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總是說隱身戰鬥機是作為“踹門”的角色來使用,是不是意味著其更側重於對地目標攻擊。
10
回覆列表
  • 1 # 亓官仁

    隱身戰鬥機獨特的效能一定是未來戰爭中決勝的法寶,隱身和突防是隱身戰機致勝的優勢,是前幾代戰機無法相比的。假如空中格鬥,隱身戰機已悄無聲息的進入了攻擊距離,而普通戰機的雷達上仍是正常狀態,結果會怎麼樣呢?恐怕空空導彈迎面襲來,普通戰機駕駛員都沒有進入戰鬥狀態,被擊落則是必然結果。同樣情況下對地攻擊,儘管你地面防守嚴密,導彈效能良好,雷達處於開機隨時捕捉目標狀態,但如果你面對的是先進的隱身戰機,雷達成了聾子耳朵擺設,先進導彈由於沒有雷達指引,同樣在隱身戰機面前沒有還手之力。海上攻擊同樣如此,儘管戰艦防空火力強大,如果雷達發現不了來襲的隱身戰機,就無法做出應戰的準備,被動挨打,卻連敵機在何處都不知道最後的結局一定是災難性的。重點目標進攻,定點清除,隱身戰機來無影去無蹤會成為多種場合運用的利器。讓敵人防不勝防,而己方損失則最低,這就是未來戰爭中隱身戰機會頻繁現身戰區的必然趨勢,無論是對空,對地,還是海上發起攻擊,隱身戰機都是無可替代的大殺器。

  • 2 # 秋塘夜雨

    可以作為鐳射照射機,讓隱身機突入敵方領空,用鐳射照射為後面非隱身戰機的巡航導彈指定目標,未來全氮炸藥應用後,可以直接做成精確制導炸彈,轟炸對方防空導彈陣地,。

  • 3 # 阿男40607

    當然是奪取制空權!對地,對空,都必須佔據優勢!這就是美國既有F22(對地為主),還研製F35ABC(對空為主)的原因!F22踹門,F35ABC奪取制空權,同時掩護F15F16B1B2……掃地!

  • 4 # 哨兵小虎

    崤山小虎第240條回答。

    小虎始終認為:“空戰的最終意義是為了奪取制地權,勝利的形式是以地面的勝利為最終勝利”。

    什麼F117、B2隱身轟炸機我們就不說了,我們來談談已經參與實戰的F35A、B,兩型飛機最大的作用就是“破門磚”(撕開防空缺口)。

    或許大家沒有直觀的印象,我們來看看今年F35的兩場軍事實戰秀:

    1.今年6月份,以色列用剛列裝的F35A空襲了伊朗的多個基地。F35首次參戰就碾壓對手,伊朗毫無還手之力。

    2.9月27日,美海軍兩棲攻擊艦埃塞克斯號駛入阿拉伯海,使用一架艦載機F-35B(閃電Ⅱ),對阿富汗境內的塔利班目標實施了一次空襲...並對外宣稱此次行動成效顯著。

    由此可見,隱身飛機的主要作用是用來“破門而入”的。也就是用其先進的隱身效能破壞敵人的防空系統。

    首先是其雷達預警系統,使其對空預警成為瞎子,聾子。這樣其他的非隱身戰機就能有的放矢,如入無人之境。

    其次是其防空導彈系統,徹底摧毀敵方防空導彈系統,這就就算敵方有隱蔽雷達,也是看得見打不著,乾著急。

  • 5 # 戰略反噴總署

    既然題主說到踹門,那麼我們就應該搞清楚,什麼是門。

    在戰爭中,門就是防線、保護圈,要踹爛對方的門,實際上就癱瘓對方的防禦體系。就此來看,預警機、機場、雷達站、指揮中心、防空陣地等,都是門的組成部分。

    只不過,對於現代戰爭來說,制空權的爭奪更為核心,有了制空權,可以隨時打擊敵方地面目標。因此,我覺得隱身飛機更偏重於制空權的爭奪,首要打擊目標是就是預警機、電子戰機、隱形飛機等高價值空中目標,其次就是敵方空優型戰機,為我方非隱形戰機、轟炸機等清開空中通道,由他們去打擊地面核心目標。

    在難以行成空中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才會考慮用隱形飛機去攻擊地面目標,B2也很少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滲透,即便是身邊也有F22護衛。

  • 6 # 儒道之主

    無論是在什麼時期,戰鬥機首先要做的就是:奪取制空權。沒有制空權,還談什麼對地攻擊?題主顯然是誤會了“踹門”的意思,所說的“踹門”,就是破掉對方的防禦“節點”,打掉敵預警、指揮、通訊“節點”,使敵變成“聾子”、“瞎子”,為己方其它作戰單位開啟進攻的大門。

