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白職場說
-
2 # 單眼皮的圖
首先正史是否有關羽放走曹操一說暫無記錄,但就小說而言,這是諸葛亮一石而鳥之計。
首先,諸葛亮已定天下三分之計,曹操敗走長江以後,必經之路處處設防,看似要致曹操死路,實則不然,這完全是一條放走曹操之路,逼著曹操往可以逃走的路線走,而且避開東吳兵。
歸其原因不外有三,1、三分天下,則劉備有機會一足而謀天下,如果此時曹操亡了,東吳必定一家獨大,以劉備現有的能力,必定就是下一個被滅的。2、自己的主公不願意滅漢,而曹操如果死了,漢魏必亂,則百姓遭殃,社稷再亂。這是劉備不願意看見的,諸葛亮也不願意違背自己主公的意願。3、必須避開東吳兵,不然曹操必死。每次曹操遇到的劉備軍隊都是追一下就算了。
然後,用關羽在最後的華容道堵住曹操,而且立軍令狀。因為諸葛亮知道關羽重義,肯定不會殺曹操,這是其他武將所不具備的。而且安排前用計激關羽立軍令狀,事後又不追究,這是為了殺殺關羽的傲氣。眾所周知,關羽向來比較傲,對於諸葛亮雖然服氣,但並不完全放下身段,這次事情以後,關羽不得不在諸葛亮面前服服帖帖,收了大將之心,也為以後用兵打下堅實基礎。
-
3 # 痴人十三郎
沒有,在小說裡打仗搞得跟兒戲一樣,軍法也搞得跟兒戲一樣。
我們這樣反著想,如果正史有這段,萬一關羽一時衝動殺了曹操,諸葛老師那怕北方大亂的千古大計怎麼實現?他有把握關羽一定不殺曹操?小說裡關羽也是善惡小人打了半天架才放了曹操的。
羅老師的邏輯無法自圓其說的。
事實上,關羽反而早有想殺曹操的意願。
早在關羽和劉備在曹操賬下工作的時候,關羽就藉著秋獵鼓動劉備趁機殺了曹操。
反而是劉備覺得曹操迎獻帝,當時是個好人,不應該被殺而已。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208年,曹操佔據荊州,隨後不久曹操率大軍沿長江水陸並進東下,行至赤壁時,兩軍在長江相遇,雙方首次在江面交戰,曹軍失敗,於是退到長江北岸一個叫烏林的地點。
而孫劉聯軍在長江南岸的赤壁,短暫對峙後,雙方再次交戰,孫劉聯軍江用火攻,大破曹營,火勢很大,蔓延到岸上的營寨,曹操見大勢已去,也放了一把火,燒掉營寨,向江陵城撤退。
曹操逃跑的路線是從長江北岸的烏林經華容往南郡的江陵城(今湖北荊州市)方向,當時曹操的水軍全軍覆沒,逃跑時只有步兵和騎兵,而且曹操手下的騎兵基本上沒受赤壁之戰的損失,曹操是主帥,肯定是帶領騎兵先逃。
孫劉聯軍以周瑜的3萬水軍和劉備的2萬人馬為主,真實的赤壁之戰曹操敗的太快了,就那麼一瞬間,火一放,曹軍就敗了,然後逃跑,孫劉聯軍開始追。
史書沒有記載孫劉聯軍是怎麼追擊曹軍的,不妨推斷一下:關羽當時在劉備手下是領水軍的,大機率是關羽率水軍沿長江逆江而上,這個戰船的行進速度是絕對比不上曹操的騎兵,況且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荊州長江段九曲十八彎,水路也比陸路遠多了,也就是說關羽乘戰船是不可能追上曹操的,更不可在華容截到曹操。
那麼關羽從陸地上追呢?
也不可能,兩軍對戰,你怎麼就一定知道敵軍主帥逃哪裡去了?情報有一定的時間延誤,況且追擊敵方主帥,也要穿過對方的潰兵及斷後部隊,所以關羽在戰爭發生後走陸路也不可能在華容截到曹操。
有沒有可能關羽提前埋伏到華容,再截擊曹操?
