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史文化

    李密殺死翟讓後瓦崗寨已經實力離心離德,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李密,一派是翟讓原來的心腹下屬。瓦崗的英雄最講兄弟“義”氣,老大死了,怎麼還會信李密。

  • 2 # 鎮蘇先生

    李密統帥的瓦崗軍,在邙山之戰前,剛剛擊敗從江都呼嘯而來的宇文化及大軍,一時聲威大聲。就連當時佔據長安的李淵,都要專門寫信奉承李密,主動提出要奉李密為主。由此可見,瓦崗軍被稱為隋末第一軍團,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以當時瓦崗軍的表面實力,戰勝王世充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沒有想到的是,實力強盛的瓦崗軍,居然會在邙山之戰中被王世充率軍擊敗。更不可思議的是,作為天下第一軍團的瓦崗軍,此戰過後就土崩瓦解,再也不復存在了。

    之所以瓦崗軍在邙山之戰前後反差那麼大,主要還是因為李密以前乾的一件事埋下的禍根。

    李密隨楊玄感造反失敗後,無路可走,只能投奔瓦崗翟讓。後來李密在瓦崗羽翼豐滿後,為了奪取瓦崗軍最高統帥權,就恩將仇報,在大庭廣眾之下殘忍的殺死了翟讓。當時瓦崗眾將迫於李密的淫威,只能敢怒而不敢言,但不滿和仇恨的種子已經在大家的心裡種下。從此以後,凡是打的順風順水的仗,大家也就順勢而為,力爭取得勝利。但如果碰到了惡仗險仗,大家卻有所保留,不會使出全力。因此,表面上看瓦崗軍獨步天下實力強盛,實際上內部不和矛盾重重。

    邙山之戰前,瓦崗軍擊敗遠道而來,早已疲憊不堪的宇文化及。只不過是瓦崗軍以逸待勞打的巧仗而已,並不能說明什麼。等到與王世充真刀實槍的面對面撕殺,戰況激烈互相交著時,瓦崗軍將帥不和的隱患一下子就爆發了。這就是為什麼瓦崗軍在邙山之戰中,很快就土崩瓦解,不堪一擊的根本原因啊!

  • 3 # 歷史白話君

    我認為被稱為隋末第一軍團的瓦崗軍,之所以在邙山之戰時便土崩瓦解,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內部鬥爭消耗太大

    李密在投奔瓦崗軍後,殺掉了原本的首領,雖然也一起殺死很多不服他的,但是還是留下了隱患,使得瓦崗軍內部分成兩派,在兩派鬥爭過程中失去了很多優秀的將領,這使瓦崗軍的實力大幅度下滑。

    2.與宇文化及爭鬥後傷筋動骨

    李密本不應該與宇文化及一戰的,但是他膨脹了,不顧瓦崗軍內部眾多問題,依然與宇文化及開戰,雖然打敗了宇文化及,但是也使瓦崗軍再一次被消耗。

    3.決戰時心不齊,各自為戰

    邙山之戰時李密手下的將領各自為戰,友軍陷入困境也見死不救,都在儲存實力,結果被各個擊破。

  • 4 # 靈山禪師

    ♥邙山,黃河南岸,洛水北岸,西起於洛陽北,東止於洛水入黃河口。綿延100多公里,海拔300米,是洛陽的天然屏障。洛陽王世充軍與瓦崗李密軍的邙山之戰,就發生在洛水北岸的偃師北邙山。♥公元618年3月,宇文成都忤逆,在江都(揚州)殺了隋煬帝。訊息傳到洛陽,王世充另立新君,準備五月登基。就在王世充籌備新君登基大典的時候,李密的瓦崗軍兵臨城下,圍困洛陽城。屋漏偏逢連陰雨,船破恰遇頂頭風!也就在此時,宇文成都也率領叛軍趕到黎陽,準備拿下洛陽作為根據地。可憐隋王朝僅剩的一座洛陽孤城,頃刻間就要土崩瓦解了!

