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零玖貳零的小丸子

    李存勖於公元923年在魏州稱帝,國號唐,後世稱後唐。在滅掉後梁的兩年後,繼續發威,滅蜀、滅後梁,順江而下,收荊南,定吳越、南漢等,天下一統,四海歸一,萬民又”享大唐輝煌”。

    但歷史有趣之一的地方就是,很多事情往往出人預料。當人們都在準備享受這位大唐的“光武皇帝”中興唐朝時,他卻從雲端光速般墜落。自己落得個兵敗身死。有點失落,但這一切完全是李存勖自己作死,據《舊五代史.莊宗紀史論》記載:“豈不以驕於驟勝,逸於居安,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外則伶人亂政,內則牝雞司晨。靳吝貨財,激六師之憤怨;徵搜輿賦,竭萬姓之脂膏。大臣無罪以獲誅,眾口吞聲而避禍。夫有一於此,未或不亡,矧鹹有之,不亡何待。”這樣的皇帝,不死才怪。

    李存勖像過山車一樣的人生,總結下來,無外乎以下原因:

    一、託孤之臣身死,缺乏約束

    河東總管大太監張承業,主內政;河東第一名將周德威,主軍事。二者都是託孤之臣。 李克用臨死把李存勖叫到榻旁,流淚託孤:”以亞子累公等“。再後來的李存勖與朱梁鬥爭中,張打理河東內部政務,錢糧充足,讓李存勖在外無後顧之憂;對李存勖做錯事,從不阿諛奉承。一次李存勖想用公款賞賜伶人,張不許,二人發生衝突,最後由曹太后叫人打了李存勖而賠禮(小人忤公,已笞之)。李存勖想稱帝,張死勸。至於,周德威,則在戰爭中為其衝鋒陷陣。後來,隨著李存勖在外連戰連捷,漸不把二人放在眼裡;最後,周德威在一次被李存勖倉促發動的戰爭中身亡,而張承業被活活氣死。二人死後,李存勖生活從此“無拘無束”,肆意妄為。

    二、眼中無人,忽略他人功勞

    誠然,做出成績,有點小驕傲是人之常情,但像李存勖這樣的還鮮有,與朱梁打了十多年,每戰都身先士卒,但上陣殺敵的只是你李存勖麼?其他河東大將:周德威、李嗣源等哪個不是戰功累累。但這貨全然不把一眾武將放在心上。剛剛滅梁,李存勖召荊南節度使高季興覲見,就說自己“十指上得的天下”,全然不把他人放在眼裡。高季興說他“荒於禽色,何能久長”

    三、後宮混亂,軍民心寒

    劉皇后,基本上就是李存勖的破壞神。因為其有藝術天賦,會唱歌,會吹簫,會跳舞,姿色絕代,所以被李存勖選中。但此女卻無德:當上皇后後,不認窮親爹,將其亂棍打出;公元925年,中原發生嚴重水患,軍民流離失所,死傷無數,直接影響賦稅。但二人不管這些,為了享受,依然橫徵暴斂,劉皇后不斷慫恿李存勖繼續增稅,基層士兵無冬衣穿,但二人還在伊闕遊玩。但就是這樣的寵愛,還是被帶綠帽,與皇弟李存渥私通,後來才被賜死。

    四、縱容閹黨、伶人,埋下禍根

    滅梁之後,搞笑的一幕發生了,站在皇庭最中央的,不是河東第一幕僚長的郭崇韜,不是威震天下的李嗣源,而是一群太監和賣唱的戲子。得天下後,太監們給皇帝說起了皇帝在女人這方面的享受,說的皇帝全身酥麻,於是立刻“於諸道採擇宮人,不擇良賤,內之宮掖”,折騰完後,又勸其大興土木。

    同光年間,李存勖為了監控藩鎮們的一舉一動,極為愚蠢地建立了藩鎮監軍制度,而充當監軍者,就是一群太監。李存勖把一些心腹太監都塞到了各大藩鎮中監視諸藩;在各藩大佬不在本鎮時,軍政大務均由太監們處置。

    關於戲子的事,因為愛周匝,所以愛屋及烏,將周匝的救命恩人,同為戲子得陳俊、儲德源封為刺史。刺史,僅次於節度使,非大軍功者怎麼沾染,很多將士百戰沙場都沒當上,卻封給了兩個手無寸功的白麵藝人。