華容屬南郡,離曹仁駐守的江陵城非常近了,屬於曹操的勢力範圍,赤壁之戰雖說孫劉聯軍有信心,但戰爭並不是你有信心就能贏的,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結果,除非你打的伏擊戰,否則根本不可能提前埋伏。
結論:正史上關羽不可能在華容放走曹操。
-
5 # 虎臣
其實真正的歷史上曹操並沒有在華容道遇到關羽。所以就不存在關羽講情重義放走曹操。您所說的這一情節只是三國演義裡面小說情節。三國演義本來就是一部頌劉抑曹的小說,希望您能把小說和歷史區分看待。
-
6 # 手機使用者畫龍點睛
曹操得了荊州,進駐長江,二十多萬大軍水陸並進,準備一統江南。
孫劉聯軍,孫權三萬,劉備二萬,隔江對峙。
周瑜巧施苦肉計,黃蓋詐降,火攻得手,火燒連環大船,周瑜乘勢猛攻,曹操水軍全軍全軍覆滅。火借風勢,殃及岸上營寨,曹操眼見大勢已去,只能慌忙撤退。想回到江陵,只能走華容小道,只是河汊縱橫,蘆葦深深,軍士踩踏死傷無數。諸葛亮沒算到,劉備不敢想,更沒有關羽在華容道埋伏,三國演義只是演義!
-
7 # 趙志軍001
公元208年曹操的赤壁之戰確實失敗了,而且敗得一塌糊塗,這是鐵的事實,史書中有明確的記載,就此,當時的全國形成三國鼎足的局面。
至於說曹操敗走華容道,這還真值得商榷。
曹操平定了北方以後,又一路高歌,滅掉了長江以北的劉表等其他軍閥,可謂是飲馬長江,正等待時機渡過長江直搗南京的孫吳政權,至於劉備己是曹操的手下敗將,被一路追殺已是驚弓之鳥,盤中餐,砧上肉,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
可就是劉備那個盤中餐砧板上的肉,差點兒要了曹操的老命,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是這麼寫的。
其實曹操赤壁之戰的失利,並不像小說《三國演義》寫的那樣熱鬧,說曹軍八十萬之多,號稱百萬,而史書中說,曹操率領的四十萬大軍,其實這40萬大軍,也是有著很高的水分,不要說當時的人口基數不允許有這些軍隊,就是40萬大軍的給養也是不成立的,最高恐怕也超不過二十萬。
古代打仗就愛虛張聲勢,在氣勢上把對方嚇倒。
其實,赤壁之戰恐怕也沒有太大的戰鬥,因為曹軍裡面計程車兵絕大多數是北方人,到了南方以後,嚴重的水土不服,並爆發了瘟疫,很多士兵得了傳染病,很明顯他們是拉肚子,俗話說好漢架不住三泡稀屎,軍隊中的非戰鬥減員,已經讓曹操喪失了渡江的信心,就是沒有東吳的那把大火,曹操恐怕也要北撤了。
赤壁之戰這場戰役,名義上是孫吳聯軍,可唱主角的卻是孫權的軍隊,孫權的手中確實有三萬人馬號稱八萬,而劉備的軍隊經過多次的戰鬥,恐怕剩下一萬人就不錯了,劉備的人馬並沒有過江東,只是在江的西岸,不敢與曹營離得太近。
而直接的軍事指揮,確實是諸葛亮。
諸葛亮作為當代的年輕軍事家,對於如何參與這次戰役,他肯定是做了縝密的部署,讓武藝高強的關羽率領一支精兵,但人數不可能太多,絕對超不過一千人,因為正面戰場還需要軍隊。
諸葛亮把這些軍隊部署在敵人的後方,一來襲擾他的補給線,二來戰鬥開始後在後方打擊曹軍。
也許偏偏湊巧,這曹操大軍敗退下來了,可這曹操的軍隊那是瘦死的駱駝比狗肥,還真走了華容道,與關羽的軍隊相遇,可是就算是劉備的軍隊全在這個地方,來阻擋曹操北歸,恐怕也是螳螂擋臂,因為此時的曹操恐怕怎麼著也得有個十萬八萬,戰鬥力極強的軍隊。
他關羽關雲長恐怕也不是個傻子,此時他那點兒人馬與曹軍決戰,恐怕是以卵擊石,被俘獲的不是曹操,而是他關羽關雲長。
至於說是關羽動用了義氣和私人感情而放走了曹操,那是不成立的,這要是放走了曹操他回去之後,那劉備恐怕就要翻臉不認人了。
作為劉備的高階軍官,抓住戰機,實施斬首行動,他還是懂這個道理的,只是他關雲長望著這個燙手的烤全羊,無能為力,回去報信請援兵來不及,揮師迎敵風險實在太大。
這次的赤壁之戰,在歷史上曹操軍隊確實敗了,因而,成了後人嘴下的談資,更成了文學家寫小說的好史料,因而,把曹操的失敗寫成是如何的狼狽,而且醜態百出。
至於東吳的勝利,那更是出神入化,什麼苦肉計,連環計,還有離間計,把東吳小將周瑜的臉上貼的厚厚的一層金。
至於諸葛亮更是神機妙算,把華容道之戰寫得惟妙惟肖,讓讀者們更是津津樂道。
其實如果羅貫中老先生,若是把趙雲安排去華容道那是最合適不過,因為趙雲不但武藝超強,而且與曹操沒有私人感情,但是把關羽安排到華容道,那更襯托出關羽的高大上。
所以只能是眼睜睜的看到曹操的大軍,從他的眼皮底下回了老家。
-
8 # 龍雲思鄉
喜好”三國”,試作回答:
對於歷史上曹操是否敗走華容道,有所爭議,
但從未見正史有”關羽截擊放過曹操”的記載!
