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卡卡
-
2 # 念念碎的蘿家妞兒
武則天的一生算是一個傳奇逆襲,因為她出生並不好,能夠打敗所有競爭對手,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第一人,靠的並不是運氣。
看看最近翻拍武則天的電視劇,從最早的劉曉慶,到潘迎紫,在到最近的范冰冰演繹的,無不是表現了一個單純的小姑娘到一個稱帝王的女人的艱難坎坷。
她為什麼從一個小角色能逆襲到成為當女皇呢,我們可以來回顧下她是怎麼上位的。
最開始她被自己的父親送進宮裡,成為唐太宗李世明的才人,才人的位分排的後面。
歷史記載裡就有一個細節,就是太宗有一匹馬,桀驁不馴 ,武則天自動請纓來馴服她,她向太宗要三樣東西,第一樣是鞭子,第二樣是錘子,第三樣是匕首。
太宗問她幹什麼,她說如果馬不聽話,先用鞭子抽,再不聽話,就用錘子錘,如果這樣還不聽話的,那就用匕首把他殺了。
從這段對法當中,可以看出,武才人是內心是個強勢,有主見的人,但是李世明是個什麼人,他文武雙全,在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為千古第一帝王,文表現在貞觀之治,武的話,前半生都在戰場上拼殺統一全國,後半生還跑去和草原人們作戰,把人家的可汗都俘虜來在長安給自己跳舞看。
這個厲害的男人不需要一個強勢的女人在身邊,他需要的是那個賢內助長孫皇后,這也是唐太宗最喜歡的女人。
你看范冰冰演繹的武則天裡,就有一段背誦《女則》的片段,這個女則就是長孫皇后寫給後宮女人們如何才能協助男人的。而不是像武則天樣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在她是才人的這頓時間,唐太宗是不太喜歡這樣的女人的,她和李世明的時間有12年時間,基本在這段時間裡,沒有顯示出她有任何出頭的時間,因為武則天在自己67歲的時候,正式對外宣佈自己當上女皇的。
當然在當才人期間,與李世明的兒子李治卻結下了不解之緣。也為後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也是李世明一生比較失敗的一件事情,選了一個最不像自己的兒子繼承了皇位。而武則天的強勢與李治的溫和正好互補。
第二個能成功上位還要歸於武則天的性格,心狠手辣與隱忍,從感恩寺重回皇宮,她遇到對手大多,她能夠殺死自己的孩子,不是每一個要成功的人做的出來的。
武則天在自己隱忍的同時,還抓住皇后,蕭淑妃的弱點:太過高冷,因為她們出生高貴,所以對身邊人基本沒好臉色。這也讓武則天抓住了機會。
在武則天登基晚年,很多人極力反對,我們的女皇就用酷吏來對抗法律,她直接動用軍隊來消滅那些武裝反抗的官員。用刑來鎮壓一切不滿自己的人。
如果大家想更多瞭解武則天,可以看看《武則天本傳》。
-
3 # 夀輿天齊
我發現很多這些提問的,一大堆邏輯不通和用詞不當。
什麼叫做上位,一群無知之人胡亂使用,又不是古惑仔的黑社會爭坐館。上位原本是指有些普通家庭裡男主要續絃,讓熟悉家業的妾室轉為正妻,目的是維護家庭秩序,所以才叫上位,與男主坐在坐北朝南的正八位置,這個位置是每個大戶家庭的排坐次的最高位置,表示一家之主的夫妻兩人的特殊象徵。武則天當皇帝叫做御極,登上極點的九五至尊。用上位這個詞就搞得女皇帝是在爭寵似的,太不嚴肅了!
武則天能當上皇帝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初年皇權與相權間反覆摩擦,互相推諉,相互影響,相互礙肘下的政治產物。為什麼這麼講呢,容我慢慢道來。
武則天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甚至就連她的稱呼也都獨一無二。沒錯,是姓武,名字卻不叫則天。則天是她的尊號,退位後叫則天大聖皇帝。姓氏加尊號,就成為了“武則天”。至於她自己起的名字武瞾,則幾乎從沒有用過。因為有資格發明這樣一個怪字時,已經沒有人膽敢直呼其名。她本人當然也用不著。那時她的自稱是“朕”。
對於正統史學家,她就是一個麻煩的製造者。製造的麻煩也遠不止情人或者名稱,而是把整個帝國系統和程式都打亂了。女皇只有武則天,也只有她那個時代才會產生女皇。她為什麼能當女皇呢?
