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檸檬mama
-
2 # 育兒有故事
謝謝邀請!我作為2個孩子的媽媽,面對孩子的叛逆期也曾經讓我一度很迷茫。伴隨著我家大寶2個叛逆期的到來與過去,我發現叛逆期的到來並非壞事,叛逆期的到來說明孩子的心智得到了發展,獨立意識得到了覺醒,說明孩子成長了,在辛苦的養育下慢慢地長大了。
人在成長過程中通常會經歷3個叛逆期,幼兒叛逆期(2-3歲)、兒童叛逆期(8-9歲)、青春叛逆期(12-18歲)。我家大寶現在9歲,前面2個叛逆期都沒有錯過。看看我家孩子在幼兒與兒童叛逆期的表現:
1、幼兒叛逆期的故事我家大寶在幼兒叛逆期的主要表現便是哭鬧,原來非常乖巧,忽然無緣由的哭鬧,當時以為是我家小寶出生疏忽對大寶的照顧,後面發現根本就不是。後來想想孩子應該是進入了叛逆期。
我家大寶在幼兒叛逆期讓我記憶最深的一次,便是離家出走,2歲離家出走真的是不可想像。當時的情景是叫她吃飯,她不吃,我便多叫了幾次,她就開始哭鬧,在地上變著花樣的哭。我就跟她講“寶寶你去門口哭吧,正好在門口打幾個滾,把地給拖了。”,誰曾想大寶就出門了,離家出走了。當然,2歲的孩子走不了多遠,只是在樓裡的某個角落發呆,讓我們一頓好找。
2、兒童叛逆期的故事我家大寶兒童叛逆期的表現是愛頂嘴,但比幼兒叛逆期的那種無理取鬧好多了,一般只是讓孩子幹她不願意乾的事才會頂嘴,平時表現還蠻乖巧。
前半個月大寶要期末考試,我抓得比較嚴,這便讓大寶極度反感,天天跟我頂嘴,但並沒有過激的反應。兒童叛逆期我家大寶表現還算良好。
3、孩子叛逆期應該怎麼辦?孩子叛逆期並非壞事,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反感父母的管教方式。像我家大寶在兒童叛逆期如果不是期末考試對她管教過嚴,平時在家、在校的表現是可圈可點,值得肯定。但是如果管教過嚴,或者叫孩子做不願意做的事,孩子便會表現出叛逆的行為。那麼孩子叛逆期應該怎麼辦?
(1)情感交流是關鍵現在很多父母握著家長的權威,與孩子溝通交流時總是抱著“你必須聽我的”態度,在這種溝通情景下是不平等的,無法達到有效溝通。對於獨立意識已覺醒的孩子而言,會讓孩子認為這是命令、操控,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必須在平等的立場下進行情感交流,瞭解、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讓孩子具有抒發情感、想法的機會。如果孩子的想法存在誤區則可以進行引導,如果孩子想法正確則應當支援。像我們家要給孩子報個培養班之類的,首先會跟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進行自我選擇、自我負責,這樣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2)科學引導是核心現在很多父母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只是一味的說教,跟孩子談人生哲理,灌輸所做所為均是為了孩子好的思維。採用這種方式,孩子只會嫌父母囉嗦,並不會聽取意見,反而會增強孩子的叛逆心理。針對叛逆期的孩子科學引導才是核心。
父母榜樣引導:如叛逆期的孩子愛玩手機,首先父母便應該以身作則,不受手機所控。然後抓住機會與孩子多做做戶外活動,這樣即可以減少讓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也可以增強親子互動,增進感情。孩子不愛學習,父母便可以建立愛學習的家風,讓孩子在愛學習的家風教育中受到感染。
立規舉引導:現代家庭中很少有家規、家訓,導致家庭教育缺乏依據、缺乏基礎。針對叛逆期的孩子可在孩子心平氣和的條件下,與孩子共同協商相應的規舉,例如哪些事可為,哪些事不可為,幹了不可為的事應當怎麼懲戒,幹了好事應當如何獎勵等。針對幼兒、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則可幫助孩子建立日程,什麼時間段該幹什麼事,並配合相應的獎懲措施,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也有助於孩子在日程約束下完成各項工作,並不需要進行說教。規舉制定後彼此相互監督、相互促進。
(3)適當放手是手段孩子之所以進入叛逆期便是孩子獨立意識覺醒,孩子透過叛逆行為在“鬧革命”。因此,您應當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自主權,讓孩子進行自主選擇、自主決定。當然,某些重大事項還得由您來把持,但把持得注意力度,不要耍家長威風。
其實孩子自己決定的事,孩子便會自己負責,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並且許多孩子自己決定的事,即使再苦再累都要完成,這樣也能夠培養孩子的韌性。
總之,孩子的叛逆期並不可怕,說明孩子長大了,我們作為父母應當高興。但是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我們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加強情感交流,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科學引導,還必須適當放手,讓孩子能夠自我成長、自我提升。
當然,知易行難,道理講了一堆,如果不去落實也並沒有用。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關鍵時期,我們作為父母仍然應當負重前行,幫助孩子邁過叛逆期這個坎,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
3 # 呆小咪m
