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夜扁舟

    王士珍身為北洋三傑之首,號稱北洋之龍,卻是北洋系裡唯一一個不當軍閥的人。最主要的原因:王士珍是一個忠於職守、能辦實務幹實事、有才華、而且在政治上沒有巨大野心的實幹家。

    換句話說,政治上沒有巨大欲望與野心,正是體現在了王士珍身逢亂世,卻能知進知退,有取有舍,忠於職守的行為之中。

    王士珍的這種忠於職守的忠心,深得袁世凱的信任,每逢有事,袁世凱都會與王士珍商量定奪,方才行事。

    光緒、慈禧相繼去世,溥儀繼位,生父醇親王載灃攝政,勒令袁世凱回家養病,袁世凱失寵後,王士珍也申請開缺,一則為避免嫌疑,二則為報袁世凱知遇之恩。

    後來,袁世凱威逼隆裕太后與溥儀退位 ,為表示忠於清廷,王士珍不願副署退位詔書,辭官隱居家鄉。

    從這可以看出其實王士珍,在亂世之中,是有自身的操守與進退取捨的。

    加上,後來黎元洪與段祺瑞的府院之爭,辮帥張勳藉機揮師湧進北京城,開了一個歷史的倒車,搞了一個短命的復辟鬧劇,王士珍也參與了其中,所以有人說,王士珍在袁世凱死了之後,沒有擁兵自重,成為一方軍閥霸主,是因為他對清廷的忠心。

    在我看來,這話對也不對,對,王士珍對清廷忠心,這話本身沒錯。不對,是因為這樣說,未免不全面,王士珍對清廷的忠是對事不對人、忠於職守的忠。而非是像清朝終結了以後,一幫隱居在山東半島的清朝遺老遺少們清流般的不合作之忠,也不像在北大昆明湖,跳湖的王國維的書生愚忠。

    而且,王士珍沒有擁兵自重,成一方軍閥霸主,真正的原因是他在政治上,缺乏野心,也不貪婪權勢,對自身的取捨進退皆有度。

    不然以他在北洋系裡的資格與威望,馮國璋與段祺瑞未必是他的對手。

    為了團結北洋系,王士珍幾度擔任要職。北洋之虎段祺瑞與北洋之豹馮國璋發生直皖之爭,王士珍也周旋於二人之間,企圖化解矛盾,這些都可看出王士珍在北洋系內的威望。

    而且,王士珍的軍事才能是公認的。

    袁世凱就說過“聘卿乃北洋第一軍事人才也。”

    聘卿是王士珍的字。

    小站練兵時期,袁世凱的頂頭上司榮祿也對王士珍發出這樣的感慨與評價:“此人負治國之才,不第長於軍事也。”

    這裡解釋一下,不第指的是沒有走讀書科舉的路,古代,讀書走科舉之路才是正途。長於軍事也,意思是在軍事上表現出了非凡的能力。

  • 2 # 本草百曉生

    1914年,夏天,剛下火車的袁克定,顧不上揩掉臉上的汗,急匆匆地趕往正定王府,在來之前,家父袁世凱就叮囑:若王公不來,你也不要回北京!

    這王士珍自宣統二年(1910年)辭職以來,就一直閒居在河北正定老家,過著野鶴閒雲的日子,他現在住的宅子是他任江北提督時,在家宅基礎上擴建的,他還在正定城內購有二十餘畝地,建有王氏祠堂和各式公館共四百多間。另外在北京西單、前門和天津擁有多處房產,無疑這是他做官以來的收穫。

    可比起另外兩個和他齊名的段祺瑞、馮國璋來。他沒有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底下更談不上有叫得出名號的將領。在這點上,他甚至都比不上張勳,起碼這個江西老表,擁有一支留著辮子的”定武軍“。

    另外,王一直深感”皇恩浩蕩“,當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王則以效忠清皇室自居,說”決不願署名於皇帝退位詔後“,隨後”退居鄉里不問政事“。

    可袁世凱不忘王士珍,自擔任臨時大總統以來,已委派好幾撥人去請王回京擔任要職,都被王婉言謝絕。這次袁親自指定大兒子袁克定,去請王士珍出山。儘管袁大公子平時看人不正眼瞅,但面對素有”北洋之龍“稱號的王士珍,袁克定不敢怠慢,禮節周到請他上京。可惜王並不買賬,袁克定最後只得灰頭土臉趕回京城。