    現代資訊化條件下的空戰,早已經是進入了體系化作戰時代,隱身戰鬥機執行作戰任務,首先要的就是確保掌控制空權。換句話說就是:就目前來講,隱身戰鬥機先要能夠奪取制空權。沒有制空權,其它一切都只能存在於幻想之中。只有掌握了制空權,才能夠配合其它戰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戰鬥轟炸機等對敵地面目標實施精準打擊,徹底癱瘓敵防空系統。具體戰例,可參考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空襲行動。

    現代的隱身戰鬥機,強調的是奪取制空權,但這不代表它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俄羅斯尚未服役的蘇57隱身戰鬥機就在敘利亞戰場上進行過對地攻擊測試,以色列公開了F35I對敘利亞境內地面目標實施攻擊的畫面,俄羅斯國防部隨後就公開了蘇57內建彈倉掛載精確制導炸彈進行測試的影片——西方質疑蘇57沒有內建彈倉的聲音全都沒了動靜。換句話說就是,以奪取制空權為重,並具備對地攻擊能力——能夠對地、海實施精準打擊的空優戰鬥機。

    F22內建彈倉可攜帶JDAM,蘇57對地攻擊測試的影片已經公開,而F35裝有ETOS系統,相當於裝在戰機內部的偵察/瞄準吊艙,針對的就是地面目標。殲20上裝有IRST系統,並且能用雷達高解析度火控聚束SAR實時成像,對地面目標實施精準打擊。全世界目前只有這四款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全都具備對地攻擊能力,除了F35屬於多用途的中型戰鬥機,其餘三款均是具備對地、海精準打擊能力的重型空優戰鬥機。

    隱身戰鬥機以奪取制空權(空戰)為重,但必須具備對地、海精準打擊能力,這沒什麼可說的。如F117這種戰機,已成絕唱:世界上再無任何一個國家研發類似戰機,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已不適應戰場需要。在奪取制空權之後,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實際上有更適合的戰鬥轟炸機、多用途戰鬥機、轟炸機、對地攻擊機等可選——需視戰場環境而定。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戰機的發展方向就是“多用途”,雖然F22、殲20號稱“空優戰機”那不過就是強調其以制空為重。

  • 7 # 一坑四彈

    空戰,奪取制空權是第一要務。

    制空權主戰場永遠在空中,其他的一切都是圍繞這個主戰場展開的。空戰打不贏,其他一切都是白扯,打贏了空戰才有制空權,剩下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至於看起來很嚇人的防空系統,在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有100種方法讓他完蛋。

    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無論防空系統多麼強大,也只是在被動的捱打,即使圍成鐵桶一般的防空陣地,只需打破一個缺口,就可以讓防空系統失去存在的意義。“防空防空,十防九空”這個道理大家基本都懂,所以各大國對防空都不壓太大的賭注,能用戰鬥機在空中解決的問題儘量不要寄託在防空上。

    不光是隱身戰鬥機,二代機、三代機設計的初衷都是為空戰而生。無論是F15、F16、還是蘇27,最開始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空戰。這些戰鬥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只是在後來的使用中慢慢新增的功能,逐漸發展成一款優秀的多用途戰鬥機。主業依然是空戰,其他都是錦上添花。

    隱身戰鬥機也一樣,F22就是一款純空優戰鬥機,設計時就沒準備讓它搞對地攻擊這種不上檔次的活。推倒對方的三代機才是F22應該乾的事,只是在後來的使用中發現用F22偶爾乾點對地的活也很順手,所以慢慢也具備了一些對地攻擊的能力。迄今為止在實戰中還沒見過F22帶著大炸彈去狂轟濫炸過,價效比太低。

    F22在設計時壓根不考慮對地打擊任務,APG77相控陣雷達第一階段壓根不具備AG(空對地)能力,EODAS也是純為空空格鬥開發的系統,攜帶的武器也只有AIM9和AIM120這些中距和近距空空武器。所以這就是個純空優戰鬥機,至於後來雷達逐步升級具備對地功能只是後話,制空權沒有搶下來是不可能讓F22去幹別的事的。

    至於中國的殲20,也是一樣的道理,制空權沒拿到手,不可能讓殲20去搞對地。所以大家看到的殲20掛載也是4中2近的空戰武器,至於後面會不會對地,答案是肯定的,但只要對方戰鬥機還在,就不可能讓隱身戰鬥機冒風險突擊地面。

  • 8 # 晨101081601

    末來的戰爭,對於隱身作戰平臺而言,它的任務規劃也不可能單一實施某種特定的打去模式,肯定要根椐戰場環境對敵方任何最具威脅的單個或叢集目標配裝不同彈藥先前精確推殷.