沒人想過武則天會當上皇帝,包括她自己。不僅因為她既非皇族又是女人,更因為她接手的江山原本是李世民。太宗皇帝是那樣勵精圖治和深得人心,如果不是出了差錯,他的政權怎麼會顛覆,又有誰能夠顛覆?
差錯出在接班人。
接班人原本不是問題,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而且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都是長孫皇后嫡出。於情於理於法,儲君都非長子李承乾莫屬。可惜這位太子不爭氣,讓太宗徹底失望,他自己則在漢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動下謀反,事敗被廢。
依照宗法,儲君之位便輪到四子李泰。李泰氣焰囂張,與長子李承乾有幾分神似。朝中重臣也反對李泰當儲君,尤其是已故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和諫議大夫禇遂良。他們主張立九皇子李治。李治是出了名的糯米糰,毫無魄力。唐太宗憂心忡忡。
然而長孫無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是李治的溫厚文弱和一無所長。也許,他們伺候李世民已經很累了,不想再來一位雄主。更重要的是,元老派有自己的既得利益,李泰身邊集結了一大批功臣子弟的少壯派,隨時準備奪權。這是長孫無忌他們不願意看到的。相比較而言,李治就要好控制得多。他沒有黨羽,沒有經驗,沒有能力,只能躲在元老派的大樹下,實現唐太宗和魏徵一貫主張的君臣共治。
這算盤打得不錯,只是沒有把武則天算進去。長孫無忌一幫人怎麼也想不到李治身邊會出現蛇一樣的女人。更想不到李治好控制,但最後被武則天控制在手裡。結果,他們把李治扶上臺,李治卻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們整了下去。
後來太宗反悔又想立吳王李格,結果又被長孫無忌阻止。變成這個結局的起因,一方面固然因為唐太宗強調君臣一體共治天下,另一方面也因為貞觀後期權力轉移,禇遂良掌握了動議權,長孫無忌掌握了決策權。太宗的心軟退讓,也是原因之一。
也許,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到了晚年也英雄氣短。他只想實現政權平穩過渡,長孫無忌等人則只想保住既得利益,都沒有想到犯下無可挽回錯誤。
天上掉下的餡餅既是李治的,也是武則天的,因為這個女人從這個時候開始逐步掌握政治棋局和資源,直到御極稱帝。
-
4 # 讀史聞天下
武則天自幼聰慧敏俐,積善表達,膽識超人。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十四歲時,被唐高宗選入宮中,封為才人,賜號武媚,做了唐高宗的妃子。
公元655年,唐高宗廢要除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
690年,武則天稱帝,國號大周,史稱武周。
回覆列表
唐高宗當太子的時候,太宗讓他娶了太原王氏之女,也就是後來的王皇后,但是這個王皇后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隋唐時代是中國最後的貴族時代,當時正是轉型時期,在人們的印象中還存在著出身名門就是牛的舊觀念,當時有所謂的“五姓七望”之說。“五姓”指的是崔、盧、李、鄭、王。在五姓之中,崔姓和李姓都分別有兩支最顯貴,合起來就成為所謂“七望”,他們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其中貴為皇族的李氏就是隴西李氏的一支,但是不是主家,這五個姓氏之間相互通婚,很少與外界通婚,王氏之所以和皇室通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原王氏在當時已經不太行了,需要透過跟皇家通婚來彰顯地位,當時”太原王氏,四姓得之為美,故呼為"鈒鏤王家",喻銀質而金飾也。