    五、得罪軍隊,兵敗身死

    長期享樂,經常拖欠軍隊工資。有大臣曾勸李存勖給軍隊發工資,李存勖倒是同意了,但劉皇后不給:“吾夫婦得天下,雖因武功,蓋亦有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結果不了了之。軍隊沒錢養家,結果可想而知。

    另外,為了監控藩鎮,安排一群太監充當監軍者。把一些心腹太監都放到各大藩鎮中監視諸藩;在各藩大佬不在本鎮時,軍政大務均由太監們處置。太監們頤指氣使,遭到軍隊極大反感。

    當然,還讓白麵戲子任高官,也是“高招”。

    最後終於逼反了李嗣源。

  • 2 # 看不見的角落

    李存勖作為五代十國早期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歷來受到史學家的關注。

    他憑藉父親晉王李克用留下的基業一力開創後唐王朝。,他在位早期滅亡後梁、前蜀,獲得了河南、山東、鳳翔、漢中、兩川之地。可以說李存勖開創了唐末軍閥混戰以來最廣闊的封疆。但是,就如同唐玄宗李隆基一般,李存勖的墮落速度和程度也是讓人咋舌。他在戰時稍有平定後,昏庸無度,寵信奸佞伶人,最終死於手下最寵信的伶人郭從謙發動的兵變中。

    李存勖的失敗可以說會突如其來,他的墮落速度幾乎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僅僅數年之間,從三遺矢告太廟的雄主到身死失國,到底是為什麼呢?

    過分寵幸伶人

    李存勖可以說是歷史上第一位極端寵信伶人(戲子倡優)的皇帝。不僅整日與他們廝混在一起,還沉迷於各種曲藝活動,給自己取了個藝名“李天下”。並且,大力重用伶人為重要官員,使這些社會地位非常低下的倡優之輩賤人乍貴,打亂了原有的社會秩序。最後殺死李存勖的就是他委以指揮使重任的伶人郭從謙。這種無道之舉致使在他的身邊忠臣寒心,武將卸甲,最後守護在他周圍的僅有幾個人,“戲子誤國”是他敗亡的最重要原因。

    疆域面積拓展過快,但是沒有制訂相應的配套設施和社會制度。

    李克用時期,李存勖只佔據幷州以及河東一帶。李存勖上位後東征西討,疆域擴大了近三倍,但是卻沒有記載他採取了有效的地方行政機制和財政稅收改革。這就使國家形成了空心狀態。所以,李存勖派遣李嗣源出征,都城一旦空虛,就有人造反。這也是他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橫徵暴斂又十分吝嗇

    國家在沒有制定良好的稅收政策時,李存勖還橫徵暴斂錢財以供自己與皇后享樂。遇到天災人禍,百姓困頓,他還聽從皇后讒言吝嗇錢財不肯賑濟。這也許是由於李存勖行伍出身,沒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致使聽信後宮與伶人的禍國之言,才使得國內矛盾重重,百姓怨聲載道,軍內將士譁然。失去了最廣泛的社會支援,又缺乏良好的制度保證,所以說他的敗亡已經是可以預料的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李存勖死後,李嗣源平定叛亂,在李存勖靈前繼位,後唐政權又延續了數年。

    文:經典守望者

  • 3 # 一起愛上內蒙古

    “五代”歷史很亂,後唐開國皇帝莊宗李存勖的失敗主要原因是“缺戰略、不鞏固根據地,格局小”,歷史上記載的“出生少數民族、弟兄不和、後宮亂”等原因只是一個小方面,關鍵是,這個人沒有回覆大唐的戰略、沒有鞏固的根據地,對中原“並岐國,滅前蜀”;對自己的“家鄉”——北國,又對“契丹遼”用兵,兩面不是人,漢族將領害他、少數民族政權也想滅他,這就是他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古代的漢族政權講“名正言順”,莊宗李存勖本質上是北方少數民族,得不到中原將領的認可;北方少數民族講究“認可即同敵”,他又與契丹為敵,不可能取得支援。

    後唐開國皇帝莊宗李存勖是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的沙陀人,晉王李克用之子,他本想“中興唐朝霸業”,923年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在位期間,也有雄才大略,但他沒有“戰略眼光”,不會用人、不會團結人,甚至陷入“皇后、伶人、宦官亂政”的局面,得不到漢族及少數民族老百姓的支援,也得不到“唐朝期藩鎮”的支援,死於興教門之變,也屬正常,四十多歲的壯年皇帝毀於一旦,十分可惜。

