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狗的輕武
-
2 # 紅色手電筒
現代的軍禮,是來源於英國。在維多利亞時代,為了表現出對於女士的尊重,在女士在身前經過的時候,要低頭示意,而當時的的軍帽的帽沿比較大,所以要用手扶一下帽子。日後帽子逐步是不用扶了,而用手扶帽子的動作也就演變成現在的軍禮。在十九世紀,各個國家軍隊的軍帽都很高,低頭的時候不扶一下的確容易掉。現在的軍禮基本上是19世紀開始逐步定型了。在中世紀,武士之間的禮節一般是正立武器。
隨著大英帝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英國的很多禮儀服飾也成為了世界各地的禮儀服飾,其中就包括軍禮。
-
3 # 薩沙
這有很多種說法。
第一,古羅馬軍團說。
一說古羅馬軍團計程車兵,見到軍官時,會用手伸在頭上,做出遮擋Sunny的姿勢。
這種姿勢很高貴,表示出一種對上級的尊敬。
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一種習慣,成為軍人之間互相的禮儀。
第二,歐洲騎士說。
歐洲騎士的時代,兩個不同領主的騎士遇到以後,一般並不驚慌。
根據騎士的傳統,不得偷襲沒有準備好的敵人。
所以,己方即便連武器也沒有拿,也不會怕被對面的騎士突然襲擊。
然而,騎士之間的衝突更多隻是形式上的,相鄰的領主之間多有血親,大家都是親戚,也沒有必要殺的你死我活。
但是,騎士畢竟是暴力武器,是領主的殺人工具,別人見到他還是很緊張的。
所以,兩個騎士遭遇時,為了表示友好,就會以右手掀起頭盔,讓對方看清楚自己,以表示尊敬。
同時,當時騎士的所有武器都必須雙手,一手拿頭盔,另一手自然不能用武器了,也就是表示我沒有敵意。
這個動作,最終演變為軍禮。
第三,脫帽禮。
美華人經過考證,認為軍禮就是源於歐洲的脫帽禮。
脫帽禮是歐洲人的基本禮儀,直到1950年,美華人還經常使用脫帽禮,尤其是上流和中產社會。
有身份的男人對於女士,一般都會脫帽表示禮儀。不論在室內還是搭電梯,男人們都要脫帽。
甚至到了今天,美國一些小地方還流行這種禮儀,只是有一定改變。很多時候。脫帽禮變為象徵性的付一下帽簷或者稍微抬一抬,主要表示尊敬。
而美國軍人逐步演變為軍禮。
所以,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都規定敬禮必須帶著帽子,不然就是很不尊敬的,美國陸軍也是如此。
-
4 # 荒廢的年輕人
因為軍人能用到頭和手的動作一定很嚴肅
各國有自己的禮儀文化表達的方式 無論那一種都是對軍人最高的崇敬 因為我就是我是一名退伍軍人
-
5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大部分的現代軍禮其實都源於歐洲英、法、普魯士等幾個國家,它們融合了歐洲的一些舊式風俗,也形成了後來的軍營通用傳統,當歐洲列強將文化透過槍炮輸出到全世界時,軍禮模式便也跟著被繼承了。
古代的軍禮差異是很大的,甚至不存在單純意義上的軍禮,只有封建禮法。如西方的一些騎士扣胸禮,還有中國的的拱手禮,它們很多都來源於民間貴族活動,比如《周禮·大宗伯》上記載的“五禮”,就有吉、兇、軍、賓、嘉之分,“以軍禮同邦國”的思想相當受重視。據說秦漢時期中國軍人給首長行禮時,需要把武器丟到地上,然後再跪拜行禮,直到西漢周亞夫時,這個喊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將軍才搞出了“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的正式軍禮,並得以成為後世習俗。