“)知書達理,為自己的家族感到驕傲,並不特意去討好高宗,所以高宗不怎麼喜歡她,所以王皇后一直也沒有孩子,而當時受寵的是另一位妃子,蕭淑妃。蕭淑妃也算是貴族出身,她們家是蘭陵蕭氏,是南朝的皇族,跟蕭衍、蕭道成算是一家,但是蕭氏在唐朝的地位跟當時的”山東貴族“沒法比,所以她的家族地位並不能讓她直接當上太子妃。但是問題在於,蕭氏家族和王氏家族的差距,並不是那麼大的,而且王氏家族還在滑落,蕭淑妃正得寵,蕭淑妃的嫁給高宗的時間不早於643年,可是到了649年,她已經生了三個孩子了,兩女一兒,而且,648年、649年連續生育,可想而知她受寵的程度,其中兒子李素節被封為”雍王“,直接導致了王皇后的暴走,因為在李素節出生之前,高宗已經有三個兒子了,但是都是沒有名分的宮人生的,子以母貴,其他的兒子沒法和李素節爭寵,而”雍“這塊地是指的首都長安及其周圍,”雍王“這個稱號一般都是封給皇后的兒子的,現在的情況是,皇后無子,又不受寵;蕭淑妃聖眷正隆,極有可能以後幾年會繼續生子;而且蕭淑妃這個人囂張跋扈,地位還不如皇后已經不把皇后放在眼裡了,一旦得勢,自己肯定更是朝不保夕。王皇后是個大家閨秀,但不是傻子,她進到宮裡來也是帶著重振家族任務來的,現在自己的的性格”性簡重,不曲事上下”,天生就不是討好人的人,皇帝又喜歡那種有手段,有主意,有個性的女子,自己無法做到,但是又不能對於蕭淑妃的權勢滔天視而不見,正好這時,高宗去感業寺上香見到了一個太宗的舊人,兩人見面以後“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王皇后派人稍微打聽了一下,這個人是一個小姓,武家的,在太宗朝代只做過才人,家族裡面沒有什麼大官,甚至父親死後,娘幾個被人趕出了家門,個性和蕭淑妃差不多,同樣是高宗喜歡的型,於是王皇后心動了,打算來一招驅虎吞狼,王皇后有沒有想過武才人會完全摧毀宮中的政治生態呢?她對此並沒有太多考慮,因為第一,病急亂投醫。不是有一條成語叫做飲鴆止渴嘛,人要是渴極了,毒藥都敢喝,因為那個時候渴是壓倒一切的,是第一位的了。至於喝了毒酒之後會不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那都顧不上了。對王皇后來說,蕭淑妃當時的威脅最大,她要先解決燃眉之急。 第二,迷信倫理的約束力。王皇后出身世家大族,從小是被禮教薰陶著長大的,對道德倫理信條堅信不疑。她認為蕭淑妃和她門第相當,又是正常納入的妃子,存在取代她地位的可能。而武則天出身不高,又曾經侍奉先皇,那叫有歷史汙點,因此李治雖然可能一時被她迷惑,但是礙於禮法,不可能給她任何名分。退一步說,她即使得寵,對自己的威脅也不會有蕭淑妃那麼大。 第三,人情的考慮。她如果把武則天從感業寺接回來,是把她從水深火熱的境地之中拯救出來,那就是再造之恩。按照人之常情,武則天應該對她感激涕零。不像蕭淑妃,一開始就是她的死對頭。於是王皇后派人讓武則天留頭髮,然後又跟皇帝說不如把武氏納進宮來,還為了武則天進宮打點了上下關係作為一個工具,武則天進宮一開始顯得很聽話後城宇深,痛柔屈不恥,以就大事, 才人有權數,詭變不窮。始,下辭降體事後,後喜,數譽於帝,故進為昭儀。一旦顧幸在蕭後,寢與後不協。後性簡重,不曲事上下,而母柳見內人尚宮無浮禮,故昭儀伺後所薄,必款結之,得賜予,盡以分遺。由是後及妃所為必得,得輒以聞,然未有以中也。也就是說,她扭曲自己的個性服侍皇帝,然後皇帝很滿意,小心翼翼卑躬屈膝的服侍皇后,皇后也很開心,皇后還經常在皇帝面前誇她,所以被封為武昭儀而且本職工作也做得非常好,什麼本職工作呢,就是遏制蕭淑妃的得寵,從哪裡看出來的呢,上文書說,蕭淑妃648年、649年連續生育,可是自從650年高宗遇到武則天,到武則天害死自己女兒直接跟王皇后鬧翻的654年,這整整五年之間,蕭淑妃就再也沒有過生育一個孩子,而當轉過年來的655年十二月,王皇后和蕭淑妃一起被廢,並被加以囚禁,更無生育之可能,所以,單從這個本職工作來評價,武則天的工作非常努力了。武則天得勢以後,王皇后發現自己小看了這個人,然後急忙聯合蕭淑妃對抗武則天,然後發現事情已經來不及了,她佈置的幾天防線被衝擊個乾淨,她認為的所謂武氏的小姓,不是望族,和她服侍過先帝,有政治和道德汙點,確實在武則天立後的過程中起了一些麻煩,比如褚遂良說陛下必別立皇后,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要在武氏!