這些話,我認為蔡順、董黯都不如他。許孜已經去世很久,但他兒子還在,性情行為純良誠實,現在也把家安在墓邊。我認為許孜體現的節操,世間少有,應該標榜他讓他的事蹟流傳,錄用他的後代,這樣能酬勞過去的行為,鼓勵將來的善行。
《陽秋傳》說:‘表揚善行要惠及他的子孫’。我不識大體(謙辭),請您思考商議。”皇上下詔書表揚了許孜全家,免除了他子孫的賦稅和勞役。許孜的兒子也很孝順。畫了許孜的畫像掛在堂上,朝夕參拜。
史書記載
《晉書 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3]
[晉] 許孜,字季義,東陽吳寧人也。孝友恭讓,敏而好學。年二十
-
4 # 你說嘿嘿嘿
許孜字季義,東陽吳寧人也。孝友恭讓,敏而好學。年二十,師事豫章太守會稽孔衝,受《詩》《書》《禮》《易》及《孝經》《論語》。學竟,還鄉里。衝在郡喪亡,孜聞問盡哀,負擔奔赴,送喪還會稽,蔬食執役,制服三年。俄而二親沒,柴毀骨立,杖而能起,建墓於縣之東山,躬自負土,不受鄉人之助。 或愍孜贏憊,苦求來助,孜晝則不逆,夜便除之 。每一悲號,鳥曾翔集。孜以方營大功,乃棄其妻,鎮宿墓所,列植松柏亙五六里。時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嘆曰:“鹿獨不念我乎!” 明日,忽見鹿為猛獸所殺,置於所犯栽下 。孜悵惋不已,乃為作家,埋於隧側。猛獸即於孜前自撲而死,孜益嘆息,又取埋之。自後樹木滋茂,而無犯者。積二十餘年,孜乃更取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鷹雉棲其梁,蘑(通“簷”)鹿與猛獸擾其庭圃,交頸同遊,不相搏噬。
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終身。年八十餘,卒於家。邑人號其居為孝順裡。
鹹康中,太守張虞上疏曰:“臣聞聖賢明訓存乎舉善,褒貶所興,不遠千載。謹案所領吳寧縣物故人許孜,至性孝友,立節清峻,與物恭讓,言行不貳。當其奉師,則在三之義盡;及其喪親,實古今之所難。成稱殊類致感,猛獸弭害。雖臣不及見,然備聞斯語,竊謂蔡順、董黯無以過之。孜沒積年,其子尚在,性行純愨,今亦家於墓側。臣以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 宜標其令跡,甄 ① 其後嗣,以酬既往,以獎方來 。《陽秋傳》曰:‘善善及其子孫。’臣不迭大體,請臺量議。”疏奏,詔旌表門閭,蠲復 ② 子孫。其子生亦有孝行,圖孜像於堂,朝夕拜焉。
-
5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許孜是晉朝歷史上的人,許孜的關鍵詞是“感人的孝行″,許孜居住的地方被當時人稱為“孝順裡″,另外餘齊人所居之裡被稱孝義裡,是朝廷聽說了他的事情以後幫他改的。
什麼是孝?古語講“百善孝為先”。會讓人想到陸績懷橘,就是“二十四孝″裡的懷橘遺親。說陸績六歲到袁公路那裡做客,走的時候懷裡藏了三枚橘子,不小心掉到地上,袁公路不解,就問陸績,陸郎到我這裡做客怎麼還藏著橘子,陸績說,這橘子甜,想帶給母親吃。袁術大為吃驚,之後經常跟別人說起這件事。還有黃香溫席,《三字經》說,“香九齡,能溫席",黃香九歲時,就已經懂得用自己的身體捂暖父親睡覺的席子。“天下無雙,江夏黃香″。還有王祥臥冰求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芒山盜了,此處不表。