中國軍禮的變遷相當典型,隨著東方價值觀念的崩塌收縮,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和影響,無論是古典式的中國軍禮,還是傳統習慣上的軍禮,都很直接的隨著清朝“新軍”的編練成為煙消雲散的歷史。與中國類似的國家比比皆是,如日本、南韓、印度這些傳統意義上的東方國家全都是如此。
早期西方軍禮的成型也眾說紛紜,有“叩盔禮”、“擋眼禮”、“脫帽禮”、“扶帽禮”和“祈禱禮”的說法。
“叩盔禮”的說法認為軍禮來源於古代騎士制度,全身包裝得鐵罐子一樣的騎士活動不便,他們將開啟自己的盔甲眼罩作為禮儀使用,讓對方能看清自己,也展現出自己的德操。久而久之,即便沒穿盔戴甲之時,騎士們見面依然會做出個以手虛撫額頭的動作,作為相互之間的禮節。
“擋眼禮”也來自古代封建制度,騎士受封時被要求抬頭挺胸,卻又不允許平視君主,因此他們需要以手擋眼,表示表示自身的謙卑。據傳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的盛大閱兵中,讓軍隊大規模的使用了“擋眼禮”,這成為後世軍禮的源頭之一。
“脫帽禮”則被認為是軍禮的另一種起源,這種紳士行為在西方近代相當普及,人們摘下帽子放在胸口表示向對方致意,隆重的話還會伴隨鞠躬,它的簡化動作只需要拿起毛帽子即可,這個動作適合於所有的近代禮帽和便帽。
上圖.1805年用掌心向內握拳敬禮的英國海軍,這是因為手髒得罪了女王
當“脫帽禮”在軍隊中再進一步簡化時,便成了“扶帽禮”,人們扶著帽子微微點頭致意,或者僅僅只撥動一下帽簷,久而久之,軍隊中乾脆只動手不動帽子,這個動作便也漸漸演變成了更規準的軍禮。
有些說法將“扶帽禮”的發明人定義為英國革命領袖克倫威爾,他的“鐵騎軍”、“新模範軍”在當年使用了“扶帽禮”做統一軍禮,用以區別自身與皇家軍的風貌,之後被英軍延續並傳承擴散了出去。
“祈禱禮”的說法則更古老,它源自中世紀虔誠的十字軍騎士,這些人會在戰前虔誠的跪地祈禱,以手劃十字的方式從前額依次點到胸前,有時候互相致以祝福也是如此,簡化之後變成了“觸額禮”,結果這種禮節輻射得到處都是,除了逃回去的十字軍戰士外,阿拉伯人、拜占庭人、東正教徒、土耳其人都有使用,只不過拜的不是一個神罷了。(這方面資料較少,僅提供一種說法)
上圖.舉手禮的羅馬士兵
“祈禱禮”的另一個說法來自羅馬軍團,據說古代羅馬人繼承了希臘人敬神的傳統,軍人碰面言必提及諸神護佑,而談及神祗時需要抬頭擋額以示崇敬,因此漸漸演變出了西式軍禮。
上圖.抬手禮的羅馬士兵
關於羅馬人軍禮的說法很多,還有種認為,一手拿盾一手執矛的羅馬戰士,在戰時沒有多餘的手,他們只能放下盾牌,向長官表示致意,這之後成為軍隊的標準動作,傳承到後世。
上圖.拿破崙畫上的抬手禮
在拿破崙時期,法華人也會行羅馬式的抬手禮,雖然動作有些差異,但很明顯歐洲人繼承了部分羅馬時代的文化,某種程度上,“抬手禮”比“舉手禮”在歐洲歷史上更具地位。
上圖.波蘭人的兩指敬禮其實敬的是頭上的鷹徽
實際上現代軍禮從近代開始也演變了很長時間,早期的舉手禮遠不如今天規範,有左手敬禮的,有出二指敬禮的,有岔指敬禮的,有抬到額頭的,有指太陽穴的,這些多多少少在今天還留有殘餘,繼續影響著今天的軍禮。
上圖.希特勒硬將抬手禮從黨派特色搞成了“新國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風靡德國軍民的“抬手禮”就源於羅馬時代的軍禮,可惜的是拿破崙已經玩過了。納粹黨出於包裝的需要,將之演變成德國的標準軍禮,直到德國法西斯戰敗,連累得抬手禮也成為“禁忌動作”,從此消失於軍界。
上圖.英國軍隊敬禮標準也是不統一的
英國海軍敬禮手掌是平的,其他軍種則是掌心向前。這源於維多利亞女王造訪海軍,水兵們用髒兮兮的手掌向她敬禮,這被認為是不敬的行為,因此丟了臉的海軍從此握拳敬禮,直到後來才伸直手掌。
上圖.西班牙內戰期間共和政府軍的握拳禮與崇蘇有關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現代軍禮的統一性,視為一種人類文化習俗的融合。隨著人類資訊交流、價值觀的越來越統一化,這種敬禮的差異未來會越來越小。