這段純屬文學小說《三國演義》虛擬創作!
羅貫中作此情節,是為塑造突出-
關羽的”重情守義”~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曹操的狼狽僥倖~
演義精彩!但非史實!
試作析解如下:
曹軍方面:
赤壁水戰,曹操是以降將蔡張帶來的荊州水軍為先鋒主力,
而曹操本部人馬都是馬步兵,多在陸地安營紮寨,損失不大,
雖因士兵感染瘧疾,水土不服,季節不宜~等不利因素而造成戰鬥力減弱,
但其戰鬥實力等,相對於孫劉聯軍來說,還是雄厚強盛許多!
據諸葛亮評價”曹操用兵,彷彿孫吳”,
推想即使曹兵戰敗,也不至於到潰不成軍,一敗塗地的程度!
孫劉方面:
東吳周瑜所率的水軍,是參與赤壁之戰的主力,
劉備軍隊當時勢單力薄,難以自保,僅能夠”趁火打劫”,追擊逃敵而已!
即使關羽部在華容道設定埋伏,想達到如小說裡描寫-
能夠攔截俘虜曹操於其馬下,決其生死於關二爺大刀之下,一念之間,
-那是不現實的!
充其量能伏擊一下曹軍而已!
-
9 # 未鳴讀史
曹操統一北方後,公元208年,曹操率領40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荊州,準備掃平東吳的孫權集團和弱小的劉備集團,完成統一全國的宏願。
當時迎戰的孫劉聯軍大概只有5萬人,周瑜率3萬人在長江上阻擊曹軍,劉備率2萬人作為接應。
其實赤壁之戰沒有演義裡那麼複雜,什麼詐降記反間計。一句話,就是周瑜用火攻打敗了曹操的水軍 ,火勢蔓延到了陸上,曹操只能撤退逃跑。
曹操帶領騎兵確實從華容道逃跑,當時颳著大風,道路泥濘,崎嶇難行。曹操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就命令瘦弱的步兵拿著稻草填路,就這樣磕磕絆絆艱難的逃離了華容道。
正史上曹操對關羽有不殺之恩,還拜他為偏將軍,但是關羽對此卻不領情。演義中的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純屬虛構,是為了突出關羽忠義的高大形象。
-
10 # 指動濟南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這個故事:被赤壁大火燒得狼狽不堪的曹操,根據諸葛亮掐指一算出來的劇本,敗退到華容道,而關雲長早守候多時了。結果,面對一片哀求,關羽感念舊情,義釋曹操。
在這個章節中,最精彩部分莫過於曹操的3次大笑,哈哈哈……第一笑,笑出常山趙子龍,徐晃、張郃出戰,力保曹操逃脫。哈哈哈……第二笑,笑出燕人張翼德,徐晃、張遼接著出戰,力保曹操逃脫。哈哈哈……第三笑,乖乖嚨咚嗆,笑出關雲長關二爺……
這情節真過癮!哈哈哈……全是編的。現在,讓我們不看演義看史實,瞭解下華容道上究竟是誰放走了曹操。
1、華容道上發生了什麼
赤壁之戰前,曹操放出狠話,聲稱率80萬馬仔要和孫權在江東打獵。如今大火熊熊,曹操率軍從華容道撤退。華陽道位於荊州境內,直通華容城,城內有曹軍把守並有糧草補給。只是華陽道內沼澤密佈,泥濘難行,加之林密草深,多數人只能下馬步行。
為快速逃離險境,曹操命老弱殘兵“負草填之”,騎兵踏著茅草透過。慌亂中,老弱殘兵被踩踏,身陷淤泥,死亡眾多。隨後,逃出華容道的曹操又被劉備、周瑜水陸並進,一直追殺到南郡,人馬死傷大半。最終曹操留下曹仁、徐晃、樂進抵擋孫劉聯軍,自己跑回了老家。
2、曹操有過三笑嗎