再來說許孜,據史書記載,稱許孜“孝友恭讓,敏而好學″,此言不虛也,說他孝順友善恭敬謙讓,聰慧又喜歡學習,何以見得?許孜跟隨孔衝學習《詩》,《書》,《禮》以及《孝經》,《論語》等書,然後孔衝也是許孜的老師。許孜完成學業以後回到了家鄉。孔衝去世以後,許孜聽說後很悲傷,前往祭奠慰問,然後送殯到了會稽,給孔衝守孝三年,而且在這三年裡,許孜都吃素食。
不久之後,他的父母去世,他為此暴瘦,只能夠靠著手杖才能夠站起來走路,把墓地建造在縣的東邊山上,他不接受鄉里人的幫忙,自己背泥土給父母建造墳地。有些人憐惜同情他身體吃不消,苦苦求他接受他們的幫助,許孜不好拒絕他們的一片好意,到了晚上,把他們幫忙修建好的又弄掉重新做,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他的哀號,常常引來許多鳥類和動物,連異類也都感動了。
許孜休掉妻子,主要是他在服孝。專門修建父母的墳墓,並栽種了松柏在墓的旁邊。說有一次有頭鹿那一棵松樹給弄壞掉了,許孜就嘆道,鹿難道不感念我的孝心嗎?第二天,他看到鹿被老虎咬死,就放在這棵被破壞的松樹下,許孜很哀痛,就把鹿埋了。讓人沒想到的是,那老虎也撞死在了他的面前,許孜更為傷心,又把猛獸也給埋了。之後樹木繁盛,從未再被弄壞過。許孜給父母守墳十多年,才另外再娶妻子。後來許孜被舉薦為孝廉,但他並未接受,一生沒有做官,八十多歲的時候在家裡去世。
回覆列表
許孜,字是季義,籍貫是東陽吳寧。孝順友愛恭敬禮讓,聰明又愛學習。二十歲的時候,拜豫章太守(官名)會稽人孔衝為師,向他學習《詩》、《書》、《禮》、《易》及《孝經》、《論語》這些書。學完後就回家(指小鎮或鄉下的家裡)了。
孔衝在郡裡去世,許孜聽說後非常悲哀,前去弔唁,並奔喪到了孔衝的家鄉會稽,三年期間吃素、守墓服孝。不久後父母去世,許孜骨瘦如柴,只能靠扶著柺杖站起,把墓地營建在縣的東山,親自背土,不受別人的幫助。有人可憐他病弱勞累,苦求他接受幫助,許孜白天不好阻止,到了夜裡,就把別人幫他做的部分去除。他的悲號,常吸引了大量的鳥獸。
許孜因為在服喪,就休了妻子,整天就住在墳墓旁邊,並在墓邊種了五、六里的松柏。有隻鹿破壞了他種的松樹,許孜悲嘆說:"這鹿為何不體諒我啊!"第二天,忽然看見鹿被猛獸殺死,放置在它所破壞的那棵樹下。許孜悵然惋惜不已,為鹿作了墳,把它埋在路邊。沒想到殺鹿的猛獸就在許孜面前自殺了,許孜更加嘆息,又把猛獸埋了。後來樹木茂密,不再被破壞。
二十多年後,許孜才另娶妻子,把家安在墓旁,早晚向父母請安,照顧死去的父母就像他們還活著一樣。鷹和野雞棲息在他家房梁屋簷上,鹿和猛獸在他院子裡,挨挨蹭蹭的一起走,都不互相攻擊撕咬。
元康年間,郡裡訪查孝廉,許孜沒參加,一輩子就當平民。八十多歲,在家裡去世。同鄉的人都管他家叫"孝順裡"。
鹹康年間,太守張虞上疏說:"我聽說聖賢讓人民明白教化的方式是推舉好人,誇讚或貶低一個人,道理才能源遠流長。我謹慎的調查了我屬地的吳寧縣已經去世的許孜,他節操清明堅定,從不爭鬥,言行一致。當他侍奉師父的時候,盡了義;到他父母去世,(他的所作所為)真是過去和現在的人都少有達到的。大家都說動物都被感化,猛獸不作惡。雖然我沒親眼看見,但聽到很多這些話,我認為蔡順、董黯都不如他。許孜已經去世很久,但他兒子還在,性情行為純行為純良誠實,現在也把家安在墓邊。我認為許孜體現的節操,世間少有,應該標榜他讓他的事蹟流傳,錄用他的後代,這樣能酬勞過去的行為,鼓勵將來的善行。
《陽秋傳》說:"表揚善行要惠及他的子孫"。我不識大體(謙辭),請您思考商議。"皇上下詔書表揚了許孜全家,免除了他子孫的賦稅和勞役。許孜的兒子也很孝順。畫了許孜的畫像掛在堂上,朝夕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