-
6 # 兵器知識譜
軍人敬的禮包括舉手禮、注目禮、持槍禮三種,行抬手到頭敬的禮叫做舉手禮,如果行禮時手抬過頭或者抬不到頭都會感覺怪怪的,開個玩笑。題主說得沒錯,世界各國軍人在行舉手禮時手確實是只抬到頭部,但是並不盡然,比如二戰時期納粹德國黨衛軍官兵所行的舉手禮為右手伸直朝前呈45º角揚起,只不過二戰結束後這種軍禮被許多國家視為邪惡的納粹象徵,所以立法禁止了。
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說世界上各個國家軍人所行的舉手軍禮在姿勢上稍微不一樣,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世界各個國家軍隊的各兵種所行的舉手軍禮在姿勢上稍微不一樣,不同國家軍隊所行的舉手軍禮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下圖為正在行英式軍禮的印度各兵種將領,從左至右分別為行手掌外翻45°舉手禮的空軍將領、行手掌心向前舉手禮的陸軍將領、行掌心向下舉手禮的海軍將領、行手掌外翻45°舉手禮的空軍將領。
比如說英國吧,陸軍所行的舉手軍禮與海軍的就有很大區別:陸軍軍人在行舉手軍禮時掌心要面對受禮者;而海軍行禮時則是掌心朝下(由於空軍是從陸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英國空軍的舉手禮與陸軍相同)。
從軍人所行的不同方式的舉手軍禮就能識別出不同兵種,這是因為舉手軍禮除了表達敬意之外的另一種功能。
而長期做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也繼承了老東家的老傳統,因此印度陸軍和海軍兩個兵種的軍人在行禮時姿勢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趣的是印度空軍並不甘心自己做為陸軍的附屬,因此在2006年時發明了專屬空軍的舉手軍禮——掌心既不面相正前方,也不朝下方,而是向前轉45º,這恐怕是世界上最難學會的舉手軍禮了。
波蘭軍隊的舉手軍禮最別具一格,雖然該國軍人所行的舉手軍禮也是將手抬到頭部,但是人家不用手掌,而是用食指和中指兩根手指頭!
▼下圖為正在行“二指禪”軍禮的波蘭陸軍將領。
當波蘭軍人敬禮時像極了中國武俠小說裡的“二指禪”神功,頗有些吊兒郎當的趕腳,尤其是將領在行這種舉手禮時這種趕腳越發明顯,原本不怒自威的臉龐再配上“不倫不類”的二指禪,簡直不要太滑稽。
但是這“二指禪”式的舉手軍禮卻是波蘭軍人體現“為了國家”和“為了榮譽”的崇高象徵,同時也展現出波蘭軍隊悠久的歷史傳承。
俄式軍禮也比較有個性,俄羅斯軍人所行的舉手軍禮更像是抬手跟人打招呼,其他國家軍人敬禮時手掌不論是向前還是向下,手總是指向頭部太陽穴這個部位,而俄羅斯軍人敬禮時卻指向眼部,並與面部保持一定距離,給人一種敬禮不到位的感覺。
▼下圖為訪華期間的俄羅斯海軍軍官在行經典的俄式軍禮,他們的手只抬到眼部。
俄軍還有另外一種主要用於禮儀場合的舉手軍禮,即歪腦袋敬禮,主要體現對受禮者的尊敬之意,軍人在行歪腦袋舉手軍禮時首先將腦袋高高昂起,然後抬手敬禮,當受禮者經過時腦袋隨受禮者的移動而轉動,雙眼要以犀利的眼神專注於受禮者身上,對受禮者表達軍隊最高禮遇。
不得不說俄式軍禮是世界上最囂張的行禮方式,這恐怕與“戰鬥民族”的剽悍作風息息相關,彷彿在表達一種“我就喜歡這種你看我不順眼但是又幹不掉我的感覺”。
再來說說美式軍禮,美國軍人在佩戴軍帽時喜歡將帽簷壓得很低,低到幾乎看不到他們的眼睛,給人一種放蕩不羈、酷酷的感覺。
而且在行舉手軍禮時胳膊並不要求與肩保持平行,只要手指能碰到遮住眼睛的帽簷上即可,因此也造成一些手臂較長的美國軍人在敬禮時彷彿手指全壓在了帽簷上的現象。