    自古“御駕親征”的皇帝一定有“左膀右臂”的支持者、賣命者,也不能分兵,莊宗李存勖毫無“定國”之幫手,也無治國之韜略,“短命皇帝”也在所難免。

  • 4 # 長史如歌

    李存勖屬於那種“革命尚未成功,同志放棄努力”之輩,自己把自己的基業給敗了。

    1一代雄主李存勖

    李存勖是唐末一代猛人李克用長子,自幼“便射騎,膽略絕人,其心豁如也”也就是說打小就擅長騎射,膽兒肥,心胸開闊。還愛讀書愛學習,勤于思考,擅長音樂,妥妥一個文武雙全的小天才,深得李克用老爹爹喜愛,甚至得到了唐昭宗的誇讚:“兒將來之國棟也,勿忘忠孝於予家。”

    這位小天才繼承了老爹李克用生猛的基因,打小也是猛人,十一歲隨軍征戰,給老爹提出了許多正確的戰略戰術建議,展現了很高的軍事天賦,很快就當上檢校司空,並先後擔任隰州、汾州、晉州刺史。換句話來說,就是你十一歲那年還在做作業看動漫打電玩的時候,人家李存勖同學已經當了地方一把手了。

    古今中外無數血淋淋的事例證明,富貴人家多子多嗣的一個風險就是容易產生爭家產的家庭風暴。李克用去世時,二十四歲的李存勖襲任晉王爵位,養子李存顥、李存實自恃年紀比李存勖大,手上又有兵馬,全然不把李存勖這個毛頭小子放在眼裡,勾結叔父李克寧謀反奪權謀家產。李存勖毫不手軟,把謀反的叔父兄長如砍瓜切菜一般殺了個乾淨,上演了一出家庭倫理慘劇。

    鞏固權力後,李存勖開始大殺四方,南征北戰。先是接連對朱溫的梁軍打出了不少勝仗,在柏鄉之戰中大破梁軍,斬首2萬,俘虜梁軍將校285人,殲滅了梁軍主力。後又破燕國、抗契丹,威震天下。

    公元923年,在滅後梁的前夕,這個與唐高祖、唐太宗毫無血緣關係的沙陀人後代,在魏州稱帝,以“唐”為國號,以大唐繼承人自居,立志重現盛唐光輝。

    2一代昏君李存勖

    按說天下未定,君王應當勵精圖治,勤儉節約,任用賢能,培養國力。但這位從小順風順水的天縱英才,身經百戰的猛將英主,在登上帝位後迅速墮落。

    按說作為一國之君,錢財自是無缺乏之虞,李存勖卻縱容自己的劉皇后斂財接受賄賂,並且劉皇后權力極大,下的命令猶如皇帝詔書,各級官員都要遵照執行。

    作為一名錶演藝術愛好者,李存勖雖然貴為天子,卻是一名極幼稚的明星粉絲,及其寵信伶人,甚至縱容伶人干預朝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

    按說猜忌大臣,屠戮功臣的事例史上已有許多例子,但大都是在天下已定,大局難翻的情況下進行的。但李存勖卻早早就把這一工作提前提到事程上來了,猜忌貶謫功臣李嗣源,處死大將郭崇韜,誅殺河中節度使朱友謙及其部將。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晚唐五代十國期間武將們有一個共同愛好就是舉兵叛亂。公元926年,李存勖在準備領軍出發剿滅李嗣源叛亂時,手下將軍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突然發動了叛亂,平叛軍隊自己反倒叛亂了,李存勖在戰鬥中被不長眼的流矢射中,卒。

    書讀得少君評說:史上常將李存勖與唐玄宗李隆基相比,但李隆基總算是開創了開元盛世,最後隕滅在盛唐的餘暉中,而李存勖軍事有才,卻是治國無術,成為史學家柏楊所說的“政治上的半截人”。從這方面來說,我倒覺得天平天國洪秀全與其更為相似。

    文中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通知後定當刪除!

  • 5 # 11庭

    必須知道李存勖為什麼能贏後梁,才知道後來他為什麼會輸!

