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楚小楚成長社
-
2 # 嗨玩英語
從讀一本書開始,升級你的人生
古人有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兩句話,深刻地說明了讀書的實用之處:透過讀書可以建功立業,可以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人讀了很多書,但還是一事無成。難道是古人的經驗錯了嗎?
《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告訴我們,也許是讀書的人錯了。錯在他們只知讀書,而不去付諸實踐。
《實用性閱讀指南》是日本作家大巖俊之寫的關於閱讀商務型書籍的指南。大巖俊之是日本著名的研討會講師。在創業期間,他讀到一句話:“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並從此奉為真理。因此,他一年讀完了300本書。但是他發現自己沒有記住什麼東西。因而,他又去參加了許多讀書研討會,終於弄懂了如何提高讀書效率和在筆記本上清楚、紮實地記筆記。讀的書多了,也讀得很懂了,但大巖俊之發現自己的事業還是沒有什麼起色。直到最後,他才明白,他還缺少最後一步—行動,只有行動,才能將書上的知識轉化為成果。行動起來的大巖俊之,終於創業成功。《實用性閱讀指南》就是他在創業期間關於讀書和行動的心得總結。
《實用性閱讀指南》共有五章三十九小節。大巖俊之在書中教給我們的,就是把商務類書籍用起來的技巧。具體來說,分為四步,即抓取重要資訊、高效整理和記憶、付諸行動。
第一步:遵從二八定律,抓住最重要的20%
英國經濟學家弗雷多·帕累託發現:“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佔有80%的社會財富”。這個定律被稱為“二八定律”。“二八定律”運用到一本書上,是指一本書,最重要的內容只佔20%。我們真正要掌握的就只有這20%的內容。
那麼,如何才能高效找到這20%的內容呢?
明確讀書的目的。假如你現在知道有一個寶藏,裡面有巨大的財富。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是馬上出發去找嗎?當然不是,世界那麼大,盲目亂找,把自己累著不說,還有很大機率一輩子也找不到寶藏。但如果能先找到藏寶圖,直奔目的地,就容易多了。大巖俊之認為讀書也是如此,先寫下自己讀書的目的,知道自己想要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就能更專注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
只選取自己需要的資訊。大巖俊之建議,在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之後,瀏覽序言、目錄、後記等部分的內容,概要地瞭解書中的內容,然後根據書中的內容提出一系列問題,例如:“這本書談到的最重要的三點是什麼?” “解決某個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確定了這些要回答的問題,讀書時只尋找能回答這些問題的資訊就可以了。
設定閱讀時間。大巖俊之認為,閱讀商業類的書籍不必從頭讀到尾,應該給自己設定讀一本書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裡專注於自己需要的資訊。
第二步:巧用思維導圖,高效整理和記憶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你整理和牢記書中的重要內容。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介紹了三種讀書思維導圖。
第一種是按照閱讀目的製作的思維導圖。包含的內容有書籍資訊、閱讀目的、答案、和閱讀感悟。
第二種是全書內容的思維導圖。你需要按順序寫下一本書的章節、標題、小標題(或粗體字)。
第三種是要點思維導圖。一邊讀書,一邊按順序記下你認為重要的內容。
製作思維導圖的工具主要有書籍、白紙和彩色筆。如圖1所示,內容從中間向四周呈放射性發散開來。將中間的圖文控制在一個礦泉水瓶底部大小,並要用到三種以上的顏色以營造立體效果。每條分枝的顏色不同,越往外分枝越細。每條分枝上寫關鍵詞而不是長句子。越細的分枝上字越小。
你可以根據你的閱讀需求選擇製作其中的任何一種思維導圖。無論你準備製作哪一種,都要在這之前對整本書有所瞭解,並透過在書上畫記號、在書和本子上寫讀書筆記、整理整本書的內容大綱等方法對書中的重點做下記錄。這些內容,大巖俊之在書中也有詳述。
整理完筆記之後,你對書中重要內容的記憶加深了,但為了長期保持深刻記憶,你還需要用到“記憶法”。大巖俊之在書中介紹了“反覆閱讀”、“帶著感情讀”、“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閱讀”、“便利貼記憶法”等記憶方法。
第三步:設定人生目標,逐步付諸行動
閱讀商務類書籍的終極目的就是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如果一步到位太難,不妨一步步地開始實施。
設定具體的行動目標。所謂的具體,是指你能夠用數字把“何事、何時、多少”描述出來。設立目標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找到“不緊急但重要的事”。如下圖所示,我們生活中的事情可分為四類:緊急且重要的事,緊急但不重要的事,不緊急但重要的事,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其中我們常常忘掉的就是那些“不緊急但重要的事”。二是按照SMART法則設立切實可行的目標。即設立的目標要specific (具體的), measurable(可預見的), achievable(可達到的), realistic(實際的), time-bound(有期限的)。
思考目標與現實的差距。你要客觀地評估自己現實的狀況,可以問自己:“如果最好的狀況是100%,那現在自己的狀況達到百分之幾了?”