▼下圖為正在向儀仗隊回禮的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他與士兵們行的舉手禮為典型的美式軍禮,胳膊不要求抬高,但手指要蓋著帽簷。
最後我們來講一講中國軍人行的中式舉手禮,不得不承認中式軍禮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軍禮,而且沒有之一!但遺憾的是中式軍禮也是世界上最沒有靈魂的軍禮。
軍禮是軍人表達敬意的一種專用禮儀,行禮原則是:下級應當先向上級行禮,表達下級對上級的尊敬;上級在接受下級行禮後應到還禮,表達上級對下級的尊重;禮成後上下級應同時放下收,表示禮畢。
然而軍禮對於中國軍人而言大多數時候似乎只是一種形式而非文化,所以經常出現如下兩個現象:第一、軍人之間行軍禮時的失禮之處。當下級向上級敬禮時,上級還沒來得及還禮下級就收手禮畢了,而受禮的上級還禮不合適,不還禮也不合適,搞得上級十分尷尬,久而久之上級便養成了不回禮的習慣,當過兵的讀者可能對這種失禮現象的印象來得更深刻。
第二、禮儀場合行軍禮的失禮之處。不論是行舉手禮還是注目禮、舉槍禮,在行禮之時都要要求軍人容裝整齊,然而在某些禮儀場合由於指揮員的失誤常常造成失禮現象的發生,比如莊重的告別儀式、獻花儀式等儀式上,指揮員在發出“脫帽”口令後居然還要繼續發出“敬禮”的口令,官兵們只好一手託著軍帽,一手忙著敬舉手禮,搞的現場一度十分尷尬。
▼下圖為某部官兵在向先烈敬獻花圈時出現的失禮行為,士兵們既要脫帽,又要敬禮,有些人乾脆連低頭默哀動作都一起做出來了,形象既尷尬又可笑,要知道就連美軍在他們的先烈面前就連走路的姿勢都是十分規範的,絕對不允許軍人對先烈搞出這樣“花式”敬禮行為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式軍禮真的缺乏靈魂,原因在於被太多人把它當做形式化來做而不是以文化傳承來理解。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世界各國的軍人在行舉手軍禮時姿勢並非稍微不同,而是存在巨大差別,部分國家軍人所行的軍禮還具備識別兵種的功能。而行軍禮時手只抬到頭部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抬手超過頭部的納粹軍禮已被立法禁止,行此禮者屬於違法;第二抬手越過頭部的動作過於誇張,成人如此禮既不雅觀也不禮貌;第三、如果行禮時手不到頭的動作與從胸部掏武器彈藥的動作頗為相似,同樣不雅觀也不禮貌。因此無論文化差異再大、姿勢差別再不同,軍人行舉手禮時都是將手抬至頭部,全世界無一例外。
-
7 # 迦樓羅45
古代軍人一般右手持武器,現代舉手禮起源於古代士兵之間見面,將右手手掌展示給對方,以示手中並無武器,有和平友好的寓意。
-
8 # 破迷開悟13
手往上抬表示上升尊貴之意,手向下比劃表示下降卑賤之意,而且頭是人體中樞表示高貴之意,臉部附近打敬禮也方便人平視看見,所以軍禮就在臉部附近做文章。
-
9 # 瘋狗的輕武
現在普遍認可的說法是軍禮起源於法國,中世紀法國最出名的不是重甲騎士麼,把頭都包的嚴嚴實實那種
但這樣以來鬼都不知道你是誰,而騎士畢竟是貴族階層,看到同樣身披重甲的騎士之間會在相遇時將面罩抬起來露個小臉向對方示意,久而久之這種騎士階層的行禮方式就在軍隊中傳承下來。
但當帽子變得越來越重,穿戴越來越麻煩之後,大家也就成了用手觸碰帽簷,走個形式化的脫帽禮
這兩種說法也甭管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我個人是傾向於法國那套說法,畢竟法國作為全世界第一個大革命的國家,軍隊改制的時候也是全世界陸軍效仿的楷模,因此這種習慣也走向了全世界。
只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法國軍禮變成了這樣