    ♥就在生死存亡之際,王世充力排眾議,主張以高官厚祿許諾,誘李密率瓦崗軍消滅宇文成都,瓦崗軍還真上當了!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宇文成都被滅,瓦崗軍也遭到重創。

    ♥消滅宇文成都以後,李密班師回朝,軍隊駐紮在偃師北邙山上。取得勝利的瓦崗軍有點膨脹,不設屏障壁壘,放鬆警惕,預防鬆懈。王世充派兵夜裡埋伏邙山瓦崗軍駐地附近,伺機放火焚燒瓦崗軍營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掩殺過去,驚恐的瓦崗軍潰不成軍,四散奔逃,李密率殘部逃至洛口。

    ♥李密逃走洛口,王世充乘勢拿下偃師,沿途瓦崗軍除魏徵投靠河北竇建德外,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等都投降王世充了。兩家多年來為爭奪河南爭戰不休,邙山一戰,王世充取得重大勝利,瓦崗幾乎瓦解。

  • 5 # 冒險王的故事

    瓦崗塞首領李密,可真是不簡單,還是小孩的時候,因為父輩的關係,在隋朝的皇宮裡做了公務員,名稱是“東宮千牛備身”,就是東宮皇太子的侍衛,拿著御刀守在皇子身邊的保安。有一天隋煬帝看到了他,感覺他氣宇不凡,便說,這小孩的長相不俗,很聰明,眼睛很有神,別讓他做保安了,給他個別的職位吧。

    於是,以後李密就有了看書學習的時間,因為皇帝說了,他可以乾點別的,多學習學習,以後沒準可以為國家社稷出謀劃策。

    李密當時也就是十幾歲,學了一段時間,又被人看上了,這個人是越國公楊素,他對自己兒子說,你看看李密,天天抱著書,長的也很有出息,你以後和他做朋友吧。

    從此後,李密又天天和楊素的兒子楊玄感一起成了哥們,楊玄感想反朝廷,就帶上了李密。可是這場戰役,楊玄感慘敗,知道必死無疑,便讓自己的弟弟結果了自己。李密還不想死,三十六計逃為上,就這樣跑了,但是沒有跑遠,還是被隋朝的軍隊追殺上來,被捕了。

    這時候,李密就發揮了自己的小聰明,他知道這樣被押解到洛陽,必死無疑。便賄賂了幾個當差的,當差的也就疏忽了,然後李密等人殺了這幾個看押他們的人,便四散而逃。

    都說落毛的鳳凰不如雞,李密先投奔郝孝德,郝孝德看不起他,沒有要他。

    李密不得已,走投無路,就到了瓦崗塞。瓦崗塞的人都是一群佔山為王的綠林好漢,他們沒有看不起李密,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很有義氣。他們把李密看做了朋友,李密幫著他們出謀劃策,打了幾個勝仗。這個時候,瓦崗塞的頭領翟讓一時衝動,覺得李密比自己強,主動把頭領的地位給了李密。

    李密這時候,應該感恩戴德才是。可是這人嘛,還是不知足,陰謀詭計鬼點子很多,雖說翟讓把領導的地位給了他,他還是不放心,擔心自己地位不保,再加上翟讓的哥哥,還有翟讓的舊部下王茹儒信都不太服氣,一次次要翟讓復位,李密就有了剿滅這幾個人的想法。

    藉著一次喝酒的機會,李密擺了個鴻門宴,他說,翟讓哥哥呀,我這有一個好弓,你看看你能拉的開不?

    翟讓拿著弓,用手使勁,拉滿了弓弦,還真有大漠射鵰的範兒,可是這個時候李密動手了,讓部下趁著翟讓沒有防備,殺死了翟讓,接著又把翟讓的哥哥,部下王儒信都殺了。

    翟讓一死,沒有了後顧之憂,李密春風得意,這時候,又有好事臨近了。隋朝的皇帝楊廣徵戰高麗句時,被部下發動政變殺死了,小皇帝楊侗就想,不如把瓦崗塞的人詔安了,讓李密去攻打殺死父王的宇文化及。

    李密足智多謀,這時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想明白了,即使落山為寇,還是個草莽英雄,不如接受了詔安。如果不詔安,免不了腹背受敵。

    於是李密就接受了這個任務,攻打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的隊伍可是精銳部隊,他殺死隋煬帝時,收編了隋煬帝的驍果軍。這些驍果軍是隋煬帝的禁軍,那威風勢不可擋,一個個胳膊上刺著雄鷹,估計是黑社會的前身,每個人胯下一匹戰馬,作戰時,身邊還有一匹馬背上,放著他們的刀劍裝備。

    李密和這幫胳膊刺字的“黑社會”打得很辛苦,當然最後結果贏了,但是自己也受了損失,死傷無數。李密這個功勞可是不小,正想著去皇宮裡請功領賞,當他的尚書令呢,沒想到這個時候,皇宮裡發生兵變,王世充廢了小皇帝,自己當了皇帝。