為填補差距做出具體行動。儘可能多地寫下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並具體寫出“怎麼做、和誰做、在哪裡做、何時做完。” 如果現實和目標差距太大,一下子無法完成,可以將具體行動細分為幾個階段。例如,可以思考為了達成在現有基礎上加10%的目標,你可以做什麼。完成後,再加10%,直到你達成目標。
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為了讓你自己更有動力,你可以試著在行動前想象自己達成目標的樣子,並且把你的行動告訴其他人(可以是你的家人、朋友,也可以在社交網站上的陌生人)。
千里馬沒有伯樂的慧眼相識就是一匹普通的馬。一本好書沒有碰到會讀的人也不過是廢紙一堆。即使書中的知識值千金,不付諸行動,千金也永遠不會落到你的口袋。《實用性閱讀指南》除了教給我們高效地閱讀、整理和記憶的方法,還啟示我們告別懶惰和幻想,立即行動起來。大巖俊之透過讀書和行動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升級。讀完《實用性閱讀指南》後,相信你也可以從讀一本書開始,升級你的人生。
-
3 # 弓長小初
讀書是不是有用關鍵在於學以致用!
我們來想一下身邊什麼人在鼓吹讀書無用論。我身邊是三種人
1、不會讀書,讀過的書大多忘記了
2、本身不讀書,靠著苦力勞動獲得不錯的生活
3、自己讀書,但不希望別人讀書人
對於第一種人,我可以推薦幾本關於讀書方式學習的書籍。對於第二種人,觀念根深蒂固,不做評價。對於第三種,我只能說,太自私,太狹隘。
《溝通聖經》這本書是歐洲的溝通類教材,溝通分為四大類,聽說讀寫,這本書的地12、13章就講了如何提高閱讀效率以及閱讀速度。
這個方法非常好用,推薦。
《高效能閱讀》市面上的書太多了,買不適合的書不僅浪費錢,還浪費精力。《高效能閱讀》從培養興趣、快速閱讀、消化知識和工作應用四個方面分析了閱讀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並逐一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如何有效整理資訊》讀書、工作,我們會積攢很多的素材,怎麼把這些東西整理在一起,成為日後工作中寶貴的素材。
-
4 # 手機使用者95419261368
讀書自然是有用處的,因為書承載了前人的經驗和思想,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實踐、總結和思考的結果,讀書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往開來。這就是為什麼人類比動物厲害。猴子算是動物中頂聰明的了,但我想,今天的猴子一定不比一萬年前的猴子高明,但人類的改變卻是翻天覆地的。如果人類也跟猴子一樣,不把自己的實踐進行總結思考和把這些知識傳遞下來,那今天的我們一定跟大猩猩沒什麼不同。一句話,讀書是有的,不讀書,社會就不會進步,就沒有文明的程序。
但讀書是講方法的,不可死讀書,讀死書。什麼意思呢,就是任何書都是人寫的,是對生活實踐的領悟和總結。問題是,再有學問的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無所不知。也就是說,學識再淵博的人,也有無知的地方。還有,任何知識和學問,都會受到時代的侷限,一千年前是對的事,擱到現在可能是錯的。
所以,我們讀書的時候,要有一個批判的態度,不能照單全收,否則就白讀了。就算書中講的都無可挑剔,但書裡的東西是死的,而我們要學以致用的現實是活的,變化的,死讀書而不懂得變通,不但不受讀書之利,還反受其害,馬謖失街亭和趙括的紙上談兵導致長平兵敗,就是鮮活的例證。“盡信書不如無書”“近來始覺古人書,全無是處。”這兩句都是古人說的,前一句講得極好,後一句雖是詩詞中洩憤的話,卻也有些道理。所以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持批評的態度,去偽取真,千萬不可沒有取捨。
-
5 # 顧叄莫
讀書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很難說,就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個未解之謎。
讀書有用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擔當我們沒有條件行萬里路時,只能選擇讀萬卷書。所幸這是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
讀書可以使人更充實、豐富,有知識。使思想訓練,境界提升,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魯迅)讀書的意義在於開拓視野,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識,不會因取得一點成功就驕傲自滿,這世界上總有比你更好的人。一個人讀的書越多,越容易認識到自己的匱乏。
讀書需要長時間堅持,如果可以的話終身閱讀。畢竟讀書提高的是思想境界,以為讀一兩天書就能有所成就無異於天方夜譚。
讀書無用這裡的讀書被更多理解為學歷。有些學歷較低的人賺的比高學歷更多、更成功,就開始鼓吹“讀書無用論”,甚至以自己為例,鼓勵還在上大學的孩子追求自己喜歡的,不用管那一紙文憑。事實上,他們絕不會聘請低學歷的員工。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雞湯文狗血文開始氾濫,閱讀這類書籍對我們毫無益處。讀書時一定要好好挑選。