-
10 # 紅色手電筒
現代的軍禮,是來源於英國。在維多利亞時代,為了表現出對於女士的尊重,在女士在身前經過的時候,要低頭示意,而當時的的軍帽的帽沿比較大,所以要用手扶一下帽子。日後帽子逐步是不用扶了,而用手扶帽子的動作也就演變成現在的軍禮。在十九世紀,各個國家軍隊的軍帽都很高,低頭的時候不扶一下的確容易掉。現在的軍禮基本上是19世紀開始逐步定型了。在中世紀,武士之間的禮節一般是正立武器。
隨著大英帝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英國的很多禮儀服飾也成為了世界各地的禮儀服飾,其中就包括軍禮。
-
11 # 薩沙
這有很多種說法。
第一,古羅馬軍團說。
一說古羅馬軍團計程車兵,見到軍官時,會用手伸在頭上,做出遮擋Sunny的姿勢。
這種姿勢很高貴,表示出一種對上級的尊敬。
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一種習慣,成為軍人之間互相的禮儀。
第二,歐洲騎士說。
歐洲騎士的時代,兩個不同領主的騎士遇到以後,一般並不驚慌。
根據騎士的傳統,不得偷襲沒有準備好的敵人。
所以,己方即便連武器也沒有拿,也不會怕被對面的騎士突然襲擊。
然而,騎士之間的衝突更多隻是形式上的,相鄰的領主之間多有血親,大家都是親戚,也沒有必要殺的你死我活。
但是,騎士畢竟是暴力武器,是領主的殺人工具,別人見到他還是很緊張的。
所以,兩個騎士遭遇時,為了表示友好,就會以右手掀起頭盔,讓對方看清楚自己,以表示尊敬。
同時,當時騎士的所有武器都必須雙手,一手拿頭盔,另一手自然不能用武器了,也就是表示我沒有敵意。
這個動作,最終演變為軍禮。
第三,脫帽禮。
美華人經過考證,認為軍禮就是源於歐洲的脫帽禮。
脫帽禮是歐洲人的基本禮儀,直到1950年,美華人還經常使用脫帽禮,尤其是上流和中產社會。
有身份的男人對於女士,一般都會脫帽表示禮儀。不論在室內還是搭電梯,男人們都要脫帽。
甚至到了今天,美國一些小地方還流行這種禮儀,只是有一定改變。很多時候。脫帽禮變為象徵性的付一下帽簷或者稍微抬一抬,主要表示尊敬。
而美國軍人逐步演變為軍禮。
所以,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都規定敬禮必須帶著帽子,不然就是很不尊敬的,美國陸軍也是如此。
-
12 # 荒廢的年輕人
因為軍人能用到頭和手的動作一定很嚴肅
各國有自己的禮儀文化表達的方式 無論那一種都是對軍人最高的崇敬 因為我就是我是一名退伍軍人
-
1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大部分的現代軍禮其實都源於歐洲英、法、普魯士等幾個國家,它們融合了歐洲的一些舊式風俗,也形成了後來的軍營通用傳統,當歐洲列強將文化透過槍炮輸出到全世界時,軍禮模式便也跟著被繼承了。
古代的軍禮差異是很大的,甚至不存在單純意義上的軍禮,只有封建禮法。如西方的一些騎士扣胸禮,還有中國的的拱手禮,它們很多都來源於民間貴族活動,比如《周禮·大宗伯》上記載的“五禮”,就有吉、兇、軍、賓、嘉之分,“以軍禮同邦國”的思想相當受重視。據說秦漢時期中國軍人給首長行禮時,需要把武器丟到地上,然後再跪拜行禮,直到西漢周亞夫時,這個喊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將軍才搞出了“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的正式軍禮,並得以成為後世習俗。
中國軍禮的變遷相當典型,隨著東方價值觀念的崩塌收縮,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和影響,無論是古典式的中國軍禮,還是傳統習慣上的軍禮,都很直接的隨著清朝“新軍”的編練成為煙消雲散的歷史。與中國類似的國家比比皆是,如日本、南韓、印度這些傳統意義上的東方國家全都是如此。