叛逆期的孩子是最難"對付"的孩子,不過媽媽不必擔心,孩子就是在反抗中逐漸長大的。完善自我意識,已形成獨立人格,為將來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的。媽媽只要巧妙的應對孩子的叛逆,幫助孩子化解叛逆可能會遭遇的危險,讓他們少走點彎路,這是對孩子最好的照顧。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三次叛逆期。
第1次:2~3歲2~3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也是從嬰兒過渡到幼兒的階段,一般孩子在兩歲之前都比較聽話,你說什麼他便做什麼,而在兩歲之後,他總喜歡和父母對著做,而且可能會亂髮脾氣。
建議爸媽在教育他時儘量多一點耐心。在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的讓他們根據自己意願去做,自己去探索,不要一昧的按著自己想法來要求他。
第2次:7~9歲7~9歲是孩子從幼兒過渡到少年的階段,他們可能會經常出現賴床、挑食、看電視毫無節制等等,這是因為他們有了更強烈的獨立思想,覺得自己是大人了,總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所以不管做什麼都想和父母對著幹。
當孩子有這種行為時,父母儘量不要過度限制他的自由,在可控制範圍內既可以給他自由空間,同時還可以和他一起探討。除此之外,和他有關的一些事情,家長也不要全包攬決定,可以多和他商量一下,他的一些小事也可以適當讓他自己作主下。
第3次:12~15歲12~15歲是孩子從少年過渡到青春期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叛逆心理是比較明顯的,同時也是多數父母比較頭疼的。若是父母強行管教的話,不僅不會達到預期效果,還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
叛逆期是孩子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們什麼都想自己去嘗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就可能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了。
因此媽媽不必為孩子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也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強烈的叛逆行為,大動干戈。
孩子強烈的叛逆行為是對媽媽強烈的控制慾望的一種反擊。如果媽媽對孩子的控制適當變弱,那麼孩子的叛逆程度,也就會自然而然的下降。
要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孩子在一定程度的叛逆是是正常的。是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媽媽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他充分的獨立空間,那麼孩子的叛逆心理就會減輕。
相反,如果媽媽不尊重孩子,或者橫加干涉孩子,那麼後果就是孩子的叛逆心理會變得更加強烈。
所以,愛而不傷害。作為媽媽,在教育中應該避免讓愛轉變成傷害。要做到真正的關愛孩子,讓他健康成長。
-
4 # 玩美教育
叛逆期在每個人的成長中都是存在的,從孩子的兩歲開始,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併成長,他們開始嘗試著為自己做主,不喜歡聽別人的指令,從這個方面看,叛逆期也有積極的一面。這個階段的孩子,想嘗試自己做主,但是由於眼界和能力的問題,很多時候他們不能如願以償,所以他們經常是暴躁的、興奮的、無所適從的、對抗的、激烈的、又是容易受傷的。
我有一個學生,上五年級,父母離異,媽媽一個人帶著他。因為工作太忙,平時疏於對他的照顧。他在學校屬於經常幹壞事的那種,老師說什麼他都是和老師對著幹,佈置的作業不做,輪到值日不做。經常遲到。還會撒謊。成績也是一塌糊塗。讓他母親教育他是一句也不聽,他有很奇怪的一套理論。孩子都是不自由的,大人都是自私的。他說要帶身邊的同學去尋找自由。
後來,在班主任的建議下,他媽媽帶他去求助學校的心理指導老師,老師建議他母親不要打他,要多給一點愛和包容給他,還讓班主任多關注這個孩子,適當的讓他為班級做一些事。班主任安排他每天負責檢查人數。當他領了這項任務以後,他做的還比較認真,這之後,班主任又讓他負責檢查班級的衛生,班主任也是經常的表揚他,表揚多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搗亂了。慢慢地,壞事幹的也少了。回家也能主動幫母親做一點事了。幾個月下來,孩子有了進步,儘管學習還是那樣,但是其他方面真的是進步不小,身邊的朋友也慢慢的多起來,而且,壞習慣也改變了不少。
家裡如果有一個叛逆的孩子,建議家長千萬不要硬碰硬,而是要找方法,想對策,給與孩子更多的理解和關懷,也建議家長多看這方面的書籍。如(哈佛家訓)、(西點軍校)、(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等等。
回覆列表
很多孩子在經歷叛逆期時,父母會覺得他們無論思想言論還是行為舉止都有些奇怪,甚至有點不可理喻,不知該如何應對。
“我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美好,想念你可愛樣子和你臉上的微笑!”自從寶寶進入叛逆期,媽媽是不是再也看不到以前那個聽話乖巧的寶貝了?亂髮脾氣,大哭大鬧,生悶氣還跟媽媽們對著幹,這些虐心戲碼是不是天天上演?