    其實王士珍,並不是不想出山,而是在等一個合適的價格把自己賣出去。老狐狸袁世凱自然深諳其道,等袁克定回京不久,又派出心腹大將段祺瑞前去勸說。終於在1914年5月9日,王士珍出任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擔任六大辦事員之一,但實權最大。

    一直到1917年,張勳復辟,時王士珍任陸軍總長兼任京畿警備總司令,手握重兵,但他心向清廷。所以張勳能夠得以五千兵力,順利進入北京城。眾所周知,這場鬧劇,僅維持十二天以失敗告終。

    後段祺瑞重掌北洋政權,在對付南方護法軍政府策略上,與總統馮國璋針鋒相對,憤而離職。馮沒轍,讓王士珍接任總理一職。可段祺瑞一派勢力正盛,王不得不向其妥協。可段派並未就此罷休,時常在機關報上大罵王,暗地裡段祺瑞還指使小徐(徐樹錚)進行倒閣行動。不願再經受風波的王士珍,終於在1918年2月20日借病請辭。

    從此王心灰意冷,告別政壇,時常擔任和事佬,為後來發生的直皖戰爭、直奉戰爭從中調停。另外他熱心公益,多次為北京慈善事業搖旗吶喊。在生活上,野史稱他為“天閹”,不近女人不好男色。直到1930年7月1日,在北京病逝。

  • 3 # 咫尺天南地北月缺花飛

    王世珍北洋之龍,翱翔九天之上,貴在大事上的謀略,說白了就是看的明白。段祺瑞北洋之虎,行於地縱橫馳騁,能擔大任。馮國璋北洋之狗,衷心不二,看家守業之責。 再說王世珍,看的明明白白,清孤兒寡母禪位於民國看似無懈可擊,實際大錯特錯。縱觀亞洲,只有日本君主立憲成功,歐洲大英帝國同樣君主立憲制,順利過度。民國偏偏學習成立200年的美國,搞共和,看似先進政體實則天下幾人可以說出民主共和呢?社會最大公約數依然還是底層農民和仕紳,所以亂局必不可免。關鍵是砸了大清朝的皇帝排位容易,再立起來君主立憲制就難了。袁項城一死,北洋四分五裂之局不可避免,內憂外患想來王世珍早就預料到了。有軍隊又有什麼用,北洋個個都是豪傑,個個一幫兄弟,和徐世昌一樣,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 4 # 趣談國史

    袁世凱發跡,始於1895年的小站練兵。這批按照當時世界上軍事最先進的德國軍制練成的新軍,雖然只有區區7000人,但成了袁世凱最初的家底。

    而袁世凱後來倚靠的諸多心腹干將,也來自這批人。比如大名鼎鼎的北洋三傑龍虎狗——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袁世凱死後,虎和狗都成了叱吒風雲的大軍閥,反而是那條龍歸隱山野,成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邊緣人物。

    為何?

    說到王士珍,我想到了三國時的著名謀士荀彧。

    荀彧是曹操帳下最為依仗的謀士,被曹操稱為他的張良。而王士珍也是袁世凱最為依仗的謀士,很多事情,甚至不需要經過袁世凱,王士珍就能自作主張替袁世凱處理,而處理的結果,每每甚合袁世凱之意。正因為如此,袁世凱才把王士珍放在北洋三傑之首。

    可是,荀彧輔佐曹操,有一個底線:曹操必須做漢臣,不能篡位。

    等到曹操連表面上的漢臣都不想做的時候,荀彧心中的平衡就無法維持了,他只能離曹操而去。最終被曹操逼死。

    歷史總是很相似。

    正像荀彧愚忠於漢室一樣,王士珍也是愚忠於清廷。

    他願意替袁世凱賣命,是在袁世凱做清廷臣子的時候。等到1912年,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後,王士珍就離開了袁世凱,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此後不管是袁世凱還是袁克定如何三顧茅廬、八顧茅廬,王士珍都堅決不出山。鐵了心為清廷盡忠。