    王世充趁著李密的軍隊疲乏,開始征戰李密,雖然李密的軍隊很驍勇,可是李密當年殺了翟讓,以前的舊部下都冷了心,不想好好打仗了。尤其是大將軍單雄信,邙山之戰時,竟然在王世充偷襲的時候,按兵不動,李密一敗,單雄信便投降歸順。

    李密聰明一世,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去和敵人對抗,手下單雄信沒有應戰,主動投降。

    李密只得節節敗退,最後被敵軍追到了虎牢關,李密內心當然是很悲痛的,可是又有什麼法子呢,他覺得死期到了,就對部下說,我打了敗仗,以死謝罪吧。

    李密內心可不想死,他的部下就說,李淵在西安建立了唐朝,你們一個姓氏,以前是同一個祖先,不如去投奔他。

    李密就找了個臺階,不死了。投奔李淵去了,李淵對他始終懷疑,畢竟李密做了那麼多壞事,殺死了翟讓,這件事就很說不過去。

    李密在這種被猜疑的氣氛中,過得很憋屈,於是帶著幾個親信,便去投奔張善相,為了迷惑敵軍,就說去洛陽了。還沒走到張善相的底盤,盛彥師便暗中埋伏,射殺了李密,李密被砍了腦袋。

    李密一生可謂南征北戰,一次次命運的擺弄,都沒有讓他屈服,一次次困境都沒有讓他消沉,可是他最大的失敗,便是聰明過了頭。疑心重有時候是好事,疑心過重,便會眾叛親離。

    在他虎落平陽的時候,是翟讓給了他機會,讓他翻身,可是他陰險狡猾,過度擔心翟讓,以至於殺死翟讓時,被瓦崗塞的舊部不忿,在邙山之戰中,不戰而敗,輸掉了整個人生。

  • 6 # 浮城扶風

    首先是李密輕敵。俗話說:“驕兵必敗”,李密剛剛戰勝宇文化及,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自身也傷亡較大。戰前,既沒有采納名將裴仁基趁洛陽空虛,偷襲洛陽的建議,也沒有采納名臣魏徵提出的以逸待勞的策略,再加上初勝宇文化及,輕視王世充,最後遭到慘敗!

    其次是叛徒的出賣。守將暗中叛變,將偃師城獻給王世充。其長史邴元真派人給王世充送信,讓王世充偷襲李密,並將瓦崗軍賴以生存的洛口倉獻給了王世充。

    最後是瓦崗寨的內部矛盾。李密參加楊玄感叛亂失敗後,投奔瓦崗軍。瓦崗軍最初首領是翟讓,由於李密能力突出,屢敗隋軍,後又不甘於人下,殺了翟讓,導致軍心不穩,將士離心。

  • 7 # 夜狼文史工作室

    瓦崗軍為何擁有一大把好牌(四個二一對王),最後卻讓牌面遠不如自己的李淵父子把門給關了呢?

    第一,內耗,農民起義部隊,無論是之前陳勝吳廣到黃巾起義以及之後的黃巢宋江方臘,都是在有了一定影響力以後便兄弟閻牆,狗咬狗一嘴毛,瓦崗軍也不例外,最初瓦崗這支隊伍是翟讓帶出來的,但隨後李密也來了,李密的口碑更好,更有戰略眼光,他們的關係就和晁蓋和宋江的情況差不多,一山不容二虎,必要有一番爭鬥,經過一番明爭暗鬥,翟讓出局被殺,但瓦崗也因此實力受損,重要是人心不穩。

    第二,眼光,瓦崗成也李密,敗也李密,李密上了瓦崗之後,提出了“真趣滎陽、休兵館穀”的戰略,拿下了隋朝的糧食基地之一滎陽,又堅持西進,佔據洛口倉,拿下天下第一糧倉,可以說直接要了隋王朝的命,也讓瓦崗軍一時名震天下。

    但同時也造成了另外兩個後果,一是洛口一丟,楊廣就失了北歸之路,讓隋軍大量主力吸引過來,要為皇帝打通回長安的歸家之路。瓦崗軍就成了隋帝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同時就便宜了太原的李淵父子,趁虛而入拿下長安,建立唐朝。

    而瓦崗軍在隋軍的重點照顧下,被困在洛倉一帶,與二十萬隋軍反覆開展的爭奪,互有勝利,在拉據戰中實力大損,士氣也落到了低谷。

    公元618年9月,王世充在北邙山大敗瓦崗軍,取得了對瓦崗李密的決定性勝利,有近十餘萬人被王世充所俘降,宣告著隋末最有影響力的農民起義軍的失敗,李密率領殘部投降了李淵。