且昭儀經事先帝,眾所共知。陛下豈可蔽天下耳目!使萬代之後,何以稱傳此事!可是武則天巧妙的把這個事情和皇帝與權臣之間的權力鬥爭聯絡起來了,整天給高宗吹枕邊風,意思是,你連立個自己的皇后都不能做主,都要聽這些大臣的,天下到底是誰的,把高宗徹底拉進了自己的隊伍,兩人一直對外,最終還是徹底贏了。而王皇后“機關算盡太聰明 反誤了卿卿性命”,“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後武后知之,促詔杖二人百,剔其手足,反接投釀甕中,曰:"令二嫗骨醉!"數日死,殊其屍。初,詔旨到,後再拜曰:"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至良娣,罵曰:"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王皇后死前還露出了大家閨秀的樣子,輸球沒輸人。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權力鬥爭的失敗,不僅自己被打了一百棍,把手和腳砍下來,成了人棍,最後被扔進大罈子裡面泡在酒裡,最後死了,家人也受到了牽連李治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連自己和皇帝生的孩子,也因為沒有母親的庇護,下場極慘王皇后沒有兒子,她的舅舅就給她提了一個建議,讓高宗的長子李忠跟她多親近,然後皇后出面保李忠為太子,於是兩者達成了戰略同盟,李忠於652年被立為太子,王皇后被廢以後,李忠自然地位不保,然後655年被廢,封梁王。武則天長子李弘被封為太子,廢太子李忠成天過的戰戰兢兢,史書記載房州刺史梁王忠,年浸長,頗不自安,或私衣婦人服以備刺客;又數自佔吉凶。或告其事,秋,七月,乙巳,廢忠為庶人,徙黔州,囚於承乾故宅很快廢太子就被人搞死了儀先為陳王諮議,與王伏勝俱事故太子忠,後於是使許敬宗誣奏儀、伏勝與忠謀大逆。十二月,丙戌,儀下獄,與其子庭芝、王伏勝皆死,籍沒其家。戊子,賜忠死於流所。蕭淑妃的兒女更慘蕭淑妃的兩個女兒,母親死後被囚禁於掖庭宮,蕭淑妃死於655年,小一些的宣城生於649年,滿打滿算也不過六七歲,兩個公主被囚禁沒接受過教育,最後成年以後說不出一句整話,義陽公主快到三十歲了還沒有出嫁,武則天的長子李弘可憐姊弟輕意,提出讓兩個姐姐出嫁吧,高宗同意了,但是因為這事情,李弘得罪了武則天。蕭淑妃的兒子李素節自從母親死後,沒有人庇護,但是好歹也是一位皇子,而且,武則天當時的權勢還不是很強,但是當到了690年的時候,高宗已死,武則天的政治鬥爭勝利了,就開始動手了天授中,與上金同被誣告,追赴都。臨發州,聞有遭喪哭者,謂左右曰:“病死何由可得,更何須哭!”行至都城南龍門驛,被縊死,年四十三,則天令以庶人禮葬之。中宗即位,追封許王,贈開府儀同三司、許州刺史,仍以禮改葬,陪於乾陵。素節被殺之時,子瑛、琬、璣、瑒等九人併為則天所殺,惟少子琳、瓘、璆、欽古以年小,特令長禁雷州。回京路上看到別人因病去世發喪,這位皇子竟然說,能夠病死是對麼幸運啊,我都得不到這種待遇,你們還哭。。真是聽者傷心聞者落淚啊,同時被殺的還有他的九個兒子。。。武則天作為後宮最後的贏家,一輩子舒舒服服不用說了,兒子女兒一大堆(當然,做武則天的兒女不是很幸福,基本兒子早死都與她有關,還親手掐死了自己女兒,但是這是內部鬥爭,不是外人給他們的),武家人在武則天死之前也是大富大貴,她的侄子甚至差點當了皇太子皇帝的寵信是有限的,後宮的資源也是有限的,給了你就不能給她,不爭寵就相當於把主動權拱手讓人,擱你你爭不爭啊?為了子孫後代,為了自己家人,或者說為了自己,也要爭啊,不然只能寄託於來生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只能讓人發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