讀書還是有用的,不管是為了那塊“敲門磚”還是提高自己,好好讀書吧,起碼不會在未來因沒有讀書後悔。
回覆列表
《武林外傳》中呂秀才對於讀書是這樣說的:“起初我讀書是為了功名,後來讀著讀著心裡就沒底了,那麼多書,衝動,衝動到後來吧,突然就反應過來了,怎麼說呢,就拿交朋友來說用的是心,他不是用學問,咱們讀書不是為了去炫耀,而是為了更好的溝通。而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馬克思對於給出了這樣的回答:“由於具體的主體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親為,而且知識本身也具有歷史繼承性,作為人類認知成果的間接作用不容忽視,所以主體可以也應該透過讀書或者傳授的方式獲得間接經驗,這是發展人類認知的必要途徑”。
對於讀書的意義,無論哪種說法,都是在對讀書這件事進行無上光榮的褒獎,不管讀書這件事有沒有讓你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一些說“讀書無用論”的人就是對這種“把讀書當成一件神聖而不求回報”的說法嗤之以鼻。所以,讀書一定要帶有目的性。作者原尻淳一認為,一定要進行可以創造價值的產出型讀書。這個時代是一個哪怕只快一秒,也得在資訊洪水中抓住有效商業資訊的時代。那些讀書不追求意義的人,無法在世界快速變化時緊跟它的腳步,自然也無法創造價值。
那麼,原尻淳一所提出的“產出型讀書”到底是什麼呢?就是著書立說,然後建立自己的體系,建立個人品牌。無論我們讀再多名家的作品,也是在吸收二手的資訊,資訊的多少由寫作者來決定要不要告訴你,所以讀書的終極目的之一,是自己寫書。
作者原尻淳一在書中舉例:他的電腦裡有一本題為《規劃的基本》的教科書,是由他被分配到營銷部門以來所積累的海量資訊編輯而成,屬於他自己的獨家秘笈。有一次,一個後輩同事像曾經的他一樣,在調查報告的製作上碰了釘子。於是,原尻淳一就把秘籍的影印件給了他。結果,某位營業部長在會議上看了秘籍後,要針對這份秘籍召開部門學習會。那一次,作者第一次在公司以“教學者”的身份進行了演講,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擁有自己的原創內容竟有如此大的威力。
書的本質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和記錄。讀書好的原因便在於此。他們能夠幫助降低我們的試錯成本,增加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的成功機率。然而,讀書多最可怕的地方也在於此,你會在無意識中對書產生依賴,從而放棄自己的思考。
書中提到,關於這一點,哲學家叔本華曾在1960年出版的《關於讀書》中提出過尖銳的批評,叔本華認為:讀書是讓別人幫助自己思考。讀書的我們,不過是在反覆追拾別人思考後的殘渣。就好像練習寫字的學生,用鋼筆沿著老師劃下的鉛筆線描摹,所以讀書是幾乎全無思考的辛苦。只要努力讀書,我們的大腦只不過是別人思想的運動場罷了。因此,即便有時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絕大多數用一整天來多讀書的勤勉者,也會逐漸喪失自己思考的能力。總是使用交通工具,終將忘記如何走路。
是的,我們之所以探討這些讀書方法,終極目的可能都要歸結於自己寫書。人類是喜歡錶達並被評價的生物,讀書便是手段和食糧。而且,以此為目的的讀書,就不會有“讀不進去”的厭惡感,書中的某一觀點也許是激發靈感的最好素材,這也驗證了我們的第一個問題,讀書一定要有“內在動機”,“著書立說”就是最佳的“內在動機”。
而且,無論你是讀工具類的書還是讀陶冶情操類的書,終極目的都可以是“著書立說”,想想你的這一生,如果不能留下任何東西,把自己的經驗或者這一生所經歷的情感寫出來,作為你存在過的依據,不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嗎?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透過各種各樣的社交媒體變得快捷、頻繁,有時候我們不需要依賴任何企業或者組織,就能自己為自己帶來流量、帶來關注度。21世紀的我們,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美國管理學者彼得斯有一句被廣為引用的話:21世紀的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你與別人讀的是同樣一本書,但是你有內在動機,知道自己想要學習的方向,建立垂直型閱讀,成為專才的“特效藥”而不是通才“萬金油”。因此,你的感悟就比別人的更加專業,更加深刻。成龍早期那些模仿李小龍風格的電影只會讓人更加懷念李小龍,而有了自己搞笑武打風格以後,大鼻子就立刻讓人牢記了。
網際網路時代下每個人都是浮躁不安的,每個人都在迷茫。有的人早九晚五的上班,每天行屍走肉般的生活。有的人在家蝸居,靠著父母混吃等死。然而,網際網路時代下每個人也都是蓬勃向上的,每個人都有機會追逐夢想。狀態的不同就在於你思想境界的不同,而造就你的思考主場的,正是你如何讀書,有沒有建立起高效閱讀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