第一叛反期:兩歲半到三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
孩子的第一個逆反期出現在自我意識萌發的時期,一般是在兩歲半到3歲左右。不過現在的孩子大約1歲前後就開始表現的“叛逆”了。就這一點,我的分析是:一方面現在孩子的確越來越聰明瞭;另一方面是父母們養孩子更加小心,也因此對孩子更早、更多說“不”。孩子們說出的第一個“不”,就是從父母這裡學來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行動上,常常會用“打人”來表達自己不同意、反對的態度;語言上,則開始說“不”,什麼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這是孩子從意識上最早開始的與父母的分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感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並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優秀的個人品質。
第二叛反期:7-9歲,準大人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同於嬰幼兒時期的寶貝,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成人,是一個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如不願意讓家長拉手,不讓父母叫自己“寶貝”或小名了,要求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大人說東,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們又非常依賴大人、不講道理,愛哭、比較嬌氣等。
第三叛反期:12-15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育成熟,覺得自己已經很“強大”了,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種挫折感,這樣,在身體與心理矛盾的自我糾結和成長中,孩子開始有了更多樣的情緒體驗。對女孩來說,會變得內向並體驗到自我懷疑、愧疚或抑鬱等情緒;對男孩而言,則更多地體驗到暴躁和憤怒。
孩子的角色和身份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最明顯的是他們開始尋求同齡人的支援。表現為,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好面子,自尊心強;重視同伴關係,易受同伴影響,可能會做一些並非自己意願但同伴認同的事,如抽菸、喝酒,這些行為雖然父母不認可,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成人的象徵,代表他們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等。這也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會面臨一些危險,如網路成癮、早孕、酗酒、犯罪等。有的父母會過度憂慮孩子可能面臨的危險。希望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我們必須首先要學會信任孩子有這個能力。事實上,大多數孩子也的確能順利度過這個特別的時期。
除了信任,還有什麼呢?我們要做好孩子們堅實的後盾。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與孩子保持親密而有間的親子關係:將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援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要重點提醒的是,針對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很有必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不用陪了。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團隊活動,多與自己的親戚朋友走動。別讓孩子們把自己封閉起來,或者經常宅在家裡玩電遊。孩子們有自己的社交,擁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長輩等,這些都有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話,即使不能跟父母說,他們也還能有別的傾訴渠道。
同時,父親的功能尤其顯得重要。父親最好能夠跟這個年齡的男孩做朋友。記得,對你的男孩來說,要緊的不是你如何說他、批評他、指點他,而是他信任不信任你,在你身上,他能否看到一個成熟、有責任感的男人的樣子。
總之,不同時期的孩子有不同的困擾。對於他們的不聽話、叛逆,父母要有清醒的認識。下面是一些原則性的提醒,更是很多父母容易疏忽的:
1.不當的教育方式容易導致孩子逆反。孩子是成長中的個體,每天都在不斷髮生著變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需適時調整,切不可因孩子與自己的想法相左,而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這樣做實際上漠視孩子真正的需要,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2.教育孩子不能採取高壓政策,更不能諷刺挖苦孩子,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肯定和鼓勵孩子的進步和努力。研究表明,用低聲細語的方式教育孩子更能獲得好的效果。
3.對於不同逆反期的孩子,父母需區別對待。對較小的孩子,可透過轉移注意力,給出選擇等方式引導;對於較大一些的孩子,可透過講道理、正面引導和肯定的方式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