    五代十國主要問題是驕兵悍將問題!本質是唐朝藩鎮牙兵將過於生猛,因而可以隨便給人黃袍加身即可改朝換代。

    而五代十國後是相對比較統一的宋朝,因而可以認為五代十國是唐朝藩鎮牙兵體制驕兵悍將被瓦解的過程,以宋以文抑武,杯酒釋兵權結束。

    中唐以後幽州(盧龍)、成德和魏博成為困擾中原最頭疼的河朔三鎮,到五代依然尾大不掉。因而各路諸侯至始至終在削弱藩鎮,削弱牙兵。

    朱溫控制河北

    天祐二年(905年),牙軍李公佺作亂。 天祐三年(906年)羅紹威派親信楊利言向宣武節度使朱溫求救。羅紹威在朱溫的援助下,誅殺魏博牙兵。雖然羅紹威藉助朱溫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但魏博從此元氣大傷,逐漸衰弱,只得依附朱溫。逐漸淪為小藩鎮,朱溫控制河北!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眼看控制河北因而自認無敵,篡唐建立後梁,天祐五年(908年)李存勖即晉王位。

    朱溫削藩

    天祐七年(910年)朱溫企圖徹底消滅義武軍和成德軍,派大軍進攻趙地。成德節度使趙王王鎔無法抵禦後梁的進攻,向晉國求救。同時義武節度使北平王王處直也遣使表示願意歸附晉國。李存勖把握時機,派大軍救趙,與梁軍大戰於柏鄉,大敗梁軍。柏鄉之戰後,義武軍和成德軍都歸附於晉國,使得晉國的勢力逐漸強大。朱溫削藩失敗。

    天祐八年(911年)盧龍節度使燕王劉守光稱帝,改元應天,國號“燕”,史稱“桀燕”。李存勖以平叛為名,大舉進攻燕國。天祐十年(913年)晉國滅亡燕國,殺劉守光於太原。經過此戰,河北之地大都歸屬於晉,為晉南下滅後梁奠定了基礎,同年朱溫去世。

    朱友貞削藩

    天祐十二年(915年)天雄節度使鄴王楊師厚去世,梁末帝朱友貞企圖分魏博為兩鎮,魏博軍亂,相繼以州縣歸降晉國。自此,河朔三鎮全部都歸入晉國的統治之下,梁兩次削藩失敗導致藩鎮的倒戈,使得梁晉勢發生逆轉,晉國由弱勢一方變為強勢一方。

    李存勖削藩

    天祐十八年(921年)趙國(成德節度使)發生內亂,趙王王鎔為其養子張文禮所殺,李存勖派大軍討伐,張文禮病死,李存勖大肆屠殺成德軍。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自以為控制河朔三鎮,因而在魏州稱帝,建立後唐。(不控制河朔三鎮,都不好意思稱帝)

    李存勖稱帝后削藩

    11月,李存勖大舉裁官,上將軍以下的武將都會受影響,同時警告手下將軍牙兵。

    924年1月,李存勖大舉重用宦官給節度使當監軍,削弱節度使權力,於是籓鎮皆憤怒。太監是皇權的延伸。

    924年5月,提拔兩個親信伶人當刺史,以文代武。時親軍有從帝百戰未得刺史者,莫不憤嘆。

    李存勖還派遣租庸使繞過節度使直接收稅。

    926年2月,魏博士兵皇甫暉賭博輸了,於是跟士兵譁變,各大藩鎮響應。魏博牙兵不滿意李存勖的政策,帶頭推翻了他。

    李存勖派遣李嗣源去平亂,結果被亂兵擁立成了新皇帝。

    李嗣源同樣削藩

    李嗣源繼位的隔年,天成二年927年4月,李嗣源大舉屠殺魏博牙兵,三千五百家、一萬多人被殺得乾乾淨淨,魏之驕兵,於是而盡。

    李存勖因後梁削藩而起,又因自己削藩而敗。因得到牙兵支援興,被牙兵推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至於李存勖建國後精神分裂,沉迷娛樂,你開心,聽聽就好。

    我特地加上李嗣源削藩,是因為但凡一個正常君主都會削藩,李存勖 朱溫 朱友貞不是精神分裂,恰恰是正常人。

    也有削不了或者不削的情況,那就是中晚唐的情況,最終還是要完蛋。

    但不得不說李存勖的政治手腕確實不是很好,牙兵未消,他不是可以統一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愛是遷就,但更好的愛情是讓你做自己”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