敗走華容道,曹操有過三笑嗎?史料記載他曾嘲笑過孫劉聯軍,原話是“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大體意思是:劉備這小子和我一樣聰明,有計謀,如果安排人在華容道上放一把火,咱們這些人就無路可逃全完蛋了……
也許,三笑真存在過。史載“軍既得出,公大喜”,大軍逃出來後,曹操大喜。這裡的大喜可能就是大笑吧。有沒有三笑不知道,能肯定的是,不管笑幾聲也沒殺出關張趙雲的人馬來。倒是劉備根據曹操敗退路線尾隨而至,真的放起了火,只是那一刻曹操早已走出華容道。
3、關羽在華容道上出現過嗎
華容道上關羽出現過嗎?回答這個問題前,要明確一下赤壁之戰是誰打的?主力是周瑜指揮的東吳軍,劉備軍更多是策應、佯動,起牽制作用。正面作戰中,周瑜起初向孫權要5萬人馬,只湊齊3萬。劉備軍多少呢?按諸葛亮說法,歸劉備指揮的有1萬,劉琦的江夏軍還有接近1萬。
劉備的1萬人多數是長坂陂敗退的殘兵,以及關羽從曹營歸來時所帶兵士。這些人與周瑜軍隊相比,作戰能力差距較大。劉琦的江夏兵,能不能聽從劉備指揮還是未知數。因此,劉備軍保命防守尚且不易,哪還有閒兵派去華容道打阻擊?關羽哪能事先埋伏到華容道呢?
說到底,華容道放走曹操的到底是誰?周瑜負責正面作戰,肯定想不到去華容道上設伏。細究起來,只能說是劉備放走了曹操!不僅曹操本人逃脫後這樣認為,而且從孫劉聯軍的軍事分工上,劉備軍應該擔負起這個任務來。
設想一下:劉備如果真能如曹操所說,提前率兵,帶齊關張趙雲等,在華容道埋伏下來,當曹操人馬“負草填之”時立刻引燃大火……歷史就真要改寫了。結果劉備醒悟過來時,雖然放起大火,但曹操早就跑出了華容道。
現在一切想象只能透過《三國演義》實現了:
(關雲長)於是把馬頭勒回,謂眾軍曰:“四散擺開。”這個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見雲長回馬,便和眾將一齊衝將過去。雲長回身時,曹操已與眾將過去了。雲長大喝一聲,眾軍皆下馬,哭拜於地。雲長愈加不忍。正猶豫間,張遼縱馬而至。雲長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
哈哈哈……編得真好!你說是不是這樣?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鑑》、《三國演義》、《吳書》、《魏略》、《蜀志》,感興趣者可以詳細一讀
回覆列表
曹操敗走華容道是有正史依據的,在華容道遇到關羽卻是子虛烏有的一件事,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杜撰出的故事,演義只是演義,歷史與演義不可混淆而談!
據記載統帥周瑜採用黃蓋:“今寇眾我寡,難以持久。然觀操軍船艦尾相接,可燒而走也”的建議,用幾十艘裝滿柴火的戰船,順著東南風火燒曹操的水寨以及六軍營寨,曹軍多為北方人水性不好,傷亡慘重,致使曹軍大敗而曹操敗走華容道。
曹操撤退的極其狼狽,當時華容道北風凜冽,道路泥濘不堪,於是曹操下達羸兵負草填路的命令,羸兵即老弱殘兵、傷病員,但是路還沒有填完,曹操便率領騎兵充了過去,羸兵被騎兵踏在泥濘中,場面非常悽慘,變成了真正的以羸兵填路。
也正是因為以羸兵填路,曹操才得以在華容道撤退,保全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