  • 9 # CC婭茜

    首先隱身戰鬥機是多功能一款戰鬥機,兼具對地和制空,世界上所有的四~五代戰機都是朝多用途發展的。不同的武器掛載、不同的作戰模式,可以勝任不同的作戰任務。

  • 10 # 銳度何老師

    這個問題殲20和F35已經給出了答案,隱身戰機必然是多用途戰機,也就是既能空戰也能對面打擊。

    以F35為例,它不僅要替代F15E這類的雙重任務戰鬥機,也要替換F15C這類的純制空型戰鬥機。殲20目前才服役一年,它還主要作為制空型戰機來執行任務,它現要替代的是蘇27,殲10,殲11這些單座的制空型戰鬥機。但像飛豹、蘇30以及殲16這些雙座多用途戰鬥機的作戰任務,殲20也是完全可以勝任的。飛機的效能上,殲20比飛豹、蘇30、殲16有著代差,航程上,殲20也是遙遙領先,只是在載彈量上,略微低於殲16。如果以殲20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效果是這些非隱身戰機無法比的。未來如果爆發高強度戰爭,負責踹門的,對敵方的基地、雷達、指揮中心發起攻擊的,肯定是殲20。殲16、蘇30得在第二梯隊。

    最早的隱身戰機F117還屬於摸索階段,方方面面的條件都不成熟,所以只能執行轟炸任務,無法進行空戰。其實即便是F22也並不是完全成熟的隱身戰機。說F22最先進並不嚴謹。它的發動機比F35的發動機是略差一點,但是,它裝了兩臺,F35裝了一臺,這才導致F22的機動能力比F35強。而F35的雷達也比F22的雷達先進,但F22的雷達面積大,功率大,這才導致F22的雷達比F35的雷達探測距離稍遠。但從技術角度看,從科技水平上看,F35就是比F22先進。

    到了F35的時代,隱身戰機才算成熟。而成熟的表現就是:均衡。就像F22尾部發動機噴口的設計,歷來被大家捧上天。但這種設計經過這麼多年的檢驗被證明並不合理:過了。F22的發動機噴口隱身設計過於複雜,增加了成本和技術難度,增加了飛機的死重。而F35的鋸齒形發動機噴口,在隱身上做了一些妥協,但帶來的好處就是:簡單。總的來講,還是好處多,而弊端可以透過戰術動作進行彌補。兩款飛機發動機噴口設計不同的背後是對隱身戰機認識的進步。

    F35是作為攻擊機開發的,它的主要作戰任務是對地打擊,空戰屬於次要任務。它的對地打擊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經過這兩年的演戲大家發現,它的空戰能力也非常強。打F15,F16這類非隱身戰機,也是一邊倒的屠殺。它的優勢在於:隱身,雷達以及資訊處理能力。這是一個躲在暗處,聰明的胖子。

    而殲20與F35相比屬於殊途同歸,它是作為制空型的戰鬥機來宣傳的,但背地裡的真相恐怕不是這樣。因為在正式服役之前,殲20就展示了內部彈艙裝鐳射制導炸彈的能力,說明殲20本身也具備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F22作為制空戰機,也有對地打擊能力,但它的這個能力是後來升級改進加上去的,並不是戰機原生的。而且它僅能投擲小直徑炸彈,F35和殲20裡面掛的可都是大個頭的炸彈。在F22服役的早期就有人建議,把它的機體放大,改裝成攻擊版,這也能從側面證明F22對地打擊能力的先天不足。

    F35和殲20是打孃胎裡就具備既可以空戰又可以對地打擊的雙重能力。產生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

    就像上面說的,想把F22改成對地打擊版,就需要把它整體放大。放大機身固然是有增加燃油和載彈量的需求,更主要的是裡面還得再增加個人員,雙座。F15E,蘇30,蘇34,飛豹以及殲16......這些具備對地打擊能力的戰機無一例外都是雙座,一名駕駛員負責開飛機,一名武器官負責控制武器。

    但到了F35和殲20,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殲20可以直接用語音給戰機輸入指令。這樣一來,極大的解放了飛行員,原來很大一部分需要人工處理的事情,電腦自動就給解決了。這就使得F35和殲20的飛行員一個人可以幹原來兩個人的活。

    過去把戰機分為制空戰機和多用途戰機,關鍵問題不在飛機本身,而是在人員這塊。對地打擊,作戰過程複雜,必須兩個人分工協作。一旦進行空戰,後座艙以及武器操作官又成了累贅,增加了飛機的死重,影響格鬥能力,所以,只能把戰機分成兩個系列,單座的空戰,雙座的對地攻擊。

    人工智慧技術在F22研發的年代還不成熟,所以它並沒有這方面的能力。F22想具備純正的對地打擊能力,只能再增加個人員。到了現在,人工智慧已經非常成熟可靠,這就讓只有一名飛行員的F35和殲20既能空戰又能對地攻擊。

    過去,戰機想獲得對地打擊能力,必須靠增加一個人員來解決,而現在,靠晶片就搞定了。這樣,空戰與對地攻擊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使得戰機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成為現實。

    我們也可以預測一下未來,實際上也無需預測,都是必然的趨勢:人工智慧會加速發展。下一款隱身戰機的智慧水平肯定會是F35和殲20的10倍-100倍。這樣一款飛機肯定是萬能的,空戰和對地打擊能力都是一樣的強。未來的戰機不會再有制空戰機和多用途戰機,攻擊機的區別。飛機裡面要麼是一名飛行員,要麼就是一名飛行員都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之用於主謂之間,什麼叫取消句子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