早期西方軍禮的成型也眾說紛紜,有“叩盔禮”、“擋眼禮”、“脫帽禮”、“扶帽禮”和“祈禱禮”的說法。
“叩盔禮”的說法認為軍禮來源於古代騎士制度,全身包裝得鐵罐子一樣的騎士活動不便,他們將開啟自己的盔甲眼罩作為禮儀使用,讓對方能看清自己,也展現出自己的德操。久而久之,即便沒穿盔戴甲之時,騎士們見面依然會做出個以手虛撫額頭的動作,作為相互之間的禮節。
“擋眼禮”也來自古代封建制度,騎士受封時被要求抬頭挺胸,卻又不允許平視君主,因此他們需要以手擋眼,表示表示自身的謙卑。據傳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的盛大閱兵中,讓軍隊大規模的使用了“擋眼禮”,這成為後世軍禮的源頭之一。
“脫帽禮”則被認為是軍禮的另一種起源,這種紳士行為在西方近代相當普及,人們摘下帽子放在胸口表示向對方致意,隆重的話還會伴隨鞠躬,它的簡化動作只需要拿起毛帽子即可,這個動作適合於所有的近代禮帽和便帽。
上圖.1805年用掌心向內握拳敬禮的英國海軍,這是因為手髒得罪了女王
當“脫帽禮”在軍隊中再進一步簡化時,便成了“扶帽禮”,人們扶著帽子微微點頭致意,或者僅僅只撥動一下帽簷,久而久之,軍隊中乾脆只動手不動帽子,這個動作便也漸漸演變成了更規準的軍禮。
有些說法將“扶帽禮”的發明人定義為英國革命領袖克倫威爾,他的“鐵騎軍”、“新模範軍”在當年使用了“扶帽禮”做統一軍禮,用以區別自身與皇家軍的風貌,之後被英軍延續並傳承擴散了出去。
“祈禱禮”的說法則更古老,它源自中世紀虔誠的十字軍騎士,這些人會在戰前虔誠的跪地祈禱,以手劃十字的方式從前額依次點到胸前,有時候互相致以祝福也是如此,簡化之後變成了“觸額禮”,結果這種禮節輻射得到處都是,除了逃回去的十字軍戰士外,阿拉伯人、拜占庭人、東正教徒、土耳其人都有使用,只不過拜的不是一個神罷了。(這方面資料較少,僅提供一種說法)
上圖.舉手禮的羅馬士兵
“祈禱禮”的另一個說法來自羅馬軍團,據說古代羅馬人繼承了希臘人敬神的傳統,軍人碰面言必提及諸神護佑,而談及神祗時需要抬頭擋額以示崇敬,因此漸漸演變出了西式軍禮。
上圖.抬手禮的羅馬士兵
關於羅馬人軍禮的說法很多,還有種認為,一手拿盾一手執矛的羅馬戰士,在戰時沒有多餘的手,他們只能放下盾牌,向長官表示致意,這之後成為軍隊的標準動作,傳承到後世。
上圖.拿破崙畫上的抬手禮
在拿破崙時期,法華人也會行羅馬式的抬手禮,雖然動作有些差異,但很明顯歐洲人繼承了部分羅馬時代的文化,某種程度上,“抬手禮”比“舉手禮”在歐洲歷史上更具地位。
上圖.波蘭人的兩指敬禮其實敬的是頭上的鷹徽
實際上現代軍禮從近代開始也演變了很長時間,早期的舉手禮遠不如今天規範,有左手敬禮的,有出二指敬禮的,有岔指敬禮的,有抬到額頭的,有指太陽穴的,這些多多少少在今天還留有殘餘,繼續影響著今天的軍禮。
上圖.希特勒硬將抬手禮從黨派特色搞成了“新國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風靡德國軍民的“抬手禮”就源於羅馬時代的軍禮,可惜的是拿破崙已經玩過了。納粹黨出於包裝的需要,將之演變成德國的標準軍禮,直到德國法西斯戰敗,連累得抬手禮也成為“禁忌動作”,從此消失於軍界。
上圖.英國軍隊敬禮標準也是不統一的
英國海軍敬禮手掌是平的,其他軍種則是掌心向前。這源於維多利亞女王造訪海軍,水兵們用髒兮兮的手掌向她敬禮,這被認為是不敬的行為,因此丟了臉的海軍從此握拳敬禮,直到後來才伸直手掌。
上圖.西班牙內戰期間共和政府軍的握拳禮與崇蘇有關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現代軍禮的統一性,視為一種人類文化習俗的融合。隨著人類資訊交流、價值觀的越來越統一化,這種敬禮的差異未來會越來越小。
-
14 # 兵器知識譜