    其實當初打下洛倉口後,李密最好的選擇是北上直取空虛的長安,或者是大發一筆橫財後退回瓦崗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而不是死瞌洛陽,都不至於敗得這樣快。

  • 8 # 國史春秋

    邙山之戰時的瓦崗軍已經日薄西山,曾經的強盛早已不復存在,所以消亡成了必然。

    瓦崗軍的命運與兩個人息息相關,一個人是李密,另一個人就是翟讓。李密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瓦崗軍起初在翟讓領導下,只不過是一幫山賊草寇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既沒有什麼遠大志向,更沒有什麼理想抱負,只是為了有口飯吃,僅此而已。但是自從李密加盟後,瓦崗寨的實力有了質的飛躍,不但聲勢浩大,甚至睥睨一切。當時,隋末能問鼎天下的人物也就是瓦崗李密和晉陽李淵了,但最終聲勢浩大的瓦崗軍分崩離析,一無所成,而天下江山被李淵收入囊中。

    那麼瓦崗軍是怎麼從強盛走向消亡的呢?

    李密是西魏八柱國李弼之後,論出身絲毫不遜於李淵。李密有才幹,苦於沒有用武之地,楊玄感叛亂的時候,李密就積極響應並與楊玄感一拍即合。李密為楊玄感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見解和策略,但是楊玄感自視甚高、剛愎自用,一條都沒采納,最終還落了個兵敗被殺的可憐下場。造反失敗後,李密到處流浪,東躲西藏,最後上了瓦崗寨就賴著不走了,翟讓思索再三才將其收留。翟讓很敬重李密的才幹也很羨慕他的出身,後來覺得李密更適合當瓦崗之主,尊其為魏公,還主動讓賢。李密掌管瓦崗軍之後,帶領著眾英雄不斷的攻城略地,地盤和勢力與日俱增,後來還搶佔了天下糧食儲備中心的洛口倉。戰亂年代的糧食就是主宰一切的命脈,此刻李密如日中天、執天下之牛耳。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揚州殺死隋煬帝,然後率領十萬禁衛軍準備返回關中,途經洛陽與李密遭遇。李密本可以置之不理,因為宇文化及只是經過洛陽,目的是回到長安,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但是李密非要站出來說,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讓想打此過,留下性命來。結果雙方展開激烈戰鬥,瓦崗軍雖然好漢如雲,但是隋煬帝的十萬禁衛軍可不是吃素的。李密拼的九死一生才將宇文化及打敗,但自己的實力被大大的削弱,因此李密的死敵王世充瞅準時機,來了個落井下石。最後,王世充率軍來攻,李密倉促應對,邙山一戰,本就處於崩潰邊緣的瓦崗軍,灰飛煙滅。於是,瓦崗寨弟兄們各奔前程,李密也投靠了李淵,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無奈寄人籬下,最終還死於李淵之手。

  • 9 # 歷史百家爭鳴

    看過隋唐演義的都知道瓦崗寨是當時的反隋主力軍,裡面有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像程咬金、秦瓊等人。可瓦崗軍在邙山之戰後就消亡了。

    邙山之戰是瓦崗軍和割據在洛陽的軍閥王世充之間的交戰。宇文化及被打敗以後,王世充趁著瓦崗軍還未休整,便挑選精銳與瓦崗軍進行決戰,雙方便以邙山為主戰場。當時瓦崗軍裴仁基認為洛陽空虛,應該率兵去打洛陽,使得王世充奔命疲勞,將其擊破的建議。而李密一意孤行,採用了程咬金的力戰辦法。交戰開始以後,王世充立即派出數百騎兵在偃師城北攻打瓦崗軍將領單雄信,其他瓦崗軍將領也受到重創。而李密剛打敗宇文化及就變得輕飄飄,對王世充沒有太多提防,王世充便成立敢死隊,在凌晨對瓦崗軍發起突襲,導致裴仁基等俘。李密被迫撤軍後,偃師的守將鄭頲計程車兵暗中叛變,把城池獻給王世充。加之李密軍中不少人告密,李密接連遭到挫敗,李密陷入進退維谷之中。這次邙山之戰以王世充大獲全勝告終,李密等人為求自保只能入關依附於唐朝。

    瓦崗軍實力雖然強,可它內部其實弊病百出,沒有一個牢固的組織,這從瓦崗軍作戰中就可見一斑。瓦崗軍一輸就出現了不少叛徒,倒向王世充一邊,替王世充洩露瓦崗軍的軍情。而且瓦崗軍中有不少人投靠王世充,可見瓦崗軍不是固若金湯,他們的瓦解只是時間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完成作業?