    直到後來張勳復辟,王士珍才答應出山。但此時江山已破,大勢已去,王士珍已經難以有所作為了。

    正所謂求仁得仁,求義得義。人各有志,旁人不可強求。

  • 5 # 珂夢歷史人文

    北洋三傑,龍虎狗,段祺瑞當過元首,馮國璋代理總統,與段祺瑞、馮國璋齊名的北洋之龍何許人也?請繼續往下看:

    民國肇始,國父孫中山在同盟會勢力尚淺的客觀條件下,同意讓袁世凱做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滿腹心機,精於算計,一系列政治操作,將臨時政府由南京遷往北京,由此開啟了北洋政府的序章。

    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狗馮國璋

    北洋政府本是以軍事起家,軍閥勢力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北洋軍隊之中,有一份獨特的“內部排名”;那就是“北洋三傑”:“北洋之龍”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以及“北洋之狗”馮國璋。

    “北洋之虎”段祺瑞其人,自不待言,可以說是整個早期民國史的關鍵人物;袁世凱死後,段祺瑞擔任力量北洋政府內閣總理,四任總理,還當過民國元首,完全架空了作為正牌總統的黎元洪,使得黎元洪成了一塊活生生的“人肉橡皮圖章”。

    至於說“北洋之狗”馮國璋,則是北洋政府後來的中華民國副總統、直係軍閥的首領,,府院之爭後,馮國璋曾接替黎元洪作代理總統;馮國璋後來有個孫子,成了現在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品臺柱子——馮鞏。

    北洋之龍王士珍

    看到這裡,大家不免有些疑惑,“北洋三傑”定當是北洋政府中的一代人傑了;至於說是排名來看,以龍虎狗的順序來講,首當其衝堪稱三傑之首的,便是“北洋之龍”王士珍了。可奇怪的是,王士珍奇人奇事卻相對來說頗為神秘,甚至可以說都在現在我們普遍能看到的民國史的介紹,電影電視劇中少有提及;那麼,這個神秘的“北洋之龍”王士珍,究竟是何許人也?

    說到北洋軍閥政府,不得不提的是袁世凱和他的“小站練兵”。“小站”是一個地名,在現在的天津市小站鎮;那是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晃晃民國居然在一直以來的卑微學習者日本國的炮火下不堪一擊、委曲求全。甲午戰敗深深地刺激了晚清政府本就脆弱的自尊,於是袁世凱在李鴻章、榮祿等人的強烈推薦下,被慈禧太后委派去天津訓練一支新式軍隊,這也就是“小站練兵”的起源。

    小站練兵完全以德國的軍事編制為範本,甚至聘請了大量的德國教官,大量採用現代的軍事武器和裝備。軍官的任用和糧餉分配製度,則完全放棄了八旗綠營的管理模式,這也就給很多出身寒門,具有軍事才華的傑出人才提供了進身之階;而王士珍便是“小站練兵”的重要成員。

    王士珍起步於小站練兵,受到袁世凱重視

    王士珍出生於一個單親家庭,他的父親和伯父皆在王士珍年幼時去世,自幼與寡母相依為命,從小就寄人籬下的王士珍早早鍛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15歲那年,王士珍被正定鎮的總兵看中,後來進入了天津武備學堂學習炮兵專業。

    王士珍第一次來到小站,給其他士兵軍官的第一印象便是:其貌不揚、看起不僅來身材瘦弱且有一股病怏怏之氣,此外,王士珍的木訥與不善言辭也使得他遊離在軍營的社交圈之外。然而,正如很多訥於言談的人一樣,王士珍對於自己專業領域則表現得無比務實;當袁世凱問起其他雜事時,王士珍總是一言不發,而當他們談論到軍中事務,王士珍則信手拈來,說的頭頭是道。

    於是王士珍的才幹得到了袁世凱的重視,此後更是將軍中的大小訓練事務都交給了王士珍。王士珍也不負眾望,在此後幾年間的多次閱兵中,他所率領的軍隊表現優異,且對於行軍事宜瞭解的極為到位。由此,王士珍盛名開始在清政府廣為傳播。