軍人敬的禮包括舉手禮、注目禮、持槍禮三種,行抬手到頭敬的禮叫做舉手禮,如果行禮時手抬過頭或者抬不到頭都會感覺怪怪的,開個玩笑。題主說得沒錯,世界各國軍人在行舉手禮時手確實是只抬到頭部,但是並不盡然,比如二戰時期納粹德國黨衛軍官兵所行的舉手禮為右手伸直朝前呈45º角揚起,只不過二戰結束後這種軍禮被許多國家視為邪惡的納粹象徵,所以立法禁止了。
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說世界上各個國家軍人所行的舉手軍禮在姿勢上稍微不一樣,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世界各個國家軍隊的各兵種所行的舉手軍禮在姿勢上稍微不一樣,不同國家軍隊所行的舉手軍禮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下圖為正在行英式軍禮的印度各兵種將領,從左至右分別為行手掌外翻45°舉手禮的空軍將領、行手掌心向前舉手禮的陸軍將領、行掌心向下舉手禮的海軍將領、行手掌外翻45°舉手禮的空軍將領。
比如說英國吧,陸軍所行的舉手軍禮與海軍的就有很大區別:陸軍軍人在行舉手軍禮時掌心要面對受禮者;而海軍行禮時則是掌心朝下(由於空軍是從陸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英國空軍的舉手禮與陸軍相同)。
從軍人所行的不同方式的舉手軍禮就能識別出不同兵種,這是因為舉手軍禮除了表達敬意之外的另一種功能。
而長期做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也繼承了老東家的老傳統,因此印度陸軍和海軍兩個兵種的軍人在行禮時姿勢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趣的是印度空軍並不甘心自己做為陸軍的附屬,因此在2006年時發明了專屬空軍的舉手軍禮——掌心既不面相正前方,也不朝下方,而是向前轉45º,這恐怕是世界上最難學會的舉手軍禮了。
波蘭軍隊的舉手軍禮最別具一格,雖然該國軍人所行的舉手軍禮也是將手抬到頭部,但是人家不用手掌,而是用食指和中指兩根手指頭!
▼下圖為正在行“二指禪”軍禮的波蘭陸軍將領。
當波蘭軍人敬禮時像極了中國武俠小說裡的“二指禪”神功,頗有些吊兒郎當的趕腳,尤其是將領在行這種舉手禮時這種趕腳越發明顯,原本不怒自威的臉龐再配上“不倫不類”的二指禪,簡直不要太滑稽。
但是這“二指禪”式的舉手軍禮卻是波蘭軍人體現“為了國家”和“為了榮譽”的崇高象徵,同時也展現出波蘭軍隊悠久的歷史傳承。
俄式軍禮也比較有個性,俄羅斯軍人所行的舉手軍禮更像是抬手跟人打招呼,其他國家軍人敬禮時手掌不論是向前還是向下,手總是指向頭部太陽穴這個部位,而俄羅斯軍人敬禮時卻指向眼部,並與面部保持一定距離,給人一種敬禮不到位的感覺。
▼下圖為訪華期間的俄羅斯海軍軍官在行經典的俄式軍禮,他們的手只抬到眼部。
俄軍還有另外一種主要用於禮儀場合的舉手軍禮,即歪腦袋敬禮,主要體現對受禮者的尊敬之意,軍人在行歪腦袋舉手軍禮時首先將腦袋高高昂起,然後抬手敬禮,當受禮者經過時腦袋隨受禮者的移動而轉動,雙眼要以犀利的眼神專注於受禮者身上,對受禮者表達軍隊最高禮遇。
不得不說俄式軍禮是世界上最囂張的行禮方式,這恐怕與“戰鬥民族”的剽悍作風息息相關,彷彿在表達一種“我就喜歡這種你看我不順眼但是又幹不掉我的感覺”。
再來說說美式軍禮,美國軍人在佩戴軍帽時喜歡將帽簷壓得很低,低到幾乎看不到他們的眼睛,給人一種放蕩不羈、酷酷的感覺。
而且在行舉手軍禮時胳膊並不要求與肩保持平行,只要手指能碰到遮住眼睛的帽簷上即可,因此也造成一些手臂較長的美國軍人在敬禮時彷彿手指全壓在了帽簷上的現象。
▼下圖為正在向儀仗隊回禮的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他與士兵們行的舉手禮為典型的美式軍禮,胳膊不要求抬高,但手指要蓋著帽簷。
最後我們來講一講中國軍人行的中式舉手禮,不得不承認中式軍禮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軍禮,而且沒有之一!但遺憾的是中式軍禮也是世界上最沒有靈魂的軍禮。
軍禮是軍人表達敬意的一種專用禮儀,行禮原則是:下級應當先向上級行禮,表達下級對上級的尊敬;上級在接受下級行禮後應到還禮,表達上級對下級的尊重;禮成後上下級應同時放下收,表示禮畢。
然而軍禮對於中國軍人而言大多數時候似乎只是一種形式而非文化,所以經常出現如下兩個現象:第一、軍人之間行軍禮時的失禮之處。當下級向上級敬禮時,上級還沒來得及還禮下級就收手禮畢了,而受禮的上級還禮不合適,不還禮也不合適,搞得上級十分尷尬,久而久之上級便養成了不回禮的習慣,當過兵的讀者可能對這種失禮現象的印象來得更深刻。
第二、禮儀場合行軍禮的失禮之處。不論是行舉手禮還是注目禮、舉槍禮,在行禮之時都要要求軍人容裝整齊,然而在某些禮儀場合由於指揮員的失誤常常造成失禮現象的發生,比如莊重的告別儀式、獻花儀式等儀式上,指揮員在發出“脫帽”口令後居然還要繼續發出“敬禮”的口令,官兵們只好一手託著軍帽,一手忙著敬舉手禮,搞的現場一度十分尷尬。
▼下圖為某部官兵在向先烈敬獻花圈時出現的失禮行為,士兵們既要脫帽,又要敬禮,有些人乾脆連低頭默哀動作都一起做出來了,形象既尷尬又可笑,要知道就連美軍在他們的先烈面前就連走路的姿勢都是十分規範的,絕對不允許軍人對先烈搞出這樣“花式”敬禮行為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式軍禮真的缺乏靈魂,原因在於被太多人把它當做形式化來做而不是以文化傳承來理解。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世界各國的軍人在行舉手軍禮時姿勢並非稍微不同,而是存在巨大差別,部分國家軍人所行的軍禮還具備識別兵種的功能。而行軍禮時手只抬到頭部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抬手超過頭部的納粹軍禮已被立法禁止,行此禮者屬於違法;第二抬手越過頭部的動作過於誇張,成人如此禮既不雅觀也不禮貌;第三、如果行禮時手不到頭的動作與從胸部掏武器彈藥的動作頗為相似,同樣不雅觀也不禮貌。因此無論文化差異再大、姿勢差別再不同,軍人行舉手禮時都是將手抬至頭部,全世界無一例外。
-
15 # 迦樓羅45
古代軍人一般右手持武器,現代舉手禮起源於古代士兵之間見面,將右手手掌展示給對方,以示手中並無武器,有和平友好的寓意。
-
16 # 破迷開悟13
手往上抬表示上升尊貴之意,手向下比劃表示下降卑賤之意,而且頭是人體中樞表示高貴之意,臉部附近打敬禮也方便人平視看見,所以軍禮就在臉部附近做文章。
回覆列表
現在普遍認可的說法是軍禮起源於法國,中世紀法國最出名的不是重甲騎士麼,把頭都包的嚴嚴實實那種
但這樣以來鬼都不知道你是誰,而騎士畢竟是貴族階層,看到同樣身披重甲的騎士之間會在相遇時將面罩抬起來露個小臉向對方示意,久而久之這種騎士階層的行禮方式就在軍隊中傳承下來。
但當帽子變得越來越重,穿戴越來越麻煩之後,大家也就成了用手觸碰帽簷,走個形式化的脫帽禮
這兩種說法也甭管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我個人是傾向於法國那套說法,畢竟法國作為全世界第一個大革命的國家,軍隊改制的時候也是全世界陸軍效仿的楷模,因此這種習慣也走向了全世界。
只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法國軍禮變成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