    王士珍在義和團運動中立下不世之功

    真正讓王士珍立下不世之功,卻是在19世紀末那一場轟轟烈烈的義和團農民起義中。那一年,袁世凱被任命為山東巡撫,王士珍則在袁世凱帳下擔任參謀;而山東,恰恰就是義和團起義的鵲起之地,也是義和團力量最強的地區;於是王士珍為袁世凱出謀劃策,為袁世凱制定了一系列鎮壓起義群眾的鐵血手段。

    一大批受到義和團威脅的外華人,悉數來到山東威海、青島等地避難,王士珍對他們施加以全方位的庇護,並且提供了大量的衣食住行所需;以至於在之後的八國聯軍攻下北京後,對義和團活動的地區大肆燒殺劫掠。

    而八國聯軍的步伐卻暫停在了山東地界,可見此時袁世凱在山東保護外華人的成績已然得到了他們的認可;此後的王士珍,更是平步青雲,開始了飛黃騰達的傳奇。

    袁世凱編練新軍的經驗被清廷在大江南北大為推廣,此時的新軍政策雖然名義上是由親信大臣榮祿主持,實際上,無論是士兵的訓練方式、軍隊的執行制度,皆是出自於王士珍、段祺瑞等人的手筆。

    王士珍參與晚清軍事演習

    於是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大喜,在閱兵結束後甚至召見王士珍,大加獎賞。到了光緒末年,王士珍在袁世凱的舉薦下,擔任了江北提督,這已經是一品大員,可以說是一名武將能做到的巔峰了。

    民國成立後,王士珍退出政壇

    辛亥革命後,清朝覆滅,中華民國建立,清末時,袁世凱便一直在故鄉蟄伏、韜光養晦,以雷霆手段脅迫溥儀退位後,袁世凱便開始做起了大總統;這時的袁世凱,急需要組織起一個穩定的管理層,於是又找上了聲名在外的“北洋之龍”王士珍。

    袁世凱派遣兒子袁克定專程去了王士珍在河北正定的老家,希望請他出山,而此時王士珍卻表示對政治活動失去了野心,不願再繼續趟政治活動的混水,此後雖然出山,卻是“大隱隱於朝”依然沒有過多的涉及北洋政府的實際政治領域。

    1920年,此時的大總統一換再換,從黎元洪到了徐世昌,王士珍又被徐世昌邀請擔任蘇皖贛巡撫使,王士珍此時又對前來邀請的人說:“我已經老病不堪了,難以勝任。”此後王士珍更是徹底退出了軍事界和政壇,從此過上了在京城逍遙自在、閒雲野鶴般的退休養老生活。

    王士珍晚年鐘意於道家養生之術,在北京成立了道家團體,多次宣講修身養性的感悟。而此後軍閥之間的直皖戰爭和兩次直奉戰爭,王士珍都作為和事佬從中斡旋中止戰亂。

    1930年,“北洋之龍”王士珍去世,享年70歲。

    綜述

    筆者認為,正所謂“雲從龍,風從虎”,號稱為“北洋之龍”的王士珍,半生戎馬倥傯,半生政治領域的摸爬滾打,一路的扶搖直上,可謂是倚仗他獨到的軍事才華和極強的軍事執行力。可貴的是,在權力面前,王士珍並沒有如段祺瑞、馮國璋一樣孜孜以求,也由此沒有如“北洋之虎”段祺瑞一般成為了日本人統治中國的傀儡,而王士珍始終雲遊於政壇之外,憑藉個人的資歷和聲名遊走在民國的管理領域。

    如果在政治中左右逢源,平步青雲,可謂需要極高的智慧,而在此之外,如何急流勇退,抽身於事外,則更需要毅力和覺悟。“北洋之龍”之所以沒有成為民國曆史上的明星,可以說是因為他為人的低調和務實;而更重要的是,王士珍早已將目光放在了尋常的得失之外,由此也避免了身不由己的種種無奈和煩憂。

    出世與入世,本沒有對錯之分,歷史總是樂於書寫入世者的失敗,由此,那些既可以憑藉自身能力,成為入世的強者,而又能不貪墨權力,逍遙出世的智者則更值得欽佩。

    參考文獻:《中國近代史》、《北洋軍閥史略》、《北洋政府簡史》、《容齋弟子記》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07款奧迪a6門板怎麼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